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菜根谭(第五卷)
17332300000007

第7章 安分守己才是快乐的根本(1)

有一乐境界,就有一不乐的相对待;有一好光景,就有一不好的相乘除。只是寻常家饭、素位风光,才是个安乐窝巢。

只要有一个快乐的境界,就会有一个不快乐的事物相对应;只要有一个美好的光景,就会有一个不美好的光景来抵消。可见有乐必有苦,有好必有坏,只有平平凡凡安分守己才是快乐的根本。——明·洪应明《菜根谭》

心地上无风涛,随在皆青山绿树;性天中有化育,触处都鱼跃鸢飞。

心湖中没有风波浪涛,到处所见都是一片青山绿水的美景;只要本性保存善良的德性,随时都像鱼游水中鸟飞空中那样快乐。——明·洪应明《菜根谭》

生命的意义寓于过程之中

《菜根谭》中写道:“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意思是说:当轻风吹过,稀疏的竹林会发出沙沙的声音,可是当风吹过去之后,竹林并不会留下声音,而仍旧归于寂静;当大雁飞过,寒潭固然会倒映出雁影,但是雁飞过后,清澈的水面依旧是一片晶莹,并没有留下雁影。

不同的人对这段话往往有不同的理解,体味出不同的意境。有人还从中提取出了一副对联“风过疏竹不留声,雁渡寒潭不留影”。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从中体味出:生命的意义寓于过程之中。

有个深蕴禅机的句子,色彩鲜明,充满美感:“红炉一点雪。”雪花飘舞,有一片刚好落在火红的炉子上。在还没落下去之前,先把它“定格”。我们便发现它是“存在”的,虽然在一瞬间,它立即融化,归于空寂无有。

人的生命,不论长短,都像是这片雪花。它自天上洒下来,历程千万里,可以称为“长”;但飘落堆积姿态快速,不可能回头,也没有时间仔细思考,便已经面临消失,因此也可以视作为“短”。——一两秒?百数十载?熊熊炉火,不由分说,便吞噬它了。它存在过,却来不及留下任何痕迹。当片片雪花你挤我攘地争着投向艳色,也不过是一场无谓的追逐。

人生是一个历练的过程。在流逝的生命过程,每一段都联结着,每一个过程都有意义。现代人已经没有耐心留恋过程,活得匆忙而粗糙,感觉到活得无意义。其实,生命的意义就寓于过程之中,那些撇下过程而只在结局中寻找意义的人,找到的只是虚无。因为生命并没有结局,每一个结局只是一个新过程的开始罢了。

在《百喻经》中有“半饼饱喻”的笑话,也许能说明这个道理:有一个人肚子饿了,走到饼店买饼吃。一块接着一块,吃了6块饼。当第7块饼吃到一半时,便觉得已经吃饱,突然间,念头一闪,他懊悔地掴打自己的嘴巴说:“我怎么这么笨?早知道吃这半块饼就会饱,就吃这半个好了。怎么那么傻!刚刚白白吃了6块。唉啊!我怎么这么笨啊!”

显然,肚子饱,是因为累积了之前的6块饼,他却以为,是吃了后面这半块饼才饱,这是不明因果的想法,他忽略了过程的重要性。

耕耘的过程是伟大的,洒着汗水的过程是伟大的。在追求中,我们能收获坚贞;从失败中,我们能收获智慧。应该说,爱着过程的人是有智慧的。

花开花谢是一个过程,生命荣枯也是一个过程。

在人生的历程,不要着急,不要急着看每一回的结局,只在每一个过程中慢慢地长大。

过程,能使本来平常的东西平添一种美感;过程,能使我们拥有一份好心情。曾经渴望或梦想的东西一旦得到,昔日那份特有的好心情便成为一种甜蜜而痛苦的包袱,也是“一种过程”丧失时的疼痛。

过程是美丽的。人生的乐趣蕴藏在奋斗的过程中,生命的真谛在于细细品味岁月、享受人生。只看重结果不看过程的人,只透支人生不珍惜人生的人,是不可能享受到真正的人生乐趣,创造出生命的辉煌的。不要太注重结局,珍惜过程吧!

保有登高望远的开阔心境

《菜根谭》中写道:“登高使人心旷,临流使人意远;读书于雨雪之夜,使人神清;舒啸于丘阜之巅,使人兴迈。”意思是说:登上高山放眼远看,会使人感到心胸开阔;面对流水凝思,会让人意境悠远。在雨雪之夜读书,会使人感到心旷神怡;爬上小山朗声而啸,会使人感到意气豪爽。

一位颇有智慧的长者,谆谆告诫前来投诉或抱怨的学生:“当你在生活中遭遇困境或忧烦的时候,记住,去登高望远或去眺望大海吧!”

学生们也确实获益良多,他们纷纷发表心得:“老师,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总觉得自己需要更多的自由,更多的肯定——可是当我们远望之时,高视物外,视野辽旷,突然心胸开阔,对平日的种种需求,便暂时不那么强烈了。”

另有学员说道:“说真的,每当临近苍茫的太海,放开眼去,一望无际,顿时生起平静无缺的感觉。请问老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老师慈和他说:“这是由于心境的不同,平常生活的时候少了了解心,没有真正了解人生的目的是在于提升源源不断的存在本质,而不是一味地追逐名利、物欲等幻灭无常的存在。另外,也缺少感恩心,不懂得珍惜你已经拥有的,反而贪羡你根本不需要、而别人正辛苦追求的东西。”

缺少了解心的同时,就会增长攀缘的心;在少了感恩心之时,也就增长了计较心。所以,总是生活得劳苦交织,难以自在。

可是,在远望或放开眼的时候,只有一个心——广远心,有了它,攀缘的心无缘施展,而计较心也无处着力。

那山高水远的意境与怡悦,古人体会甚深:“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每当登高远望时,与大自然相亲,天地既在我心,那一份宁静、安详之感便油然而生。

若能在平常的生活中,保有登临之时的开阔心境,那么,所有非烦恼和郁闷都会在瞬间化为乌有。一个人只要在精神上超越了物质的表象,他的内心世界便无比广阔自在。

世上并不缺少快乐和美好

《菜根谭》中写道:“林间松韵,石上泉声,静里听来,识天地自然鸣珮;草际烟光,水心云影,闲中观去,见乾坤最上文章。”“心地上无风涛,随在皆青山绿树;性天中有化育,触处尽鱼跃鸢飞。”意思是说:轻风吹过山林,使苍松发出阵阵像海涛般的音韵。飞瀑奔流而下,溅落岩石上,声声击磬鸣玉。假如用宁静的心情聆听,就能体会到大自然所奏乐章的美妙。江边的芦苇,飘荡出一种迷蒙的美感;天空的片片彩云倒映在水中,看起来显得特别绚丽夺目。假如用清闲的心情来欣赏,就能发现造物者所创造的伟大篇章。心湖中没有风波浪涛,到处所见都是一片青山绿水的美景;只要本性保存善良的德性,随时都像鱼游水中鸟飞空中,那样自由自在的快乐。

一天,无德禅师正在院子里锄草,迎面走过来三位信徒,向他施礼,说道:“人们都说佛教能够解除人生的痛苦,但我们信佛多年,却并不觉得快乐,这是怎么回事呢?”

无德禅师放下锄头,安详地看着他们说:“想快乐并不难,首先要弄明白为什么活着。”

三位信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料到无德禅师会向他们提出问题。

过了片刻,甲说:“人总不能死吧!死亡太可怕了,所以人要活着。”

乙说:“我现在拼命地劳动,就是为了老的时候能够享受到粮食满仓、子孙满堂的生活。”

丙说:“我可没你那么高的奢望。我必须活着,否则,一家老小靠谁养活呢?”

无德禅师笑着说:“怪不得你们得不到快乐。你们想到的只是死亡、年老、被迫劳动,不是理想、信念和责任。没有理想、信念和责任的生活,当然是很疲劳、很累的了。”

信徒们不以为然地说:“理想、信念和责任,说说倒是很容易,但总不能当饭吃吧!”

无德禅师说:“那你们说有了什么才能快乐呢?”

甲说:“有了名誉,就有一切,就能快乐。”

乙说:“有了爱情,才有快乐。”

丙说:“有了金钱,就能快乐。”

无德禅师说:“那我提个问题:为什么有人有了名誉却很烦恼,有了爱情却很痛苦,有了金钱却很忧虑呢?”

信徒们无言以对。

无德禅师说:“理想、信念和责任并不是空洞的,而是体现在人们每时每刻的生活中。必须改变生活的观念、态度,生活本身才能有所变化。名誉要服务于大众,才有快乐;爱情要奉献于他人,才有意义;金钱要布施于穷人,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是真正快乐的生活。”

对生活必须要充满爱,要抱持正确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把这些都贯穿在每时每刻的生活中,你才能感觉到真正的快乐。

《菜根谭》中这样提醒我们:“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止,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泠然俱乐,鸟啼而潇然自得。何地无真境,何物无真机?”意思是说:人的心灵大半是从浮动处才失去纯真的本性。假如任何杂念都不产生,只是自己静坐凝思,那一切杂念都会随着天边白云消失。随着雨点滴落,心灵也会有被洗清的感觉;听到鸟语声,就像有一种喜悦的意念;看到花朵的飘落,就会有一种开朗的心情。可见,任何地方都有真正的妙境,任何事物都有真正的妙机。

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历史学家维尔,杜兰特希望在知识中寻找快乐,却只找到幻灭;他在旅行中寻找快乐,却只找到疲倦;他在财富中寻找快乐,却只找到纷乱忧虑;他在写作中寻找快乐,却只找到身心疲惫。有一天,他看见一个女人坐在车里等人,怀中抱着一个熟睡的婴儿。一个男人从火车上走下来,走到那对母子身边,温柔地亲吻女人和她怀中的婴儿,小心翼翼地不敢惊醒他。这一家人然后开车走了,留下杜兰特深思地望着他们离去的方向。他猛然惊觉,原来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都蕴藏着快乐。

我们大多数人一生中不见得有机会可以赢得大奖,如诺贝尔奖或奥斯卡奖,大奖总是保留给少数精英分子的。理论上来说,每个自由地区出生的孩子都有当上总统的机会,但是实际上,我们大多数人都会失去这个机会。

不过,我们都有机会得到生活的小奖。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得到一个拥抱,一个亲吻,或者只是一个就在大门口的停车位!生活中到处都有小小的喜悦,也许只是一杯冰茶,一碗热汤,或是一轮美丽的落日。更大一点的单纯乐趣也不是没有,生而自由的喜悦就够我们感激一生的了。这许许多多、点点滴滴,都值得我们细细去品味,去咀嚼。也就是这些小小的快乐,让我们的生命更可亲,更可眷恋。

有一位老师教小学生写作文,题目是:“快乐是什么?”一个小女孩写道:“快乐就是在寒冷的夜晚钻进厚厚的被子里去。快乐就是让自己快乐。”是的,快乐就是让自己快乐。在生活中,赏心悦目、怡情养性的事物到处都是,关键就在于人能不能去发掘和领略。

保持愉快的心情

《菜根谭》中写道:“福不可邀,养喜神以为招福之本;祸不可避,去杀机以为远祸之方。”意思是说:人间的幸福不可强求,只要能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就算是追求人生幸福的基础;人间的灾祸有时是难以避免的,只有能消除怨恨他人的念头,才算是远离灾祸的良策。

英国著名作家萨克雷有句名言:“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如果我们心情豁达、乐观,我们就能够看到生活中光明的一面,即使在漆黑的夜晚,我们也知道星星仍在闪烁。一个心境健康的人,就会思想高洁,行为正派,就能自觉而坚决地摒弃肮脏的想法,不与邪恶者为伍。

我们既可能坚持错误、执迷不悟,也可能相反,这都取决于我们自己。这个世界是我们自己创造的,因此,它属于我们每一个人。而真正拥有这个世界的人,是那些热爱生活、拥有快乐的人。

性格对于一个人的生活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性格好的人总能看到生活中好的东西,对于这种人来说,根本就不存在什么令人伤心欲绝的痛苦。因为他们即使在灾难和痛苦之中,也能找到心灵的慰藉,正如在最黑暗的天空中,他们总能或多或少地看见一丝亮光一样。尽管天上看不到太阳,重重乌云布满了天空,但他们还是知道太阳仍在乌云上,太阳的光线终究会照到大地上来。

具有这种性格的人,他们的眼里总是闪烁着愉快的光芒,他们总显得欢快、达观、朝气蓬勃。他们的心中总是充满阳光。当然,他们也会有精神痛苦、心烦意躁的时候。但他们不同于别人的,就是他们总是愉快地接受这种痛苦,没有抱怨,没有忧伤,更不会为此而浪费自己宝贵的精力,而是拾起生命道路上的花朵,奋勇前行。

具有乐观、豁达性格的人,无论在什么时候,他们都感到光明、美丽和快乐的生活就在身边。他们眼睛里流露出来的光彩使整个世界都溢彩流光。在这种光彩之下,寒冷会变成温暖,痛苦会变成舒适。这种性格使智慧更加熠熠生辉,使美丽更加迷人灿烂。那种生性忧郁、悲观的人,永远看不到生活中的七彩阳光。春日的鲜花在他们的眼里也顿时失去了娇艳;黎明的鸟鸣变成了令人烦躁的噪音;无限美好的蓝天、五彩纷呈的大地都像灰色的布幔。在他们眼里,创造仅仅是令人厌倦的、没有生命和没有灵魂的苍茫空白。

尽管愉快的性格主要是天生的,但也可以通过训练和培养来获得或得到加强。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充分地享受生活,也可能根本就无法懂得生活的乐趣。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是快乐,还是痛苦,即我们究竟是经常看到生活中光明的一面,还是黑暗的一面。任何人的生活都是两面的,问题在于我们自己怎样去审视生活。我们完全可以运用自己的意志力量来做出正确的选择,养成乐观、快乐的性格,而不是相反。

聪明的人即使是处在一些烦恼的环境中,也能够自己寻找快乐。因烦恼本身是一种对已成事实的盲目的、无用的怨恨和抱憾,除了给自己心灵一种自我折磨外,没有任何的积极意义。为了不让烦恼缠身,最有效的方法是正视现实,摒弃那些引起你烦恼不安的幻想。世界上不存在你完全满意的工作、恋人和娱乐场地,不要为寻找尽善尽美的道路而挣扎。实际上,并不是所有在生活中遭受磨难的人,精神上都会烦恼不堪。相信很多人对生活的磨难,不幸的遭遇,往往是付之一笑,看得很淡;倒是那些平时生活安逸平静、轻松舒适的人,稍微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便会大惊小怪起来,引起深深的烦恼。这说明,情绪上的烦恼与生活中的不幸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生活中常碰到的一些不如意的事情,这仅仅是可能引起烦恼的外部原因之一,烦恼情绪的真正病源,应当从烦恼者的内心去寻找。大部分终日烦恼的人,实际上并不是遭到了多大的个人不幸,而是在自己的内心素质和对生活的认识上,存在着某种缺陷。因此,当受到烦恼情绪袭扰的时候,就应当问一问自己为什么会烦恼,从内在素质方面找一找烦恼的原因,学会从心理上去适应你周围的环境。

不管你生活中有哪些不幸和挫折,你都应该、也能够以欢悦的态度微笑着对待生活。

先控制住自己容易浮躁的情绪

《菜根谭》中写道:“降魔者先降其心,心伏则群魔退听;驭横者先驭其气,气平则外横不侵。”意思是说:要想制服邪恶,必须先制服自己内心的邪念,自己内心的邪念降服了,其他一切邪恶也自然都不起作用而退却。要想控制不合理的横逆事件,必须先控制住自己容易浮动的情绪,自己的情绪控制住以后,自然不会心浮气躁,到那时,所有外来的横逆事物自然不能侵入。

老子说:“自制者强”,“强行者有志”,的确是千古不变的至理,值得我们三思。

俗话说:“泥人还有个土性。”意思是指,连泥塑的娃娃都有自己的脾气,人怎么可能没有呢?所以,人会发脾气、会闹情绪,就被认为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了。

其实,情绪升起的时候,不是你有情绪,是情绪有你;不是你控制情绪,而是情绪控制你。

一般人之所以会有情绪的反应和起伏,往往是受到外在环境的刺激,有时是气候等自然现象,有时是社会现象,有时则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问题。比如,有人怕听见嘈杂声,所以当孩子哭闹时,就很容易发脾气或情绪不好,可是自己却不自觉。就像是一池水,水面本来平静无波,可是被风一吹,它就动了;如果我们也动不动就被外境的“风”吹得起情绪,这就表示自己的修养还不够。

另外,有的人情绪特别多变,莫名其妙就变坏了;或是我们常说这个人脾气不好,说这个人不知道哪根筋不对。其实很可能是因为生理的缘故,也不是他能控制的。例如,因为身体的生理现象,例如痛、痒或内分泌失调,都会使情绪产生变化。

身体上一旦出了问题,常常都会反映在我们的身上,有的反映在头脑里,有的反映在身体上。反映出来后,我们不自觉地就会情绪低落,或者情绪亢奋。这种反映,只有真正提高自己的修养,才有办法控制。

比较严重的是,有些人因为身体的病变,影响所及,连性格都产生了变化。这是非常可怜的,因为他无法控制自己,最后甚至连精神都因此产生问题。现代医学上有所谓的“心因性”病症,就是因为心理出了问题,反应到身体上;等到身体不舒服,又造成心理更不正常。所以,不能体察自己的情绪,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止是心的问题,甚至会影响到身体的健康。

因此,我们要经常观察、了解自己心理的反应是什么,或是心理的活动状况如何——是忿怒,贪欲,嫉妒,还是怀疑?或是莫名其妙的亢奋?或是忧愁沮丧?随时注意自己的心理情形,在状况轻微时,便可以及时加以控制。

《菜根谭》中这样提醒我们:“当怒火欲水正沸腾时,明明知得,又明明犯着。知得是谁,犯着又是谁?此处能猛然转念,邪魔便为真君子矣。”意思是说:一个人当怒火上升、欲念像开水一般在心头翻滚时,虽然他自己明知这是不对的,可是他又往往眼睁睁地不加控制。知道这种道理的是谁呢?明知故犯的又是谁呢?假如当此紧要关头能够突然改变观念,那么,邪恶的魔鬼也会变成慈祥的主宰万物的上帝了。

控制情绪的方法,一个是用意志力,不让状况扩大;一个便是转移它。比如,知道自己要发脾气了,就赶紧将身体放松、头脑放松,唱唱歌,听听音乐,甚至大声吼叫。只要不影响、不伤害自己和别人就好。先用一定的方法来发泄情绪、转移情绪,接下来再来处理或解决,但千万不要压抑。因为长期的压抑,能量愈聚愈强,最后可能会像火山一样,一旦爆发就会不可收拾。就像有些有修养的人,在公开场合或在他人的面前,虽然很能控制情绪,可是回家后,一见到家里的人就爆发了。因为他不是控制情绪,而是在压抑情绪。也许一时间能够压抑住,但最终总会发泄出来。

所以,在知道自己情绪不对时,要先想办法放松,想办法转移,想办法疏泻。无论如何,都千万不要让不良情绪积累起来。

这也是可以过去的

《菜根谭》中写道:“霁日青天,倏变为迅雷震电;疾风怒雨,倏转为朗月晴空;气机何尝一毫凝滞?太虚何尝一毫障塞?人之心体,亦当如是。”意思是说:万里晴空、阳光高照时,会突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狂风呼啸大雨倾盆之时,会突然转为皓月当空、万里无云,可主宰天气变化的大自然一时一刻也不会停止运转,天体的运行也不会发生丝毫的阻碍。所以,我们人类的心理也要像大自然一样使喜怒哀乐的变化合乎理智准则。

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种不起眼的动物叫吸血蝙蝠。它身体极小,却是野马的天敌。这种蝙蝠靠吸动物的血生存,它在攻击野马时,常附在马腿上,用锋利的牙齿极敏捷地刺破野马的腿,然后用尖尖的嘴吸血。无论野马怎么蹦跳、狂奔,都无法驱逐这种蝙蝠。蝙蝠却可以从容地吸附在野马身上、落在野马头上,直到吸饱吸足,才满意地飞去。而野马常常在暴怒、狂奔、流血中无可奈何地死去。动物学家们在分析这一问题时,一致认为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是微不足道的,远不会让野马死去,野马的死亡是它暴怒的习性和狂奔所致。

细想一下,这与现实生活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将人们击垮的有时并不是那些看似灭顶之灾的挑战,而是一些微不足道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人们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无休止地消耗在这些鸡毛蒜皮之中,最终让大部分人一生一事无成。生活要求人们不断地清点,看看忙忙碌碌中,哪些是重要的,是必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或是无须劳神去忙的。然后,果断地将那些无益的事情抛弃,不去理它——尤其是那些令人烦恼的小事。

美国著名的成人教育学家戴尔,卡耐基说:“人活在世上只有短短几十年,却浪费了很多时间,去为一些几天之内就会忘却的小事犯愁。”

他指出,我们一般都能很勇敢地面对生活中那些大的危机,却常常被一些小事搞得垂头丧气。“小事”如果发生在夫妻生活里,还会造成“世界上半数的伤心事”。芝加哥的约瑟夫,沙巴士法官,在仲裁过4万多件不愉快的婚姻案件之后说道:“婚姻生活之所以不美满,最基本的原因往往都是一些小事。”

实际上,要想克服一些小事引起的烦恼,只要把看法和重点转移一下就可以了——让你有一个新的、开心点的看法。著名作家荷马,克罗伊说:“过去我在写作的时候,常常被纽约公寓照明灯的响声吵得快要发疯了。后来,有一次我和几个朋友出去露营,当我听到木柴烧得很旺时的响声,突然想到:这些声音和照明灯的响声一样,为什么我会喜欢这个声音而讨厌那个声音呢?回来后我告诫自己:‘火堆里木头的爆裂声很好听,照明灯的声音也差不多。我完全可以蒙头大睡,不去理会这些噪音。结果,头几天我还注意它的声音,可不久我就完全忘记了它。’”

有个皇帝统治了一个幅员辽阔、富裕强大的国家,有满朝饱学的哲士做参谋,享尽了人间的福乐和权势。

可是有一天,他忽然心乱如麻,便把所有谋臣召到跟前说:“不知道为什么,我对人生失去了信心和目标,世上的一切好像混乱无聊。昨晚我梦见了一位仙人,他给了我一枚指环,上面刻了一句话。我戴上这枚指环后,在悲哀的时候看看它,便感到快乐,因而有勇气活下去;在快活的时候,为免感受悲哀,因而自制不使过分。各位贤卿这么饱学又有智慧,我现在命令你们:马上替我寻回那句话,为我造这枚指环。”

那些哲人面面相觑,紧张不已。他们三日三夜不眠讨论,终于想出那句话。

他们向皇帝呈上指环,上面刻着:“这也会消失。”

我们无法常驻某种心境。不管是感到快活还是烦闷,都只是盘踞在我们心头一时的一种心理状态。当我们感到极端烦闷、甚至无从排解的时候,请告诉自己:这种感觉很快就会消失的。

一位女作家应邀去美国访问,下榻的第二天,她来到纽约街头,遇着一位卖花的老太太。这位老太太穿着相当破旧,身体看上去很虚弱,但脸上蓄满着喜悦。女作家受到感染,冲动之下挑了一朵花。

“你看起来很高兴!”女作家道。

“为什么不呢?一切都这么美好。”

老太太的回答和解释令女作家惊诧和回味不已。

“耶稣在星期五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那是全世界最糟糕的一天,可三天后就是复活节。所以,当我遇到不幸时,就会等待三天,一切就恢复正常了。”

“等待三天”,这是一颗多么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心!

在生活中,世界不同民族的很多人都无意识地感悟到了这种智慧。

有人问一个老年人,为什么在承受这么多不幸时还能如此快乐。“我读过所有《圣经》中战胜不幸的办法,我也注意到这些办法中经常提到:‘不幸终究会过去,没有任何地方说过不幸会一直停留而不离去。’”这是多么乐观的见解!

《圣经》里写了这样一句话:“这也是可以过去的。”这告诉我们,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心存乐观,预见到前面的光明前途,千万不可轻易灰心和放弃。

一切的一切,全在乎自己的意念。我们既可以痴望昙花,感叹:人生苦短,一闪即逝;也可以吸着梅香鼓励自己: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欢乐并不等同于快乐

《菜根谭》中写道:“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得来,才是性天之真境;乐处乐非真乐,苦中乐得来,才是心体之真机。”“静中念虑澄澈,见心之真体;闲中气象从容,识心之真机;淡中意趣冲夷,得心之真味。观心证道,无如此三者。”意思是说:在万籁俱寂的环境中所得到的宁静,并非真宁静;只有在喧闹环境中还能保持平静的心情,才算是合乎人类本然之性的真正宁静。在歌舞喧闹环境中得到的快乐,并非真快乐,只有在艰苦困难的环境中仍能保持乐观的精神,才算是合乎人类本然灵性的真正乐趣。人只有在宁静中,心绪才会像秋水一样清澈,这时才能发现人性的真正本源;人只有在安详、闲暇中,气概才会像晴空白云一般悠闲舒畅,这时才能发现人性的真正灵魂;人只有在淡泊明志中,内心才会像平静无浪的湖水一般谦虚和顺,这时才能获得人生的真正乐趣。要想观察人生的真正道理,再也没有比这种观人之方式更好的了。

这里,探讨的是如何认识快乐的问题。“快乐”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很有深意。甚至有学者指出:欢乐并不等于快乐!

一位美国学者说:“明白了欢乐并不等于快乐,最能令我们得到解脱。我住在好莱坞和迪斯尼乐园所在的地方,一年到头阳光充沛。或许你会以为,住在这样一个欢乐的地方,一定比别人快乐。如果你这样想,你的看法就不免有些错误了。”

许多聪明人认为欢乐就等于快乐,但事实上,它们两者之间并没有共通之处,就算有,也很少。欢乐是我们在进行一种活动时的感受;快乐则是活动结束之后才会感受到的。快乐是更深入、更持久的情绪。

到游乐场去游玩,去看球赛或电影,或者看电视,全都是欢乐的活动,能帮助我们松弛身心,忘却烦恼,甚至哈哈大笑。但是,它们不一定会带来快乐。

一位美国学者指出:我常常认为,如果说好莱坞的电影明星对我们有什么影响的话,那就是他们让我们知道了快乐和欢乐的区别。这群既富有又漂亮的人经常参加盛大的宴会,坐豪华的汽车,住金碧辉煌的房子,这一切都意味着“欢乐”。可是,这些名人一个又一个地在他们的回忆录中,揭露他们欢乐背后隐藏着的不快乐:情绪消沉、酗酒、吸毒、离婚、子女行为有问题、极度孤寂。

可惜的是许多人相信,只要下一次参加的盛大宴会更盛大,坐的汽车更豪华,度假享受更高级,买的房子更堂皇,那么,他们就可以得到前所未有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