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通史(第四卷)
17332000000003

第3章 马基雅维里和《君主论》

一位学者曾对影响世界的书作过统计,他认为具有突出成就的有十六本,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君主论》经常被称为是“独裁者的手册”,马基雅维里在《君主论》中给一国之主提供了统治手段。学者罗伯特·良斯是这样评价该书的:“毋庸置疑,在卡尔·马克思之前,还没有一个人像马基雅维里那样对人类政治思想产生如此之大的影响,他被誉为‘政治学之父’是当之无愧的。”

马基雅维里在政治理论方面的影响是无可争议的。在他之前,人们总是把伦理学和神学与政治缠绕在一起,而马基雅维里认为历史和政治是在独立的体系下进行的。马基雅雅里是近代政治思想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马基雅维里1469年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他的父亲是个律师,门第显赫,但已经破落。当时,14至15世纪的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的最初萌芽,工商业日益蓬勃发展,文艺也出现了空前的繁荣,但是意大利分裂的局面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1494年,西班牙人侵意大利,历时六十年的“意大利战争”爆发了。1498年佛罗伦萨成为了共和国,生活在这个年代的马基雅维里以一个智者的眼光注视着现状,国家的衰弱使他心痛。马基雅维里从小就接受人文主义思想教育。29岁时,他曾任佛罗伦萨第二国务秘书处首脑,处理外交与军事事务。多年的外交生涯让他大开眼界,使他意识到一个国家的强大首先应提高国力,于是他开始探讨拯救意大利的措施。他常以一种独特的观点让人大吃一惊,可惜的是没多少人支持他。

马基雅维里并没因此气馁,他将自己的观点细心整理,于1513年出版了《君主论》。此书一出,欧洲的思想界便出现了一阵骚动,他们对于马基雅维里的观点根本无法接受。一时间,神学家、保守党人群起而攻之,他们称《君主论》为“邪恶的圣经”。16世纪中期,《君主论》被宣布为禁书,马基雅维里成了一个令人恐惧的人。

在《君主论》一书中,马基雅维里围绕君主问题提出四个方面的内容,包括了他的国家观、军事观、道德观、君主观。第一是君主必须注意到同人民保持较好的关系;第二是君主必须重视军事,依靠雇佣军或别国的军队的国家必定是虚弱而多变的;第三是君主必须通权达变,灵活机动,他建议开始时统治者要一点点给予人民好处,能让他们更好地回味;第四便是君主要了解国情,注意避开献媚者,君主周围必须有能干而忠诚的大臣。

关于君主必须通权达变、灵活机动这一问题的提出,曾使马基雅维里蒙受了多年难以洗清的不白之冤。事情是这样的,法国人简提利特制造出了一个“马基雅维里主义”。因为当时法国人正在饱受着意大利人、法国王后卡德琳·德·美第奇暴政之苦,为了发泄对王后的不满,简提利特于1577年把矛头指向了马基雅维里。他对《君主论》进行了黑白颠倒的攻击,制造了“马基雅维里主义”这个带有贬义的词。此词一出,立刻引起了一些人的共鸣,他们四处传播,慢慢地就把它演化成了政治上尔虞我诈、背信弃义、不择手段的同义词。

没有几个政治哲学家像马基雅维里那样被如此激烈地谴责,多少年来,他被一些人指责为魔鬼的化身,他的名字成了欺骗和阴谋的同义词。

马基雅维里并没把精力放在别人对他的误解上,他心里只有一件大事:建立和巩固统一的中央集权资产阶级国家。实际上,他的思想也不是独创的,他只是总结了一些君主的成功之道。

马基雅维里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他的政治学说体系展示了治国之道的新科学,同时他还身体力行,将之运用于意大利。他的学说影响了许多国家的政治家,至今还有不少启迪作用。但是,马基雅维里的学说还是有不足和错误之处,他根本没有看到阶级自身的力量,更忽视了人民的力量,而把一切希望都寄托于君主,这毕竟过于肤浅。

马基雅维里一生中并不只有一部《君主论》,1513年他完成了《关于提图斯·李维前十卷的对话》、《战争的艺术》和《佛罗伦萨史》的写作。马基雅维里于1527年6月22日与世长辞。

马基雅维里的政治思想摧毁了束缚政治的神学和道德两道坚固的墙。政治家、思想家格拉斯·格里高利说,意大利必须有马基雅维里的理论,否则它的统一只是泡影。《君主论》受到了许多君主、政治家、军事家的重视,如:英王查理五世对它爱不释手;克伦威尔一直珍藏着《君主论》的手稿复印件;拿破仑在行军途中还在对《君主论》作批注。弗兰西斯·培根论述他说:“马基雅维里使人受益匪浅。”《君主论》出现的年代距今已有数百年了,当今政治理论的讨论比以往要更实际,这在某种程度上要归功于马基雅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