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天文馆的穹幕电影
17335000000061

第61章 “中华”星为何失踪

1928年11月,中国留美学生张钰哲,在美国叶凯士天文台发现了一颗新的小行星,这是中国人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因此成为中国现代天文学史上的一大光荣记载。

当时,张钰哲正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他利用叶凯士天文台的60厘米反射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当他检查拍摄的一张底片时,意外地发现一颗条状的星象,他连续一个月对这颗星进行观测,并对此进行了精确的计算,证实这是一颗新发现的小行星。

根据国际惯例,星座的发现者有权为它命名。为了表明中国人在国际天文学上也占有一席之地,做出过杰出的贡献,张钰哲就将这颗编号为1125号的小行星命名为“中华”。

50年代,张钰哲从美国留学归来,准备对“中华”再次进行观测。1957年10月,他利用紫金山天文台的一架60厘米望远镜寻找这颗他已经20余年未再见面的小行星。这期间,他与同事已发现了好几颗小行星,其中有一颗与“中华”非常相似,但不能确定。他发表了一篇文章介绍了自己的观测结果。

1977年,张钰哲仍未找到原“中华”的踪影,但是对1957年观测到的那颗酷似“中华”的小行星有了很准确、很精密的结果。后来,国际小行星中心决定用这颗小行星替代“中华”。

原来的“中华”到底是不是现在的这颗,它是否还在太空中遨游,如果它已不存在,那它突然失踪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这许许多多的疑问只是一个谜,一时之间还没法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