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兵器科技解密
17319900000114

第114章 攻击机

攻击机是使用战术武器专门从低空和超低空攻击地面、水面目标的军用飞机,又称强击机。它主要用于直接支援地面部队作战,攻击敌方行进中和集结中的纵队;摧毁敌方战役战术纵深的防御工事、坦克、舰艇、地面雷达、炮兵阵地、前线机场和交通枢纽等重要军事目标,属战术军用飞机范畴。

攻击机用于实战始于西班牙内战,但当时的攻击机缺少防护装甲,所用武器仅为炸弹和机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攻击机大量投入作战,著名的有苏联的伊尔-2、美国的A-20“破坏者”等,当时皆为活塞式单翼机,有防护装甲,机载武器多为20-37毫米机炮,加载火箭弹与炸弹,最大载弹量在1000千克左右。20世纪50年代喷气式攻击机开始问世,如美国的A-4“空中之鹰”、瑞典的萨伯-32“矛”和意大利的G-91等,多装有火控系统、空对空和空对地导弹。

60年代出现超音速攻击机,如美国的A-5“民团团员”和中国的强-5。短距与垂直起落攻击机也开始问世,如英国的“鹞式。

70~80年代,攻击机向提高作战能力、加强攻击火力方向发展,出现了美国的A-10”雷电“、AV-SB,苏联的苏-25、雅克-36,英国与法国的”美洲虎“等。现代攻击机要求具有良好的低空和超低空飞行能力,良好的稳定性和操纵性,优良的下视能力,威力强大的高性能对地(舰)攻击武器,包括机炮、普通炸弹、鱼雷、火箭弹发射器、制导炸弹、反坦克集束炸弹和空地(舰)导弹等,要求可有效提高生存能力的防护装甲,以及完善的通信、导航、火控、警戒和电子对抗等设备,井强调优良的起飞着陆性能或短距与垂直起落能力等。

攻击机的诞生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16年6月24日,英、法空军在一次战役中,首次用飞机执行对德国地面部队的压制和攻占任务,使德国遭到很大的伤亡。德军受到启发,在另一次战役中,将扫射敌方战壕的任务交给了原来担负炮兵弹着点观测任务的双座飞机,并把这些部队改名为”作战飞行小队“,执行低空攻击任务。地面部队集中机枪等火力扫射低空飞行的飞机腹部。击穿机体后,一些飞行员被击伤击毙,发动机被击毁,一大批飞机坠落在战场上。

为了加强对地攻击,德国的飞行设计师设计了一种带有装甲的飞机,机身全部用铝合金制成,飞机装有机腹机枪,飞行员的座舱周围装有5毫米厚的钢板,可有效防止地面火力击中飞行员。机上携带集束手榴弹和手掷轻型炸弹。1918年,这种由容克飞机制造厂生产的飞机正式投入使用,并意味着攻击机的诞生。

同时,美军与波音公司签订了研制攻击机合同。这种攻击机装有64毫米的装甲,占整架飞机重量的1/4,装有1门航炮、8挺机枪,还有10枚小型杀伤炸弹。但这种飞机的重量和阻力都太大,发动机功率显得不足,以致无法供部队使用。

苏联也很快研制出了一种攻击机,机翼和尾翼用布蒙皮,机身用胶台板蒙皮。它的飞行性能很好,机身腹部装上了防护装甲和火力很强的武器,具有较好的防护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