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唐伯虎集
17326700000015

第15章 诗(4)(1)

桃花坞

本诗写了桃花坞绝美的自然环境。设色鲜艳,辞藻华美。桃花坞:在今苏州,景色秀美如画,诗人曾隐居于此。

花开烂漫满村坞,风烟酷似桃源古。

千林映日莺乱啼,万树围春燕双舞。

青山廖绝无烟埃,刘郎一去不复来。

此中应有避秦者,何须远去寻天台?

花开烂漫满村坞,风烟酷似桃源古——这两句是说:桃花坞中桃花盛开,春色烂漫,笼罩了整个村落,这里与传说中的世外桃源如此相似。风烟:风与烟,这里指朦胧的景物。桃源:即世外桃源。陶渊明《桃花源记》描述的一个理想世界,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那儿没有战祸,人民安居乐业,祥和无欺。后用来指不受外界影响或理想中的美好地方。这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桃花坞中风物之美。

千林映日莺乱啼,万树围春燕双舞——这两句是说:树林沐浴在暖阳之下,黄莺在枝上清脆地鸣叫,一片片树林似乎将春天包围了起来,燕子成双成对来往穿梭。袁宏道评此句时称:“‘围春’二字妙。”此两句写景极生动。

青山廖绝无烟埃,刘郎一去不复来——这两句是说:远远望去,青山空旷,毫无烟尘阻碍,那个到天台山桃源中去的刘郎再也没有回来。廖:空虚,空旷。刘郎:指东汉刘晨。相传刘晨和阮肇入天台山采药,在桃溪边为仙女所邀,留半年,求归,抵家子孙已七世。其事见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

此中应有避秦者,何须远去寻天台——这两句是说:这里面完全可以躲避尘俗,何必要远去天台山呢!避秦者: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记有:桃花源中人自称是先世为避秦乱而来此。天台:即上两句注释中所提到的刘晨所去的天台山桃源。

作品以桃花坞比做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和天台山的桃源,写景色彩绚烂,抒情清远高古。典故的运用增添了诗歌悠远高逸的氛围。不仅写出了桃花坞景色之迷人,也表现了其处境的不俗。

警世(八首选二)

这组诗歌是唐伯虎在后期创作的。警世诗在唐伯虎作品中是一组七言律诗,共包括八首诗歌。诗人在这些诗歌中提出了一些生存的基本道理。

世事如舟挂短篷,或移西岸或移东。

几回缺月还圆月,数阵南风又北风。

岁久人无千日好,春深花有几时红。

是非入耳君须忍,半作痴呆半作聋。

世事如舟挂短篷,或移西岸或移东——这两句是说:人生在世,就好像一艘小船上挂着船帆,在风的吹动下有时候在西边停泊,有时候却又飘荡在东边。篷:船帆。

几回缺月还圆月,数阵南风又北风——这两句是说:不知道经过多少次月圆月缺,经历了几场南风和北风。这里是说时间的变换。

岁久人无千日好,春深花有几时红——这两句是说:岁月长久,生活于其中的人却不得永远快乐,春日美好,春天的花又能盛开几时?

是非入耳君须忍,半作痴呆半作聋——这两句是说:听到了有关自己的矛盾和纠纷一定要容忍,就装作傻瓜和聋子。是非:有关矛盾纠纷的话。

万事由天莫苦求,子孙绵远福悠悠。

饮三杯酒休胡乱,得一帆风便可收。

生事事生何日了,害人人害几时休。

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万事由天莫苦求,子孙绵远福悠悠——这两句是说:所有事情都有上天注定,不必苦苦追求。子孙自然代代相传,幸福久远。悠悠:长久,遥远。

饮三杯酒休胡乱,得一帆风便可收——这两句是说:喝上几杯酒后不可乱来,一帆风顺以后就该收帆了。这里作者强调人生在世应该见好就收。

生事事生何日了,害人人害几时休——这两句是说:活在世上要少惹事,少记仇,化干戈为玉帛,与人平安相处。生事:惹事。这两句是说:你去给别人找事,别人来给你找事,什么时候是个了结?你去害人,你被人害什么时候是个头?

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这两句是说:要化解和别人的矛盾,不要与人结仇记怨。每个人都应该多反省自身的问题。看后头:反省自身的错误。

第一首诗歌首联以比喻之法写出人世间事物的变换不定。颔联写人生历时之久。颈联写人生虽久却不能日日快乐。尾联在前文的基础上告诫人们:既然时势变换不定,自己难以把握自己短暂的命运,不能天天快乐,那么在听到烦心事的时候就应当装聋做痴,只有这样才能生活得开心。诗歌语言直白平易,主题鲜明。

第二首作品首联起笔即为概括性语言,指出“万事由天莫苦求”的主题。其馀三联都是对这句话的阐释。语言浅显通俗。

除夜坐蛱蝶斋中

除夜:除夕夜。蛱蝶斋:唐伯虎桃花坞别墅中茅舍名。唐寅酷爱桃花,别墅取名“桃花庵”,其中建有几间茅舍,命名为“学圃堂”、“梦墨亭”、“蛱蝶斋”等。

灯火萧萧岁又除,盘餐草草食无鱼。

衰迟日月辞残历,憔悴头颅咏后车。

一卷文章尘覆瓿,两都踪迹雪随驴。

明朝转眼更时事,细雨荒鸡漫倚庐。

灯火萧萧岁又除,盘餐草草食无鱼——这两句是说:灯火稀疏,又到了除夕之夜,面前的盘子中胡乱装着些食物,生活清贫。萧萧:稀疏。后一句用《战国策·齐策》记载冯谖弹铗事。春秋战国时孟尝君门客冯谖,因得不到重用,便弹铗而歌:“长铗归来兮,食无鱼。”后多用为怀才不遇的典故。这里是诗人自叹清贫之意。

衰迟日月辞残历,憔悴头颅咏后车——这两句是说:已至暮年,告别一年中所剩无几的时日,脸色憔悴,感叹自己未来的岁月。衰迟:衰年迟暮。后车:后继之车。这里指所剩无几的岁月。此两句感叹自己年华老去。

一卷文章尘覆瓿,两都踪迹雪随驴——这两句是说:从前写下的文章已落满灰尘,只能用来盖盛酱的瓦罐。为了生活,下雪天骑着毛驴,在两都之间穿梭。瓿(bù):小瓮。陶或青铜制。圆口、深腹、圈足,用以盛物。两都:指北京和南京。明初建都南京,后迁都北京。

明朝转眼更时事,细雨荒鸡漫倚庐——这两句是说:明天很快就是新的一年了,细雨中传来不合更数的鸡鸣,我兀自倚靠在房中。荒鸡:指三更前啼叫的鸡。

此诗意境苦寒孤寂,充满着诗人对人生的深沉感喟和无奈之情。首联写岁月匆匆,生活清贫。颔联写岁月老大,颓丧狼藉。颈联写到自己的一生无所作为,空自忙碌。尾联照应题目,以景结情。尾联“明朝转眼更时事,细雨荒鸡漫倚庐”句,情景交融,为全诗增添了无限让人感慨唏嘘的意味。

七夕赠织女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晚上。织女:《月令广义·七月令》引南朝梁殷芸《小说》:“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天帝怒,责令归河东,但使一年一度相会。”

神云矫矫月离离,帝子飘摇即故期。

银台极夜留鱼钥,珠殿繁更绕凤旗。

灵津驾鹊将言就,咸池沐发会令蚫。

含情忍态辞文席,七襄仍弄昨朝丝。

神云矫矫月离离,帝子飘摇即故期——这两句是说:天空中仙云飞动,月光迷离。织女随风而至,身姿婀娜,她要奔赴一年一度的约会。矫矫:飞动貌。离离:清爽迷离貌。帝子:帝王之子。这里指织女。飘摇:随风飘舞摆动。即:奔赴。

银台极夜留鱼钥,珠殿繁更绕凤旗——这两句是说:王母居所彻夜宫门洞开,华美的宫殿中整晚飘动着彩凤之旗。银台:传说中王母所居处。极夜:彻夜,终夜。鱼钥:鱼形的锁。珠殿:饰以珠玉的宫殿。繁更:犹言整夜。凤旗:用鸟羽装饰或绘有凤凰图饰的旗。

灵津驾鹊将言就,咸池沐发会令晞——这两句是说:天河上喜鹊搭建的桥很快就会搭好,织女在咸池中洗发,头发很快就会干爽飘逸。灵津:天河,银河。咸池:神话中谓日浴之处。晞(xī):晒干。

含情忍态辞文席,七襄仍弄昨朝丝——这两句是说:脉脉含情,强忍分别的痛楚,辞别心上人,回去仍旧织那昨天未织完的丝线。文席:有花纹的席子。这里指牛郎织女的合欢床席。七襄:本指织女星白昼移位七次,这里揣想织女星别后心神恍惚,不能专注地继续织布的情形。《诗经·小雅·大东》:“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诗歌写牛郎织女事,不重于写事,而偏重于对意境及织女内心活动的描画。首两句第一句写景,采用叠音字营造出飞动清远的神仙世界。第二句交代织女的行动,她即将奔赴一年一度的约会。接下来两句写天宫中之繁华,渲染节日气氛。“咸池沐发会令晞”句写织女的动作,体现出她内心的期盼与缠绵。使这一形象具有浓浓的人情味。“含情忍态辞文席,七襄仍弄昨朝丝”写约会过后织女的无奈和怅惘。诗作中的织女,既有神的飘逸和出尘,又有人的多情和婉媚。语言华美,能在细节中刻画人物,反映人物内心活动。

题友鹤图为天与

这是一首题画诗。通过对画面景象的描绘,寄托着诗人内心对高洁人格的追求和企慕。友鹤图:画松树高士友鹤的景象。

名利悠悠两不羁,闲身偏与鹤相宜。

怜渠缟素真吾匹,对此清蚭即故知。

月下吟行劳伴侣,松阴梦觉许追随。

日来养就昂藏志,不逐鸡群伍细儿。

名利悠悠两不羁,闲身偏与鹤相宜——这两句是说:无所牵挂的心,不为世俗名利所牵绊,落得个自由清闲之身,却偏偏喜欢那于空长唳的飞鹤。

怜渠缟素真吾匹,对此清臞即故知——这两句是说:喜爱你那洁白的羽毛,真是和我的性情一般无染。面对这样清逸的身姿,就如同见到了老朋友一样感到亲切。渠:他。缟素:洁白。匹:匹配,同类。清臞(qú):清逸,消瘦。故知:老朋友。

月下吟行劳伴侣,松阴梦觉许追随——这两句是说:我在清淡的月光下一边行走,一边吟诗,飞鹤在身边陪伴着我。我在松阴下从梦中醒来,飞鹤追随在我的身畔。吟行:边走边吟咏。

日来养就昂藏志,不逐鸡群伍细儿——这两句是说:平日里陶冶出高朗的气概,怎么能去追随那些鸡群小儿呢。昂藏志:高朗的气概。伍细儿:与小人为伍。

人说唐伯虎的画,无论是大笔渲染还是小处涂抹,均有高古的意韵。唐伯虎的题画诗也大多如此。此诗紧紧围绕画面上的松、鹤、名士作文章,刻画名士不为名利羁绊的闲云野鹤形象。他时刻与鹤为伴,韬光养晦,形成秀逸闲雅的风姿。作品语言高古朴素,近而能远。

题枯木竹石

这是一首题画诗。通过对画面所画苍松、翠竹、怪石的描绘,反映出诗人面对如此自然景观时的无比兴奋之情。

翠竹并奇石,苍松留古柯。

明窗坐相对,试问兴如何。

翠竹并奇石,苍松留古柯——这两句是说:葱郁的翠竹边垒叠着几块怪石。一株高大的老松树上剩下几根树枝。古柯:老枝。这两句写画面上描画的景色。

明窗坐相对,试问兴如何——这两句是说:在明亮的窗户前相对而坐,欣赏这眼前之景,不知道你的感受如何呢。兴:情趣,趣味。

古代文人雅士,大多爱竹。宋代苏轼《于潜僧绿筠轩》:“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竹代表着超凡脱俗,清新高雅的人生品格。苍松怪石同样是高士的象征,它门象征着刚直坚强、不同流俗的人格特点,因而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此诗首先简单勾勒画面景物,简洁而富有韵味。后两句重在写情。运用了想像的笔法,引导观画者想像,当你打开窗,面对如此不俗的景物时,兴致如何呢?将观者引入画中世界。简单几笔,格调与韵味俱现。袁宏道评:“好。”

美人蕉

这是一首咏物诗,咏颂美人蕉的芳姿。

大叶偏鸣雨,芳心又展风。

爱他新绿好,上我小庭中。

大叶偏鸣雨,芳心又展风——这两句是说:那大大的蕉叶在雨水的敲打下发出清脆丁冬的声音,蕉心的小叶在春风的拂动中微微舒展臂膀。鸣雨:雨打蕉叶而发出声响。芳心:指蕉心的小叶。

爱他新绿好,上我小庭中——这两句是说:喜爱她那刚刚抽出的新鲜绿芽,在我的小小庭院中随风招展。新绿:刚刚吐出的绿芽。

咏物诗要能抓住物的特征来写。这首诗歌在寥寥数笔中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美人蕉婀娜的身姿,赋予其人的灵性和可爱特征。诗歌选取了美人蕉的叶子作为主要咏颂对象,于静态描写中写出了悦耳的雨打芭蕉声,写出了蕉叶在春风中舒展的生动姿态。于一物中尽现春意,袁宏道评:“好。”

对菊

此首写诗人秋日于山岩之上饮酒赏菊时的感受。作品于淡淡的叙述中隐藏着诗人一颗爱慕自然清雅生活的心。

天上秋风发,岩前菊蕊黄。

主人持酒看,漫饮吸清香。

天上秋风发,岩前菊蕊黄——这两句是说:秋天到了,刮起一阵秋风,岩石边种着的菊花在秋风中绽放,散发出缕缕清香。这两句点出季节。

主人持酒看,漫饮吸清香——这两句是说:赏花者于花下把酒,一边慢慢饮酒,一边轻嗅那菊花飘散出的幽香。

诗歌至清至淡,仿佛是陶渊明的作品。写秋风不见其寒,写菊花不见其繁,写饮酒不见其醉,写花香不见其郁。一切都是淡淡然,悠悠然,在这样的淡然和悠然中,蕴涵着诗人一颗宠辱不惊,风雨不动的澹定自若之心。

题败荷脊令图

这是一首题画诗。脊令:即。水鸟名。《诗经·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汉毛氏传:“脊令,雍渠也,飞则鸣,行则摇,不能自舍耳。急难,言兄弟之相救于急难。”孟浩然《洗然弟竹亭》:“俱怀鸿鹄志,共有脊令心。”杜甫《得弟消息二首》其一:“浪传乌鹊喜,深负诗。”

飞唤行摇类急难,野田寒露欲成团。

莫言四海皆兄长,骨肉而今冷眼看。

飞唤行摇类急难,野田寒露欲成团——这两句是说:脊令在田野中一边飞一边鸣叫,似乎是要解救自己的兄弟于急难之中。田野中气候寒冷,露水快凝结成团。飞唤行摇:脊令飞行时喜鸣叫,行走时尾巴上的羽毛上下颤动,如摇摆状,为“飞则鸣,行则摇”。

莫言四海皆兄长,骨肉而今冷眼看——这两句是说:不要说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话现在的亲兄弟都已经没有了什么情分,相互之间冷眼相待。

诗歌采用比兴的手法,以脊令在寒露中飞唤行摇,解救自己的兄弟于急难,兴起人世间骨肉兄弟的感情。接着又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以脊令之有情与人之无情对比。鸟尚且骨肉相护,人却已经完全没有了手足之情。诗歌情感沉痛凄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