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鬼谷子全书(第三卷)
17332100000001

第1章

皆以先定,为之法则。以反求覆,观其所托。故用此者,己欲平静,以听其辞,观其事,论万物,别雄雌。虽非其事,见微知类。

若探人而居其内,量其能,射其意也。符应不失,如螣蛇之所指,若弈之引矢。

【译文】

用反观别人的方式来复验审察自己,在反复探求中去观察对方言辞中隐含着的真情。谈话中要谋求自己的内心平静,才能听取对方的言辞,进而考察他言辞中涉及的诸事,探讨万物,辨别雌雄。即使对方言辞所谈之事是次要的,不是急于要知道的,也可以从细微的征兆中发现其中隐含的真情。

就像刺探敌情潜伏敌境一样,要准确地估量对方的能力,探知推测出对方的意向,像符应一样灵验,像螣蛇所预示祸福一样准确不差,像后羿射箭一样百发百中。

【感悟】

要想探求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必须要用机巧灵变的方法,即“欲闻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以察其真伪,了解其喜怒哀乐。需要注意的是采用这种方法时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内心平静,以使自己的判断准确,抓住对方的真实意图。

【故事】

一、召陵之盟

齐桓公在北方称霸以来,威望与日俱增。但长江流域的“南蛮”楚国人却不太服气。楚国地处湖北,是天下有名的九头鸟,作为南方超级大国,楚国不断拓疆,成为北方黄河流域的大患。

齐桓公号称东方不败,打算跟楚国人过过招。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领齐、鲁、宋、陈、卫、郑、许、曹八国联军,直接攻击河南省南部的楚国北境。

八国协同出击,史无前例,给楚人造成心理的威慑力极大,楚人不敢出兵迎击。齐桓公为保存实力亦不敢冒然做深度进攻,只好集结在楚境上休整观望。双方这么干瞪着眼,谁也不敢先动手。

楚方派出的谈判大员“屈完”,来在边境上谈判,商议解决争端。

屈完先生是个南方快嘴子,春秋第二舌辩之士,属于湖北的九头鸟和滚刀肉,极不好对付。他在谈判中出尽风头,创造了一大堆知名成语,诸如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汝之涉吾地也。

屈完说:“咱们楚齐两国一个在荒南,一个在远东,好比一个是马,一个是牛。牛不会找马做爱,马也不会跟牛交配,风马牛不相及也。所以啊,你我没关系。可是您老不远万里来打我们,真就奇怪了。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把个齐桓公给质问得哑口无言。

齐桓公回答不上来,管仲就出来找辙,解释自己讨伐楚国名正言顺:“从前,我们祖上的姜太公得到周天子批准,可以征伐天下任何诸侯,维护周室尊严,东到大海,西到黄河,南到你们的穆陵关,都是我们祖上管的地面。我们怎么就不可以到你这里来打!”

屈完回答说:“您说的道理兮很对。但是,鄙国犯什么错误兮?请您明示。”

齐桓公心想,这个还用问吗?楚国区区一个子爵,居然冒称楚王,跟周天子平起平坐,这还不是有罪!但管仲拦住了他。管仲想,一旦提出这个责问,楚国偏死活不肯去掉王号,不听我们的,我们岂不很失面子。于是管仲找了不疼不痒的小事由,便于对方改正的:“你们楚国特产苞茅,要上贡给朝廷,可是你们一连三年不上贡,周王室都喝不上好酒了。拒不上贡,是严重的政治问题啊。”

上贡苞茅不是件难事,不过就是割些草送去嘛,比去掉王爵的番号容易的多,屈完看见对方是给自己台阶下,赶紧借坡下驴,承认道:“如果您就为了这点小事兮,那我们上贡苞茅不就完了,何苦千里迢迢跑来打架?”

管仲听出对方指摘自己小题大做,口气还很硬,就搬出陈芝麻烂谷子的旧账责问楚国:“还有一桩事,周昭王从前南征楚国,死在这里了,我们特来讨个说法。”

周昭王是西周早期的一任天子,曾经出兵征讨长江流域,整理南蛮,平叛了26个小国,胜利班师回来,却在汉水上淹死了,全军覆没。

屈完说:“周昭王老辈子的那点事兮我知道,那是交通事故兮谁管得了。”

其实不是交通事故。当时,可恶的楚国人为了抗拒周天子,就拿树胶粘合了船板,拼凑成船,送给周昭王坐。这些流向冥界的船只,到了中流就遭水泡解体了,周天子落地凤凰不如鸡,给淹死了,六军全部覆没。但是,这官司到今天,是谁也说不清的了。

齐桓公听了半天,见两人越扯越远,恼了,吹胡子瞪眼说:“真恼人啊!少狡辩!寡人的大军在此,谁敢抗衡,寡人想灭谁,谁能跑得了!”

屈完说:“您老人家倘若以德服人兮,谁敢不服?您要动武兮,嘿嘿——我们方城为城,汉水为沟,兵多将广,正好和您老人家兮,大干一场!”

这个柔中带刚不卑不亢的家伙把对方噎得一愣一愣的,脑袋“兮兮”直冒冷气。说实话,齐国还真不敢打个鱼死网破。回顾齐桓公进行过的二十几次战争,都是胡萝卜加大棒吓唬吓唬,齐国当时的国力尚不足以真打狠打。于是订立盟约,齐楚讲和:“我不打你,你也不打我。你该给周天子上贡苞茅还得上贡,我认你是哥们还是哥们。”一场来势汹汹的暴风骤雨,被屈完的外交辞令化解,顷刻化为万里晴空。

二、伙夫智救武臣

武臣(?—前208年),秦朝末年陈地(今河南淮阳)人。秦末陈胜反秦起义军中将领,后来自封赵王。秦朝末年,陈胜、吴广率先发动反秦起义,起义军迅速发展壮大。起义不久,陈胜建立“张楚”政权,自立为王。

陈胜建立“张楚”政权后,派出多路军队攻击各地的秦军。起义军中的将领陈馀建议陈胜派遣一支部队进军河北,平定河北地区。陈胜采纳了陈馀的意见,委任武臣为将军,邵骚为护军,张耳和陈馀为左右校尉,拨给他们三千军队,命他们向北去攻取河北原属赵国的地区。

武臣率军到达河北后,游说河北地区的豪杰人物,劝他们抓住机遇参加反秦战争,争取占地封侯。当地的豪杰人物都认为武臣的话很对,于是纷纷投奔武臣为其效力,武臣军队的人数一下子增加到好几万,实力大增。武臣自号武信君,一口气占领了赵地十座城池,在河北地区站稳了脚跟。

武臣的军队继续攻打赵地,赵地的很多城池坚守不降,武臣的军队一时难以攻克这些城池,于是转向东北方向去攻打范阳县。

范阳县人蒯通游说范阳县令,劝他投降武臣,范阳县令接受了蒯通的建议。蒯通又去游说武臣,劝他接受范阳县令投降并优待范阳县令,以此诱导赵地其他地区投降。武臣接受了蒯通的建议,按照蒯通的策略施行,赵地先后有三十多个县向武臣投降,武臣占领了赵地的广大地区。

此时,陈胜属下大将周文率领的军队在在戏水附近被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击败,陈胜起义军的实力遭受重大损失。陈胜听信一些小人的谗言,诛杀了很多率军攻城略地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将,使起义军内部人心离散。跟随武臣平定赵地的张耳和陈馀鼓动武臣脱离陈胜的统辖,武臣采纳了他们的意见,自立为赵王。武臣称王后,任用陈馀为大将军,张耳为右丞相,邵骚为左丞相,派人通报陈胜。陈胜得到消息,非常震怒,要想把武臣等人的家属统统杀掉,然后发兵攻赵。陈胜的相国房君劝谏陈胜说:“我们的强敌暴秦还没有灭亡,又去诛杀武臣他们一班人的家属,这不是等于又树立一个如强秦一样的敌人么?既已成了事实,不如大方些,派人道贺。顺便告诉他们,叫他们赶快率领军队向西进攻,攻打秦国。”陈胜采纳了房君的意见,把武臣等人的家属接到京城,以便监视,又封张耳的儿子张敖为成都君。随后,陈胜派遣使臣到赵地去向武臣等人庆贺,并且敦促他们赶快发兵西进入关。张耳和陈馀对武臣说:“您在赵地自立为王,本来不是陈王的意思,这次陈王派使臣来庆贺,那不过是将计就计罢了。如果张楚”把秦朝灭掉,下一个目标就是赵国,您千万不要上他的当。现在为我们自己作最好的打算,不如北面攻取燕国,南面收拾河内地区,扩充地盘;赵国若能南据大河,北面拥有燕国,即使“张楚能把秦朝灭掉,也不敢对我们怎么样了。”武臣认为张耳和陈馀的计策很好,于是拒绝接受陈胜发兵西进的命令,转而派遣韩广等将领率领军队分头攻打燕国、常山、上党等地区。

韩广率领军队到达燕地,受到燕地人拥戴。韩广脱离武臣统辖,自立为燕王。赵王武臣得知韩广自立为王的消息,与张耳、陈馀率领军队驻扎在燕国的边境,准备攻打燕国。一次,武臣脱离赵军主力在边境上随便走走,却遇上了燕国的军队,被燕军俘虏。燕国军队的主将把武臣扣留为人质,向赵国开除条件,要求赵国割让一半土地给燕国,才放武臣回去。张耳、陈馀等赵国大臣先后派遣多批使臣前往燕国交涉,希望要回武臣。燕国将领杀死赵国的使臣,坚持让赵国割地的要求。张耳和陈馀面对燕国将领的强硬态度,一时也拿不出好的办法。此时,赵军中有一名伙夫跟他同宿舍的伙伴说:“我去和燕国人谈判好了,我有办法让赵王和我一起回来。”同宿舍的伙伴都取笑他说:“我们派去的十几个使臣都被他们杀掉了,你有什么本事能和赵王和你一起回来呢?”这个伙夫独自前往燕军大营,求见燕军主将,对燕军主将说:“你知道我是来干什么的?”燕军主将说:“还不是想来要回赵王。”伙夫说:“你知道张耳、陈馀是什么样的人吗?”燕军主将说:“他们是贤人。”伙夫说:“你知道他们要想怎么样?”燕军主将说:“想要回他们的赵王罢了。”伙夫笑了起来,说:“你还不知道他们想要干什么呢?武臣、张耳和陈馀几个人驱策军队,不动刀兵就能占领赵地几十个城池,他们都有野心南面称王,难道只是甘心做别人的卿相啊?臣与君的地位怎么能比呢?现在大势刚定,所以不敢三分各立为王。以年纪的大小为序,先立武臣,安定赵地的民心。现在赵地已经安定下来了,张耳和陈馀二人也想分割赵地自立为王,只是还没有机会。现在你把赵王武臣囚禁起来,张耳和陈馀外表上装着要索回赵王,其实是想让燕国把他杀掉,那么他们就可以分割赵地而自立为王了。以原来赵国的实力,攻打燕国那是轻而易举的事,何况张耳和陈馀两个贤王联合起来,以惩罚燕国杀害赵王的罪过为名,燕国就会很快被消灭掉了。”燕军主将觉得这个伙夫的话很有道理,就把赵王武臣释放了。这个伙夫亲自驾车,与赵王武臣一道回了赵军大营。

三、苏代游说相应侯

秦昭王四十八年(公元前259年)十月,秦国重新平定了上党郡。接着,秦军兵分二路:一路由王龁率领,攻陷皮牢;另一路由司马梗率领,平定太原。韩国、赵国非常恐慌,派遣苏代携厚礼去游说秦相应侯说:“武安君俘虏了马服子赵括,是吗?”应侯说:“是的。”苏代说:“赵国灭亡了,那么秦王就要称帝了,武安君也将位列三公。武安君为秦国战无不胜,攻取七十多座城池,南面平定了部、毁及汉中,北面俘虏赵括四十万大军,即使是周公、召公、吕望的功绩也不过如此啊。如今,赵国一旦灭亡,秦王就将称帝,那么武安君必定位列三公,你甘愿处在他的下位吗?即使你不息处在他的下位,却也办不到。秦国曾经攻打韩国,包围刑丘,围困上党,上党的百姓都纷纷逃往赵国,天下人不愿做秦国的臣民已经很久了。如今灭掉赵国,它北部的百姓将归附燕国,东部的百姓将归附齐国,南部的百姓将归附韩国和魏国,那么,你所能得到的百姓就没有几个人了。因此,不如借此机会命令韩、赵二国割地求和,不要再让武安君建立功勋。”于是,应侯对秦王说:“秦兵疲劳不堪,不如让韩、赵二国割地求和。以便让士卒休整一下。”秦王听从了他的意见。韩国割让垣雍,赵国割让六城,双方讲和。正月间,双方罢兵休战,武安君听到这件事,从此与应候不合。

九月,秦国又发兵,派五大夫王陵攻打赵国邯郸。这时武安君生病,不能出征。四十九年(公元前258年)正月,王陵开始攻打邯郸,收效不大,秦发兵增援王陵。王陵损失了五个营的人马。这时,武安君的病好了,秦王想派武安君代替王陵攻打邯郸。武安君对秦王说:“邯郸确实不容易攻打。况且诸侯要援救一天即可抵达,而那些诸侯怨恨秦国已经很久了。如今,秦国虽然攻破赵国在长平的军队,但秦国的士卒也因此而伤亡过半,国内空虚。跋山涉水,不远万里去攻打别国的都城,如果赵国在城内作内应,诸侯攻打秦军的外围,秦军就一定会被攻破。千万不能这样做啊。”秦王亲自命令武安君去代替王陵指挥军队攻打邯郸,武安君不听从。于是秦王派应侯去劝说武安君,可是武安君还是不肯听从,就称病在家休养。

秦王派王龁代替王陵率军攻打邯郸,八九月间秦军包围了邯郸,但还是攻不下来。楚国派春申君和魏国公子一起领兵十万进攻秦军,秦军死的死,逃的逃,损失了很多,武安君说:“秦王不肯听从我的劝告,今天又怎么样呢?”秦王听说了,非常生气,强令武安君出征,武安君又详称病势严重,应俱前去劝说,仍不肯出征。于是,秦王免去武安君的爵位,贬为普通士伍,把他流放到阴密。武安君生病,不能动身。过了三个月,诸侯军队进攻秦军更加猛烈,秦军多次退却,使者回国报告战况,请求增援。秦王就派人去把白起赶走,不准他居留在咸阳城。武安君只得离开咸阳城,到离城西门十里的杜邮。秦王与应侯及群臣商议说:“白起被贬遭流放,闷闷不乐,内心不服有怨言。”秦王就派使者赐给自起一把剑,让他自杀。武安君在引剑自刎前说:“我对上天犯了什么罪,以至落得个这样的下场?”过了很久,又说道:“我本来就该死。长平之战,赵国投降的士兵有几十万人,我用欺骗的手段将他们全部活埋,真是死有余辜。”说完就自杀了。武安君死于秦昭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十一月。武安君的死,并不是因为他有罪过,于是,秦国百姓觉得可怜,城乡都要祭祀他。

四、烛邹的三大罪状

春秋战国时,齐国的国君齐景公非常喜欢喂养捕捉野兔的老鹰。有一次,有人送给齐景公几只漂亮而又凶猛的老鹰,齐景公十分高兴,就命令手下的大臣烛邹,专门负责喂养、管理。

喂养老鹰是一件十分麻烦的事,除了每一餐都要给老鹰吃肉外,还得经常训练它扑击野兔的能力。

一天,烛邹在给老鹰喂肉时,一不小心逃走了一只老鹰。烛邹吓坏了,连忙带人追赶,可是追到一座树林边,老鹰三飞两扑就不见踪影了。

齐景公知道了这件事,大发雷霆,命令手下的人把烛邹绑了,准备把他处死。

这叶,宴子正在齐国做宰相,他看到烛邹危在旦夕,就走到齐景公身边,说:“大王,烛邹有三大罪状,这样杀了,太便宜他啦!”

齐景公正在恼火,觉得晏子的话很有道理,于是问:“照你的意思该怎么办?”

晏子说:“我们不能无故杀人,让我来替大王公布他三大罪状,然后杀死他。这样,天下的人就会更加信服大王了。”

“对,你公布吧!”齐景公同意了。

晏于甩了甩长袖子,从容不迫地走到烛邹面前,指着烛邹的鼻子,严肃地说:“烛邹,你为大王养鸟,却不负责任,让鸟逃走,这是你的第一条大罪状。”

烛邹听了,低下了头,齐景公呢,点了点头。

晏子继续说道:“烛邹,你的第二条大罪状更不能饶恕,我们大王本来不要杀人,但为了一只鸟的缘故,却使得他要杀人了。”

烛邹听了,脸上露出了迷惑的神色,齐景公渐渐低下了头。

晏了仿佛什么也没看到,他又高声说下去:“大王把你杀了,就会使天下人都感到,大王把鸟看得比人还重要,这是你的第三条不可饶恕的大罪!”说到这里,晏子回头对齐景公说:“好啦,大王,他的罪我已公布完了,请下令杀吧!”

这时,齐景公满脸通红,站起来挥挥手说:“不用杀了,我听懂你的意思了。”随即命令手下的人把烛邹放了。

五、五张羊皮换人才

春秋时期,秦国的国君秦穆公为了振兴自己的国家,到处收罗人才。他听说被晋国灭掉的虞国原来有一位名叫百里奚的大臣,十分有才华,就千方百计打听他的下落。

后来,有人告诉秦穆公,百里奚先被抓到了晋国,可他不愿在灭了自己祖国的晋国做官,逃到了楚国,以看牛度日,后来楚国国君楚成王命他去放马。

于是,秦穆公打算派使臣带礼物给楚成王,以便让楚成王送百里奚到秦国。大臣公孙枝得知后,连忙劝他说:“这可千万使不得。楚国人之所以让他去放马,是因为不了解他的底细,不知道他有过人的才能。要是国君您这么大张旗鼓地去请他,分明就是告诉楚国百里奚是个人才。那样,楚国就会重用他,他还能到咱们秦国来吗?”秦穆公说:“依你说怎么办才稳妥呢?”公孙枝说:“我看还不如以百里奚是秦国的逃犯为由,和楚国人进行交涉。”

秦穆公听了公孙枝的建议,觉得挺有道理,就依照当时一般奴隶的身价,派使者带了五张羊皮,去见楚成王。

使臣到了楚国,对楚成王说:“我们国家有个奴隶叫百里奚,他触犯了刑律,现在躲在贵国,请让我们把他赎回去,好治他的罪,以警告别的奴隶别学他的样子。”

楚成王听了,信以为真,就命令人把百里奚逮了起来,装进囚车,交给了秦国的使臣。

秦国的使臣把百里奚带回秦国后,秦穆公拜他为宰相,他为帮助秦穆公建立霸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六、宽猛相济

“宽猛相济”指施政时宽大与严厉要相辅而行。

此典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年》:“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春秋时,郑国的政治家子产执政后,实行改革,整顿贵族田地和农户编制,并把刑书(法律条文)铸在鼎上公布。因而不久就使国力增强,威信提高。

公元前522年,子产病危。临死前,他对大臣子太叔说:“我死以后,由您执政。只有有德的人才能用宽大来使百姓服从,其次就是严厉了。火猛烈,百姓看着就害怕,所以很少有人死于火;水懦弱,百姓轻慢而玩弄它,所以死于水的就很多。因而宽大不容易做到啊!”

子产死后,子太叔执政。他不忍心严厉,而实行宽大,结果郑国出现了很多盗贼,并且聚集起来侍机闹事。子太叔后悔地说:“我早听子产老人家的话,就不至于到这一步了。”于是发兵攻打盗贼并全部杀掉。这一来,其他盗贼也就收敛了。

孔子听说这件事后,非常赞赏子太叔的做法。他说:“好啊!政事宽大百姓就怠慢,怠慢了就用严厉来纠正。严厉了百姓就伤残,伤残了就实施宽大。用宽大调剂严厉,用严厉调剂宽大,这样政事就调和了。”

七、晋国苦奢

这则典故说明一个道理:“上之所好,下必甚焉”。居于领导地位的人,一言一行都会对群众产生影响,关系到世运人心,必须谨言慎行。

此典出自《尹文子·卷上》:昔晋国苦奢,文公以俭矫之,乃衣不重帛,食不兼肉。

无几时,人绵大布之衣,脱粟之饭。

这段话意思是说:从前,晋国流行讲排场、摆阔气的风气,晋文公便决定以身作则,用俭朴节约的作风去纠正它,他不穿华丽高贵的丝织品,不吃美味佳肴。

果然没过多久,人们都穿起了粗布衣服,吃起糙米饭来。

八、草菅人命

“草菅人命”意思是把人命视作野草一样。人们用它形容反动统治者滥施淫威,随意残害人命。

此典出自《汉书·贾谊传》:“故胡亥今日即位而明日射人,忠谏者谓之诽谤,深计者谓之妖言,其视杀人若艾草营然。”

西汉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贾谊深受汉文帝的信任,担任梁怀王(文帝的小儿子)太傅。在这期间,贾谊上书汉文帝,写了著名的《陈政事疏》,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希望汉文帝采纳。在这篇文章中,贾谊除了纵论天下形势,提出许多重大的治国策略外,还详细地分析了教育太子的重要性。

贾谊写道:“夏、殷、周三代之所以能够长治久安,就是因为对太子的教育采用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方法。而秦朝却不是这样,在社会风俗方面不讲究辞谢谦让,而一味地崇尚背后告密、当面攻击,人与人之间互相争斗,像乌眼鸡一样;社会上普遍地不重视礼义仁德,一味地崇尚刑事处罚。秦始皇任命宦官赵高做胡亥(秦二世)的师傅,赵高教他斩杀刑罚,胡亥所学到的本事,不是砍人家的头、割人家的鼻子,就是剿灭人家的三族。因此,胡亥头一天登基即位掌大权,第二天就随便射杀无辜。忠心耿耿地向他进谏的人,被定为诽谤当今;深谋远虑地替他出主意的人,被说成妖言惑众。胡亥把人命看做野草一般不值钱,在他看来,杀人就如同割掉野草一样,可以随意为之。难道说,胡亥生来就本性凶恶吗?不是的。原因就在于,赵高所教导的那一套是违背情理的。”

九、大逆不道

“大逆不道”原意是指封建时代犯上作乱等重大罪行,或指违反封建道德。后来人们用它指罪恶重大。

此典出自《史记·高祖本纪》:“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

秦朝灭亡以后,汉王刘邦和楚霸王项羽争夺天下。一次,汉军和楚军在广武对阵,双方相持不下。项羽要求同刘邦单独决斗,刘邦不愿意。他运用计谋,历数项羽十大罪状。他对项羽说,你有十大罪状。第一,你我同楚怀王约定,先攻下关中者为王。现在我先攻下关中,你却违背前约,自己称王;第二,你假借王命杀死卿子冠军宋义,篡夺军权;第三,你违抗楚怀王命令,擅自率兵入关;第四,你烧毁秦宫室,盗掘秦始皇墓,掠夺财物;第五,你杀死了已经投降的秦王子婴;第六,你活埋二十万秦国百姓;第七,你胡乱封王封地,煽动叛乱;第八,你把义帝楚怀王赶出彭城,自己称王称霸,又夺取韩地,并吞梁楚;第九,你派人到江南杀死了义帝楚怀王。

当讲到第十条罪状时,刘邦加重了语气大声说:“你身为臣子却杀死君主,滥杀已经投降的秦王子婴等人,掌权施政非常不公平,主持订盟约却不信守自己的诺言,你的种种恶劣行径都是为天下所不容,实属犯上作乱,毫无道德可言。这就是你的第十条罪状。”

项羽听后勃然大怒,命令弓箭手放箭,一箭射中刘邦前胸。刘邦为了安定士卒之心,弯腰摸着脚说:“这家伙射伤了我的脚趾!”从那以后,汉军退回成皋城中防守。

一〇、东窗事发

“东窗事发”比喻一些罪恶行为被人揭发或一些秘密事情被泄露了。

此典出自《西湖游览志余》:“秦桧之欲杀岳飞也,于东窗下与妻王氏谋之……桧曰:‘可烦传语夫人,东窗事发矣!’”

宋朝有一个大奸臣,名叫秦桧,他私通金国,奉金主之命,要陷害岳飞。秦桧陷害岳飞的奸谋,都是在他家东面窗子下,与他的妻子王氏共同谋划出来的。

过了一段时间,秦桧死了,没过多久,他的儿子秦僖也死了。秦桧的妻子王氏设醮擅超度冤魂,并请了一些有方术之士,看看秦桧父子在地府情况。过了一会儿,一个名叫伏章的方士看见秦僖上了铁枷关在地府的牢狱里,便问他:“太师在哪里?”秦僖说:“在丰都。”于是伏章依照秦僖的话,到丰都去找。果然看见秦桧和万侯莴(秦桧的同学)都被套着铁枷,在做苦工,受尽折磨。秦桧对伏章说:“烦劳你对我夫人说一声,我和她在东窗下商量的那件事,现在被揭发了。”

一一、英布谋反

汉王刘邦与马楚军在彭城展开激战、战事不顺利,就从梁地逃出,到了虞城县,对左右随从的人说:“象你们这些人,都是不值得商讨大事情的人。”有拜见汉王的人随何进来说:“不明白陛下所说的是什么意思。”汉王刘邦说:“谁能为我出使淮南,使他们把士兵们拉出来起事背叛楚国,让项王在齐国滞留几个月,那我夺取天下就可以万无一失了。”随何说:“臣于我请求出使淮南。”于是就拨给他二十个人一块出使淮南。到了淮南,淮南太宰和他们周旋,三天都没能见到淮南王。随何因而劝大宰说:“淮南王之所以不接见我随何,必定是由于认为楚国势力强大,而我们汉王的势力弱小,这正是我为什么出使淮南的缘故。让我随何能够见到淮南王,把其中的道理说出来,说得有道理,那正好是大王所想听到的东西;说出来如果不是那么回事,就让我随何等二十个人在淮南的集市上趴在砧子上死在斧头之下,以表明你们背弃汉王而归顺楚国的心意。”太宰把这番话给淮南王说了,淮南王见了随何。随何说:“汉王派我这个使臣恭敬地进奉一封书给大王驾前,私下里很奇怪大王你为什么跟楚国那么亲密呢?”淮南壬说:“我面向北对楚国以臣子身份来做事。”随何说:“大王您与项工都是一样并列的诸侯王,而北向称臣,必然以为楚国势力强大,可以把您的国家托付给它。项工讨伐齐国,身上背着墙板,手里拿着铁杵,身先士卒去冲锋陷阵。大王您应该把淮南的兵力全都征发出去,而且亲自为将,去充当楚军的先锋部队,而现在只发出四千人的军队去帮助楚国,这是面对北方对人执臣子之礼的人,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吗?当汉王在彭城打仗,项王也没到齐国时,大王您应该纠集淮南的全部兵力,日日夜夜在彭城之下投人战斗、而今却手握一万多人的重兵,都没让一个人渡过淮河,暗地里垂手去观看谁能打胜。这是把国家托靠于别人的人,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吗?大王您只是以空头名义向楚国称臣,而想壮大自己,独立一方。我私下里认为大王这种做法不可取。然而大王您不背叛楚国,认为汉王势力弱小。那楚国兵力虽然强大,却在天下人面前背上了不义的名声,就因为他们背弃了大家都知道的约定而且把义帝也给杀了。然而西楚霸王只是以打胜仗而自恃强大。汉王刘邦收拢各路诸侯;返回把守成皋、荣阳,到蜀地、汉地去取粮食,把防护沟挖得很深,壁垒很坚固,分兵把守着边界防守着。楚国军队从齐地回兵时,只能借道梁地,这已经是深人敌国腹地八九百里了,想要打找不到敌人,攻击城邑又无力去攻克,一些老的弱的兵卒从千里之外运送粮食,楚军士兵到荣阳、成皋时,汉军只会坚固防守而不出动,他们前进无法攻击,后退不能解脱,所以楚军士兵就容易疲惫了、假如让楚军士兵打败汉军,那各路诸侯就会感到自身很危险而跑来援救。那楚国的强大,正好招来天下的军队和他作对。所以,楚军不如汉军有利。这种形势是显而易见的,现今大王你不与有万无一失的汉军联手。而把自己托靠在危在旦夕的楚国。我私下里为大王您感到迷惑不解。我并不认为淮南的军队就足够去消灭楚国。大王您如果发动军队背弃楚国,那项工必然会滞留下来,滞留几个月,汉主夺取天下就可以万无一失。我恳求和大王您举起您的利剑而归顺汉王,汉王一定会划出土地而分封大王,一而况且淮南之地,必定会归大王您所有。所以汉王恭敬地派使臣我进奉这愚钝的计策,希望大王您审慎考虑。”淮南王说:“我请求接受汉王的吩咐。”暗地里准许背叛楚国而归顺汉王,没有敢泄露出去。

楚国使者在淮南,正在急催着淮南王英布征发军队,随何直接进来说。“九江王已经归顺汉王,楚国怎么能够在这儿征发军队。英布惊呆了、楚国使者站立起来,随何因而劝英布说:一事情已定局了,只能杀掉楚国使者,不要让他回去,而赶快逃走与汉军兵力合在一起。”英布说:“按使臣你的意思办。”甲而发动军队进攻楚国。楚国派项声、龙且进攻淮南,项工留下来进攻下邑。几个月后,龙且攻打淮南。打败了英布的军队。英布带领军队往汉军那里跑,害怕项王攻击他们,所以从小路走和随何一同回到了汉军营地。

到的时候,汉王正在床上洗涮。并且召唤英布进去见面。英布非常愤怒,后悔来到这里,想要自杀。出来后到了自己住的地方,看见吃的东西、喝的东西是御膳,服侍的人和汉王一样多,英布又感到非常高兴。于是就派人去了九江。楚国已派项伯接收了九江的军队,把英布的妻子儿女全都杀了。英布的使臣是很得故地人的喜欢的英布宠信的臣子,他带领了数千人归顺了汉王。汉王又增加了英布的兵力,和他一块向北进发,接收士兵后到了成皋。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203年)的秋天,七月,封英布为淮南王,共同进攻项羽。英布派人到了九江,占领了几个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英布与刘贾进人九江,劝说引诱大司马周殷,周殷背叛了楚国。于是就发动全部九江军队与汉军一起共同向楚国发动攻击,在垓下彻底击溃了楚军。

一二、项羽帐中杀宋义

宋义在路上碰到的宋地使者高陵君显见到楚怀王说:“宋义论定武信君一定要被打败,几天以后果然就被打败了。军队尚未交战就能预先看出失败的征兆,可以说是懂得用兵之道了。”楚怀王召来宋义和他商议事情,并因此而很欣赏他,就拜他做了上将军;项羽被封为鲁公,拜为次将,范曾当了末将。其余一些将领都归宋义节制,号称为“卿子冠军”。向北营救赵国,到了安阳地界,便停留住不再前进。

秦三年(公元前207年),项羽对宋义说:“现在秦朝军队围困矩鹿,应赶快带领军队渡过河去,楚国军队从外边攻打,赵国军队在里边响应,必定能击溃秦朝军队。”宋义说:“不对。用手拍打牛背,可以杀死牛身上的牛蛙,但却杀不死牛身上的虱子。现在秦朝攻打赵国,如果攻下了赵国,那么士兵们肯定很疲惫,我们可以利用他们这个弊端战胜他们。如果他们攻不下赵国。那我们带领军队大张声势向西进攻,必定会一举全歼秦朝军队。所以不如先让秦朝和赵国相互斗打。带领部队偷兵摸营,我不如你;但在指挥大战役方面,你不如我。”因此对下属部队下达命令说:“勇猛要象老虎,残忍要象山羊,贪婪要象狼,凡强横不听从命令的人,一律杀头。”宋义派他的儿子宋襄到齐国作使臣,并亲自把宋襄送到无盐县,还备置酒筵,大会宾客。这时天气很冷,又下了大雨,士兵们饥寒交迫。项羽说:“我们来是为了和赵国军队合力攻打秦朝军队,现在却长期停留在这里不前进。今年收成不好,老百姓都很贫困,士兵们只能吃个半饱,军中已经没有了存粮,可仍然大摆筵席、大会宾客,不带领军队渡河到赵国那边去寻找食物,并与赵国军队合力进攻秦朝军队,说是什么要‘利用秦朝军队的缺陷’。以秦朝军队的强大,进攻新建立起来的赵国,其形势必然是一举攻克赵国。赵国灭亡了,秦朝更加强大了,哪里来的缺陷去利用。并且我们楚国的主力新近被打败,国王坐卧不安,把境内所有的军队都交到将军你手里,国家的安危,就在这一次举动上。今天你不体恤士兵而去徇私情,你不是国家的忠诚良将。”

项羽清晨去朝拜上将军宋义,即在宋义的大帐中把宋义的头砍了下来。并向军中发布命令说:“宋义与齐地勾结阴谋反叛楚国,楚国国王秘密命令我项羽杀掉他。”所有的将领们都被震慑了,没不一个敢说个不字的,都说:“首先建立恢复大楚国的,是将军您家。今天将军您杀掉作乱的贼子。”于是便共同拥立项羽为代理上将军。并派人去追赶来义的儿子,在齐地追上了他,把他杀掉了。让桓楚将这里的情况向楚王作了报告。楚王在使者的请求下封项羽为上将军。

一三、外黄小儿说服项羽

外黄小儿,是秦朝末年外黄且(今河南省杞县南)的一个13岁的少年,由于他机智勇敢地说服了项羽,从项羽的屠刀下救出了全城的百姓,一直被世人传颂,可惜的是,他没有留下姓名,后人只称他是外黄小儿。

秦朝末年,汉王刘邦和楚霸王项羽互相争夺天下。

一天,汉王刘邦派大将彭越等人袭击了楚军的运粮队。并乘机接连攻下了外黄等17座城池,还住进了外黄城,给楚军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项羽听了大怒,立即吩咐一位楚军大将守住成皋,自己领兵去攻打彭越。项羽带兵攻打了好些日子,才把外黄城攻下来。城攻破了,彭越逃走了,可城里的老百姓却面临着一场灾难。

原来项羽对外黄城里的老百姓帮助彭越守城十分恼怒,进城后下了一道命令,要把全城15岁以上的壮丁全都抓起来活埋,以发泄自己的愤怒。

消息传开后,外黄的百姓非常惊恐,城内一片哭声,谁都想不出解救亲人的办法。就在这时,一个13岁的少年,挺身而出,走进楚军军营营,要求拜见楚霸王。

项羽听说有个少年要见他,觉得很奇怪,就吩咐卫兵领他进来。项羽见他眉清目秀,举止大方,便很喜爱地摸了摸少年的脸,柔和地问道:“你小小年纪,来见我有什么事情吗?”

那少年对项羽说:“外黄城的百姓,受了彭越的欺压,敢怒而不敢言,天天盼望着大王来救他们的性命,他们的心都向着你啊。哪儿知道,大王进城没有几天,城里纷纷传说,大王要把15岁以上的壮丁全都活埋。我以为大王是个非常仁慈宽厚的人,不会做出这样的事。而且,如果活埋了全城的壮丁,对大王你只会有坏名声,不会带来好处。所以请大王撤回这道命令,以安定民心。”项羽一听,不由得发起火来,说:“彭越压迫外黄老百姓,那完全是真的。可我领兵攻打外黄,老百姓为什么还帮助彭越打我?我就不信杀了城内的壮丁,会有什么坏处!”

少年又机智沉着地说:“大王,外黄城的老百姓要是真的帮助彭越守城,那么你至少还要过一段时间才能进城。哪能彭越一走,就立即进城呢?可见,老百姓并不是要和大王作对。但大王要是活埋全城的壮丁,老百姓还有什么好讲的,只好等死了。不过,外黄城以外,还有许多城池,那里的老百姓听说大王活埋投降的百姓,都会引起惊恐,今后谁还敢开城门迎接你。即使你本领再大,攻占这些地方,也要花费很大的力气和代价。这难道不是对你没有好处,只有坏处吗?”

这些话真的讲到了项羽的心里,他担心外黄城以外的老百姓要是都把他当敌人,和刘邦一起来反对他,那样,他也就很难取胜了。

想到这里,项羽打消了活埋百姓的念头,笑着说:“好孩子,你放心吧。我就算有一肚子的气,见了你这样伶俐的孩子,气也没了。我这就派你去传达我的命令:楚军赦免老百姓,不再伤害他们。”

外黄城的老百姓听了这个消息,奔走相告,都非常感激这个机智的少年。赞扬他不顾个人安危,勇敢地替老百姓讲话,说通了项羽,救了全城的百姓。

一四、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秦朝末年,项羽和刘邦进行争夺天下的斗争。项羽怒火冲天地打破函谷关,驻军鸿门,并打算第二天击败刘邦的军队。项羽的叔父项伯却替刘邦说了许多好话,使项羽改变了攻打刘邦的主意。第二天,刘邦只带领一百骑兵,同张良、樊哙等几员将领来到鸿门,拜见项羽。项羽设宴招待刘邦。参加宴会的,还有项羽的谋士范增,他被称为亚父。范增想叫项羽杀掉刘邦,宴会的气氛非常紧张。

项羽、项伯朝东坐着,范增朝南坐着,刘邦向北坐着,张良向西侍立。范增屡次用目光暗示项羽,三次举起身上佩带的玉珏暗示项羽杀掉刘邦,项羽默默地坐着,不肯答应。范增站起来,出去召来武将项庄,对他说:“君王为人太慈善,不忍心杀掉刘邦。你进去给君王祝寿,祝寿完毕,就请求舞剑助兴,趁这个机会袭击刘邦,杀掉他。否则,你们以后都要成为刘邦的阶下囚。”项庄立即进入军帐,为项羽祝寿。祝寿完毕,他对项羽说:“君王与沛公一起喝酒,军中没有歌舞为乐,我来舞剑助兴吧!”项羽说:“好吧。”于是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起舞,常以身体掩护刘邦,项庄找不到下手的机会。张良一看情况不妙,急忙跑到军营门口,找到刘邦的大将樊哙。樊哙问道:“今天的情况怎么样?”张良回答道:“情况非常危急。项庄正在拔剑起舞,屡次要乘机杀掉沛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