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我是医学知识大王
17329100000019

第19章 T

同源异形盒基因同源异形盒基因是在1984年被发现的,科学家们将这一发现誉为”生物学中的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美国生物学家爱德华·刘易斯为了弄清生物的体型结构与基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几十年的研究,证实生物体从一单个的受精细胞开始,要发展成为含有数以亿计的特化细胞的躯体,生物体内所有的细胞都含有一套完全相同的基因。但是,有些会变成骨骼的一部分,有些会变为抵抗疾病的抗体,而另一些则会长出毛发。在胚胎生长过程中,每个细胞中的各种基因的开和关造成了细胞的特别功能。这些基因数量不多,但具有善变的特性。由于它们的突变,使生物体的某些部分长错地方被称之为”同源异形盒基因“。

烃氧化菌

石油是由各种碳氢有机化合物组成的,这种碳氢化合物叫”烃“。石油虽然被深埋在地下,但总有一些烃会透过岩层缝隙跑到地层浅处。而烃氧化菌有个怪癖,生性喜欢吃烃,它们专门聚集在含烃的土壤中,过着以烃为”食“的生活。虽然偷偷溜到地表层来的烃很少,但对烃氧化菌来说足以维持生命并繁殖后代了。因此,勘探队员如果在某地区的土壤里发现大量的烃氧化菌,说明那里很可能有石油。于是,配合其他找矿手段,就可以确定石油矿藏的分布范围了。因此烃氧化菌无形中就成了采油向导。烃氧化菌还可以为人类除弊兴利。工业废水中常常含有能污染环境的有毒烃,人们利用烃氧化菌的食性,在废水池中”放养“少量烃氧化菌,它们边”吃“边繁殖,最后,有毒烃被吃光了,废水也就变成了有用的水。

碳水化合物与磷

人们破译了遗传密码,也在基因、染色体的某些机理以及环境对遗传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上取得了重大成果,但对于生物遗传的细节、生命过程的本质还没有完全掌握。譬如核酸、蛋白质以及细胞中的其他有机物、无机盐与生命活动的关系及其生理机能的发生和变化等。

1905年,英国的科学家哈顿,就发现失活的酵母可以在磷酸盐中恢复功能。从此,开始注意到磷酸基在生物体中的重要作用。但是,直到现在,科学家们还在探索生命与磷的关系。最近,美国科学家们又发现人体中碳水化合物结构在细胞间相互作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细胞黏连分子是一种糖原蛋白,其功能是吸引白细胞到特定的区域,因而在免疫系统中起关键的作用。这种分子的活性部分主要是碳水化合物。

从科学家们对磷、糖类与生命活动的研究中不难看到,阐明生命的起源,研究生命的本质,揭示生命活动的奥秘,仍然是自然科学界一项跨世纪的伟大使命。

突触延搁

在化学传递性突触中,从兴奋到达突触前神经末梢起,即从发生去极化起,到在突触后细胞中产生突触后电位止,有一个时间延搁,称此为突触延搁。在哺乳类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突触延搁是0.2~0.3毫秒,在蛙的神经肌肉接头约为1毫秒。突触延搁是传递物质从神经末梢释放、向突触间隙扩散而作用于突触下膜所需要的时间,但其大部分是消耗在传递物质的释放上。

T细胞

T细胞是淋巴细胞的一种,在免疫应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T细胞于骨髓中生成,然后在胸腺内分化成熟,成熟后移居于周围淋巴组织中。T是”胸腺“的英文的第一个字母。T细胞膜表面分子与T细胞的功能相关,也是T细胞的表面标志,可以用以分离、鉴定不同亚群的T细胞。

T细胞占全部淋巴细胞的40%~60%,T细胞能合成和释放一些细胞因子。细胞因子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具有破坏肿瘤细胞、限制病毒复制、激活巨噬细胞或中性粒细胞等多种作用。

脱敏治疗

脱敏治疗是现有的治疗过敏的最有效的方法。治疗原理是定期注射过敏物质变应原,注射浓度不断增加,使身体中产生抗过敏抗体,以至于不会对过敏原有反映。

统一命名人类基因

到1993年年初,已经记录在案的基因不少于3618种。但在过去,遗传学家们在发现一种基因之后,就凭自己的一时兴致为其命名。然后你叫你的,我叫我的,一种基因会同时有许多种不同的称呼。这种自由放任的命名法在很早以前可能会被接受,因为那时只确认了25种基因。随着被发现基因的种类的骤增,统一命名的需求势在必行。为此,耗资数十亿美元的国际研究项目”人类基因组工程“已经授权51岁的遗传学家菲利斯·麦卡尔平女士,为所有发现的基因命名。因此,不管科学家们把他们发现的基因称作什么,只有经过她批准的名字才能出现在该项目的”人类基因组图谱“上。

体外受精技术

用采集的供体家畜的精子与卵子在试管中进行受精,并培育成胚胎,再移植到受体母畜体内进行继续发育,生产出叫做”试管仔畜“的技术,就叫做体外受精技术。这项技术在人类医学上发展很快。目前,国内外已有”试管婴儿“6000多例。而在动物繁育上成功的还不太多。据各国报道,现有试管牛、羊、猪、兔、鼠共计还不到400头(只)。

填补生命和非生命鸿沟的第一步

19世纪初,化学有了飞跃的发展:道尔顿提出了科学的原子理论;新的元素相继被发现,贝采里乌斯测定了许多元素的原子量,并创立了现代还在应用的化学元素符号系统。贝采里乌斯发现,有机物也像无机物一样,是由原子组成的。可惜他错误地认为,有机物中原子间的结合不能简单地套用无机物适用的化学定律。

1828年,贝采里乌斯的学生维勒做了一个实验,他加热氰酸铵溶液,发现产物中有与尿素一模一样的白色物质。维勒细致地一再重复这一实验,证明反应总能产生这一白色物质,而这物质正是尿素。

1845年,德国化学家科尔贝第一次用无机物人工合成了有机物醋酸。之后,这样的实验不断出现,完全否定了生命力论的观点。人们终于认识到:适用于无机物的化学原理,同样也适用于有机物。化学家的努力,使生物学的发展又开始了一个新时期。

天然诱变剂

科学家们把生物体内在某些条件下会引起生物体的自然突变的化学物质称为天然诱变剂或生物自生的诱变剂。许多化学物质都具有极强的导致突变的作用。而且化学诱变剂的作用可以同放射线相媲美。在探寻人工化学诱导突变发生的规律中人们还发现,不同的诱变剂产生的诱变频率不同。例如放射线是一种”粗糙“的诱变剂,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染色体水平上的导致突变作用;相对而言,化学诱变剂则较多地导致更细微的基因水平的突变。这个极有价值的发现,使人们马上想到,将来人们就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控制生物的变异方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