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慢慢才会明白的42件事
17320300000042

第42章

分清轻重缓急,做事才能井井有条

“缓事宜急干,敏则有功;急事宜缓办,忙则多错。”遇到要事、大事需要冷静处理,方能避免错误。再紧要的事,一口也吃不成胖子,一步也无法跨越千里。要分清轻重缓急,做起事来才能井井有条。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很多事情不是事先所能预料的,但是即使面临泰山压顶之势仍有岿然不动之心,方能忙而不乱、累而不烦,稳定地压倒一切。

做事要分清轻重缓急

众所周知,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无论是正在学习知识的学生还是进入社会的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做很多不同的事情,如果你不能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结果不但会浪费许多时间,更会让你的努力全部“归零”。

遍布美国的都市服务公司创始人亨利·杜赫提,曾经把人的两种能力——思考能力和分清事情轻重缓急的能力作为是千金难求的无价之宝。据悉,靠白手起家、经过12年的努力后被提升为派索公司总裁一职的查理·鲁克曼,除了拥有10万美元年薪,另有上百万元的其他收入,每当提到自己的成功时,他都要将其归功于杜赫提谈到的这两种能力。鲁克曼的原话是这样说的:“就记忆所言,我每天早晨5点起床,因为这一时刻我的思考力最好。我计划当天要做的事,并按事情的轻重缓急做好安排。”

所以,从另一个角度可以这么讲,成功人士善于管理自己的时间,分得清事情的轻重缓急。

曾有一位杰出的时间管理专家做了这么一个试验:这位专家拿出了一个一加仑的广口瓶放在桌上,随后,他取出一堆拳头大小的石块,把它们一块块地放进瓶子里,直到石块高出瓶口再也放不下为止。他问学生们:“瓶子满了吗?”

所有的学生应道:“满了。”

他反问:“真的?”说着他从桌下取出一桶砾石,倒了一些进去,并敲击玻璃壁,使砾石填满石块间的间隙。

“现在瓶子满了吗?”他又问。

这一次学生有些明白了,“可能还没有。”一位学生低声应道。

“很好!”他说。

他伸手从桌下又拿出一桶沙子,把它们慢慢倒进玻璃瓶。沙子填满了石块的所有间隙。他又一次问学生:“瓶子满了吗?”

“没满。”学生们大声说。

然后专家拿出一壶水倒进玻璃瓶,直到水面与瓶口齐平。他望着学生问道:“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

一个学生举手发言:“它告诉我们,无论你的时间表排得多么紧凑,如果你真的再加把劲儿,你还可以干更多的事。”

“不,那还不是它真正的寓意所在。”专家说,“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如果你不先把大石块放进瓶子里,那么你就再也无法把它们放进去了。”

“大石块”是一个形象逼真的比喻,它就像我们工作中遇到的事情一样,在这些事情中有的非常重要,有的却可做可不做。如果我们分不清事情的轻重缓急,把精力分散在微不足道的事情上,那么重要的工作就很难完成。

小王是公司经理的秘书,专门负责办公室文案工作。一天,正当他在专心地打一份通知文件时,电话响了,他边接电话边打字,电话那头说他们公司的一批产品有严重的质量问题,要求公司退货或是调换产品。小王告诉电话那端的人说他知道了,之后将上报总经理。

德国诗人歌德曾经说过,重要之事绝不可受芝麻绿豆般小事的牵绊。世上的任何事情都有轻重缓急之分,不要不分轻重,眉毛胡子一把抓。把重要的事情放在急需解决的位置上,集中精力去解决,对于次一些的事物,可以放到一边。如果不断地被一些次要事情所干扰,你就会放慢向目标迈进的脚步。

众所周知,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不制订一个顺序表,你会对突然涌来的大量事务手足无措。当你接到一份工作任务时,你首先要弄清楚自己所要做的是什么,分出轻重缓急来。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你可以向上司提出来,并且向领导询问如何去做,根据工作的轻重缓急,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精力来完成工作。有些事情是你非做不可的,而有些事情并不一定必须要你亲自去做,你可以委派别人去做,自己只负责监督其完成。在确定了应该做哪几件事情之后,你必须按它们的轻重缓急开始行动。

不要一味地被眼前紧急而又不重要的琐事牵着鼻子走,而是要分清真正重要的事情。我们要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首先就要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制订好我们的工作计划,然后再按照计划去完成,这样一来,工作效果才能提高。养成这样一个良好的习惯,会使你每做一件事情都向你的目标靠近一步。

事情再急,也要稳住心神

事情再急也要稳住心神,说的就是一个人在面临突发事件时的心理承受能力。

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用的空城计。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趁势率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县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及所带领的5000名士兵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叫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4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内外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则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门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锋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骑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边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边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内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令后军充做前军,前军充做后军,马上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小说中讲述的空城计就是典型的一种心理战。眼看司马懿大军就要兵临城下,事情可谓急迫,而诸葛亮仅有区区2500名士兵,如果诸葛亮当时因慌乱而手无举措,试想空城计的计谋从何而来?或许司马懿大军轻而易举便可将城池拿下,诸葛亮也将成为魏国的囚犯,即使空城计能够按计划实施,然而诸葛亮弹琴时若把自己内心的恐慌流露出来,《三国演义》恐怕要改写了。

下面是发生在汶川大地震中的真实故事。

“老师快看,桌子在晃!”5月12日下午14点28分,汉阴县城关一小六年级四班的同学们惊慌失措地大声叫喊,猛然意识到是地震的班主任黎雁心中不禁一惊。同一时间,教室广播里传出了校长陈巧芳镇定而略带焦急的声音:“大家不要慌,请迅速有秩序地集合到操场,学校现在要进行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

在广播连续重复5遍的过程中,大多数不明情况的学生就这样被“骗”到了操场上,各班教师随即清点人数,当得知从学前班到六年级共2618名学生全部安全地撤离到操场,没有发生拥挤、踩踏或跳楼的事件时,陈校长便神情严肃地告诉学生们地震发生的实情,让大家不要惊慌,并嘱咐班主任们,若有家长来接孩子务必签字。大家一直坚持到晚上7时,所有学生都被家长接回。

一个高年级同学回忆地震那一刻时说道:陈校长从楼下摇晃着冲上3楼校广播室,手扶门框握紧话筒,连续5遍广播后,又立刻佩带无线话筒维持秩序,帮助低年级同学离开教室。当晚,陈校长和其他教师一直忙到凌晨1时多,连夜做出10块彩色地震应急知识宣传栏放置在学校教学办公楼前。回忆起当时的境况,陈校长也心有余悸:“当时我也很害怕,但哪里有时间想那么多,心里只想着怎么赶紧把两千多个孩子带到安全的地方。”

如果不是陈校长的临危镇定,即使孩子们不被地震埋葬,也极有可能会发生踩踏事件,也或许大家的拥挤会把本已倾斜的大楼压倒,结果……

当急事突发而来时,一定要稳住心神,不要进入混乱的情绪之中,因为混乱的情绪会蒙蔽你的智慧,只有稳住心神、释放理性,才能做出有效反击,你才会成为笑到最后的胜利者。

在大事面前不乱阵脚

清朝三代帝师翁同龢说:“每临大事有静气。”意思就是说在重大事情发生时不能盲目慌乱,要能处变不惊、沉着应对。

战争中,如果能临危不乱,就有可能使局势从不利的一面向有利的方向转化,从而赢得最后的胜利。

莱特湾海战是太平洋战争中最后一次大海战。在那次海战中,最令人难忘的是将领金凯德的高超指挥艺术。

正当美国海军将领金凯德率美军第7舰队开始追歼残敌的时候,收到了一份令人震惊的电报:栗田率领的中央编队已突破圣贝纳迪诺海峡,在萨马附近海域出现,正在对第7舰队最北面的几艘航空母舰实施突击。

这时金凯德才知道第34特混舰队根本没有去圣贝纳迪诺海峡,因此金凯德陷入极端的困境之中,他知道整个第3舰队在北方,短时间内难以赶来支援,志摩部队虽已撤退,但战斗力没有受到大的损伤,完全有可能再次突破苏里高海峡而前来袭击美国的登陆输送队。金凯德临危不乱,立即命令奥尔登多夫停止追击,急速返回莱特湾,以便同时掩护莱特湾南面和东面的两个入口。

眼看栗田编队就要攻进莱特湾了,但金凯德临危不乱,利用风向和暴雨、施放烟幕、舰艇运动、实施空袭与海上攻击结合起来,巧妙地运用种种战术,终于打乱了栗田部队的部署,击退了优势之敌,保证了麦克阿瑟登陆部队的安全登陆。如果没有金凯德在危机关头的沉着冷静,就不可能有这次战役的辉煌战绩。

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要保持足够的沉着冷静、处变不惊。古人说:“安静则治,暴疚则乱。”如果内心先慌了,六神无主,那么行动起来必然要乱。只有冷静沉着才有可能思考出对策,转危为安。

要想保持足够的冷静,就要摆脱和消除面对危机而产生的急躁不安、焦虑、紧张的情绪。缺乏自信是引发焦躁重要的原因,所以,要认清危急情势,找到解决办法、强化心理素质。

有一个发生在印度的故事。有位殖民官员和夫人在家里举行宴会,筵席就设在宽敞的饭厅里,宾主围坐在一起。来宾中有陆军军官、政府官员及他们的夫人,还有一位来访的美国动物学家。席间,大家就一个问题激烈地讨论着,只有这个美国动物学家坐在一旁,安静地看着每一个人。

就在他环顾四周时,看到女主人的脸上显出一种奇怪的表情,双眼愣愣地看着前方,肌肉微微收缩。紧接着,她用一个轻微的手势把身后的男仆叫到身边,向他耳语一番。这个仆人惊恐地睁大双眼,随即匆匆离去,端来一碗牛奶放在紧靠门口的走廊上。除了这位动物学家,其他人没注意到这些细节。在印度,牛奶放在碗里只意味着一件事——引诱眼镜王蛇,因此他意识到房间里一定有条眼镜王蛇。他抬头看看椽子——最有可能藏蛇的地方,但椽子上什么也没有。

再瞧瞧室内四周,房间的3个角落是空的,第4个角落里站着等待上下一道菜的仆人们。现在,只有一个地方没有察看到了,那就是餐桌底下。他的第一个反应是欲向后跳,并向别人发出警告,然而他懂得,这一阵的骚动必然会惊动那条蛇,使它咬人,于是,他快速地讲了几句话,语调极为吸引人,每个人都注意地听着。他说:“现在,我想试试在座诸位的自制力。我数到300,数5分钟,谁也不许动一下,谁动,罚50卢比,现在开始。”

20个人坐在那儿纹丝不动,像是20座石雕在听他数。在他数到280时,他瞥见了这条蛇,正游向那碗牛奶,于是他跳起来,迅速跑过去把通往走廊的门关上,饭厅里随即响起了一片尖叫声。就这样,女主人和动物学家的表现挽救了一场不幸。

在困境面前,稳住阵脚才能沉着应对,才不致搞得人心惶惶、后果不堪设想。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遇到突发事件、遭遇危机情况对我们来说,都如一场战争都如一条危及生命的毒蛇。在这样的情形下是慌乱不知所措最终失去胜利甚至性命,还是稳住阵脚、处变不惊,以冷静的智慧和勇气增加成功的砝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