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贼伯伯是江湖上公认的偷界老大,谁不尊他一声“贼伯伯”呢。他就像武林霸主、武林至尊,这地位是靠他多年来极少失手赢得的。不过近年他已很少亲自动手,自有一帮徒子徒孙孝敬他,他也就四处走走,看看,踩踩点,指导指导,训斥训斥。
贼伯伯是偷惯了的人,闲不住,咋办?为了他手下的创收与安全,他策划每年召开一次研讨会,研讨如何看得准,下手快,拿得多,走得安全。
贼伯伯叫自己手下的几位得力干将、得意门生抛砖引玉先说说。
“无影手”抢先说道:“要想得手,手法第一,我这无影手可不是浪得虚名,我愿意培训新手。”一副沾沾自喜的神态。这“无影手”是专偷皮夹子的,他从小练习用中指与食指夹东西,他可以用最快疾的速度把一元硬币从火红的煤球炉里夹出来,甚至可以把一根绣花针从沸油锅里夹出来,故江湖上美誉他为“无影手”。
“无影手”刚说了一句,“赛猴儿”抢过话头说:“扒皮夹子说穿了小儿科而已,现在的有钱人,带的都是卡,身上能揣多少钱。要干,就钻到他们的窝里干,得手一次,至少是当三只手的几十倍。”“赛猴儿”擅长上墙入室,翻箱倒橱搜刮,他爬水落管,爬阳台就像玩似的,十层楼、二十层楼他都能来去自如。他很傲气地说:“谁愿跟我学,我包教包会,三七分成即可。”
“算算算,你这太危险,瓦罐难免井边碎,一二十层楼爬上爬下,一失手不死即残,万一屋里有人,很可能被瓮中捉鳖,还是学我吧。”说话的是外号“满天飞”的,他开始是专事火车上偷盗的,后来升级为专门在飞机上营生。“满天飞”说:“凡乘飞机的,不是大官,就是大款,不是富婆,就是洋人,至少也是白领,常言道穷家富路,何况都是有钱的主,飞机上的买卖,油水不要太足喔。”
“满天飞”踌躇满志地说:“都以为飞机上都是有身份的人,空间又狭小,谁会想到防偷防盗,最安全的地方最容易得手。谁想试试?我来带队示范,或者一帮一也行。”
……
众偷儿七嘴八舌,无非是表扬与自我表扬。
贼伯伯静静地听着,不置可否。
还是他的得意门生“贼二代”看出了端倪,他止住大家的话头说:“俗话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几个瞎吹什么,还是洗耳恭听我们老大的高见吧。”
贼伯伯很有领袖风采,他很严肃地发了言,他结合自己的偷盗实践,总结出几条经验,几条教训,归纳为“偷盗十二准则”:
1、偷政府、偷单位;
2、偷公家、偷企业;
3、偷贪官、偷奸商;
4、偷大款、偷富婆;
5、偷小蜜、偷二奶;
6、偷小车里的,不偷长途车的;
7、偷飞机上的,不偷自行车的;
8、出国偷:偷国人,不偷老外;
9、国内偷:偷年轻人,不偷老年人;
10、小姐不偷、民工不偷;
11、伤病者不偷、残疾人不偷;
12、路边摊不偷、经适房不偷。
为什么呢?贼伯伯说:古人有“盗亦有道”的信条,我们也要“偷亦有道”。他认为这“十二准则”是偷界同道用无数次被抓被关换来的,有所放弃实在是一种自保措施。他讲了一件又一件前辈与同行失手的教训,讲了为何有的可偷,有的不宜偷,把其中的利害关系,一一说明。
贼伯伯还规定了谋财不害命,拿钱不拿护照不拿证件不拿文件不拿卡……底下有人说:护照、证件、文件、银行卡为什么不拿,可以敲他一笔钱啊。
“不行,坚决不行。这是十分十分危险的,你以为公安局是吃干饭的,我们是偷儿,不是绑匪,我们吃的是技术饭,讲究的是技术过硬,给我好好的记住!”
贼伯伯再三强调:要偷就偷当官的,目标好找,通常都住在别墅里,一家一户,与别人家不太来往,可以冒充送外卖的,送牛奶的,去踩踩点,单看信箱就可知道主人在不在家,凡信箱插满了信啊报的,主人必不在家。
四五月份、九十月份,公费旅游、出国的多,抓住机会,就有收获。
贼伯伯深有体会地说:别人休息我们忙,这叫打时差,年初二年初三也是好日子,这种日子当官的当头的家里东西肯定比平时多,过个年,来孝敬、进贡的会少吗,大过年的,银行也不上班,现钞十有八九在家里放着,很可能就在书桌、床头堆着呢,还有黄金首饰、玉器、名人字画,哪样不值钱?偷了谁敢声张,谁敢报案?即便有探头也不用怕,干脆给他留个条,明人不做暗事嘛……
众偷儿听得津津有味,听得兴奋莫名,撩拨得心痒痒,手痒痒,恨不得立马去试试,显一显身手。
“无影手”说:“高,实在是高!”
“赛猴儿”说:“佩服,佩服!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满天飞”说:“听头一番话,胜偷十年物。”
“贼二代”情不自禁带头鼓掌,一时掌声雷动。他兴奋地说:“我们这研讨会开得很成功,是一个团结的大会、交流的大会、学习的大会、提高的大会,大家以偷会友,切磋沟通,回去后要好好消化、领会老大的讲话精神,写出心得,并以老大为榜样,偷出成绩,偷出新高。”
最后,贼伯伯宣布:以后将每年评选一次年度十大高手。本年度先请自报,再评议。
这一下子如炸了锅,你不服他,他不服你,你比他喉咙响,他比你分贝更高,直吵得动起了手来,打闹声终于惊动了隔壁住户,报了案,于是,被盯了很久的公安一网打尽。
贼伯伯懊恼不已地说:“栽了栽了,没想到大风大浪都过来了,竟阴沟里翻船,栽在评选上。想不通,想不通……”
2011年4月7日写于太仓先飞斋;
原载泰国《新中原报》2012年7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