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释义】
孔子说:“聪明的人不会疑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虑,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故事】
春秋时期,鲁国大夫郈成子和卫国大夫右宰谷臣是一对很好的朋友。
一年,郈成子为了鲁国与晋国通好而访问晋国。他路过卫国的时候,右宰谷臣热情地把他接到家里,设宴招待他。宴席上,郈成子看出右宰谷臣是在强颜欢笑。右宰谷臣几次欲言又止,好像有什么难言之隐。喝到最后,右宰谷臣还送给郈成子一块玉璧。
等到郈成子从晋国回来,路过卫国时,却没有向右宰谷臣辞行。随从问他:“来的时候,右宰谷臣那样盛情地招待你,返回时你为何不去向他辞行呢?”郈成子说:“他设家宴招待我,是要我快乐;演奏家乐而自己没有笑容,是告诉我他有忧愁;酒到浓时送给我玉璧,是对我有所寄托。这样看来,卫国要有动乱。”
等到他们离开卫国后,听说卫国发生了“宁喜之难”:卫国献公因忧患宁喜专权,联合其他大夫发动兵变,擒杀宁喜并陈尸于朝。在这个事件中,右宰谷臣也因受牵连而被杀。
听到这个消息,郈成子立即掉转车头,回到右宰谷臣的府上,祭奠右宰谷臣,然后才返回。
回到鲁国后,郈成子又让人把右宰谷臣的妻子和孩子接来,把自己的宅院分出一部分让他们居住,把自己的俸禄分出一部分供他们花费。右宰谷臣的儿子长大后,郈成子还把那块玉璧还给了他。
孔子后来听说这件事,感慨地说:“这件事情,从智慧方面可以看出右宰谷臣筹谋的细微,从仁义方面可以看出郈成子值得托付财物!”在孔子的眼里,右宰谷臣的“智”和郈成子的“仁”都是值得赞赏的。
【启示】
郈成子见微知著,既能通过右宰谷臣的一言一行,准确揣测出对方的心思和意图,又能身体力行,不负朋友的重托。可以说,郈成子是“智”和“仁”的化身。有时候,聪明在于分得清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所以在做选择或做决定时,不会感到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