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你应该知道的100个儒家典故
17170500000072

第72章 约定俗成

【出处】

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荀子·正名》

【释义】

名称没有本来就合适的,而是由人们共同约定的。约定俗成了,就是合宜的,而与大家一致约定的名称不同的,就是不合适的。

【故事】

孙思邈是唐代医药学家,被后人誉为“药王”。其实,他的针灸技术也相当高超。

终南山里有位老猎人,由于长年在外,得了腿痛病。腿痛病每次发作时,都特别疼痛难忍。老猎人到处求医,都没有效果。后来,听别人说长安城有个“药王”孙思邈,医术非常高明,于是他来到长安找孙思邈治疗腿痛病。孙思邈就给老猎人服药、扎针,治了将近半个月,病情却不见好转。

孙思邈很困惑,一直在想除了针十四经穴,是不是还有新的穴位。于是,孙思邈就先在自己身上试扎了数次,然后让老猎人躺在炕上,手指在老猎人腿上一分一寸寸地掐试针穴,并不停地询问是否疼痛。当孙思邈掐到某个穴位时,老猎人突然大喊:“啊,是!”孙思邈便掐住这个点,毫不犹豫地把银针扎入这个穴位,过了一会儿,老猎人腿痛减轻了。

因为疗效显著,孙思邈就记下了这个新穴位。第二天,孙思邈又用手指在老猎人腿上一分一寸地掐试针穴,就这样扎了七天针,换了五个穴位,老猎人的腿痛病终于痊愈了。此后,孙思邈思忖给这些新穴位命名,忽然想起老猎人的喊声,于是就将这些经外奇穴命名为“阿是穴”。这类穴位一般都随病而定,多位于病变的附近,也会在与其距离较远的部位,没有固定的位置和名称。它的取穴方法就是以痛为腧,即人们常说的“有痛便是穴”。后来,人们就习惯性地把随着疼痛点转移的穴位,称为“阿是穴”,一直沿用至今。

【启示】

荀子从事物发展变化的角度,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约定俗成谓之宜”的名实观。确定正确的名称能让人们分辨清楚客观事物,使人们的思想得以交流,政治原则得以贯彻。后来,荀子还强调所谓“名”是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的,具体事物发生了变化,或者有新的事物出现,人们应当根据实际定出新的名字。这对鼓励创新是有积极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