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世界科普故事精华:科学之谜故事卷
17161400000012

第12章 未解篇(2)

最为明显的是昼夜的交替。人们认为,一昼夜就是微缩的一年。也就是说,人在24小时内度过春夏秋冬四季。

冬天,自然界里的生物进程明显放慢,许多动物进入冬眠状态。黑夜就像四季中的这个寒冷的季节,在夜里,人的机体进行休息,脉搏的频率降低,呼吸也变得缓慢起来,血压降低。春天是生命的早晨。人们醒来,睁开眼睛,光线照到眼睛的视网膜上。这时,大脑开始活跃起来,呼吸加快,有更多的氧气从肺部进入血液,机体组织释放出夜里积累下来的废物。一昼夜间物质的代谢有时逐渐加快,有时逐渐减慢,这可以影响人的身体状况、情绪和工作能力。

科学家们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细致的研究证实,有一张对所有人适用的体内时间表存在着。例如,从早晨10点到15点,是人的积极活动时期,大脑在这时的工作最有成效。从13点到14点,胃液的分泌最多,这是午饭的时间。人有一个身体生长期,即从16点至17点,这时头发、指甲的生长速度最快,还有一个感觉敏锐期,即从17点到18点,这时听觉和嗅觉极为灵敏。从20点开始,许多人开始回忆自己没有实现的计划,为失掉的机会而忧伤,比其它时间更强烈地感受孤独,这是人的忧郁期。但是,如果之后能把握自己,希望之光就会穿透内心感受的乌云,心情会变好,也可以想明天的事了。这段平静愉快的时间可以延至23点。然而,23点之后,人体内的肝脏和胆囊的活动活跃起来,人会变得易发怒,并具有挑衅性。因此,要想不与别人吵架,就需要躺下睡觉。况且,时间一过半夜就是“盲期”,眼睛要工作就需付出更多的努力,然而没必要使视力过度紧张。所以,这时要做的事情就是休息。

人体中的辉光之谜

在许多宗教绘制画中,神佛的头上都有光环,以显示其远远超过凡人的伟大。其实,撇开宗教,即使是现实世界中的凡夫俗子,每一个人的身上同样也会有一道光环,只不过人的肉眼看不见罢了。

1911年,英国一名医生华尔德·基尔纳,采用双花青染料涂刷玻璃屏,意外地发现了环绕人体15毫米宽的发光边缘。80年代后,日本、美国等相继使用高科技先进仪器对“人体辉光”进行研究,试图解开“人体辉光”之谜。如“日本新技术开发事业集团”采用了具有世界上最高敏感度的,用于微弱光检测的光电子倍增管和显像装置,成功地对“人体辉光”进行了图像显示,并把这种辉光称为“人体生物光”,同时把这一科研成果应用到医学研究上去。他们对自愿受检的30位病人进行了生物学测试,其中有1岁婴儿到80岁老人。测试结果表明,甲状腺切除者、甲状腺功能衰退者及正常人在睡眠时,夜间,在新陈代谢减缓的同时,生物光强度也同时减弱。日本医学界认为,通过对人体生物光的检测,能真实地反映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关系。病人新陈代谢的异常和人体的节律也都可以通过光的变化来测定。

令人奇怪的是,科学家在对“人体辉光”的照片研究中发现,辉光明亮闪光处,恰好是我国古代针灸图上标出的针灸穴位,而每一个人又都有一种独特的辉光样式。美国科学家研究指出,疾病在体内产生前,辉光会显示出一种模糊图像,似受云雾干扰的“日冕”;而癌细胞生长时,人体则会出现一种云状的辉光。

目前,对“人体辉光”的研究正在深入进行中,有关“人体辉光”的原因还是个谜。

手掌阅读之谜

人的每一个器官都在发挥自己的主要功能。一位叫罗莎·库列绍娃的妇女在具有正常视力的同时,还具有皮肤视觉功能。经过许多个月的实验查明,她有一双隐蔽的眼睛,她用手掌在报纸或书页上移动,能够流利地阅读文章,而且铅字的大小不会造成任何影响。在这些实验中没有发现虚假现象。人们给罗莎·库列绍娃蒙上双眼,并在她与书本之间放置一块不能穿越的挡板。

除了如此这般的不同寻常的阅读方式之外,她还能区分出放在黑麻布袋中同样大小的硬纸板的颜色。她在袋中摸到纸板,说出它的颜色,在此之后才把它从袋中拿出来。实验者们证实其准确率为百分之百。

面对鼓鼓地码放着彩色卡片的信封,她的颜色视觉也会派上用场。罗莎·库列绍娃把封了口的信封拿在手中,能够准确地确定上面三个卡片的颜色——红色、蓝色、绿色。其余的七张卡片她能够模糊地“看见”。

人的皮肤也突然获得了视力,这是如何发生的呢?下面有一个假说,人们试图用它来解释这一现象。我们的皮肤上“兴建”了许多感受器——高度敏感的神经末梢。有些感受器有着视网膜锥状细胞的形式——即所谓的对冷有反应的克劳泽细胞;而另一些对热有反应的则称为鲁菲尼细胞。梅克尔器官芽和迈斯纳细胞弄清皮肤表层轻微接触到的东西。您只要一接触到某种东西,那么整个这个同心协力的集体(加上毛囊神经丛)马上会给大脑发出加急电报,大脑瞬间就会对其作出反应。但是用手掌阅读究竟是什么逻辑呢?这仍是科学家将要深入探讨的谜团。

人类智慧之谜

人的智慧是如何产生的?是原本就有,还是后天形成?没有人能说出一个真正的答案,只是一些现象令人不可思议。

英国一大学生几乎没有脑子,智慧却超人。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这名学生患了脑积水。脑里的水其实是脑脊髓液,由脑室分泌储藏。在正常情况下,脑脊髓液循环于脑和脊髓内,最后进入血液。假如循环受阻,或脑脊髓液过多,液体就会积在脑腔内,形成脑积水。

这种病常常会引起两个大脑半球畸形,头颅肿大。患脑积水的婴儿,如果出生几个月后仍能活下来,也会特别迟钝。但是,这名学生头盖骨下的脑组织只有几分之一寸厚,比常人薄一寸多,却一直生活得很好,而且才智过人。

至今,英国神经学家洛伯教授已发现了几百个几乎没有大脑而智力特高的人。据他说,有些“测不到有脑子”的人,智商竟高达120。

洛伯教授对这个现象他无法破解,因为脑功能的发挥主要是两个大脑半球。洛伯猜想,脑积水患脑功能可能由脑内其他不大发达的部分代替了,还有可能是正常的大脑只发挥全部脑功能的一小部分。不管怎样,脑子很小的人,智力也可能很高。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科学家至今作不出任何解释。

为何“死而复生”

1915年欧洲突然出现一种昏睡性脑炎的疾病,患者多达5百万,其中没有两宗病例相同。约1/3患者病发不久就死去;有些一旦昏迷就永远不醒;有些长期日夜不能成眠,结果也难逃一死。幸存者往往性格剧变。据萨克斯说,有些儿童病后变得“任性、讨厌,爱捣乱,大胆放肆,猥亵下流,有的患者变得没一点活人气息,仿佛是无血无肉的鬼魂,像僵尸那样受人摆弄”。

1927年,这场流行病突然过去。40多年后,这场流行病留下了80多名幸存者。他们长期受昏睡病折磨,变成帕金森氏病患者,其中不少简直是“活僵尸”。

后来一种名叫左旋多巴的药物试验成功,治疗帕金森氏病取得了重大进展。1969年3月,用这种新药治好许多患昏睡性脑炎的病人。

左旋多巴疗效惊人,活僵尸居然有了生气。以前一片死寂的病房变得生气勃勃。

许多患者虽然晓得差不多半个世纪过去了,但是总觉得岁月还在等待,行为举止仍像在1920年代那样。有一个患者年轻时参加过赛车,这时不断画着早已过时的古董车。

虽然有些患者服食左旋多巴后病情转好,有些却饱受折磨。患上这种奇异流行病的人,长期饱受折磨,今天大部分已死亡。医生从他们身上知道了不少脑子的运作情况和左旋多巴之类药物的效力。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奇怪的现象?医学科学已经十分进步的今天,依然找不到答案。

当代为何有不腐的尸体

有人说,如果尸体经过药物等人工处理,不会腐烂也不稀奇,而我们所说的是在无任何人工处理的情况下,在这平常的自然环境中,竟有不会腐烂的遗体,令人称奇不已。

这事发生在河北的香河县,在香河县一个姓周人家里,放置着一个玻璃制成的透明棺形罩。罩内,老人遗体的肌肉已呈塌陷状,全身骨骼轮廓清晰可见。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竟是一具未用任何医学手段处理的自然木乃伊。

经过一番调查,科学家们终于发现:周凤至老人在辞世之前,确实出现了许多反常现象——1992年2月老人便开始了禁食、呕吐、排泄、吐痰等一系列净口净身的过程。

奇怪的是,老人在停止呼吸后的24小时内,不但体温不下降,遗体也没有任何僵硬现象发生。24小时后,她的体温逐渐下降到与室温20℃持平,肢体柔软如常。第5天后,其手指尖开始变红,接着,手背和胳膊表皮均有红色液体出现。到了12月1日,遗体开始充气,仅仅一天的时间,全身都鼓囊囊的。12月1日,遗体表皮破损,并有大量异味红色液体缓缓排出。到12月25日,液体排完,身体又恢复了原状。自1993年元旦后,老人遗体上开始排出油性分泌物,半年之后,分泌物虽然逐渐减少,至今却仍未停止。

七八年来,老人的遗体就在家里历经严寒(室温0℃)、酷暑(室温34℃)的考验,完好地保存了下来。

有不少学者据此类推,认为香河老人遗体不腐可能与其体内不断排出油性分泌物有关。由于老人长年素食,口味清淡,摄取了大量诸如松脂等植物油脂。但是,这一条仍然不足为凭:全世界的素食者又何止一人?为什么唯独她的尸体能长期不腐呢?

后经考察后认为:周凤至老人临终前持续了相当一段时间的上吐下泻,再加上体表排液等,身体已大量脱水;辞世后置于暖气边,室温高、空气干燥,身体水分几乎全部蒸发,这是造成躯体干枯的重要原因。但是尸体在常温下是不可能保存下来的。

不言而喻,老人的“金身”不腐一定另有原因。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一定会揭示出这一神秘现象的。

人体的经络的学说

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医书中就有关于经络系统的详细记载,古代医学一般把经络看作运行血气的通道,是维系体表之间、内脏之间,以及体表与内脏之间的枢纽。

到了本世纪50年代,由于经络传感现象被重新发现,尤其是我国医务工作者根据经络学说首创针刺麻醉术,从而震惊世界医坛后,有关的经络研究便日益活跃起来,新学说、新观点层出不穷。

首先是日本学者大久保适斋在100多年前提出的经络活动是植物神经活动,尤其是交感神经活动的观点得到了承认,并且还被不少西方学者作了进一步的解释:经络的实际行经与人体解剖学中的植物神经系统很相似。所谓经络传感现象就是植物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传导,而传导所需要的能量,是由生物能源——三磷酸腺苷和水释放出来的。

其次是新西兰大学学者托马斯提出了经络是人体内的一种新的网状管道结构的学说。他把这种结构称做“自身原位丛”。他认为:“‘自身原位丛’是人体进化过程中留下的残迹。”

其三是我国学者孟昭威提出了第三平衡说。他认为经络传感速度介于神经和分泌调节速度之间,是协调体表与内脏之间的未知系统,它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合作,协同完成全身平衡调节功能。

其四是我国的薛崇成和美国李宋宁等一些学者主张经络系统并不是人体的特殊结构或系统,只不过是大脑皮层中的循环性立体反射系统而已。

经络学说的观点众说纷纭,谁是谁非,只能等待医学家们的研究结果来证实。

男女大脑之间的区别

男人的大脑和女人的大脑相同吗?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多年来,研究者通过对男女在气质、行为、心理和智力特征方面的差异研究发现:男子在数学领域和其他抽象理论领域作出贡献的较多。这说明男子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强,空间想像能力和音乐能力也明显比女子强;而女子在语言能力方面,人际关系及单纯记忆方面的能力却胜过男子。

1982年6月,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卫生科学中心专家德拉可斯尤塔繁敏森和哥伦比亚大学神经生物学家拉夫赫路提出了他们的观点。他们解剖了14个“正常的”大脑,其中5个是女性,9个是男性,并比较了脑部胼胝体的形态结构。通过拍摄照片,投射放大绘图,测量胼胝体的长度、各部分的宽度和表面积,他们发现胼胝体左部(尾部或后部)存在着男女的不同。

对这一发现学术界人士持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男女在脑部胼胝体形态上的差异足以说明男女智力差别的根源存在于大脑之中。美国神经生理学家乔治城大学医学院教授理查德·雷斯塔认为,女性大脑两侧半球功能的专门化程度似乎不如男子。这可以用来说明女子在抽象思维、答问思维以及立体视觉活动的能力弱于男子。而女子胼胝后部较大,可能意味着两侧大脑半球连接紧密,因而较少两侧分化。

另一些学者不同意这种说法。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生物学院的心理学教授袖罗征斯丹玛指出,即使今天的研究确实能证明男女大脑存在差别,女子的大脑较少两侧分化,也不一定能证明男女的智能有所不同。

男女大脑是否确实不同?男女智力差异的根源是否存在于大脑之中?很多学者认为,仅凭这14个标本的研究还不足以回答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