书城哲学蔡礼旭大学演讲录
17337600000093

第93章 我们要做垫脚石

我们要有深远的见识,要了解现在中医的危机,要站稳脚跟,任重道远。当然一开始并不是容易的事,可是我们要想着为后人开路,让他们越走越好。

我看到一些在用中国文化教导的孩子,六七岁的孩子,心智都非常清朗,让他们背什么都背得特别快。有一个孩子七岁,已经把所有的穴位统统都背下来了。还有一个孩子,他的父亲眼睛红涩,因为常常熬夜。老师带他们到中药店去,这个孩子还主动说:“我爸爸有这些症状,请问要开什么药?”然后这个孩子就亲手抓药回去给他的爸爸,还帮他的爸爸煎药。诸位同学,你们有没有流下感动的眼泪?现在有这样的孩子啊!他每个礼拜放假,礼拜六、礼拜天不是出去玩耍,而是背《本草纲目》里面的东西。所以我们看到这样的孩子,都觉得后继有人。所以诸位同学,你们赶快冲吧,后面已经有人顶着。

诸位同学,历代留名青史的名医,有没有哪一个人是家财万贯?有没有哪一个人是当宰相、当大官的?都没有。所以我们能不能干?大家应该都有了解,他们成就的原因在哪儿?他们具备了德行、爱心。这个我们有没有?有,“明明德”,明德本来就有。他们是凭着一份爱心、真诚的心,这个我们也有。我们在推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也确确实实感受到我们中国人的心田都有这些智慧的种子在,只要一浇水马上就开始发芽、茁壮。

我们现在每天在那里担忧毕业后一个月可能赚不了多少钱,那你的福分就很有限了,这种气宇也得不到真正高深医术的人的提携。不要见小利,要放得深远,眼光要对得起当代,也要对得起后代。

我曾跟我父亲提到我的老师释净空教授,他没钱哪,他只身到了台湾,举目无亲,但就有一颗利益人的心。他这辈人都经过战乱,人与人发生冲突的时候真是哀鸿遍野。但只要有仁爱的教化,社会风气、整个世界就不会这个样子。再来,对老师恭敬,所以他遇到了三位老师,都是当时台湾学问、道德最好的老师。其中一位就是李炳南老师。就因为这样的心境,他能够把圣贤的教诲弘扬到五大洲去。

我的老师做得到,我们也要“视师志如己志”。孙思邈也是我们的老师,张仲景也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要视他们的志向为自己的志向。我也曾跟我父亲讲,我绝对不会去奢望中国文化在我们这一代开花结果,只要中国文化不在我面前断根,我们就无愧了。这个叫“知足常乐”,不要一下子就想要大放异彩。但是也出乎我们意料之外,两年多听过中国文化课程的人,已经有几万甚至已经超过十万人了。

诸位同学,很多朝代的兴盛、文化的兴盛都不需要二十年、三十年才能实现。“贞观之治”需要多久时间?上行下效,当皇帝有这个志向,几年的时间整个国家就兴盛了。相同的,只要我们的志向、我们的那一份力量统统聚集起来,整个文化的承传相信恢复得会很快。

所以我们的责任是要做垫脚石,让我们的下一代、后来的学人踩着我们的经验上去。那些接受中国文化熏陶的孩子,他们一定有这颗仁慈之心来承传中医,到时候你们有很好的医术了,我一定会去找你们,我会帮你们找学生。

这个是我们对自己的定位。志向清楚了,就能够朝着这个目标好好提升自己的能力,充实自己的德行、智慧。当有这一份志向的时候,事实上我们就会时时提醒自己要做世间人的模范、榜样。当我们有这个定位,不只在事业当中会有成就,在你的家业以至于在这一生的道业、学业,相信都会有好的结果、收获。

1.您原来是一名普通的学生,现在您是一名非常成功的学者,您在人生抉择上肯定做得非常优秀。从您的体型和仪表上,我觉得您在择食上做得非常好;从您的言谈举止,我觉得您在择言和择偶上做得也非常到位。但是我所关心的是,您在择业上一定还有一些深层次的东西,我想请您再给我们谈一谈,谢谢。

答:择业时,立志很重要。“志与仁义合者称为大志,志与情义合者称为高志,志与理合称为壮志,志与欲合称为卑志,志与恨合称为危志。”

人生的志向不落实在工作当中,那是空志。所以我们定位在大志的时候,就要与仁义合。所有人生的行业都是要帮助他人。帮助有轻重缓急,现在人民最需要什么,我们可以据此去找寻我们人生的行业。假如这颗仁心没有提起来,我们就只会想着赚的钱很多,工作量又很少,离家里又是三步、五步就到了。这是志与欲合,志向不高远。

今天我们从事任何一个行业要有情义。孔明辅佐刘备,非常有情义,能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留名青史。

而一般的志向,最起码要求“志与理合”,这个“理”就是了解每一个行业的价值在哪里。当律师,价值在哪儿?维护社会公义。当医生,价值在哪儿?救死扶伤。当警察,维护安定。当老师,培育英才。

但现在从事这些行业的人,是不是跟这样的“理”相应呢?这值得我们深思。从事任何行业,假如无视本有的责任、使命,就会一味地追求金钱。当律师的只看钱,不看社会公义,他会干出多少危害社会的事情?一个医生不是救死扶伤,只是想着我一个月收入要有十万、二十万,那他的病人将有多么痛苦!所以,现在社会各行各业最需重视的是什么?德啊!

小的时候很多的老师,没有任何酬劳,下完课以后留下来陪我们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甚至晚上还让我们到他们家吃饭,一毛钱也没跟我们要。我们离开学校以后,一年都会回去好几次看我们的老师。这样的学生,往往他人生的志向是要当一名老师啊。可是现在,很多老师就为了赚更多的钱。如果医生无德,律师无德,老师无德,警察无德,各行各业都无德的时候,我们的社会很危险哪!所以不管你往后选择哪一个行业,你一定要与“理”结合,要有这样的使命感,这是择业的标准。

那就我个人而言,是读到了《礼记·学记》里面的一句话,我的心就踏实了,从此以后我的职业不再变了。《礼记·学记》里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建立国家,领导以身作则,教育最重要。只有透过我们自己的身教、我们的言教,才能够让人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这样才能让他的人生从凶转成吉利,从不好转成好的命运。所以我是读了这些经典以后,选择从事教育事业。

2.现在国内学术研讨中有两个字讲得特别多,就是“功利”。比如说自私自利也是西方文化的产物,但是却说西方的学术比国内相对来说要好得多。我们为什么要到国外去学习东西呢?两个文化导向,应该怎样来处理呢?

答:谢谢这位同学。我们特别强调,遇事你要用智慧去判断,新的东西不见得好。我们冷静来看,近代这一两百年,人类物质好像进步了,但精神堕落得很快,而且这个堕落的速度在有人类历史以来可谓空前。更何况,我们的物质进步了吗?我们被骗啦。全世界最重要的物质是什么?你们现在就站在它的上面啊。全世界最重要的物质是什么?地球啊。地球经过几十亿年漫长的时间,才成就了这个生存环境,却因为功利主义的思想,在短短两百年左右的时间就几乎要毁于一旦,这叫进步吗?

自私自利、竞争、斗争、战争走下去是一条死路。西方人早就知道这是条死路,不敢讲啊,怕什么?怕丢脸。他们默默地派一大堆人到东方来找方法。结果很奇怪,西方已经走投无路了,我们中国人居然去找他们那条通往悬崖的路,还走得很起劲,不知思考啊。

中国在这二三十年来的社会风气变化很快,我们觉得物质进步了,但是为什么吃出一身的毛病?功利主义啊。功利主义能让农夫种的菜自己不吃,给生得起病的人吃。都市的人比较生得起病,因为都市人有钱,农夫生不起,他们看不起病。这种情况你不能只怪他啊,因为我们没有判断能力。我们去买菜的时候都选个儿大,一个虫洞都没有的,然后吃下去一点儿味道都没有,只是好看。

所以现在人追求的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东西,打肿脸充胖子。有些看似风光的企业家,但是这样的企业家家庭美满的有几个?我们有一个朋友,他曾经到几个最高级的住宅区当保安,他告诉我们,有些夫妻每天都在比赛,比什么?比谁最晚回家。两个人开着豪华的跑车出去,形同陌路,请个保姆来照顾孩子,孩子三岁、五岁能对保姆拳打脚踢,这样叫成功吗?所以功利对各行业、对家庭的伤害,当我们醒过来的时候,很可能都弥补不了了。所以还是不要走“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路,不要用功利之心,用什么?用仁慈之心才能再创更美好的生活。

在清朝,林则徐先生销毁毒品时用的是环保的方法,他没有造成环境污染,大家可以去查资料。他这个做法源自哪里?源自中国人对天、地、大自然的敬重。中国人早在几千年前就发现了石油,但是中国人清楚,地球是个有机体,它是活的,不是死的,你把它挖空了,很多天灾人祸就会随之而来。现在把石油挖空了,然后把一大堆垃圾塞在里面,那整个地球的状态、风水完全都变了,所以天灾人祸那么多。

3.蔡老师,您说仁爱之本是孝,孝的本在哪里?是别人教还是靠自己的顿悟?

答:孝就是最根本。孝,在一个人的德行中是本有的,“人之初,性本善”,但为什么人的孝心、德行没有办法彰显出来?其实经典已经把答案告诉了我们,“苟不教,性乃迁”。因为没有接受教导,又有很多的欲望诱惑把他的利害心、自私心引发起来,就好像是太阳被乌云遮住了。比方这个人很不孝,你跟他说“你还是有孝心的”,他会不会生气?他还是很高兴。一个很无礼的人,你在倒茶的时候倒给他,他会不会生气?不会。

对你的德行,他非常欢喜地接受,可是为什么他自己做不出来?他被乌云障住了,他被他的习性牵着鼻子走。

我的素质绝对比不上大家的素质,我已经介绍过我高中的学习经历了。但这七八年来,遇到圣贤的教诲,使我的人生转变很大。我也希望这样好的东西能够去利益别人,我就是用这一份心来做。《弟子规》里说“圣与贤,可驯致”,孟子也教诲我们“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在这两年,我们所接触的人有数万人。当所有课程讲下来,谈到父母的恩德,没有人不感动,很多大男人当场眼泪就掉下来。有一位四十岁的男人学到第三天,对我们老师讲他现在的心境只能用一句话来表达,“太好了,太好了,真是太好了。”他说:“老师,我人生走了四十年,我终于知道我错在哪儿,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我的太太要跟我离婚,为什么孩子跟我不能沟通。”

“欲知人者先自知”,我们要对自己有所了解。“人之初,性本善”,不是先相信别人,首先要先相信自己。我们有了这一份自信,才能让我们本性的德能不断地显发、开展出来。

4.我拜读了《孟子》、《诗经》,其中有说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男女授受不亲”。像这种对现代社会来说有一些不适宜的地方,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解释?是应该把这些进行俗解吗?

答:我们学圣贤的经典要重它的本质而非形式。打一个比方,中国几千年的智慧犹如一棵五千年的大树,它的原理原则不会变,但是它每一年都会发新芽,而每一个新芽绽放的生命力跟那一年的气候、环境有关。比方“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真正孝顺父母就是要让父母安心,让他们不用再替我们操心。而这个“无后”,不是说你生个儿子就是有后了,假如你生个儿子是杀人犯,是十恶不赦的人,那比没生还要严重啊。

“男女授受不亲”,这句话有没有道理?有。《孟子》说“事孰为大?

事亲为大”,是人生的根本,要孝顺自己的父母。“守孰为大?守身为大”,自己的名节、品德要守住。男人功成名就的时候往往会栽在哪儿?女色。

以前男女之间还有距离,现在的男人不是英雄又与女人没有距离,后果就是天下大乱哪。现在外遇的多不多?逞一时之欲,贻害的是后代的子子孙孙。

圣人能看得很深远,没有智慧的人急功近利,叫刀头舐蜜。一滴蜂蜜在刀头上,我们为了得到这一滴甜蜜,马上伸出舌头来,然后舌头就被割掉了。所以男女之间适度保持距离很重要,否则“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会把人折腾死。当你身旁有一堆苍蝇、蚂蚁过来了,你可不能怪别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是因为我们发出的讯息让人家想入非非。不只是身体的分寸,连言语都要有分寸,不然男女的状况会特别复杂。

5.小孩的教育主要由母亲来教,我想问这是为什么?

答:这个问题不用问我,应该问你自己。我们自己想想,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母亲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所以诸位同学,很多问题不见得要别人来给你解答,用你自己这二十来年的人生去观照、去感受就知道了。

像我,就感觉母亲给我的爱非常饱满。我在人生的过程当中面对任何挫折,只要想到回家能见到母亲,好像什么大风大浪都过去了。那种在家里的亲密关系非常稳定。

而且经我观察发现,跟母亲关系很亲密、黏得越久的,“父子有亲”

保持得越久。我到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还很黏我妈妈。而且说实在的,怀胎十月孩子跟母亲完全是一体的。所以孩子跟母亲的亲密是透过这个怀胎的过程,很自然延续下来的。而且小孩在三岁以前几乎没有行为能力,都是母亲形影不离地照顾他,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母亲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影响着孩子。

6.当老师的该怎样教导孩子,并引入《弟子规》?若孩子已经有偏差的行为,而家长又无法配合,该怎么处理?

答:当看到一个行为偏差的小孩,我们是什么样的心境在面对他?是觉得“啊,他没办法救了”,还是觉得“人之初,性本善”,他还是能够引导回来?这个时候不是他的问题了,而是我们有无信心的问题了。你相不相信他能变好?你能相信他,你的言语、你的眼神,就在给他力量。你假如已经不相信了,看着他的时候透露的就是“我看你也就这样而已了”。

而更根本的还不是对他的信心,而是我们相不相信自己“人之初,性本善”,相不相信自己可以克服坏习惯,相信别人首先要相信自己,那个信才是很真实的。当我们看到问题时,往往都是往心外去求道理,其实所有的道理离不开我们这一颗心哪。所以要对自己有信心,对他人有信心。

再说“家长又无法配合”。你今天假如真要他的孩子好,他会不配合吗?他不会不配合。所以不是他不能接受,而是他还没有了解。当他看到你是一个家教好的老师,他会觉得现在的大学生还有这么有修养的!

然后,你教给他的孩子“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孩子本来都是自己跳上去先吃饭的,结果今天先盛饭给他爸爸吃,他爸爸愣住了:

“哎,小宝,你今天怎么让爸爸先吃了?”“哦,我们陈老师告诉我们‘长者先,幼者后’。”爸爸带他出去买衣服的时候,他说:“爸爸,我今天不买了,因为《弟子规》当中说‘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他的父母会不感动吗?诸位同学,我们在人生中的这些境缘当中是动态的,不是固态的。你应该透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个缘分越来越好,而不是被现前的情况给吓退了。所以我们要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缺乏爱的孩子,我们要先想着怎么爱这个孩子。

7.考上离家远的学校,父母很不希望子女去,但子女又坚持要去。

母亲担心得不得了,几乎吃不下,也睡不着。是该劝子女要孝顺父母,还是劝父母要放下呢?

答:你要劝父母放下,那你自己放下了吗?先不要要求别人。父母的那一份担心的源头是什么?父母担心的源头是我们自己的德行不够啊,没有办法让他们完全放心。既然是这个原因,当然是好好先把德行提升好,让父母放心了,那这一辈子到哪儿都没问题了。

但说实在话,我是非常希望待在家里奉养父母。能帮妈妈按按摩,能帮妈妈泡泡脚、洗洗脚,那是人生之大乐啊!大家可不要有乐不会享啊。

子路在寒冷的冬天,希望他的父母吃到白米,于是他走百里之远,扛着一包米回来,然后欢欢喜喜看着父母吃。后来自己在楚国当了大官了,钟鸣鼎食,他吃不下饭哪。他说:“我的父母吃不到这个饭哪,这个饭远远不如我扛百里的路给我父母亲吃的那个饭,那个饭才香啊!”而我们要跟父母这么亲,很重要的是要常常用心跟父母交流。父母明白我们的心境,就会少操很多心。你不要让父母猜你,要很真诚地把自己的心境常跟父母交流,把自己的成长告诉父母,让父母安心。

8.请问蔡老师,您是如何在经典中找到信心的?可否分享您从自卑到自信的过程与经验?

答:什么人有福气呢?相信圣贤人、相信祖宗、相信自己师长的人有福气。因为我们非常清楚,我们的祖宗圣贤不会骗我们。这些圣贤人不愿意让人起一点点儿的不愉快、不高兴,他们怎么可能会骗我们呢?所以孟子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只要我们有决心,我们也能透过努力,像大舜一样成为圣人。只要肯断恶修善,一生就能有圣贤人这样的成就。我对他们的话没有怀疑,相信自己有明明德、有本善的心,所以人生就转过来了。

当自己坏的习惯现前的时候,要提高警觉:这个是假的。只要我们好好依照经典,依照《弟子规》去对治自己的坏习惯,坏习惯慢慢就改掉了。

我在澳洲净宗学院学习时,心里想着一举一动都要当榜样,连吃饭也要当榜样。而我拿筷子不够庄严,什么样叫庄严呢?“龙含珠,凤点头”。

所以我就下了决心这样来拿筷子。二十多年的习惯,一下子要改,好不好改?真的不好改。我前三天吃到什么程度呢?真想把筷子一摔,不吃了。

夹菜时筷子掉了好几次,真的性子都快受不了了。但后来坚持下来,既然已经要走教育小孩的路,就要“行为世范”。

其实说实在的,人为什么会退缩?因为决心下得不坚定。下得坚定绝不往后退,就勇往直前了。历史上的“破釜沉舟”的故事,就是这样的心境。结果一个礼拜以后,我学会了,拿起来自在多了。然后一两个礼拜以后,我突然想了一个问题:我以前怎么拿筷子的?已经想不起来我以前是怎么拿筷子的。所以今天你面向光明,黑暗就消失了,以前怎么坏的都想不起来了。你觉悟以后,当下就清净自在了。而那些坏的习惯,不是真实的东西,也不是你的本善之心应有的东西,要早一点放下来过好日子。

9.请问老师,您是何种因缘接触经典而欲力行,甚至做推广弘扬的工作?

答:很幸运的是,一次我在电视上看到我的师长释净空老教授讲经,当时很感动,老人家能够把人生的道理讲得这么透彻。人生为什么会痛苦呢?因为不明理,不知道怎么做才对。心很善良,但是你没有智慧,在人生旅途当中你很想帮朋友、帮同学,但他不领情还骂你:“这都是你害的!”说实在的,我们帮他用错方法,他骂我们也是应该的嘛。所以到最后,都不知道该不该去说话、该不该去帮人,都没信心了。当听了经以后对一些事情了解了,就理得心安了。

而当你真正获得利益了,你的内心有喜悦出来的时候,就会希望别人也一样快乐自在,那个是很自然的,那个是不需要刻意的。不是今天谁要求你去推广了,你才去推广。

人那个本善的心流露的时候,他会明白一个真相,所有的人跟他是一家人,是一体不可分的。左手、右手是一体的,有没有说右手帮左手抓痒,要先谈好抓一次五十块钱?自然而然你只要感觉到左手痒了,右手就伸过去了。同样的,你只要感觉到同学的痛苦,你很自然地就会去安慰他、去引导他。

我曾经遇到一位朋友,这个朋友生意做得很大,做工程的。有一年的9月28号,给老师颁奖,对很多非常用心的老师给予表扬。他在电视机前看的过程当中抱头痛哭,一个大男人,已经四十岁左右了。他为什么哭呢?

他说他这一辈子这么想学好,怎么都遇不到这么好的老师?当时我听到的时候,觉得很惭愧。我当过小学老师,我的学生以后不知道有多少人都会在这一天抱头痛哭,他们都遇不到这么好的老师。所以我们期许自己,所有我们教过的孩子,要让他们都能深刻感觉到我的老师是爱我的。只要他们人生过程遇到任何挫折,他们都会想到要来找老师,我们这样期许自己。

而我这个朋友,他真的是哭得跟一个孩子一样,渴望一个好的老师来教导他。你看,他这个真心发出来后他就遇到了,他遇到了我的师长释净空老教授。他从此以后钱不赚了,放下。钱再多都带不走,智慧带得走。

他从那时候开始,每一天最少听经八个小时。他说,听一片碟是一个小时,他能专注五分钟,之后就梦到周公,接着是睡四十五分钟。但是他很坚持,还是一直听下去,最后三年、五年过去了,慢慢地能听半个小时。

现在能够看个四十分钟,睡个十几分钟。人真的有决心的时候,还是可以克服困难的。

那个时候,房地产刚好在最高位。他遇到好老师了,心想不能错过这个机会了,要用心学习,于是他就把公司关掉了。他那些亲戚朋友统统在这个行业里面,说:“你脑子坏掉了,这钱你不赚?”他说:“你们别管我,我下定决心不赚了。”结果就在他认真学习的时候,房地产突然狂跌,他的亲朋好友统统亏得一塌糊涂,只有他毫发无伤。有一次他带我去喝茶,开着他的BMW(宝马),他那些亲朋好友就说:“哇,这个人神算,居然房地产要狂跌了他都知道。”其实他不会算,他因为有一颗尊重老师的心、好学的心,免去了他人生很大的一个灾难。

所以经典的因缘还在自己的心、好学的心,还在自己愿意承先启后、愿意利益社会的这个责任感。

10.初学者除了读《弟子规》及《孝经》等,如要再想学习其他经典,要从哪几部书籍看起?

答:这个问题在《三字经》当中有解答。《三字经》算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个概论,经、史、子、集都有在《三字经》当中提到。在求学的部分当中说到:“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小学要学的是洒扫应对进退、处世待人的礼节,就是这一本《弟子规》。《弟子规》读完了读《四书》,“孝经通,四书熟”。学完《弟子规》、《三字经》、《孝经》,再来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够了啦!半部《论语》治天下。诸位同学,现在不是统统把它背完就没事啦,“学贵力行”,要去做。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这首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在追求自己的道德学问时是终其一生,“活到老,学到老”。“纸上得来终觉浅”,从书籍当中学来的,好像心里虚虚的。“绝知此事要躬行”,原来学问最重要的,一定要学一句做一句。所以,我们有学一句做一句的精神,能够落实在《弟子规》、《孝经》当中,我们再学其他的经典就可以触类旁通。“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这个时候《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就可以读了。

11.中国教育强调孝道,西方教育强调发展自身理性,乃至科技。

上课方式上,一者强调读诵,一者强调发表意见。请问两者之长短该如何取舍?

答:东方好像跟西方不一样,其实不然。中国有一句话叫“英雄所见略同”,没有不同。现在为什么会有不同呢?因为看的都不是英雄看的角度,都是自以为是,“嗯,我厉害!我厉害!”然后就在那里比高下,因此才会产生这么多似是而非的观点。大家应该很熟悉EQ,EQ叫情商。智商跟情商是否一样?理性跟感性是否一样?大家不要太早摇头,要负责任。我再问大家一个问题:有一个父亲知道孩子教育的重要,他在礼拜六、礼拜天排除万难推掉了所有的应酬,他就要在家孝顺他的父母、在家教育他的孩子。请问他有EQ还是IQ?他是理性还是感性?开悟了没有?

有真感情的人才有真理性啊!有真理性的人才有真感情啊!这根本就是一个善心的问题、真心的问题。结果把它EQ、IQ、HQ化,本来还有一点儿明白,拆成十个、八个,脑子都散了。然后遇事就先思考是HQ还是IQ,也都没有办法用心去感受了。

诸位同学,现在书不要看太多了。要看智慧的书、经典的书,你有判断能力呀,你的眼睛像照妖镜一样。我是先学了传统文化,才去读师范院校。现在的一些理论,拿狗做实验、拿猫做实验、拿老鼠做实验,出来的实验结果拿来教人。大家有没有看到,现在的孩子像不像动物?你只要给他一颗糖吃,他都听你的。这跟动物园、马戏团的动物有什么不一样?还有孩子六岁、八岁,不高兴了就打他的爸爸妈妈,那比畜生还不如。这是教育理论错误、思想错误造成的。所以我们不听古圣先贤的话,三五十年崇尚孝顺、勤俭的家风,一崩崩到这种程度。

再说“一者强调读诵”。我们没有强调读诵哦,我们强调的是力行。

“一者强调发表意见”。你若连是非善恶都搞不清楚的时候,发表意见叫胡说八道啊。你今天在人群当中发表意见,错误的想法刚好与另一个人相合。哇,你那个错误的想法,他心里想:哎哟,有人跟我一样,我对了我对了!你就误导他了,所以要先学会判断是非善恶。

再来,你真想不通了,实在憋不住想要问,应像《弟子规》告诉我们的“心有疑,随札记”,私底下来跟老师们讨论,你不要到处问,他不懂你还问他?古人有没有乱找人的?古人都是千里寻师啊。“昔孟母,择邻处”,就是明证。

我们很冷静地来看,西方强调自我,很会发表意见,请问西方的青少年越来越好了吗?我们看到一个不争的事实,整个世界年轻的一代一直在堕落,这是教育问题。东西方都忽略了圣贤经典的教育,才会变成这个样子。西方觉得耶稣死了,没有神了;东方觉得古圣先贤的教诲落伍了,因此造成现在的整个社会状况。

12.什么叫求?什么叫不求?努力算不算奢求?谢谢老师。

答:求与不求的度如何把握?诸位同学,先想别人。先想想父母需要什么?现在天气多变,打通电话:“爸,温差变大了,要记得早晚加件外套。”你无求,但是你得什么?天伦之乐。为朋友想、为别人想,读书时为同学想,把会的教给他,你知道谁得最大利益吗?自己呀!这种事没做过的人,你跟他讲没用;真正做过了,就知道个中的味道。我们今天把道理讲明白了,叫解。解还得不到利益,要进入行,最后体悟到:哎呀,真是真实不虚,就是这样。你不要去求无求,你现在学会关心别人、成就别人,你自己就在不断提升。

13.我觉得您说的这些东西,是不是对于比较强大的国家如美国比较适宜。我们现在还在受欺负,经济上也没有那么发达,日本、美国经常对我们指手画脚。这一套东西,以前为什么老祖宗会提,因为我们以前,像汉朝的时候是很强大的,这是其中的原因。我们自己想堂堂正正,凭良心做事,但是我们跟老外交涉的时候,他们往往是怀着欺诈之心,那我们不就明摆着被欺负!也就是说,我们是否应该仅在国内提倡这种和谐?

答:自己家和谐,然后对别人不和谐,那这就麻烦了。《大学》说要“诚于中”,我们要重实质,不要重形式。现在全世界所有的国家比较认同中国还是美国?公道自在人心。有一次,伊拉克的官员当着很多国家的外交官,对着中国的官员讲,中国永远是伊拉克的朋友。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没有对其他的国家发动过侵略。郑和下西洋,经过一百多个国家,没有发动侵略,还把我们的造纸术等一些技术带给当地人。所以他曾走过一百多个地区,还有很多郑和庙,都感他的恩德。

所以强权、权势能撑多久?《弟子规》就教了,“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要以礼、和气待人才好。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曾发表了一次演讲,里面就提到,所有的国家、民族要互相帮忙,强国要帮助弱国。在演讲的过程中,我看到底下很多国家的代表都很感动,在那里鼓掌。

我们要了解,不是人家欺负我们,孟子说“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是我们自己不好了,人家才来侵略你,才来毁坏你。你的家、国很团结,人家怎么会有机可乘?假如现在我们中国人统统了解到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让我们中国的文化能够发扬开来,把这一份仁慈的信念带到全世界去,以增进整个地球的安定。当中国人有这一份存心的时候,中国将是全世界最受爱戴的国家。在唐朝的时候,邻近的国家都来跟我们学习,你看日本那么远,都坐船过来,都是派整个团来学习。所以我们要了解我们弱的原因在哪里,外面是次要的关系,从自己本身检讨,那才能抓到根本。

为什么在这一百多年来,列强这样欺负我们?最主要是因为我们忘记了老祖宗的教诲。唐朝为什么盛?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也有一百多年的盛世,它后来为什么败?兴盛在于它重视中国文化,败就败在它不重视中国文化。所以,要再让我们中华民族有下一个盛世出来,绝对要遵照老祖宗的教诲,能做到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样中国自然就强盛起来。

诸位同学,现在全世界的国家真正的祸患,不在其他的国家,而在自己的国家,在年轻的一代。很多国家的青少年犯罪率节节攀升,我们国家很有远见,了解到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下一代就要教好,所以很重视青少年道德教育。同时我们也很欢喜地了解到,美国总统已经宣布要重视伦理道德教育,这也会带动整个世界的风气。我们也是乐观其成,因为唯有共存共荣地球才会好。我们现在要有心系着整个地球的胸襟。

14.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强调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教《弟子规》,孩子们的变化会有多大?我还了解到,他们并不很赞成把孩子作为一种传统道德的载体,而希望孩子们去了解传统文化、去鉴赏。您对这个观点是怎么看的?

答:我们看到很多亡国之君很有才华,就是把中国文化拿来鉴赏。已经亡国了,还在那里作诗,都不知道中国文化是要利益他的人民、利益每一个人的家庭。所以人生要懂得轻重、懂得先后,而应试教育所教的课程也都不离开做人处事。当每一个老师都了解到教孩子做人做事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他就会在他的教学当中,以至于他在跟学生的相处当中,把整个圣贤处世待人的态度完全融入在教学跟生活中,这个时候孩子的变化就很快。

我自己带过一个班,接手的时候只剩四个多月他们就要毕业了。班里有“四大天王”,当然不是唱歌很厉害。但是我很明显感觉到这些孩子不是不听话,而是没有人用心爱他们、教他们。所以后来我带了四个多月,这些孩子跟我的感情都很好。其中有一个孩子在第二次考试的时候,冲到了全班第五名。我有一个字一个字对着他教吗?没有。他对老师生起了尊敬、生起了感恩心,他的能力会快速提升。

在毕业的那一天,我带着孩子走出校门。这是学校很有意义的一个环节,毕业典礼最后老师带着孩子,亲手把孩子送出去。当我带着我这一班学生要走的时候,我用眼睛余光看到这个男孩一直在掉眼泪。走到一半,我又看,他还在哭,我就想过去安慰安慰他。我转头回去,心里想:左手握住他的手,右手拍拍他的肩膀。正当我的左手把他的手握住的时候,这个孩子抓着我的手大声说到:“老师,谢谢你!老师,谢谢你!”喊了好几声,我的眼泪在眼眶中打转。当我把这一班学生送出去以后,我明白了一个真理:真的不是我们在教学生,是学生在成就我们人生的使命和爱心。

这个孩子告诉我,没有孩子不能教,“人之初,性本善”。小孩子不断地在模仿父母、老师,父母、老师时时叮咛小孩。所以这也告诉我们:

“身教大于言教”。今天推展中国文化、推展经典,不是先让小孩子做、小孩子学,谁要先学啊?父母、老师要先学,俗话说“教儿教女先教自己”。父母跟老师在孩子的人生当中是同等重要,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15.这是我第三次来听您的课了。每次听完之后,我都有很大的收获。但是日子一久,我那点儿收获就又被世俗的事情所渐渐地掩埋了。所以我想知道,没有老师在旁边叮嘱、没有老师的话,我自己该如何在以后的生活当中很多事情也能够很从容地去面对,能很持久地去做?

答:这一段时间常常有朋友会问我相关的一些问题,我的感受就是:

问题都是想出来的。真正依照圣贤教诲去做,不会有这些问题。因为现在我们自己本身还没有具备判断是非、善恶、利害的能力,刚开始接触嘛,假如遇到事情还顺着我们以前的一些思想见解,那很可能就会有很多烦恼出来。

我们刚开始修学时,要先遵守一个原则,叫“随顺圣贤的教诲”。我们在处世待人当中,起心动念都依照圣贤教诲,不依照自己错误的想法、看法。因为圣贤的教诲是智慧、是理智,一个理智的人一定会把很多的危机转化掉,能够转化境界,而不被境界所转。

那该怎么依照圣贤教诲?《四库全书》有多大,大家知不知道?《四库全书》从我们生下来开始会看书,看到你这一辈子死了还看不完,它要好几台卡车来载才行。但是求学问不在多,在精,在能掌握纲领所在,纲举则目张。所以诸位同学,圣贤的教诲可以是一部《四库全书》,也可以浓缩成一本《弟子规》。《弟子规》中,夫子把圣贤之道的七个纲领举出来,我们只要好好地围绕这七个纲领下功夫,就能契入圣贤的境界。“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七个纲领。所以我们这个修学的过程,一定是生处转熟,熟处转生,都是一个过程。大家要越挫越勇,不要放弃,我们要时时相信“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以前人家对我们无礼的时候,我们马上就破口大骂;后来因为开始读《弟子规》了,知道“言语忍,忿自泯”,言语自然就忍住了,彼此的冲突就没有了。对经文本来是陌生的,但是因为每天读诵,越来越熟,时时会提醒自己。时时能提起圣贤教诲,那错误的观念就怎么样?本来常常想的,现在越来越陌生了,不熟悉了,整个境界就转过来了。

所以我也向很多人开药方,开的药方是早晚把《弟子规》读一遍。这一帖药三个月一定见效,早上读一遍,晚上读一遍。但是要在清醒的时候读哦,你不要早上起来在那里边打瞌睡边念,晚上累得半死,躺下去说“要读一遍”,读到“父母呼,应勿缓”就睡着了。这样不行,这样不算数。要清醒的状态吸收才会快,早晚读一遍,三个月见效,我们的观照能力会变得很强,只要我们坚持去做。

再来,要先有信心。诸位同学,你相不相信这一本书可以解决你人生所有的烦恼?你们都没看过,怎么会这么相信?有一次我在讲课时问学员:你们人生最难解决的问题现在提出来,我用这一本书,用里面的智慧就帮你破掉,有没有信心?人世间大家觉得最难处理的是什么关系?夫妻关系最难处理,不然离婚率为什么那么高?这个离婚现象一定要控制,不然社会会动荡。

夫妻关系是最难解决的问题,《弟子规》能不能解决?可以解决。你看夫妇相处最容易冲突的是什么?言语嘛。我们常常会听说某一个人被先生打得很惨,那是结果,原因在哪里?其中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就是太太的嘴特别快、特别狠。有一位母亲离婚了,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离的婚,后来她又交了一个男朋友。有一次她骂那个男人,他就打她。旁边的人就说:“你先把嘴巴闭了吧,他就不会打你了。”她说:“他打死我,我也要骂。”旁边围成一团了,大家也束手无策。“言语忍,忿自泯”,言语忍下来才会让对方生惭愧心。

有一次我讲完课之后,有一位太太来听课,听完以后回去就跟他先生说:“那件事是我不对,我跟你道歉。”她先生结婚这么久没听过她说对不起,愣了一下然后说:“那件事明明是我不对,你还跟我道歉?”你看其实都知道自己不对,就是咽不下那一口气。他接着说:“明明我不对,你还跟我道歉,那我就不是人了。”所以退一步海阔天空。

再来,金钱上也很容易冲突。言语当中有很多忌讳,绝对不能骂对方的父母、骂对方的亲人。一旦骂了,这一辈子隔阂就很难去除了。所以障碍都是谁造成的?自己造成的。今天婆婆生病了,不等先生讲,你就把钱送去了,甚至于带你婆婆去看医生都是你掏腰包。先生知道了这件事会怎么样?感动不已啊!说不定哪天就带你去看电影,对不对?所以,《弟子规》里的每一句都能解决人与人的冲突,是我们不肯学。人与人的问题哪有那么复杂?

16.我自从听了您的讲座以后,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秦孝公的时候,商鞅说治国之道有两种:一种是王道,一种是霸道。王道就是以道德来治国,霸道是以法制来治国。现在这个社会追求法律的不断完善,要是社会出现了什么问题,总是说要促进哪种法律条款的出台。我觉得这是一个矛盾。

答:诸位同学,学习要学好的,不能学不好的,学不好的越学越糟糕。现在犯罪率最高的地方,也可能是法律最健全的地方。为什么?你要罚他,他就偏偏躲给你看,这样反而激励他把聪明用到如何不被看到犯错,而不是不犯错。所以这个只能治症状,绝对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所以我们的领导人有这个见地,强调的是“以德治国”。这个才是真正能长治久安的方法。夫子在《为政第二》当中提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这个“免”是什么意思?这个“免”不是不做,是做了以后不要被看到。西方关于婚姻的法律完不完善哪?但是背着另外一半干坏事的人,比例高不高?结婚以前财产公证,那还结什么婚?那个动作做了,就代表还没结婚就想到要离婚。“道之以政”,这个“政”是压他,没有用的。

很多人说要有威势、威严,威严有三,第一种是“道德之威”,我们看到胡主席、温总理,我们很尊重。上一次印尼海啸当中,我们的温总理在去参加国际会议的时候,他的飞机上放了所有的救援物资。其他的国家看了都傻眼了,他们是来开会的,而总理是马上就干!这让所有其他国家看到了中国人那种仁慈之心,这是总理承传了我们中国的文化。

全世界第一个发现世界的是谁?是郑和,不是哥伦布。据说郑和早哥伦布一百多年发现了美洲,世界都绕过了,南北极都有到。哥伦布的船很小,郑和的船是太和殿的两倍长,这个都有记载的。郑和走过了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没有对人家发动侵略,但西方才兴盛了两三百年,把整个世界搞成什么样子了?所以要救这个世界,中国人圣贤的思想一定要出来,不然没救了。世界没得救了,我们也活不了,“覆巢之下无完卵”。所以国与国的对立时,我们一定要帮忙化掉矛盾,不然一方说“气死我了”,核弹就引爆了。你说“打到其他国家不干我事”,那是不可能的。核弹一爆炸,整个地球都会晃动。所以大家休戚与共啊,仁爱的智慧不能只由中国人学了,要传递出去,这是“道德之威”。

还有,“道德之威者”会造成什么呢?“成乎安强”,父母有德行,孩子在这个家庭的成长非常安心、非常感佩父母。所以人都安心,家庭会越来越强,国家亦如是。

第二种是“暴察之威”,是用暴力。这个“察”是每天拿着放大镜看人家做得不对的事,这样会让人很不舒服。结果感来的是什么?家庭、团体越来越衰微。

第三种是“狂妄之威”。孩子跟父亲一般高了,拳头还比父亲大一点儿,他会说:“爸爸,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你不要逼我。”父亲责令“你给我去读书”,自己却跷着腿在那里喝酒,谁服得了啊?“狂妄之威”感来的是什么?是灭亡。夏桀那么暴虐,臣子都规劝他:“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夏桀说:“太阳会灭亡吗?”他这种傲慢的、狂妄的态度传到民间去,民间回应他说“予及汝偕亡”,白话叫“我跟你拼了”。所以亡国之君统统是狂妄的,他感来的就是亡国。

现在的企业,花了大量的精力考核员工认不认真工作,然后还派一大堆人员在那里盯来盯去。这样下去不得了,会累死人。我们大方广文化公益网成立至今,从来没有打过卡,也没有任何要求,都是自动自发,因为有共同的理念、共同的理想啊。我们要对得起家庭,对得起社会、国家,还要对得起我们的祖宗,这是我们在这个时代本来就应该尽的本分。大家有这一份共识了,互相扶持、互相帮忙,工作起来很高兴。很多同事都以公司为家,我们彼此都惺惺相惜,没有任何的考察。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用德行就能感化另外一半,感化一个团体里面的人员。我们有一个朋友他是当老板的,一开始没学《弟子规》,没学圣贤教诲,他每天在那里想:我是老板,他们要尊敬我,要给我行礼。结果常常员工都很被动,他自己也气得半死。后来他学了《弟子规》,他转了一个念:当领导人要以身作则。所以他不再要求别人,主动地跟他的员工鞠躬,问候他们的家庭状况。现在所有的员工对他都非常有礼,也很支持他。他说:“以前拼命求他们尊重都求不到,现在不去求,只是想着我要先做好榜样,他们的回馈反而非常快速。”

所以要用德、要用礼,才能够真正让家庭、团体有羞耻心,而且有好的人格、好的处世待人的态度。但是法律还是有它存在的必要性,最起码症状不能让它恶化。先伏住,然后赶快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我们之前也提到,我们这个民族几次的盛世,都没有花很长时间。

17.我学西方经济学,经济学是以人的欲望为本,来研究怎样提高效率。西方经济学讲要激发人的欲望,中国传统文化讲的是人应该满足。但是现在国家在发展,必须要发展经济,要向西方去学习,这种冲突应该怎样去看待?

答:我们要去学西方,西方经济很好。但告诉大家一个事实,经济很好的地方,已经透支了后代子孙不知道几代的钱。这样的情况在中国人的世界不可能出现的。那他们为什么干得出这些事情?“只要我享受就好了,我还管那么多干什么?”中国的为人父母者、为人长者,心里想:我要怎么利益我的后代子孙?所以诸位不要只看到表象的东西,资本主义越发达的地方,表面功夫做得越多。资本主义企业平均寿命四五十年,很多企业差不多二十年就开始败了。这也告诉我们富不过几代呀?(答:三代。)什么三代?诸位同学,你要不学连一代都过不了?这些都是前五百强呢,其他的就像办家宴一样。

现在用中国圣贤智慧来经营企业的太少了。大家注意去看,现在蓬勃发展的企业大都在学中国圣贤的智慧。中国现在的中小型企业平均寿命2.9年,胡闹嘛!那不是自己受害,你垮下来谁没饭吃了?不只自己垮下来,连父母、亲戚的钱统统被你败掉。所以“义在利先”,道义一定在利的前面。

在中国连续七年被评为“最有潜力的企业”只有两家,其中一家是同仁堂,同仁堂难道是西方经营吗?它的创始人想的是什么?连名字都在告诉后人:同修仁德,济世救人,所有病人都要一视同仁,有这样的态度你才能够行医呀!“非典”的时候,我们国家规定一帖药只能卖七块,但是本钱是九块。很多企业说卖出去一帖就亏两块,不做。但是同仁堂不只做,还把一些生产药酒的厂先停下来协助生产。什么钱最好赚?药酒。加班加点生产了三百万服药,亏了六百万。它亏了吗?中国人说“吃亏是福”啊。结果他们那一年的营业额不只没有降低,还有提升。其他的药销售量都很大,因为同仁堂赢得了民心。我们要学!要学三百多年不衰的道理。不要去学玩儿一下就倒下来,害了自己又害了一堆员工。

最精辟的经济学就在《大学》。企业都没有找到根本。全美第七大企业——安然集团已经倒了,用无德的人,做假账,所以被搞垮了。全美第四大会计事务所帮它做假账,做一个礼拜可得几百万美金。结果第七大企业垮了,第四大会计事务所同时垮下来了。短视近利,“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所以《大学》告诉我们“财散人聚”,一开始就想着自己的利润,那个做不长久,道义才能长长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