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慢慢才会明白的42件事
17320300000032

第32章

忍耐是人生的另一种境界

面对暂时的委屈而忍耐乃是一种境界。这种忍,不是性格软弱、忍气吞声、含泪度日之举,而是高明人的一种谋略,是为人处世中的上上之策。所谓忍之有道,是为图大业、等待时机成熟的准备。这不是怯懦,更不是放弃,它是我们保全自身的手段,也是谋取更大成功的起点。那种为了一时之气而付出惨重代价的做人方式必将导致你血本无归。

别人的否定是在帮助我们进步

喜欢依附别人,靠他们的关爱和肯定来生活的人要迎合他人的喜好,最后必定会迷失自我。不必去排斥别人的否定,换个角度想一想,这是在帮助我们进步。

有位朋友对小仲马说:“我在外面听到许多不利于你父亲大仲马的传言。”小仲马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回答:“这种事情不必去管它。我的父亲很伟大,就像是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江。你想想看,如果有人对着江水小便,那根本无伤大雅,不是吗?”

听到别人的批评,再三客观地分析、判断之后,只要认为自己的做法合理、站得住脚,那么大可坚持到底,不必妥协;如果冷静客观地分析之后,发现自己确实理亏,就要勇敢地接受错误的事实,马上改进,并且诚心感谢对方。

英国首相休姆曾经因为一项政策而被持相反意见的国会议员和社会舆论连续在议堂和报纸上大肆批评了一个星期。朋友对休姆很同情,忍不住问他:“你怎么能够受得了这种像是轰炸机倾巢而出般的轰炸行动呢?”“还好我身上流着苏格兰人坚强的血脉。”休姆笑了一笑回答,“最重要的原因是每当我听到别人批评我的政策时,我一定会这样想:嘿!骂吧,这种广告宣传是不用花钱的。”

其实,人的一生就是在否定和肯定之中载浮载沉,不论是来自别人还是源自于自己心底的,但就是这些肯定和否定往往左右了我们的成长过程。身处社会之中,接触到人群,偶尔挨两巴掌是常有的事,但是,挨了这两巴掌之后,怎么反应是一门需要耗费时间和耐心来学习的大学问。

有一个记者竟然因为在吃饭时和一家名点心店的服务生有些争执而在一本休闲杂志上写文章,恶劣地批评这家点心店的食品难以下咽等并非事实的情形。点心店的员工看到这篇报道都很生气,纷纷要求老板找律师去告那个记者。没想到,老板非但没有为了这件事而懊恼,反而胸有成竹地发信给各大媒体,邀请他们来参观一场“挑战XX杂志:传统面食制作表演”。点心店特别休市一天不营业,却门户大开,欢迎民众来观赏表演。这一天,店里四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非常热闹。只见点心店老板一副古装打扮,身手灵活,就像是表演杂耍似的,做出薄得透亮的包子皮;拉出又细又长,挂在手上一圈又一圈的面条;烙出的葱油饼一层又一层,松松软软的。现场的记者们都成了现成的评审,逐一品尝之后,个个都竖起大拇指直夸好吃。这场大挑战是赢定了,经过各媒体这么一报道,点心店的生意好得简直供不应求。

被别人否定不一定是件坏事。如果大发脾气,不思改进,不加以利用,只会走向成功的反面;如果改变被批评者的心态,把批评的声音当做一种关注而认真改进,才能真正促进自我的成长,把坏事变成好事。

把忍耐当成人生的一种磨炼

柏杨说过,面对强权的挑衅,“心胆俱裂、由衷屈服是瘫痪了的奴才。跳高之前,先曲双膝则是英雄豪杰。如果稍被挑衅就愤怒上前,一口咬住,死也不放,那就是螃蟹了。”可见,要当英雄豪杰也是要先“曲双膝”的。这暂时的“曲双膝”不是怯懦,更不是就此认命,而是为了跳得更高所要做的必要准备。

为了将来能够实现自己的志向,情况不利时也要先忍一忍,这才是上上之策,如果以硬碰硬,不考虑后果,就会在受辱的同时也失去以后东山再起的机会。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退守在会稽山上,越王要求跟吴国讲和,吴国的条件是要勾践夫妇到吴国给夫差当仆役,勾践答应了。

勾践将国事委托给大夫文种,让大夫范蠡随他和妻子前往吴国。到了吴国,他们住在山洞的石屋里,夫差每次外出,勾践就亲自为他牵马。有人指责辱骂他,他也不在乎,低眉顺眼,始终表现出一副驯服的面孔,很讨夫差欢心。

一次,夫差病了,勾践在背地里让范蠡预测一下,知道此病不久就会好,他就亲自去见夫差,探问病情并亲口尝了尝夫差的粪便,向夫差道贺,说他的病很快就会好的,夫差问他怎么知道,勾践就胡编说:“我曾经跟名医学过医道,只要尝一尝病人的粪便,就能知道病的轻重。刚才我尝了大王的粪便,味酸而稍微有点儿苦,用医生的话说是得了‘时气症’,所以病会好,大王不必担心。”果然不出几天,夫差的病就好了。夫差认为勾践比自己的儿子还孝顺,深受感动,就把勾践放回国去了。

勾践归国后,深为会稽之耻而痛苦,一心伺机报仇。他睡不好觉、吃不下饭,不近美色,不看歌舞,苦心劳力,唇干肺伤,对内爱抚群臣,对下教育百姓,经过3年,百姓都归顺了他。

为了更好地笼络群臣,每当有甘美的食物,如果不够,勾践绝不敢独吃,有酒便将其倒入江中,与人民共饮,勾践亲自耕种及劳作来养活自己一家,靠妻子亲手织布穿衣,不吃山珍海味,不穿绫罗绸缎。为了坚持锻炼斗志,不过舒服生活,连褥子都不用,床上铺着柴草,还备一个苦胆,随时尝一尝苦味,以不忘所受之苦。他还经常外出巡视,随从车辆装着食物去探望孤寡老弱病残的人,并送食物给他们吃。

然后,他召集诸大夫,向他们宣告说:“我准备和吴国开战,一拼死活,希望士大夫踏肝践肺与我共同作战,我跟吴王颈臂相交、肉搏而亡是我最大的愿望。如果这些办不到,从国内考虑,估计我们的国力不足以损伤吴国,从国外结盟的诸侯也不能毁灭它,那么,我将抛弃国家,离开群臣,自带佩剑,手举刺刀,改变容貌、更换姓名去当仆役,拿着箕帚侍奉吴王,以便找机会跟吴王决战。我虽然知道这样做危险太大,要被天下人所羞辱,但我的决心已定,一定要设法实现。”

后来越国终于与吴国在五湖决战,吴国军队大败,越军包围了吴王的王宫,攻下城门,活捉了夫差,杀死了吴国宰相。灭掉吴国两年后,越国称霸诸侯。

一位名人曾说:一个人的成就与他自己所拥有的气度和胸怀是分不开的。事实的确如此,生活中那些心胸开阔、能忍善忍的人,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更容易比别人成功;而那些心胸狭窄、不懂克制的人即使满腹经纶或者力大无比,都只不过是历史上的匆匆过客而已。

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社会都是以实力说话的,然而,我们不是天才,也不是“生而知之”的圣人,我们的知识、才华、经验、技能都是从无到有,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因此,当我们还处在起步阶段、缺乏实力的时候,我们必须接受不被别人重视这个事实,只能“忍”,忍受强权,忍受各种不公平的待遇。我们应当把这段忍耐的时间当做自己人生道路上的一种磨炼,从中汲取经验、接受教训,从而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出路。那种贸然反抗强权的行为是不可取的,逞了一时之快,却因此付出惨重的代价。这样做人,必然会在这个社会上碰得头破血流。

忍气是为了争气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但每个人宣泄情绪的方法却不一样。善于控制自己情绪的人可以将阻力化为助力,帮助他们遇难呈祥、政通人和;不善于控制自己情绪的人却只会产生一些非理性的言行举止,轻则受挫误事,重则亡命丧身。

韩信是淮阴人,年轻时很贫困,表面看来,他一无所长,家乡的人都很瞧不起他。他既不能做小吏,又不愿种地,也不会经商,身强力壮的他只能靠乞食生活。

韩信曾长期在亭长家里寄食。后来,亭长的妻子对他很反感,就设法赶走他,于是每天全家提前吃饭,等韩信赶来时全家已吃完了。他碰了几次钉子,从此就不去了。

后来他去河边钓鱼,又不肯用心,还是不免饿肚子。有一个在同一条河里漂洗棉絮的老太太看他可怜,就连续几十天将自己带的饭分给他吃。韩信很感激,在漂母做完工与自己分手时,韩信诚恳地对她说:“我将来一定要百倍地报答您。”漂母觉得他很不争气,愤愤地答道:“你这样一个男子汉大丈夫,自己不去挣饭吃,我觉得你可怜,才给你饭吃,像你这样没出息的人,谁指望你报答,你还是自己快找谋生之道吧。”韩信听后,心中痛苦极了,他知道好心的老太太不可能理解自己,他没有解释,但在心中立下誓言。后来,他功成名就,果然以“千金”重酬了漂母。但当时谁又能知道他的志向和痛苦呢?

韩信身材高大,总是随身佩带刀剑,他虽贫贱但却显得仪表堂堂、威风凛凛。他好佩带刀剑和他出众的仪表与其志向、才能和气质有关,因内符外,因此他与众不同。这种社会地位和精神气质的反差最易引起小人的注意和忌妒,小人们最见不得这类现象,这可以说是自然规律。

有一天,一群无赖拦住韩信,其中一个说:“如果你有胆量不怕死,你就把我杀了。如果你怕死,就从我裤裆下钻下去,否则我绝不放过你。”韩信听后狠狠盯着他,手不自觉地紧握着剑柄,过了许久,他松开手,趴在地下,居然从那人的胯下爬了过去。为此,家乡的人更看不起他了,认为他不但无能,而且是个懦夫。

韩信并不是个懦夫,他忍受那样的奇耻大辱,是因为他的人生抱负太大了,没有必要小不忍而乱大谋。后来他逐鹿中原,风云际会,先后做过齐王和楚王。他与部下谈起这事时说:“难道那时我没有胆量和力量杀他吗?只是由于杀了他,我的一生也就完了,因为那时能够忍耐,所以我才能得到今天的地位和成就。”

“宰相肚里能撑船”、宰相、大将“大将之风”,都是指有涵养的人,有涵养的人都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忍受暂时的委屈,也能成就事业;相反,那些遇事不能冷静并且以极端手段处理问题的人,绝不是能成大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