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通史(第四卷)
17332000000006

第6章 拉伯雷与《巨人传》

拉伯雷1494年出生在法国中部都兰省的希农城,父亲是个有钱的法官。他在父亲的庄园里度过了自由自在而快乐幸福的童年。十几岁后,他父亲想把他培养成一个循规蹈矩的修士。拉伯雷被迫接受死气沉沉、枯燥无味的宗教教育,之后又进修道院当了修士。

修士的生活,刻板乏味,又受清规戒律的束缚,这使拉伯雷非常反感。他开始学习希腊文,通过希腊文了解希腊和罗马的古代文化。当时,修道院反对学习古代文化,认为学习希腊文是追求异端学说,所以修道院搜走了拉伯雷的所有书籍。拉伯雷愤怒之下换了一下修道院。

在新修道院里,他幸运地遇上一个也喜欢古代文化的主持人,加上他们又是老相识,拉伯雷终于可以自由地研究古代文化了。后来,拉伯雷跟随大主教出使罗马,游览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祥地意大利,访问了许多名人和古迹,学习了宗教、哲学、数学、音韵、法律、考古、天文等许多知识,终于成了一个博学的人。为他后来创作《巨人传》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1530年,拉伯雷进大学攻读医学,这时他已36岁了,但他用了仅仅两个月的时间,就获得了学士学位,当上了医师。1535年,他又到巴黎学医,不久又获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1537年,他还勇敢地解剖了一具被绞死的囚犯的尸体。这种追求科学的举动,在当时是非常大胆的,因为这会触怒天主教会。

拉伯雷最为后人称道的是他的长篇巨作《巨人传》。1532年,《巨人传》第一部出版,一年后又出版了第二部,署名是那西埃。书出版后,受到了城市资产阶级和社会下层人民的热烈欢迎,但又受到了教会和贵族的极端仇视,并被法院宣布为禁书。

格朗古杰国王的儿子卡冈都亚出世了,不过他是从母亲的耳朵眼里钻出来的。孩子一出娘胎,便大声地喊了起来:“喝呀!喝呀!”声音响似洪钟,震动四方。正在喝酒的国王听到儿子的叫声,不禁脱口赞叹道:“高康大!”意思是“好大的喉咙!”于是孩子就叫高康大了。高康大(即卡冈都亚)身躯巨大,食量惊人,每人要喝17000多头母牛的奶,一件衬衫要用布1700米,一双鞋底用了1100张牛皮,戴的项链也有5800公斤重。到了读书的年龄,国王把他送到教皇去接受经院教育,谁知他越学越傻。国王吓坏了,怕唯一的儿子会变成傻瓜,将来不能继承王位,于是赶紧想法子,让他接受据说可以让人聪明起来的人文主义教育。结果卡冈都亚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马上变得聪明伶俐起来。有了这个经验,以后卡冈都亚的儿子一开始便接受人文主义的教育,变得比上一代更加聪明、更加幸福。

1545年在国王的特许发行证的保护下,拉伯雷以真名出版了《巨人传》的第三部。但国王不久死去,小说又被列为禁书,出版商被烧死,拉伯雷被迫外逃。直至1550年才获准回到法国。

回国后,拉伯雷担任了宗教职务,业余时间为穷人治病。后又去学校教书。在学校教书期间,他完成了《巨人传》的第四、第五部。这部小说的创作前后经历了20年的时间。《巨人传》出版后风靡一时,两个月内的销售数额超过了《圣经》九年销售数的总和。一千多年来,它用各种文字出了200多个版本。

《巨人传》揭露了中世纪教会的黑暗和腐朽,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对资产阶级空上性解放的追求。在拉伯雷的理想社会里,人性是善良的,人民是纯朴的,他的理想的行为准则就是:“你爱做什么,就做什么”。在读拉伯雷的《巨人传》时,人人可以快意地笑,爽朗地笑,尽情地笑,这就是他被人们誉为“伟大的笑匠”的原因。

1553年4月9日,拉伯雷在巴黎去世,临终时他笑着说:“拉幕吧,戏做完了。”他去世后不久,《巨人传》的第五部问世,又引起了轰动,人们在争相阅读中,深深地缅怀这位勤奋耕耘的文学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