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次量衣一次裁——合身。
九分眼子一寸榫——硬装。
九格加一格——失(十)格。
九个妇女站两旁——三姑六婆。
九九八十二——算错了账。
九毛加一毛——时(十)髦(毛)。
九牛一毛——微不足道。
九曲桥上拖毛竹——难通过。
九秋的高粱——老来红。
九死一生——独活。
九条江河流两处——五湖四海。
九头鸟戴帽子——这头要了那头要。
九头鸟拾到个帽子——不晓得先套哪头好。
九纹龙——使劲(史进)。
九月的菊花逢细雨——点点入心。
充满隐逸文化的菊花
关于菊花的故事,在我国民间流传很多。早在2000多年前,汉代学者应劭在《风俗通义》里记载了有关菊花的传说故事。
据说河南南阳郦县有个叫甘谷的村庄。谷中水甜美,山上长着许多很大的菊花。一股山泉从山上菊花丛中流过,花瓣散落水中,使水含有菊花的清香。
甘谷村30多户人家都饮用这山泉水。一般都活到130岁左右,最低的也有七八十岁。汉武帝时,皇宫中每到重阳节都要饮菊花酒,说是“令人长寿”。
关于菊花的诗歌,最早的大概要算屈原的“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了。在这里,菊花代表了诗人高洁的品质。
屈原这位自称“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千古第一诗人,在被放逐途中,为表达自己高贵的爱国情操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品质,餐秋菊之落英,吟出了不朽的杰作《离骚》。
“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曹植,在其脍炙人口的名篇《洛神赋》中,有这样的句子:
其形也,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曹植用菊花比喻裙裾飘飘、翩然飞舞的洛神的荣光鲜丽,写尽了洛神的风度和气质。
晋宋之际的思想家、文学家陶渊明,以田园诗人和隐逸者的姿态,赋予菊花独特的超脱的风格,菊花从此便有了灵性。陶渊明在《饮酒》一诗中这样写道: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道出了多少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人生真谛!
一改菊花隐逸者形象的,当然要数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了,他在《不第后赋菊》诗中这样写道: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在其带有明显寓意和倾向性的诗作里,菊花成了饱经沧桑的勇敢坚强的斗士,为民请命,替天行道。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清寒,燕子双飞去。”以写小令见长的北宋富贵词人晏殊赋予菊花悲凉的风格。
无独有偶,元代大剧作家王实甫的《西厢记》中也有这样的句子: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芳林醉,总是点点离人泪。
满地凋零的菊花为剧中主人公的离情别绪做了衬托和渲染,菊花成了伤感意境中的代表景物。
菊花,在千古第一女词人李清照的笔下往往成了寄托情思的对象。有思念远方丈夫,顾影自怜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还有哀叹个人命运,抒写国破家亡的深悲剧痛的“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代表着我国古代小说艺术最高成就的长篇巨著《红楼梦》,更是对菊花有着细致的描写。
清高孤傲、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所作的《问菊》、《菊梦》等诗篇,赞美了菊花的高洁品质,和菊花进行着心灵上和情感上的交流。如《菊梦》中写道:
登仙非慕庄生梦,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在这些诗句中,菊花为塑造林黛玉的形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样的菊花,因不同的人来观赏、来品味,自然便具有了不同的意义和风格了。
九月的老石榴——肚子疙瘩点子。久旱得雨——喜出望外。
久旱逢甘雨——及时。韭菜抖麻线——乱透了。
韭菜包子——从里往外香。
韭菜炒豆芽——一清(青)二白。
韭菜开花——到顶了。
韭菜面孔——一吵(炒)就熟。
韭菜命——越割越嫩。
韭菜芽碰屋檐——老嫩。
韭菜叶子——又瘦又长。酒杯掉进酒坛里——罪(醉)上加罪(醉)。
酒杯里泡木耳——发不大。
酒杯里洗澡——得罪(醉)小人。
酒缸边搭床铺——醉生梦死。
酒壶里吵架——胡(壶)闹。
酒壶里翻筋斗——胡(壶)闹。
酒肉的朋友——好景不长。
酒肉和尚菜道士——岂有此理。
酒肉交朋友——全靠吃喝。
酒坛里的菩萨——醉鬼。
酒坛里洗澡——得罪(醉)人。
酒醒不见牛肉——悔之晚矣。
酒糟鼻子不吃酒——枉担其名。
酒桌上拜把子——帮兄帮弟。
酒醉说实话——醒了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