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中外科普文学
17316200000025

第25章 《数字化生存》

一、概述

尼葛洛庞帝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西方媒体推崇他为电脑和传播科技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大师之一,1996年7月被《时代》周刊列为当代最重要的未来学家之一。这位举世闻名的媒体实验室创办人,也许并不是一个神奇的人,但他却写出了一本神奇的书,一本打开互联网世界的书——《数字化生存》。10多年前,这本书成为了中国人进入互联网的通行证,当该书的中译本在中国登陆后,几乎一夜之间,凡是对计算机和互联网感兴趣的中国人都记住了这个拗口的名字: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对那些对网络还懵懵懂懂的人来说,这本书也成为跨入数字化奇妙新世界的最佳指南。

1996年是中国走进数字时代应该纪念的一年。在那一年中国最早一批互联网使用者将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引入中国,就此“互联网”以极快的速度和极强的力度闯进了中国普通人的视野和生活,掀起一股全国性的数字化和网络飓风,为尚处于蒙昧状态的中国大众上了一堂极其生动的教育课。《数字化生存》对当时中国的IT业界人士和因特网爱好者来说如同打开一扇门的金钥匙一样,是中国IT业的一缕曙光。

也许几年前《数字化生存》中所描述的未来数字化生存的方式,让我们感到匪夷所思,但现在,我们开始踏入数字化生存的门槛,开始尝试和享受数码科技为我们带来的数码生活。当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MP3播放器等数码产品已经开始成为人们追逐的时尚,渗入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时,人类的每一代都会比上一代更加数字化。如果你不想与时代脱节,不妨打开尼葛洛庞帝这本经典之作,去领会“数字化生存”的含义。本书描绘了数字科技为我们的生活、工作、教育和娱乐带来的各种冲击和其中值得深思的问题,作者文风幽默、见解犀利,是跨入数字化新世界的最佳指南和我们每个人的必读之书。

二、内容简介

1991年的一天,《连线》杂志的发起人走进阿姆斯特的一家洒吧,他的心情非常糟,因为他的《连线》杂志濒临停刊,为了筹集资金他已经遭遇了无数冷遇。在这间酒吧里他遇到了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位教授,尽管心灰意冷,但他还是向这个陌生人介绍了自己的《连线》杂志。让他喜出望外的是,几天后,这位教授决定对杂志进行投资。这位雪中送炭的投资者就是尼葛洛庞帝。

尼葛洛庞帝明确表示为了投资安全、提高杂志品质,要求在最后一页开辟自己的个人专栏。而就是尼葛洛庞帝的这个个人专栏使《连线》势如破竹,刮起了媒体旋风。1995年,尼葛洛庞帝将他在《连线》初期发表的18篇文章结集成书出版,这就是著名的《数字化生存》。这本书一推出立刻风行全球,被译为多种文字出版。

“计算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尼葛洛庞帝在本书前言中开宗明义地写道。贯穿全书的一个核心思想是比特(bit,即bi nary digit),作为“信息的DNA”,正迅速取代原子而成为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尼葛洛庞帝认为物质世界的基本粒子如果说是“原子”,那么,数字化革命后的新世界的基本粒子就是“比特”。比特和原子遵循着完全不同的法则,它没有重量,易于复制,可以以极快的速度传播。在它传播时,时空障碍完全消失。原子只能由有限的人使用,使用的人越多,其价值越低,比特则可以由无限的人使用,使用的人越多,其价值越高。

尼葛洛庞帝认为虽然信息仍然是以报纸、杂志的形式(原子)传播的,但其真正的价值却在于内容(比特)。我们仍然用金钱(原子)来购买物品与服务,但是世界范围内的资金流——每天数以万亿计——却是通过电子计算机控制的电子资金转账系统(比特)来实现的。现行社会的种种模式正在迅速转变,形成一个以“比特”为思考基础的新格局。因此尼葛洛庞帝宣称,“后信息时代”已悄悄来临。后信息时代的根本特征是“真正的个人化”。这里的个人化,不仅仅是指个人选择的丰富化,而且还包含了人与各种环境之间恰如其分的配合。其间,机器扮演的角色是使这种配合能够接近过去没有机器时的自然与和谐。这就要求机器对人的了解程度和人与人之间的默契不相上下。人不再被物役,而物为人所役。在科技的应用上,人再度回归到个人的自然与独立。

“信息DNA”正在迅速取代原子而成为人类生活中的基本交换物。信息技术的革命将把受制于键盘和显示器的计算机解放出来,使之成为我们能够相互交谈、共同旅行,能够抚摸甚至能够穿戴的对象。这些发展将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向我们展示出这一变化的巨大影响。自从加拿大传播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在20世纪60年代出版了《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以来,公众一直竭力试图理解电子时代信息产业的发展。然而,还没有一部著作像《数字化生存》这样,在如此宽广的层面上启发我们对今日世界和它的奇妙未来的认识。

按照尼葛洛庞帝的观点,数字化的空间是一个虚拟的,依靠数字逻辑建立的,是不可触摸的,呈非物质形态的东西。他认为对数字化空间了解的人并不多。在一项关于“数字化的生存”的调查中得到的反馈信息显示,在对88人次的访问中,关于“数字化生存的空间是指什么?”一项中,有58%的人对此一无所知。有12%的人认为:数字化生存不过是一个时髦的名词而已,就像以前非常流行的语汇,诸如“酷”之类,生活还是原来那种生活。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懂得一些数字化的含义。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正面临着哪些冲击?善于运用电脑的新一代,将置身于什么样的生活环境?这就是尼葛洛庞帝试图通过《数字化生存》一书所回答的问题。这是一本非技术性的、关于数字化时代的书,描绘数字新世界的各种面貌。

在中国,尼葛洛庞帝的知名度仅次于比尔·盖茨,因为很多人特别是对因特网感兴趣的人,都是从他和他的《数字化生存》开始才了解网络这个概念的。“搜狐”网站创始人张朝阳是他的学生,想要成为张朝阳类型的人,你可以先看看本书,或给你的父辈们或给你的老师们看看,这是认识未来数字化生存方式的一本通俗教材。所有在为数字化而焦虑、担心跟不上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步伐的人不妨读一读这本书,因为从广义上来讲,此书是为他们而写的。年纪较大的人应该感谢本书描绘了他们的孩子正在做或以后将要做的事情;年纪轻一点的人会为他们的生活方式得到理解和印证而振奋;年纪更小的人则可以及早开始新的梦想,因为他们才是后信息社会真正的主人。

三、大师传奇

1996年被《时代》周刊列为当代最有影响的未来学家之一的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1943年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他的童年过得比一般的孩子都要好,有很多机会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包括能在不同的国家学习和生活。从3岁起,尼葛洛庞帝就随着父母游走世界,这种成长经历使他长大以后变得非常自信。尼葛洛庞帝长大以后意识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犯错本身并不是错误,人必须尝试很多事情。当人们说你做错了的时候,这只是他们的一家之言。也许只是从他们的观点来看是错误的,而你必须有一个实验的精神。

尼葛洛庞帝自称自己是一个冒险者,在各个领域都是。他的数学非常好,同时也十分爱好艺术,他认为要两者兼得,最好的选择就是学建筑。所以大学时代,他主修建筑,但后来却因为从事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研究,而一头栽进了计算机科学的领域,无法自拔。此后,尼葛洛庞帝一直处在计算机与大众传播科技领域的最前沿,被称为“数字革命的传教士”。23岁的时候,他就成为了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

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1943~)

1968年,依靠美国军方的资助,尼葛洛庞帝成立了建筑机器实验室,在此期间,他写作了若干本颇具影响的书,包括《建筑机械》、《柔性建筑机械和计算机对设计及建筑的支持》等。当然实验室的小型机,还只有8KB内存。1980年,尼葛洛庞帝开始为筹建媒体实验室四处拉赞助。1985年,他和麻省理工学院第十三任校长共同创办了媒体实验室。尼葛洛庞帝和一群被正统计算机科学界排拒在外的研究人员自成一派,并且形成了计算机科学界的非主流文化。这群人中有计算机专家、音乐家、艺术家、建筑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心理学家和大众传播专家,研究的领域跨越数字电视、全息成像、电脑音乐、电子出版、人工智能、电脑视觉艺术、人机界面设计及未来教育等。维系他们的不是共同的学术背景,而是一致的信念:无所不在的电脑将不仅会改变科学发展的面貌,而且会大大影响人类生活的每一层面。他们相信,就好像19世纪的钢铁生产和20世纪初的电力发展一样,未来的关键科技将是人与电脑之间的互动能力。今天,媒体实验室已成为全美最著名的研究机构之一,几乎美国所有的重要期刊或电视科学节目,都介绍过这个实验室。

尼葛洛庞帝还是一个有名的投资家,1991年,他为即将停办的《连线》杂志投资7.5万美元,并在杂志上开辟个人专栏放在杂志最后一页。他解释说:“这样,如果杂志失败了,我也有一份责任。”第一份以时尚为基调的IT杂志就此诞生,其冲击力是10年中媒体业所少有的。《连线》也很快声名远扬了。《连线》杂志专栏作家的身份也很快成了尼葛洛庞帝的首要身份。尼葛洛庞帝的专栏也引发了热烈回响。1995年,尼葛洛庞帝将1993年和1994年两年内所写的18篇专栏文章组织成《数字化生存》一书推出,出版后即十分畅销,旋即被译成20余种文字。许多人建议尼葛洛庞帝趁着势头,再写《数字化生存》的第二集。而且在《数字化生存》之后,他在4年中又累积了48篇专栏,足够编出两三本书了。但是他断然回绝。他表示下一本书可能要等很多年之后。尼葛洛庞帝在写完1998年最后一篇专栏后,宣布停笔,将6年专栏作家的身份画上句号。

由于尼葛洛庞帝多年来在电脑及大众传播科技发展上的创建与贡献,他每年都应邀到世界各地演讲,为各国政要及企业界提供建议。1980年,他担任了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的“日常生活中的计算机”会议组委会主席。两年后,他接受法国政府邀请,成为位于巴黎的“个人计算机与人类发展国际中心”的执行主任。此外,他是若干企业法人委员会的活跃成员,同时还是一个支持信息与出版技术的风险基金的特别合股人。

在尼葛洛庞帝眼里,互联网代表的是一种新文明、新文化,他不仅宣扬数字革命,他自己生活就堪称一种“数字化生存”。他在麻省理工学院没有自己的办公室。很少打电话,更不用说在纸上写信了,每天深夜花几小时处理电子邮件,就好像早上起床吃早餐一样,是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他每年都旅行30万英里,飞往全球各地发表演讲,参加研讨会,或为各国政要及企业提供咨询。旅行时,他总是随身携带着数磅重的电池、占据1/4行李箱的各种插头、插座和一部笔记本电脑。电子通讯设备为他串联起麻省理工学院和他在希腊特摩岛的家以及他当时所在的任一地方。对尼葛洛庞帝而言,他认为数字化生存使他挣脱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和“原子”的束缚,得以遨游更为广阔的世界,接触更广泛的人群。数字化生存代表的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态度。

1996年9月的一天,一个中国年轻人来到了尼葛洛庞帝的面前,他就是后来创办了搜狐的张朝阳。他当时想开一个公司,但是对网络却不是特别了解,凭感觉,他觉得网络在中国会有非常大的发展。他希望尼葛洛庞帝能投资中国。尼葛洛庞帝认为中国是非常大的国家,发展的潜力非常大,而且电信业也将毫无疑问成为发展的一部分,而电信业发展的未来就是因特网。1996年的时候,中国的因特网就像一片沙漠,人们还不知道互联网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中国市场没有饱和,没有很多人在共同抢占一个东西,而是有很多可以在这方面有所作为的人。在短短30分钟的交谈后,尼葛洛庞帝决定帮助张朝阳。如今,他所发起并投资的“搜狐”,已经成为目前国内最正宗的风险投资范本和最成功的互联网企业,并引起了世界性的关注。除了张朝阳操作有方,经营得当外,很大程度上是以尼葛洛庞帝非同寻常的影响力为后盾的。

尼葛洛庞帝不仅仅是一位普通的专栏作家和畅销作家,也不仅仅是理论上的一名未来学家,更是一位技术领域的实践者和商业领域的活动家。而且难能可贵的是,他始终在为中国信息产业推波助澜。他的《数字化生存》一书在中国至今还没有一本书能够达到它的高度,并取代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