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你应该知道的100个儒家典故
17170500000005

第5章 五十知天命

【出处】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释义】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说话做事都能够合于礼;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后就不迷惑了;五十岁懂得了上天赋予我的命运;六十岁时一听到别人说的话,便能分辨真假,明辨是非;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超出规矩。”

【故事】

孔子早年生活艰难困苦,他受过季氏家臣阳虎的欺侮。在艰难困苦中,孔子发愤好学。他十五岁的时候,立志做学问。他遍访名师,虚心求教,先后师从老子、郯子、苌弘、师襄等人,广泛地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各种基本技能,认真研究历史,用心学习《诗》《礼》《书》等文化,总之,学习一切自己原来不懂的东西。

经过十五年,等他三十岁时,根据他丰富的经验以及人生的磨炼,他的学说已经建立了基础。做人做事处世的原则基本确定了,也可以以自己的学说立足于社会。但是这时候他还有怀疑,还有彷徨。

到了四十岁,他善于观察分析客观事物,并能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从此他不再怀疑,即使听到各种议论,也不疑惑动摇。这个年龄正处于人生的最佳时期,思想处于最敏锐、最活跃的状态。

到了五十岁,才“五十而知天命”。他已经明白道就是天。同时明白上天交给自己的使命就是修道、传道。

到了六十岁,不管什么事情,一听就明白。这表明孔子由于知识渊博,见多识广,所以对事物的了解,已经是了然于胸了。一听别人的话,就能准确地理解,并能辨别判断他的话正确与否。如果他的话有错误,也能知道他的话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错。

再过十年,才“从心所欲”。能随心所欲也不逾越上天的规矩、法则。表面上是放纵、无拘无束的,实际上是有节制、符合规律的。

【启示】

孔子叙述了自己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儒家把实践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念看作是顺“天命”,当作个体必须承担而不能推卸的做人的责任。孔子一生都在向这个目标努力,但也是直到五十岁方能知天命,可见一般人需要做更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