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道法自然
17334600000009

第9章 为人处事必须具备“大”的胸怀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

“道”之所以无所不能在于其大,在于其无所不包。天地也是如此,而人若想成王,也必须有这样的气魄和胸怀。

老子给我们的启示用在今天就是“为大不为小”。

有人聪明在眼前,有人聪明在长远。大智慧的人行为总是很超脱,他们襟怀坦荡,从不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去斤斤计较。而有点小聪明的人却总喜欢察言观色,纠缠不清,鸡蛋里可以挑出骨头,无事也可以生非。这实在是很可悲。人生那么短暂,每个人都应该致力于让自己活得更有意义,怎么能因为计较小事而让自己背上沉重包袱呢?

《庄子》中对如何不与别人发生冲突也有阐述:有一个人去拜访老子,到了老子家中,看到室内凌乱不堪,心中感到很吃惊,于是,他大声咒骂了一通扬长而去。翌日,又回来向老子道歉。老子淡然地说:“你好像很在意智者的概念,其实对我来讲,这是毫无意义的。所以,如果昨天你说我是马的话我也会承认。因为别人既然这么认为,一定有他的根据,假如我顶撞回去,他一定会骂得更厉害。这就是我从来不去反驳别人的缘故。”

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在现实生活中,当双方发生矛盾或冲突时,对于别人的批评,除了虚心接受之外,还要保持一种包容的心态。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太多了,因此一定要心胸豁达,有涵养,不要为了不值得的小事去得罪别人。生活中常有一些人喜欢论人短长,在背后说三道四,如果听到有人这样谈论自己,完全不必理睬这种人。只要自己能自由自在按自己的方式生活,又何必在意别人说些什么呢?

做人固然不能玩世不恭,游戏人生,但也不能太较真,认死理。“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太认真了,就会对什么都看不惯,连一个跟随自己的人都容不下,把自己同社会隔绝开。镜子很平,但在高倍放大镜下,就成了凹凸不平的山峦;肉眼看很干净的东西,拿到显微镜下,满目都是细菌。试想,如果我们“戴”着放大镜、显微镜生活,恐怕连饭都不敢吃了。再用放大镜去看别人的毛病,恐怕许多人都会被看成是罪不可恕、无可救药的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与人相处就要互相谅解,经常以“难得糊涂”自勉,求大同存小异,能容人,这样你就会有许多朋友,且左右逢源,诸事遂愿;相反,过分挑剔,“明察秋毫”,眼里揉不进半粒沙子,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论个是非曲直,容不得人,那么人家就会躲你远远的,最后你只能关起门来当“孤家寡人”,成为使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异己之徒。古今中外,凡是能成大事的人都具有一种优秀的品质,就是能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善于求大同存小异,团结大多数人。他们具有宽阔的胸怀,豁达而不拘小节;大处着眼而不会鼠目寸光;从不斤斤计较,纠缠于非原则的琐事,所以他们才能成大事、立大业,使自己成为不平凡的人。

一个人要真正做到不较真、能容人,首先需要有良好的修养,善解人意,经常从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和处理问题,多一些体谅和理解,就会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和谐,多一些友谊。比如,有些人一旦做了官,便容不得下属出半点差错,动辄横眉立目,发怒斥责,属下畏之如虎,时间久了,必积怨成仇。许多工作并不是你一人所能包揽的,何必因一点点毛病便与人怄气呢?如若调换一下位置,站在挨训人的立场,也许就能理解这种急躁情绪之弊端了。

在公共场合遇到不顺心的事,实在不值得生气。有时素不相识的人冒犯了你,其中肯定另有原因,不知哪些烦心事使他此时情绪恶劣,甚至行为失控,我们也尽量应宽大为怀,不以为然,或以柔克刚,晓之以理。此外,从某种意义上说,对方的触犯是发泄和转嫁他心中的痛苦,虽说我们没有义务分担他的痛苦,但确实可以用你的宽容去帮助他。

不仅别人错待自己时不要计较,自己的一些烦心琐事也要放下,千万不要把精力放在寻找人际关系的障碍上。

生活中,财、色、利、贪、懒……时刻潜伏在我们的周围,像看不见的灰尘一样无孔不入。时间长了,不去清扫,人的心上就会积着厚厚的一层尘埃,智慧被蒙蔽了,善良被遮挡了,儿时的纯真亦不复见。

那些尘埃,颗粒极小,极轻。起初,我们全然不觉他们的存在,比如一丝贪婪、一些自私、一点懒惰,几分嫉妒、几缕怨恨、几次欺骗……这些负面的意念,像细微的尘灰,悄无声息地落在我们心灵的边角,而大多数的人并没有及时地清扫,结果尘灰越积越厚,直到有一天完全占满了我们的内心,使我们再也找不到原来的自己。

落叶之轻,尘埃之微,刚落下来的时候难有感觉,但是存得久了,积得多了,清理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在生命的过程中,也许我们无法躲避漂浮着的微尘,但千万不要忘记去拂拭自己的心灵,只有这样,我们的心灵才会如生命之初那般清洁、明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