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每天学点经济学
17321700000041

第41章 中国制造

关键字:贴牌生产;微笑曲线

圣诞节是西方国家最重要的节日,在这天家人从各地要聚在一起吃丰盛大餐,还要互送礼物等,因此,圣诞树下会堆满各种礼物。2004年,美国人萨拉忽然发现,家里收到的39件圣诞礼物中,标注有“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的有25件。与此同时,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也统统来自中国。面对此情此景,她不禁想到:如果没有“MADE IN CHINA”的产品,美国人还能否生存下去?于是萨拉突发奇想,决定从2005年1月1日起,带领全家开始尝试一年没有“MADE IN CHINA”的生活。当然,她并不是为了抵制中国商品,只是想从普通美国人的角度了解“MADE IN CHINA”。

萨拉后来将她的亲身经历写成了一本书,书中按时间顺序讲述了这场为时一年的有趣而又充满挑战的真实故事。

开始不同寻常的体验后,萨拉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小孩子的脚长得太快了,需要买一双新鞋子。但超市里堆积如山的全是只售9美元的“MADE IN CHINA”中国鞋。于是为了买一双非中国产的新鞋,萨拉伤透了脑筋,除了挑款式,还得仔细看目录、阅读标签,甚至给鞋店打个电话确认是否为“MADE IN CHINA”等,后来甚至一整天坐着在网上购鞋,可得到的答复几乎都是“MADE IN CHINA”。经过半个月的奔波,她发现,当地欧洲品牌鞋子的专卖店都已经歇业了。最后不得不花68美元给儿子买了一双意大利进口的运动鞋。要知道,这个价钱相当于阿富汗家庭一个月的收入!这让萨拉内疚了很长时间。此后,生活中的麻烦数不胜数。厨房的抽屉坏了,可找不到工具修理;购买生日蜡烛竟成了折磨人的头痛事;让喜欢玩具的儿子屡屡失望;经常出现故障的电视机无法找到替代品。因为,作者除了选择“MADE IN CHINA”外,简直是别无选择。萨拉的决定让家里所有人都试图劝她放弃这个疯狂的计划。最终,在2006年的元旦,萨拉全家很高兴能与“中国制造”重修旧好。她说:“以后十年我可能都没有勇气再尝试这种日子了。”作者经过一年的艰辛尝试,证明中国制造在美国普通人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MADE IN CHINA”的产品不仅在美国占据了重要地位,而且已经行销全球,可以说,中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全世界70%的电风扇来自中国,55%的电热水壶来自中国,玩具、家用电器等更是遍布世界各地,有两百多类中国产品销售量位居世界第一。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加工基地,全世界每三件服装中的一件就是由中国生产。

随着中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出国这件在以前的国人眼中甚至带有几分神秘的事情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越来越多的人出国求学、旅游等。一般情况下出国的人会给国内的家人、朋友带回一些旅游纪念品。但是,回国后有时居然会发现有的纪念品说明书上标注着“MADE IN CHINA”。

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工厂”是因为有大量熟练的技术工人,大批的工厂、设备,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政府的优惠政策等。由于各种成本优势,中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际制造业生产能力。但是,“中国制造”的背后是中国已经成为“制造大国”却并非“制造强国”的事实。

在国际市场,“中国制造”某种程度上在一些消费者眼中似乎就是廉价产品的代名词。这在萨拉的经历中也可看到:小孩子的玩具几乎都是一次性的;而墨镜戴上后感觉非常不舒服,质量方面存在不少的问题。可以说,出口的产品大多数是技术含量低、单价低、附加值低的“三低”产品。在2010年全球最有价值的500个品牌中,中国的品牌只有17个。另外,“中国制造”的能源和材料消耗也比较高。在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污染企业名单中,一些世界500强企业赫然在目。部分跨国企业把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逃避本国或发达国家严厉的环保法令限制,造成了大量资源消耗,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环保总局的一位工作人员曾深有感触地说:“什么是世界工厂?就是用自己的资源替发达国家生产低级工业品,用自己的身体去承受污染,所赚取的不过是微薄的加工利润。”

近年来,我们在购物的时候经常会听到一个名词——外贸尾单。外贸尾单其实就是国内厂商为国外贴牌生产而产生的多余货品。因为外商在国内工厂下订单时,一般工厂会按5%~10%的比例多生产一些,如果万一在实际生产教程中有次品的话(外商检验非常严格,不能有一点儿瑕疵),就可以从多生产出的产品来替补,这样多出来的货物就是我们常说的外贸尾单。如果去买原始品牌的产品通常都很贵,而外贸尾单则能以较低的价格买到,尽管可能会有些小瑕疵。外贸尾单货凭借做工讲究、设计新颖、性价比较高而很受欢迎。

贴牌生产的英文为“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简称“OEM”,英文原意是原始设备生产商,还被称为“代工生产”、“委托生产”、“委托加工”、“定牌制造”、“生产外包”等。其本质都是指拥有优势品牌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缩短运距、抢占市场向生产企业提供产品的设计参数和技术设备支持,对产品质量、规格和型号等方面的要求,委托其他企业进行加工生产。生产出的产品仍然要贴上委托方的商标进行出售的一种生产经营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实现了品牌与生产的分离,使品牌持有者从繁琐的生产事务中解脱出来,而专注于技术、服务与品牌推广;贴牌生产厂家可以在生产管理、市场营销、产品开发等方面实现“干中学”,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为以后开拓国际市场积累经验。但是,相对而言生产制造厂商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

由于劳动力价格的成本优势,是中国加工出口型企业相对其他国家同类生产企业的优势,而不是中国某个具体企业的独特优势,所以,在国内竞争者范围内,这种整体性优势不构成具体企业的竞争优势。

事实上,“中国制造”只是产业链上的制造环节,在很多领域都属于贴牌加工,核心技术不在自己手里,也就是所谓的“为别人打工”。因此,对企业而言,必须通过其他方式形成自身独特的、不易模仿的竞争优势。如通过高效的生产组织能力、物流系统改善能力以及工艺创新能力等获取的竞争优势才可以持续支撑企业的发展。中国加工出口型企业长期依靠劳动力价格优势,不重视能力的培养,对国外市场的依存度很高,有的企业90%以上的产品依赖出口。这些加工出口型企业的产品销售并不是通过企业自身在国外建立销售网络实现的,而是普遍采用出口代理的方式,只和国外少数几个一级代理商打交道。真正的销售市场对这些企业来说,完全不知道是如何运作的。当中国企业为别人代加工的成分越来越多时,自有的品牌也就越来越少,这一点对中国制造企业来说,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著名旅美学者薛涌在其《中国不能永远为世界打工》一书中指出:以廉价劳动力与生产资料为代表的低技术含量的贴牌出口模式不应再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为“他人做嫁衣”的贴牌出口方式将会使中国企业一直沦为外国品牌企业的附属物。

在经济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微笑曲线”,横轴代表产业的上、中、下游,纵轴表示产业的附加值。其含义是:在产业链中,左段为技术、专利等具有知识产权的环节,中段为组装、制造环节,右段为品牌、服务等营销环节,而曲线代表的是获利,中游位置为获利低位,上、下游位置则为获利高位,整个曲线看起来像是个微笑符号。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梁小民认为,在中国的出口企业中,大多数企业从事的是组装和制造,恰恰是最不赚钱的。如在美国销售的芭比娃娃,在美国超市卖9.99美元,但中国生产企业只能分到2美元,其中1美元用于运输、保险等费用,还有0.65美元用于从美国进口原料,真正落到中国企业口袋中的只有0.35美元的加工费。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比如,同样一款飞利浦品牌的电动剃须刀,由中国企业制造并出口到日本的价格在2000~3000日元之间,可是由日本株式会社制造的价格就在15000~40000日元之间。

中国制造业要从产业链低端向产业链中、高端进军,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因此,中国企业在获得制造优势和技术优势之后,要使产品的知名度和品牌度大幅上升,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政府应重点支持“三自三高”产品(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自主营销、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出口,保护中国制造和支持中国品牌的发展壮大,最终实现从世界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