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仙侠万界文祖
17184400000001

第1章 :登堂入室

中州,黄帝国,东郡。

天元三六二年初,节气:大寒。

“瑞雪丰年”

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农谚,逐渐从梦乡中醒来的赤县上下,今天显得格外热闹。殊不知,这场大雪是他们期盼已久的。在经过了三个月漫长的等待后,在冬季即将结束前。这场“瑞雪”,终于被他们盼来。

大雪终至,中州极北之地,面积只有四十公顷的小城—赤县,仿佛在一夜间,换上了新的装扮。长长的冰锥像水晶般的短剑,挂在每一所民舍檐前。每一条街道,像似用白花花的银子铸成,显得那么白亮,那么光辉。街道上赶早市的行人,每每呼吸一次,口中传出的气息,就会化作一股白烟,在空气之中翻腾。

这座位于帝国广阔疆域东北端的小城,曾为了防范东夷蛮族入侵,四向垒得极为厚实的石墙,至今依旧存在着。据赤县史录记载,这些石墙在久远年代之前,被帝国太师用墨法加持过,抵御了多次东夷蛮族的进攻侵犯。虽然,东夷蛮族已经不再出世。但是,这看上去又高又敦实的石头围子,让住在这里的赤县人民,多了一份被保护的安全之感。

道不清数目,如鹅毛般的雪瓣,继续从天穹上落下。然,不知为何?当这些雪瓣即将落到这石墙上时,总会有一股股若有若无的清风,从石墙上升起,然后将这些雪瓣温柔的推开。被推开的雪瓣四处飘腾,缓缓的落在了赤县城内某个偏僻巷子拐角的青石之上。

在这不起眼的青石旁,一位披头散发,蜷缩着身子的白发老翁窝在角落。他胸口起伏均匀,鼾声却如同惊雷,好似这极其严寒的环境,对他没有任何影响一般。说来奇怪,这老翁身上衣衫单薄且破烂不堪,却不怕这大寒飘雪天气。鹅毛般的雪花只落在他身旁不远的青石之上,不能近他身躯。如此场景,令谁见着,都会觉得无法理解。也或许正是这样的原因,从这条偏僻巷道经过的“熟”人,都像似躲着瘟神一般,小心翼翼的避开他蜷缩的身子,低头疾走离去。

可此时,一位看上去年岁只有十之四五的少年,在这老翁身前止住了脚步。

作为赤县“最有名”的“三等文童”,宁或每天都要早早起身,徒步走十多里地,前往自己学习的书塾报到。为何要说其“有名”?实则是因他的读书生涯太过离谱。

一般新生入学的第一年,就可获得三等文童的称号。第二年到第三年,通过试考可获得二等文童的称号。第四年,第五年会有两次机会,可获得一等文童的称号。而获得一等文童之后,便可参加文生县试。通过文生县试便能入文籍,获司职“文生”,成为一个真正的读书人。

可宁或倒好,在书塾读了整整五年,如今却还是三等文童。因此,他的名声越传越远,至少在这赤县,可谓人竟皆知。赤县城内,甚至有人设了赌局,以一赔十,赌他今年还会如此。所有人都知道,若是今年开春试考,他不能一次性通过一等文童的考核,那么,他的读书生涯,也就到此为止了。

当然,宁或除此“耀眼”身份外,还有另一个众人不知的身份。那便是,魏府的长期“帮工”。

说到这长期“帮工”的由来,其实连宁或自己都有些糊涂。按照他自己的话说,从记事起,他就在魏府做了帮工。当然,魏府好歹也是一个大户人家,每个月至少也会给七八个文钱于他。或许,在别人眼中,这样的事情实则太亏。但是,宁或却不这么认为。因为,他无父无母,在魏府至少他的肚子不用挨饿,而且还有个遮蔽风雨的简陋住处。偶尔,主子高兴了,还会赏他几个碎银。若不是因为这样,或许他会跟眼前这老翁一样,流落街头,更别提在书塾读书了。所以,在他的心中还是很满足的。

宁或站在这熟睡的老翁身前,使劲的将自己冻得通红的双手,搓了又搓。当他感觉到自己被冻僵的双手,有了一丝知觉和热度后,又小心翼翼的从怀里掏出了一个,用宣纸包裹严实的物体。宁或轻轻打开宣纸,将里面已经冻得发硬的煎饼,撇了一半,然后轻轻放在正酣睡的老翁身旁。

“就这么一点儿,希望他够吃吧!”宁或心中轻轻一叹,也是无奈。作为魏府最底层的“帮工”,每天的干粮配额,也只有这么一点儿。可宁或还是如以往一样,看到这老翁后,心生怜悯,将自己身上携带的一点干粮,分了一半给这老翁。

“这老翁也是奇怪,两年来,每当我经过这时,他都这副酣睡模样。也不知,他这到底是为哪般?”宁或心中虽有不解,但还是选择转身,欲要离去。可就在此时,他身后原本酣睡的老人,双眼陡然睁开,深邃的眼眸中,一道金光闪现,然后又瞬间消逝。

“小兄弟,且慢走。”

宁或听到身后声音,动作一滞,讶异的转过自己单薄的身躯。他看着面前古怪老翁,陡然意识到,这老翁身上竟没有沾惹到一片雪瓣。此时,宁或心中倍觉不可思议却又不好开口问询。

此刻老翁已起身端坐,正打量着立在眼前的少年。只见这少年身穿一件普通的轻薄棉衫,棉衫襟前的油污虽然被仔细清理过,但还能清晰的看出它存在的痕迹。他一头黑发稀疏微卷,只不过,不知是长时间没有梳洗的原因亦或是其它。他的头发光滑油腻的,连空中不停降落下来的雪瓣,都不愿沾惹。但与他衣衫、头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双眸。老翁心中惊讶,这少年眼眸干净明亮,没有一点杂质,透彻极了。

“你面容肌黄消瘦,比我更需要它。”老翁将那一半干粮随手扔给了宁或,然后接着说道:“你常待庄某如此,庄某岂能看你活在混沌之中。小兄弟可愿登堂?”

“登堂?”宁或听闻眼前老翁之言,心中一惊。

自从宁或记事以来,在魏府只听他的“主子”提过一次。登堂者在这世界近千年的历史中,早已经销声匿迹。如今,在天元大陆盛行的乃是“入世”。“入世”之人又被称做“入世者”。他们通过古人所留诗歌辞赋,领悟当中自然之道,获取天地能量强化己身。

“入世者”到达一定境界后,拳可崩山石,脚亦能断河川,身随法动,威能强大。当初,宁或听到这样的传闻,心动不已。所以,他才将自己多年攒的钱拿了出来,报了书塾,想以此成为一个真正的“入世者”。可如今,自己花费了所有积蓄,却还是一个三等文童。对宁或来说能够“入世”都已经是奢望了,又怎能窥探“登堂”?此时,宁或心中甚是不解,为何面前这老翁会如此问自己。退一万步说,就算自己心中有千万个愿意,想要成为登堂者,可与这老翁又有何干系?总不能把这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寄托在一个身世比自己还要可怜的“乞丐”身上吧?

对面端坐的老翁,也不急着催促宁或给予自己答复。他伸手抓起一把身旁青石上的积雪,送进口中慢慢咀嚼。若不是宁或亲眼所见,看他那陶醉的神情,还以为这老翁在津津有味的品尝着某种佳肴。片刻后,老翁用袖子擦了擦嘴,面带微笑的看着宁或。他那深邃的眼眸仿佛看透了宁或心中之惑,接着说道:“所谓入世,乃那些文人墨客们,曲解了文祖造字之初意。他们只会其表象,不知其本意。故,只能入世,不能登堂。”

“您这般说,好像入世者一文不值似的。”宁或听到老翁此言,心中不以为然。这老翁如此打扮,却无故跟自己谈论登堂者,而且他对入世者又不以为意,这确实有些不着调。可下一刻,宁或神色突然大变,惊诧说道:“难道您是登堂者?”

“哈哈哈”老翁见面前少年神情如此变幻,竟哈哈大笑了起来。

宁或见状,神色越发尴尬,手足更是无措。他见这老翁身上依旧没有雪瓣沾惹,更加肯定了内心的想法。

而老翁此时突然止住笑声,伸出手指在宁或脑门上轻轻一按。宁或只觉脑袋一胀,一股庞大的讯息灌入他的脑海之中。

远古之前,史皇氏是轩辕黄帝的史官即仓颉。其面长四目,天生睿德,常观奎星圆曲之势,察鸟兽蹄远之迹,依其类像之形首创了文字。仓颉创字之时,天空突然下起谷雨,四处飘荡的孤魂野鬼也在夜间嚎啕大哭。字成后,尘寰震惊,天降异像,获封“文祖”。

然,九黎蚩尤叛乱,率领亿万妖族祸害天下。当时,尸横遍野血汇成河,苍天骤雨数月不歇。黄帝不忍百姓疾苦,欲起兵对其征伐。可蚩尤大军攻势如虹,早已攻破黄河流域,很快来到了黄帝一族族地。

蚩尤仗势,对黄帝一阵叫嚣,随后率领亿万妖族发动攻势。眼看黄帝一族即遭灭顶,“文祖”仓颉踏空而至,突然降临在妖族阵前。

仓颉立在妖族阵前并未多言,他伸出手在空中轻轻一点。陡然间,骤雨中一道道金丝闪现,不久一个巨大的“灭”字突然出现。

蚩尤大军见状,皆是不解。但他们都能感觉到,那立在虚空的巨大字符,散发出的能量是何等恐怖。

“轰”

那金色“灭”字在空中一震,数月不歇的大雨骤停,妖族大军也纷纷跪伏在地。

“轰”

金色“灭”字又是一震,跪伏在地的妖族亿万大军突然鬼哭狼嚎,随即身体纷纷碎裂,变成了粉末,地面之上连一丝血渍都未留存。

最终,蚩尤被黄帝斩杀。而后“文祖”仓颉留下所创字符和注解给予黄帝,自己却云游四海不再过问世事。

千年后,有先人在北海发现“文祖”仓颉所留石碑。因,石碑之上刻有二十八字,字字透露玄机,故称北海玄碑。再后,“文圣”李耳参悟石碑,最终铸成五千六百字《道德真经》。经成之时,天降祥瑞,获封“文祖”之位。这也是继“文祖”仓颉两千四百年后,第一位获封“文祖”之位的先贤。

李耳获封“文祖”之位时,那二十八字玄碑上便自动显现他的名号,曰为“老子”。李耳见状心生疑惑,将玄碑供奉“知观堂”后,游历四海,欲寻先祖仓颉问之。然,他在游历之中,见百姓仍活在混沌懵懂之中,故,决定传道授业以启民众之智。

相传,“文祖”李耳建太学,立文籍,授课历时三十八年,不分昼夜。其遇无为者,启蒙之。好学者,鞭挞之。好问者,倾受之。最终,弟子亿万,得真传者有三。其一尹喜,字文公,后为黄帝国开国君楚王之太师。其二孔丘,字仲尼,后效仿“文祖”李耳传道授业,被封“天纵文圣”。其三庄周,字子休,踪迹不详。此三人文枢出众,获封“文圣”,录进北海玄碑之上。

然,玄碑之上除此三人外,排位由低到高又有“文生”七千三百六十人。“文士”两千八百一十四人。“文儒”九百一十三人。“文隐”八十七人。“文豪”八人。加上之前三圣,共计一万一千一百七十八人。因,诸子被知观堂玄碑一一记录。故,世人又称诸子为“登堂者”。

“登堂者”应“文祖”之命,继续授道解惑。昊天见民智逐渐开启,造化不能藏其密,鬼魅不能惑众生。故降浩然正气,倾灌天下。此后,凡“登堂者”可御浩然正气,驱文枢墨法。

所谓文枢,乃凡人领悟“文祖”仓颉造字真意,打通体内文枢之脉而来。而墨法,乃是文枢脉打通之时,体内自然汇聚的大道之液。此液体成墨黑色,故称墨法。当浩然正气汇聚文枢之内,可用墨法驱之除魔卫道。

自此,墨法时代开启,天下万法齐放,“登堂”盛行。

百年后,东夷蛮族入侵中州。“登堂者”群起相抗。然,东夷族皇伯益蓄谋已久,其出卖灵魂,引出魔界妖患无数。中州百姓遭受荼毒,“登堂者”亦惨败。三圣虽逃过此劫,但都下落不明。最终,消失百年的“文祖”李耳,突然降世,口念《道德真经》将魔界妖患尽数消灭,东夷蛮族亦被驱离出境。随后,“文祖”李耳又只身前往南疆,再次失去音讯。“文祖”李耳消失不久后,供奉于知观堂的北海玄碑也破空而匿,消失了踪迹。

往后百年,中州文人墨客再无“登堂”之人。又过百年,“入世”者倍出,司职效仿前人“登堂”排之。其等虽能从诸子百言中领悟自然之道,御浩然正气强化己身,但已无人可驱文枢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