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紧双手将一无所得,松开双手则拥有世界
每个人的双手里都握着一个世界,如果紧紧地握住双手不放,手中的世界将不复存在,试想一下,握紧双手,怎么去拿东西?握紧双手,怎么去握手?如果松开双手,你会感受到放开后的轻松。松开双手,给自己一个清新的世界。
以一颗宽容之心化解怨恨
2007年4月16日,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校园恶性枪击案,造成32人死亡,枪手本人开枪饮弹自尽,枪击案的嫌疑犯为23岁的韩籍青年赵承熙。
在停课的一周内,学校举办了多场悼念活动。令人意外的是,凶手赵承熙和32名遇难者一起被列为悼念的对象。据此间媒体报道,在20日中午举行的遇难者悼念仪式上,放飞气球33个,敲响丧钟33声,其中包括32名遇难者和自杀的枪手赵承熙。
次日,33块半圆的石灰岩悼念碑被安放在校园中心广场的草坪上,其中一块悼念碑上写着“2007年4月16日赵承熙”,旁边放着鲜花和蜡烛,还有一些人留下的纸条上写着:“希望你知道我并没有太生你的气,不憎恨你。你没有得到任何帮助和安慰,对此我感到非常心痛。所有的爱都包含在这里。劳拉”;“赵,你大大低估了我们的力量、勇气与关爱。你已伤了我们的心,但你并未伤了我们的灵魂。我们变得比从前更坚强、更骄傲。我从未如此因身为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学生而感到骄傲。最后,爱是永远流传的。艾琳。”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中国留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薛宏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我们认为凶手本身也是受害者,因为他心理有疾病,可惜没有及时得到社会、家庭的关心和救治,才导致悲剧的发生。所以在悼念活动中,校方也对他体现出对人性的关怀。直到赵承熙的姐姐赵善敬在事发后第5天主动出面道歉,人们才有机会了解赵家人的想法。”一位网民在赵善敬道歉信后回帖说:“这不是你或你家人的错误,你也失去了你心爱的人。”
包容别人的过错,不是欣赏别人的过错,也不是促使别人去犯错、鼓励别人去犯错,而是允许别人的过错,让别人更好地改过,而不是对他的放纵。包容他人不等于放任其自流,那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一味地迁就与包容就是溺爱,是害人之举,若有人称此为“包容”,那就是对“包容”的一种玷污和歪曲。
包容不是软弱,相反,包容是坚强的,因为包容能化解别人对你的不满与怨恨。
想想看,你和别人是两个人,由于个性不同,观点各异,产生点儿小意见,这也是难免的。把它当做是生活的小插曲、过眼的云烟,让它伴风而来,随风而去,因为某些不必要的隔阂和矛盾往往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亚历山大·波普说过:“犯错是人性,包容是神性。”如果说人性中最美的部分是包容也不为过,有包容才有爱的能力。
如果你在生活中不断地受到怨恨和气愤的困扰,握紧拳头的手怎么去与人握手和拥抱呢?原谅和包容他人的念头在心中生起,就会如一股暖流让你平息心中的怒气;以一颗不计较的心去化解那些怨恨和怒火,日子肯定会过得更愉快。
停下脚步,听一听别人的建议
自己脸上的饭粒自己永远看不到,只有别人才能发现;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优点同样只有通过别人的评价才能获知。在人生的道路上,走自己的路的时候,也要听一听别人怎么说。
一个人不要一味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有时候也要停下来听听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看看自己所走的路是不是弯路、歪路。
有一次,李开复与他所领导的5位经理开了一次会议,他要求5位经理把自己心中对其他经理有保留的地方坦诚地讲出来。最终,有一位经理被其他4位经理认为不太值得信任。
一个星期后,当李开复询问这位不被信任的经理对这件事如何弥补时,这位经理却气愤地回答:“他们之所以不信任我,完全出于对我的忌妒。”
李开复说:“你怎么知道他们毫无缘由地不信任你呢?”这位经理无言以对。
李开复又说:“其实,我也不信任你。第一,你不在乎别人的意见;第二,你总以为自己永远是正确的;第三,你总是表现得像个没有感情的人。你可以问问他们,看他们是不是也这样评价你?”
听李开复这么一说,这位经理私下征求了另外4位经理的意见,后来豁然开朗,大彻大悟、决定改掉这3点对自己不利的因素,因为他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并且站在别人的角度对自己认真审视了一番。如今,这位经理已经成了一位非常出色的领导者,深受大家的欢迎和尊重,员工们也一致认为他比以前更有魅力了。
人生就像一个无人指点的迷宫,有路得走,无路也得走,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将对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若干年后,当我们回首往事时,总发现错的太多,对的太少;失败太多,成功太少。因此,要减少错误、避免失败,有时候的确需要听一听别人的评价,尤其是处于人生十字路口的时候,更应该多听听别人的意见或建议,正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话,不仅要听好听的,不好听的也更要听,而且要用心听。要知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只要不是恶意中伤、人身攻击的语言,都应择其善者而从之,这对于自己有百益而无一害。
推己及人,好人缘自然来
有位同学问李开复:“为什么我不受欢迎,同学们看到我都不打招呼、不对我笑呢?”李开复反问他:“你跟他们打招呼吗?对他们笑吗?”那位同学无奈地摇了摇头。
对人冷淡,别人也会回以冷漠;想要得到他人的友善,不妨先对他人表达自己的友善。
又有同学问李开复:“为什么我总是认为同学对我不怀好意,想和我竞争?”李开复同样反问他:“你对他们的态度又如何呢?你想和他们竞争吗?”这位同学被问得说不出来话来。若想消除他人对自己的敌意,不妨先消除自己对他人的敌意。所以有人说:“给别人的,其实就是给自己的。”
让别人经历什么,有一天自己也将经历。就像你怎么对待父母,将来你的孩子也会怎么对待你一样。
一个名叫杰克的小孩,非常爱他的祖父,他们在一起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小杰克喜欢坐在祖父的膝盖上,瞪着一双漂亮的大眼睛听祖父给他讲故事。祖父讲起故事来有声有色,内容逼真、引人入胜,祖孙俩常常乐得哈哈大笑。
不久,杰克的祖母去世了,祖父只好和他们一家生活。杰克的母亲是一个贤妻良母,对丈夫和儿子关心备至,但她却不懂得体谅老人的孤独。
一天吃晚餐时,祖父拿起杯子喝咖啡,但他那可怜的、苍老的手又颤抖起来,杯子从手中落下,掉在地板上摔得粉碎。杰克的母亲非常生气,厉声责备老人。祖父无言以对,只是用充满痛苦的眼光看着她。杰克也没有说什么,但他再也吃不下晚餐了,小小的心灵充满了对可怜而又慈爱的祖父的同情。
从此以后,祖父只好独自一人在厨房里的小桌子上就餐,但是每天晚饭后,杰克总是跑到厨房里和他祖父待在一起,坐在祖父的膝盖上听祖父讲故事。当那些魔术般的语言开始描绘出令人神往的世界时,那空荡荡的小厨房就变成了一个没有痛苦、没有悲伤的美好境地,这一老一少可以手拉着手快乐地漫游其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祖父愈见年迈,他更加虚弱,双手抖得也越来越厉害。一天晚上,他独自坐在厨房里进餐,盛着麦片粥的碗掉了,粥溅了一地,碗也打成了碎片。杰克跟在父母身后来到厨房门口,只见干净的地板上已溅满了麦片粥。母亲用更加严厉的口气大声斥责老人,并且说她只能给老人一个木碗进餐了。她说,她不能因为老头子变得粗心大意而容忍她心爱的东西被打坏。
杰克的母亲用拖布擦洗地板,责骂声、埋怨声不绝于耳,直到地板一干二净才罢休,伫立一旁的杰克默默无语地目睹了这一切。
突然,杰克走到母亲曾经清扫饭碗碎片的壁炉边,小心地拣出了碎片并用玻璃胶把它们拼接起来。他做得那么认真,不一会儿,那个碗看上去就跟完好无损的一样。然后,他又取来一小块木头开始削起来。他的眼睛不停地看着那个碗,好像是以它为模型。过了一会儿,父母走过来,想看看他在干什么。
“你做的是什么东西,杰克?”母亲爱怜地问道。她总是亲切地对杰克讲话。“我正在给你做一个木碗,等你老了的时候好用。”杰克回答说。
杰克的父母面面相觑,羞愧难当,以致不敢看孩子的眼睛。接下来,母亲搀着祖父的胳膊,领他回到餐厅中的桌子边。她就站在老人的旁边,伺候他用餐。
从那时起,祖父再也没有独自一个人在厨房里进餐。在餐厅里,他坐在他原来的座位上,紧靠着杰克。
杰克又快乐起来了,祖父受到了尊重和照顾。当杰克观察父母时,他意识到,他们正感受到一种新的、美妙的幸福——爱心和仁慈带来的真正持久的幸福。
若想被人爱,就要先去爱人;希望被人关心,就要先去关心别人;想要别人善待你,就要先善待别人。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的表情和态度可以从他人对你的表情和态度上看得清清楚楚。你若以诚待人,别人也会以诚待你;你若敌视别人,别人也会敌视你。你种下什么,收获的就是什么。
如果你对别人做出一个非善意的举动,结果将会使你自食其果;如果你不想让自己被欺骗、不想让自己受到伤害,那么,你必须约束自己不要去欺骗别人、约束自己不要去伤害别人,这样,你才能保证自己不会遭此一劫。再进一步,对别人采取一项友好的举动,或是提供有益的服务,那么,别人也将对你提供类似的友好服务。付出一分爱,就会收获一分温暖。
你所释放出来的每一种思想都会回报到你身上,因为你对其他人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都会经由自我暗示的原则而全部记录在你的潜意识中。这些行为和思想的性质会渗透到你的思想中,从而改变你的个性,而你的个性相当于一个磁场,把和你个性相同的人吸引到你身边。
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说明要用自己的心去推想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这样生活;你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自己希望在社会上能站得住,就要帮助别人也站得住。
生活中,只有善待他人、愿意体察他人意愿的人,才最容易得到他人的信任与欢迎。不要羡慕别人的好人缘,而要靠自己努力去营造,很简单,好人缘就是这样培养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