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农民街
17335800000023

第23章 心中的泪(代后记)

我们都出身农村。我们的祖先曾世代在大山、平原、山野中生存和繁殖。他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终年“身朝黄土背朝天”,在乡村为生存而奋斗了几千年。农村推行田土责任承包制后,他们的积极性像火山一样爆发,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解决了温饱问题。“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农民为了追求更高档次的生活,千百万农民就进城谋生存。这是一股顺应历史的潮流,任何人都无法阻挡。但是,农民进城谋生,追求幸福生活的这种举动,被极少数人看成是大逆不道。他们看不起农民“牯子”,处处设关设卡阻止农民进城生存。农民每赚一分钱,都沾满了血汗水;农民每取得一点成绩,都付出了艰辛、心酸的代价。有一位农民工带着村里人来城里工地包工,一位老板空手套了这位农民工的“白狼”,害得这位农民工把终生省吃俭用的血汗钱付之东流。公元2010年的春节前,因这位老板不拨给工程款,这位民工包头被民工围困了二日一夜,春节没有过好还大病一场。广大农民工的苦和累,辛与艰都无人知晓,无人同情。他们呼天抢地,许多困难都难以解决。

也许我们的血管仍然流着祖辈农民的血,我们的心就与农民工心心相印,因而从内心里对农民工深深同情,从而在内心拼发出愿为农民工鼓与呼的呐喊。特别是小说执笔者杨先生,回忆起43年前的一件往事,更是夜不能寐,心中流着难过悔恨的泪水。公元1986年,“四人帮”为了迫害一批著名作家,组织人员对湖南作家周立波先生进行批判,并重点批判他的名著《山乡巨变》。有关部门要杨先生以农民代表的身份写文章在《湖南日报》、《人民日报》发表批判周立波先生。那时,杨先生是一个屁事不懂的学生。他被“四人帮”利用后,对《山乡巨变》断章取义,上纲上线,高帽子乱戴。写文章歪曲《山乡巨变》写的是资本主义山乡,起的是复避资本主义的巨变,打的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旗号。把农业合作化的带头人刘雨生,说成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带头人。这篇文章在有关报纸上发表后,曾使杨先生在痛苦和不安中度过了40多年。为此,杨先生怀着忏悔的心情,对农民进行了重新的认识和评价。他心中流着泪,塑造了一个又一个丰满的农民形象。他经过长久的酝酿,三易其稿终于和他人写出了这本书。

作家魏剑美对该书的创作和出版给予了指导。这本书的写作和出版,得到了许多领导和同志们的支持。永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向望东同志为该书作了序;永州市冷水滩区地方税务局长卿志彪同志为本书题了书名;永州市国税系统和地税系统、永州市吉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支持。永州市开创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王孝明先生和王锡顺先生对这本书的写作出版也给予了关心。易先根、韩立军、唐伟源、邹德和先生对本书的写作提了极为宝贵的意见;谭声云、邓中秋、王琼丽等同志对该书的病句及错别字、标点符号进行了更改,黄杰贞对封面设计提出了建议。为此,我们对支持该书出版的公司及个人表示谢意。

2011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