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通史(第四卷)
17332000000023

第23章 贫穷的“富翁”伦勃朗

在欧洲绘画大师的遗作中,有一张十分引人注目的作品,这是画在一张未付款欠帐单背面上的速写。作画人和帐单上的名字系一个人。他就是17世纪中叶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荷兰最杰出的画家伦勃朗。在欧洲美术史上,他享有与达·芬奇同等重要的地位。伦勃朗是欧洲文艺复兴晚期卓越的代表人物。

伦勃朗1606年7月15日出生在荷兰莱登城,父亲是一个磨坊主。伦勃朗从小就喜欢画画,他对绘画简直像着了魔。在他进行创作时,常常一连几天呆在画室里,饮食也由亲人送进去。作画期间他从来不正经睡觉,每天只在沙发上合衣躺卧几个小时。随着绘画水平的不断提高,伦勃朗又到阿姆斯特丹拜著名画家拉斯特曼为师。

经过艰苦的努力,伦勃朗很快就成为阿姆斯特丹最有名气的画家了,求画者络绎不绝。人们称赞他是作画速度最快、技术最完美的画家之一。他的天才就像尼亚加拉在瀑布一样源源不绝,倾泻而下。他每年订画高达五六十件,他俨然成了富翁。

伦勃朗尊重那些未出名经济拮据的画家,经常出资帮助他们。只要他出来,就买许多作品回家,有时特意给穷画家高价钱。

但时隔不久,一件作品便改变了他的命运。

1642年,阿姆斯特丹民警总部向伦勃朗订购一幅炫耀战绩的集体肖像画,民警们希望给每个人都留下一个光辉的形象。伦勃朗选择了民兵连在中午离开军械库去城墙值勤时的情景,这样他就有了显示他处理光线和阴影的精湛技艺的机会。

作画那一天,一群民警接到命令后正准备出发,气氛十分紧张而严肃。中午的太阳高悬在天空,就像舞台上的聚光灯一样。他没有让每个人都得到同样的亮度,而是把人物作了巧妙的安排。他把一两个主要人物放在中心位置,处在明亮的强光之中;另一些人在门洞的遮盖下,正在模糊的暗光中走动。这种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的构图原则,正是伦勃朗绘画的长处。

这张画最终被保存下来,但已不是原来的样子了。因为画幅太大,想挂这张画的大厅容纳不下,于是民警们就将画的一部分剪去烧掉。这样,整幅画就失去了平衡。当时挂画的大厅是靠烧泥炭的明火取暖的,泥炭的烟灰在画上盖了厚厚的一层。天长日久,整个画面变得十分灰暗,以致于18世纪的人认为这是一次夜间的行动。因此,他们给这幅描绘中午的画起了一个名不副实的名字——《夜巡》。

事情到此并没有完。伦勃朗对这幅画匠心独运的艺术处理,激怒了订购者。那些一向很注重自己尊严的警官们一看到该画,立刻火冒三丈。他们认为大家的钱一样,为什么有的人被画到前面,有些人却被画在后面?有些人画在明处,有此人却画在半明半暗处?有些人画了全身,有些人只是画了侧影?一些人对此愤愤不平,不仅拒绝付款,还向法院提出了控告。结果闹得满城风雨,不亦乐乎。

对于这种无聊的指责,伦勃朗毫不让步,他声称:“一个艺术家应当完成的任务是创造美,而不是迎合每个人的口味。”这样的答复很是在理,也实现了他的座右铭:比金钱更重要的是名誉,比名誉更重要的是自由。结果,他赢得了自由,却失去了生计。

经过这场风波后,向伦勃郎订画的人越来越少了,他的经济状况也每况愈下。而妻子的去世更是结束了伦勃朗的好运。他的光辉在这之前像火箭一样腾空直上,现在却一下子熄灭了,把他抛在了黑暗的半空之中。

在孤独、痛苦之际,他的女仆给了他巨大的关怀。他们相爱了。然而这又引起一场更大的风波。他们的结合受到宗教法庭的指责,他前妻的亲属们也趁机霸占了他的财产。他彻底破产了,变成了一个真正的穷人。

在他富裕的时候,他拒绝过富人的虚荣。现在,贫穷的他开始描绘穷人的谦卑了。他的代表作《盲人》是一幅蚀刻画。画面表现了一个身体衰弱、令人怜悯的老人伸着手臂,朝门口挪着步子。他刚听到儿子敲门,因急着去迎接儿子,把纺车也给踢翻了。从画上一眼就可以看出,他是最近失明的,因为这屋子里的东西他还不熟悉,不知道门口该怎么走,那只没有把握的右手老是找不到门上的把手……

人们评价说,这幅蚀刻画是世界上最好的版画,即使你把老人的头遮住,他的整个身子、手臂和腿也还是一个盲人的。

命运对伦勃朗真是太不公正了,在他生命的后期,他的画再也无人问津了。他已经成为一个被人遗忘的大艺术家。灾难又接踵而至,不久,他的第二个妻子也病逝了。在他正为妻子的医药费和丧葬费奔波时,他的独子又夭折了。

居丧、贫困、冷漠、忧伤,然后是彻底的沉默。命运似乎已经和他开够了玩笑,终于对他产生了怜悯之心,让他永远合上了双眼。作为一位著名的肖像画、宗教画、神话画、历史画、风俗画、油画和版画的画家,伦勃朗终于走了自己的人生之路。

没有谁会想到,伦勃朗死的时候,身边只有一只画箱一件旧外套,而且全部丧葬费用也只花了5美元20美分。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他为人类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财富——600幅绘画、1300幅蚀刻画和2000多幅素描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