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兵器科技解密
17319900000100

第100章 信息武器

作战指挥从传统的结构、手段和方法,主要是手工方式,转变到适应新的高技术战争,有人称它是排在核武器、洲际导弹之后的“军事革命的第三阶段”,也有人说是新浪潮,技术革命的必然产物。新的科学技术用于军事,必然引起一系列的变化,作战指挥不变不行。

指挥的自动化开始于50年代末。1958年,美国第一个建立起半自动地面防空指挥控制系统,把电子计算机和雷达联结成一体。雷达探测到目标,把来犯的敌机的有关情报通过通信系统传给电子计算机,经过计算机运算、处理。提供防空指挥部决策,采取措施。

这个系统美国人叫它“赛其”,又叫C2系统,取计算机和通信的英文第一个字母。为什么不叫2C而叫C2?是因为电子计算机和通信结合以后,起的作用不是1+1=2,而是1十1>2。所以,后来的指挥自动化系统,有个外号叫兵力“倍增器”。就是兵力还是那些兵力,有了C2系统,那些兵力发挥的作用就成倍地增长了。

经过30多年时间,许多国家都已建立起了作战指挥自动化系统。这种指挥系统还在继续完善。它把情报侦察、通信、指挥和控制组成一个系统。情报的英文字母开头是Ⅰ,而通信、指挥、控制的英文字母开头都是C,所以把这个系统简称叫C3Ⅰ,也有叫CI的。

指挥自动化系统:

指挥自动化系统很复杂,还是举海湾战争作例子。多国部队C3Ⅰ系统,包括:

探测预警系统:

在太空,有25颗电于侦察卫星;在中高空,有63架电子战飞机;在中低空,有195架战术电子侦察机;在地面,有39座电子侦听站。另有18颗卫星组成的全球定位系统,可以为导弹提供制导信息,为军舰、飞机、地面部队持续导航,精确度在10米左右。还有预警飞机,可以同时发现和掌握600个目标,对其中200个重点目标进行识别和定位,指挥引导数十架飞机作战。一旦地面指挥中心遭到破坏,预警飞机可以替代指挥。

指挥中心:

有1300台新型台式计算机,350台折叠式便携计算机和激光打印机,几千个最新的系统软件、标准办公应用程序以及巨型数据库、存储器,能够快速、准确地搜集和处理各种信息数据,进行及时的指挥控制。中心有一面24平方米的七色大屏幕,能够同时显示18种情报数据,每日显示5700次以上。如果需要具体了解某一点情况,只需20秒钟就可以把这一点放大出来。

通信网络系统:

通过卫星、微波、对流层散射、短波、有线等各种手段,备有7万多条线路,装配有101部自动交换机,20部信息交换机,240个传输系统,1100部数字电话机,800部传真机,170部报文通信终端。

在沙特阿拉伯的利雅得中央总部前进指挥所的作战室里,可随时同参战各国政府和军队的各级指挥所通话。美国总统的命令从白宫传递到海湾只需要1~3分钟时间。还有机动用户装备系统,可在一个军级单位设置24个中央台,224个延伸台,1900个无线电台和8200个有线电台,一旦部分线路被破坏,能自动绕开损坏部分,继续传递信息。

CI的终端:

参加海湾战争的各级指挥员,一般都配有便携式电脑,可以及时接收上级命令和下级报来的情况,还可以随时向美国本土数据库查询资料。

侦察兵配备有手持式计算机,发现情况可以马上发回指挥中心;车辆和伞兵有更小型的计算机,可以同3颗卫星保持联系;陆战队队员和部分士兵也配备了手持式、背负式或头盔里装有数字无线电设备,可以通过卫星定位,误差小于1米。

正是这样一些系统,把所有参战的兵力、兵器综合成了一个严密的整体,为快速、准确的指挥提供了高效的手段。

海湾战争,有人称它是2.5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又一次大战,不过是半个,还称不上是一次全面大战。但是称得上是一次高技术战争,准确地说,是多国部队用高技术兵器对伊拉克热兵器的战争。从中可以看到作战指挥自动化系统的概貌,它的作用,以及发展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