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时下的术语,李时珍属于自学成才的专业技术人员,如果不带偏见,不戴有色眼镜的话,李时珍已达到了专家级的水平,属于有资格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的高级知识分子,老百姓把他当神医看,有人还为他树牌位,朝暮磕头呢。不过,且慢,你李时珍水平再高,可你没有文凭,这不冤枉你吧,拿不出正规文凭,你就归于野鸡郎中,有关方面就不认,就不发营业执照,你看病水平高,你口碑好,白搭,就算你有起死回生之本事,也属非法营业,属于取缔对象,打击对象。李时珍已被罚了多次,抓了多次,封门了多次,弄得看病像做坏事,偷偷摸摸的。他不胜其烦,又无可奈何。
李时珍干脆离家出走,漂到了京城,也许皇城脚下有伯乐吧。机会来了,皇宫找御医,李时珍揭榜自荐,想去太医院一试身手。在试用、考察期间,李时珍发现太医院的御医并不像民间说的都是天下一流医生,其中不乏挂羊头卖狗肉的,而真有本事的往往遭排挤、陷害、攻击。那些太医开出的药方,只求贵,只求稀,还充斥着迷信、神神鬼鬼、故弄玄虚,李时珍实在看不下去,使他萌生了写一部医书的念头,他觉得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才是最最要紧的。然而编《本草》这样一部相当于官定的中药文献,并不是张三李四想编就编的,但朝廷首肯,李时珍数次向太医院,向朝廷提出此动议,都被认为权威不够而置之不理,几次碰壁后,李时珍愤而离开了太医院,决心以一己之力完成《本草纲目》的编写。
从此,李时珍唯此为大,历尽千难万苦,终于在1578年完成了《本草纲目》这部书,那年他已61岁。当李时珍拿着这部自以为可以传世,可以告慰人生的煌煌大作去寻找出版时,才发现竟没有一个伯乐,没有一家书商愿意出版他的这部花了他毕生心血的巨著。
李时珍去接洽的第一家书肆,那老板用甚为轻蔑的眼光扫了一眼长得粗壮黎黑的李时珍,从鼻子里泄出一口气:“这书你写的,你想出书?”
李时珍很自信地说:“对,我写的。一部治病救人的书,一部有利天下苍生的书——”
“好好好,你菩萨心肠、菩萨水平,可惜我们庙小,放不下你这大菩萨,另择大庙吧。”
李时珍出门时,听到那老板说:“一个乡下野郎中,长得像黑李逵似的,还真以为自己是华佗转世,文曲星下凡,保不定是抄袭之作,想让我给他出书,捏鼻子做梦……”
李时珍不甘心,找了一个书商又一个书商,可没有一个书商信任他,愿与他商谈出版之事,往往一看他一麻袋的书稿,就挥挥手,让他开路。
碰了几次壁后,李时珍学乖了,托了朋友到当时的出版中心南京来寻求出版。经介绍,李时珍找到了南京的大书商贾爷,因有熟人介绍,贾爷没有立即下逐客令,他翻了翻手稿,很内行地说:“这书稿不会少于200万字吧,插图不会少于1000幅吧。”
李时珍接口说:“对,共16部50卷,收药物1892种,收药方10000多个……”
贾爷笑笑说:“有《金瓶梅》好读吗?有《肉蒲团》好看吗?有仇十洲的春宫画吸引人吗?你自己说,哪位看官会出钱买你这无情节无人物无刺激的药方看呢,除非他有病!”
李时珍一时语塞,愣了半天说:“他们那是娱乐性、消遣性的,我这书是科学,是救人性命的……”
贾爷说:“我是生意人,想必你也听说过千做万做亏本生意不做,这样吧,你自费出版,少印些,就印300册,我给你宣传限量发行、绝版发行。我嘛,贴劳力,贴精神,卖个人情,赚个吆喝,你筹个1000两银子,我帮你这个忙了,谁叫你是我朋友的朋友。”
李时珍一听要1000两银子,几乎傻了。为了这书,他早家徒四壁,不要说1000两,就是10两也拿不出,他怏怏地出了书肆。
碰壁碰壁还是碰壁。
有热心人给他出点子,那些权贵与大款、富婆不是也常通过曲曲拐拐的关系找你看病吗,请他们赞助点,让他们九牛拔一毛,出书款不就解决了。
“不不不,我一定要凭自己的本事出书!”李时珍很固执。这出书的事也就一拖再拖,耽搁了两年。
后来有位暴发户找到李时珍说:“出书的银子我来,发行的事,我也包了,但有个小小的条件,把我名字也署上。”
李时珍断然回绝。
有人议论李时珍:呆头鹅、榆木脑袋,不知变通。
暴发户气哼哼地说:“死要面子,我看啊,你李时珍这书,到猴年马月也出不了。”
有位病人有感于李时珍仁心仁德,妙手回春,建议设法请皇帝题写书名,御笔一题,保证出版,保证畅销。
只是,御笔题字,是平民百姓想做到就能做到的吗?再说了,李时珍也不愿为之。
不久,李时珍遇到一位患怪病的秀才,久治不愈,李时珍用针灸加草药治好了他,秀才感激之余,提议李时珍请文坛泰斗王世贞写序,王世贞的名头响当当,经他推荐,不说畅销,刊印应该没有问题。
李时珍觉得这不失为一法,自己与王世贞有一面之交,当年王世贞在湖北蕲州做官时,他为王世贞诊过脉象,开过药方。于是,李时珍雇船赶到了长江口的娄城,在弇山园见到了王世贞。王世贞是个认真的人,他留下了《本草纲目》手稿,说得看过后才能决定这序写还是不写。
王世贞是大忙人,这一看,断断续续竟看了十年,看罢书稿,王世贞惊叹不已,援笔写下了一篇洋洋洒洒的序文,对李时珍大加赞赏,称其为“真北斗之南第一人”。
李时珍拿到这序文后,大有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感慨,书商贾爷见有王世贞的序文鼎力推荐,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刊印了《本草纲目》,不想成了畅销书、长销书。可惜的是,李时珍没有等到这书的出版就仙逝而去了。
见到此大作的人都在打听:李时珍何许人也?从此,《本草纲目》传矣,李时珍之名传矣。
2011年7月23日写于太仓先飞斋;
原载《文学港》2011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