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子路,人告知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
——《孟子·公孙丑上》
【释义】
子路,当别人指出他的缺点时,便兴高采烈。大禹听到了善言,就高兴得向人拜谢。
【故事】
春秋时代有一个叫高缭的人,为人谨慎,在齐国的宰相晏子手里做了三年官,从来也没有办错过什么事。一天,晏子却突然把他辞退了。晏子左右的人都不理解。晏子说:“我是一个不中用的人,正如一块弯弯曲曲的木头,必须用墨斗来弹,用斧头来削,用刨子来刨,才能做成一件有用的器具。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毛病和缺点,但如果别人不给予提示的话,自己是看不到的。但是高缭呢,他在我身边待了三年,看见我的过错,却从来不说,这对我没有什么好处。所以,我把他罢免了。”晏子喜欢倾听别人的批评,也非常善于批评。他能够根据不同的场合采取不同的劝谏方式。他的语言或锋芒毕露,或非常含蓄,或严肃庄重,或滑稽幽默。他认为能指出过失其实是对别人最大的帮助。
除了晏子,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也是一个善于接受批评的人。
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在村旁大桑树下比赛书法,一个卖豆腐的老头路过这里,柳公权把自己写的字条拿给老人看,那上面写的是“会写飞风家,敢在人前夸”。老人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说:“我看你写这字像我卖的豆腐似的,软绵绵没有筋骨。”柳公权不高兴地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老人说:“我是个粗人,不敢和你比。可我知道有人用脚写字都比你写得好,不信你到华原城里去看看。”
第二天,柳公权独自去了华原城。进城后,见北城一棵大树下挂着一个大白布幌子,上写“字画汤”三个大字,字体刚劲有力,笔法雄健潇洒。他挤进人群一看,见一个黑瘦的老头,没有双臂,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住铺在地上的纸,右脚夹起一支大毛笔,挥洒自如地在写对联。他运笔敏捷自如,笔下字迹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看客们阵阵喝彩。
柳公权既佩服又惭愧,决定拜这个老头为师。在柳公权苦苦请求下,老人告诉柳公权他没有什么秘诀传授给其,他只知道“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老人给柳公权讲述自己学习练字的经历,说:“我用脚练字快五十年了,磨墨用尽了八缸水,洗砚台把我家墙外半亩地的大涝池都染黑了……”
柳公权被老人练字的精神感动,从此,他苦练书法,学颜体的清劲丰肥,学欧体的开朗方润,学“字画汤”的奔腾豪放,又学宫院体的娟秀妩媚,最终成了一代书法大家。
【启示】
孟子列举古代贤人闻过则喜、勇于改过的优良品质,反映了他对高尚道德境界的追求。事实上,无论为人还是为政,均患自矜其能。因为自矜者无不自认高明,因此不能容人、不能纳物,甚至目中无人、讳过饰非,从而导致裹足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