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仙侠万界文祖
17184400000010

第10章 :文童震东郡,赤城人人惊(丙)

书塾内院,参加试考的近百名文童早已炸开了锅,因为,他们从未见过这样的场面。

关于“试前文生”,站立在董承俊身旁的二人只是听说过,却从未见识过。因为,在中州近百年内,并未出现过这样的“奇迹”。他们只是听说,百年前,诗仙太白参加”文童“试考时,直接被收入了文籍。由此可知,这叫宁或的文童,日后的前程会是如何。

董承俊此时极力的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可是,他无论怎么努力,身子还是有些颤抖。作为国子监的文正,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试前文生”代表着什么。此少年在参加太学府的试考前,就能入文籍。若是培养得当,黄帝国很快就会有新的“文圣”诞生。

当即,董承俊从腰间拿出一块古朴玉佩,往空中一抛,口中念道: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当他念完,一股微弱光芒从那古朴玉佩上升起,下一刻,那玉佩一阵颤抖,眨眼消失了去。

“传信符?”

叶世秋识得此物,其乃国子监专门作传送讯息之用的传信符。

“没错,我已经将这里的情况,详细的记录了下来。最迟明日,万里之外的国子监,定会收到我的传信。”

“明天?”

叶世秋心中咯噔一下,“算盘”接连波动。谁也不知,他听闻董承俊之言,心中到底有何念头。

董承俊心中情绪渐渐平复。此时,他眉头突然一皱,看向台下。原来,董承俊此刻才注意到,因为刚刚那“奇迹”的缘故,考场变的很是喧哗。

“聒噪,给我安静些,继续答题。”

董承俊声音不大,但是却蕴含某种魔力,他话音刚落,原本喧闹的考场便安静了下来。许多文童也都乖乖的继续答起题来。

……

当宁或文枢脉中墨法凝聚之时,他发现自己的眉心处,忽然多出了一样古怪东西。

“难道这是登堂者特有的?”

宁或心中不解,不过他此时却能清晰的看见,一块古朴的石碑静静悬在他的眉心之处。而前些日子,无意中被他得到的“方天简”,却围着这块石碑慢慢旋转着。

宁或生来低调,然而他未曾想到,今日自己竟会如此“耀眼”。他怎么也想不通,自己不过是默写了《道德真经》,为何就汇聚了墨法,成了真正的“登堂者”。原本,他还担忧自己是“登堂者”的秘密会被国子监监考洞悉。不过,刚刚高台之上,国子监说的话语却让他渐渐的放下了心中石头。

不再顾及其他,宁或平复心情,很快将《道德真经》的注释写完。不久,铜锣声连响三次,文童试考彻底结束。两名士兵依旧抬着木箱,一一收回了考卷。

宁或心中笃定,这次自己肯定会通过一等文童的试考。接下来他要做的,便是等待明天试考成绩的公布。当然,还有那些白花花的银子。

……

……

是夜,书塾阅卷室外,十几名士兵把守森严。不久,董承俊带着书塾先生匆匆赶到,推开了阅卷室的木门。阅卷工作,一般都是由书塾先生负责,城主以及国子监监考是不会干涉的。不过这次,董承俊却亲自上了阵。城主叶世秋在文童试考后,便早早回了城主府,所以,他并未跟着一起过来。

近百份试卷,早已被整齐摆放在了长桌之上。董承俊与书塾先生站在阅卷室内的文祖像前,拜了几拜。随后他在书案之前落座,说道:

“将那宁或的试卷拿给我。”

“是。”

书塾先生应了一声,便开始在长桌上寻觅了起来。不久,书塾先生忽然神色一变,表情有些不太自然。董承俊见状,眉头一皱问道:“怎么?有什么地方不妥?”

“不不不”书塾先生听闻,当即解释:“在下只是疑惑。”

“哦?为何?”

董承俊话落,书塾先生便将那份让他疑惑的试卷,递给了他。

“这宁或身为帮工,几年来连书本都买不起。为何他如今的书法会如此之好?难道他突然开窍了?”

书塾先生将宁或的种种,三言两语讲述了一遍。其实,无非就是他出身贫寒,以往字迹亦极差等等。

“哦?”董承俊接过上面署有宁或姓名的试卷,神色也是一变。董承俊知晓这书塾先生的意思,书法的好坏是需要不断练习的。若这宁或真是一个“帮工”,那以他的身份,绝对是消费不起大量的笔墨和纸来练习书法。

“这字迹势巧形密,笔法老道,应该是长久练习而来。莫非他是用土法子练就的?”

“兴许是这般吧。”

书塾先生知晓董承俊口中的“土法子”是什么。一般寒门子弟,没那么多钱买大量的纸笔,来练习书法。但是,他们却想出了一个特别讨巧的方法来练习。比如,用树枝作笔,细沙为纸。比如,用墨笔沾水,在光滑的石碑上练习等等。

二人不再纠结,纷纷认为宁或便是用了这些“土法子”,书法才会有如此“成就”。

董承俊细细批阅,前三张文祖身平事迹相对简单,宁或也写的不错。他看完,用墨笔在试卷空白处画了个圈,然后在圈内写了个“上”字。书塾先生在旁,默不作声,看着董承俊的动作也点了点头。

可就在董承俊刚刚翻开第四张试卷时,他手中的墨笔却忽然掉落到了地上。

“大人,您这是怎么了?”

书塾先生急忙将墨笔捡起,有些疑惑的问道。

“怪不得,怪不得。”

书塾先生只是听到董承俊反复这么说着,心中疑惑越来越浓。

“大人,怪不得什么?”

“怪不得他会成为试前文生。”董承俊接着说道:“他先是写了附加题,产生了圣帖共鸣,引动了浩然正气。随后,在浩然正气的作用下,又一气呵成写完了文祖真经。你看!”

董承俊指着宁或默写的《道德真经》对书塾先生又道:

“他每个字迹当中,都蕴含了一股浩然正气。一般,文士以下的司职,根本写不出来这样的字迹。”

“所以文籍以为他是文士,自动将他加入了文籍?”

“恩,如今也只能这般解释了。”

董承俊话音刚落,迅速的将试卷翻到了最后一道诗词附加题。书塾先生看向诗词,不自禁的读了起来:

“《破阵子。为陈离将军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书塾先生读完,闭口不语,眼中皆是震惊,全身也不住的颤抖。董承俊此时面容也是大变,他反复品读着每个句字。不一会儿,他眼前景象突变,一幕幕壮烈的战争画面,不断浮现。

“妙哉,妙哉。此词气势磅礴,一往无前。真言,真言啊。”

董承俊仿佛被这诗词的意境感染,亦或是情绪太过激动。他的眼角竟然流下了热泪。

“是啊,此词必能收入秘录金书,用以除魔卫道。”

书塾先生也是清楚,这样的诗词,完全可以收入秘录金书,当做真言。换句话讲,真言都是可用来激发能量的诗词绝句。就如同之前董承俊使用传音符时,念出的那句诗词。

“没错,我立即请太学府做出文裁(cai)。”

“大人,您确定么?”书塾先生听闻董承俊之言,当即有些担忧:“若是您等一等,这诗词让宁或自己读出来,必然会自动收入秘录金书。您又何必消耗一半正气,请求文裁?”

“没关系,正气消耗可以慢慢补充。不过,这诗词太不简单,一定要请求文裁。”

当即,董承俊从怀着掏出一根有些年月的竹简,紧握与手中。片刻后,他神色严肃,口中念出真言:

“鸿雁向西北,因书报天涯。黄帝国国子监,董承俊,请求文裁。”

话音刚落,董承俊手中竹简突然一震,一道金色光芒陡然迸发出来。不久,他面前突然多出了一道金色的虚幻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