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道法自然
17334600000050

第50章 为上者要有不争无为之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上德之人不刻意显摆自己的德行,所以真正有德。下德之人总是不忘彰显所谓的“德”,所以无德。上德之人面对功劳和诱惑总是显得无动于衷,下德之人就不同了,他们没有什么作为,却认为自己大有作为。具有大仁爱的人把仁爱发挥到极致,却不当做自己的功劳,具有大义之人行了义举,把自身义举视为最大的功劳。讲究大礼义的人如果得不到回应,就会撸起袖子挥舞手臂(表示愤怒)。

以老子的观点来看,具备上德上仁的领导者才是真正的好领导。他们时刻把下属放在心上,与下属分享每一次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

每个人都希望被他人肯定,即使工作未必成功,但终究是出了力,也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苦衷,如果他的工作得不到肯定,是在打击他的自信心,作为领导,切勿忽视员工参与各项事务的价值。

做领导,要懂得“施惠”,将恩惠布施给下属。如果你只顾自己享受,下属会认为自己为公司付出了那么多却没有受到激励,对组织的向心力自然变得薄弱,对你这个领导也会口服心不服。

对于下属的成功,领导者正确的做法是,与下属分享成功,分享他们成功的幸福和喜悦。假如主管领导是个喜欢抢占功劳的人,相信他的下属也不会怎样为他卖力。反之,如果领导能乐于和下属分享成功的荣耀,下属做事也分外卖力,希望下一次取得更大的成功。

你可以让别人推你攀升,也可以让别人拉你攀升,方法虽然不同,但结果却是一样的。因此,把功劳让给下属,他获得成就感的同时,也必然会助你成功。因为你的下一步成功也就意味着他下一步的成功。何乐而不为呢?

《三国志》中记载:一次,曹操发布命令说:“吾起义兵诛暴乱,于今十九年,所征必克,岂吾功哉?乃贤士大夫之力也。天下虽未悉定,吾当要与贤士大夫共定之。”并说,如果坐享胜利果实,我怎么能心安!于是大封功臣。他在另一次发布的命令中说:自古以来有作为的君王,何尝不是与贤人君子共同治天下的!唯才是举,我得到人才就要使用。在天下大乱、诸侯并起、纷纷逐鹿中原的东汉末年,曹操的人马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终扫平各路豪强,统一北方,功业可谓大矣,在我国历史上也是辉煌的一页。可曹操在胜利面前,并未自我陶醉,也未居功自傲、贪天之功为己有,而是公开宣布这些胜利“乃贤士大夫之力也”。

这里,对曹操的此番举动,且不论是其使用人才的韬略还是调动其下属积极性的办法,但有一点有目共睹:曹操有着宽阔的胸怀。

无论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主要领导者的作用不容否定。

但是也必须看到,个人的成功实际上是群体的成功。要把成绩留给下属,因为成绩对于下属来讲是一种最好的奖励。你需要的是更大的成绩,而你的下属的成绩越大,你的威望和在上层领导面前的成绩也就越大。成绩不一定都要表现出来,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不要同下属争功,这点是非常重要的。做一个让下属感动的主管,你的前途将永远光明。

例如,在某个公司的年终总结会上,总经理着重表扬了两组销售成绩较佳的员工,并邀请他们的主管上台。

第一位主管好像早有准备,一上台便滔滔不绝地畅谈他的经营方法和管理哲学,好像所有的成绩都是自己一个人的,令台下的同事们心里觉得很别扭。第二位主管一上台便感谢自己的下属,并庆幸自己有一班如此拼搏的下属,最后一一邀请他们上台接受大家的掌声,展示一下各自的风采。

以上两种类型的领导,在员工心目中的印象迥异,第一位主管是那种抢占功劳的人,不但令下属不满,同事也不喜欢那种夸夸其谈的口吻;第二位主管能与下属分享成果,令下属感到受尊重,自然更加卖力工作。

其实,作出成绩,是谁的功劳,一看自知,每个人的心里都是清楚的,根本不需要刻意突出谁,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像以上的两位主管,应该怎么做,一比较自可见高下。

一个高明的领导,不但会与下属一起分享功劳,有时还会故意把本属于自己的那份功劳让给下属。但是,在这样做时,切勿要求属下报恩,或者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因为下属可能会因此而感到自尊心受损,进而采取反抗的行动,如此一来,反而得不偿失。

把功劳让给下属,不过是小恩小惠,但这样的滴水之恩,却可以令下属以涌泉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