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悲观态度,乐观生活
17155800000027

第27章 发现美,认识美,你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快乐(4)

作品是不朽的,那么这项工作必须具备的各种优势,所以要找到一个了解和欣赏所有这些好处的读者是不容易的。然而,总有一个位的一个读者理解这项工作的优点,在此工作中,而另一个读者欣赏的另一个优点。继续保持这样的声誉和名望在这部作品在许多世纪——虽然在此期间,人们的口味和兴趣不断转型。这是因为人们有时会在这个意义上,但在另一种意义上说,当你欣赏这项工作,这项工作意义未能遏制详尽。然而,写这本书的作者,只要有资格住在后世的人之间,但在他的同时代人,在这片广袤的世界从来没有能够找到相似的人,他是太过不同。而且,即使他永远喜欢漂泊的犹太人已经经历了几代人,他发现情况没有什么不同。

几乎任何时间,无论是在艺术或文学,会有一些错误的基本思路,以错误的方式和风格走红,深受人民。思想平庸的人会效仿这些事情,敏锐的人会看到通过鄙视这些东西,不为时尚的举动。几年时间,甚至广大读者终于看到了这些招数可笑的本来面目。那些娇媚的礼服自己的作品,一次人惊人的粉底、口红,最后脱皮及退色,就像草率和劣质粉刷的墙壁上涂抹掉了下来,现在这些作品摆在我们面前的墙壁裸露地被喜欢着。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准备犯了一些错误,现在终于理直气壮的基本思路,明天明目张胆地表达出来,我们不上火,但应该是快乐的,因为人们很快就会感到,识破,终于露出其虚假性。就像脓肿的时间,终于撕破了。

写作风格是精神的想法外长、外交大臣,它不会欺骗人。模仿他人的风格,等于戴上一副假面具;不管那面具有多美,它那死气沉沉的样子很快就会显得索然无味,使人受不了,反而欢迎其丑无比的真人面貌。学他人的风格,就像是在扮鬼脸。因此,那些用拉丁语写作,仿照古代作家的人,其实就像是戴上了一个面具一样。换句话说,我们能听到他们说,但没有更多的内容,因为我们看不到他们的脸和表情,以及他们的风格。但在这些思想的音乐,不要模仿别人,谁愿意写拉丁文着作,但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东西。亚当斯的作者这一类包括各种图斯,彼特拉克、培根、笛卡尔、斯宾诺莎、霍布斯。

文体做作是像眨眼睑。这是写在各族人民面临的语言。每一个国家的脸——例如,一直到加勒比海的希腊语,彼此非常不同。

我们应该注意其他人的风格问题,目的是为了避免重复别人的错误。作者的精神产品暂定的评论,我们并不一定需要知道他有什么想法的材料,或者他想通了这些材料,因为这样做将意味着阅读他所有的作品。一个人的风格将表明这种形式的思维特点,所有的人,这种形式的行为是一致的,不管这个人的思维的材料各有不同,不管是什么,他绘制的想法,这就像一块面团:虽然可以捏出各种不同的形状,但这些形状始终是相同的面团捏成。

同样,我刚读了几页上的文字的作者,您可以大致了解多少,他可以帮助我。这是因为私下知道这种情况,使尽了一切努力平庸地收集从自己独特的、自然的风格。因此,他们被迫放弃自己的第一个简单、简约风格。因此,特别的简单,简约的风格,属于高人一筹,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从而信心思想家。换句话说,那些思想平庸的作家不敢写自己的思考的决心,因为他们怀疑,这写东西会显得简单和幼稚。但事实上,思考和写自己还是具有一定的总价值。所以,如果他们诚实写作,思考自己确实相当普遍的事情一点一滴朴素简单的方式传达给读者,然后他们写出来的东西还是让我们先来阅读,在其特定的范围内,甚至仍然有一些教训。但是,他们并没有选择这样做。他们尝试出现比它实际上是更多的思考,想得更深。因此,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喜欢用生僻字,用复杂的句子,短语时尚和牵强。这些嵌套的句子迂回、晦涩。这个类的作者想传达这两个想法,要隐藏这些想法之间的两难。他们希望,为了表现出深刻,于是想用深刻的方式来装点自己的想法。因此,有时,他们把自己的想法用似是而非的格言式的句子表达出来——它似乎别有一番意义,这些句子外(谢林的自然哲学着作在这方面提供很好的例子)。有时,他们会被淹死在自己的思绪涌动的话里面,它们复杂不堪,仿佛他们心中没有花足够的投入巨大努力清除。或者,他们可能看中这种风格的文化很优雅,例如,尝试写出一些那种细心、深刻、科学的味道,读者被这些又长又臭、但又没有内容的句子给折磨晕了。或者他们故意写机智、俏皮招,看起来充满疯狂的东西,精神错乱。这些情况,比比皆是。所有这些努力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往往使读者无法看到如何卖自己的葫芦里的什么药。

——《美学随笔》

叔本华的人生智慧

文字就是文人的红颜或蓝颜,独处一室,读书或写字就如同和知己对话,彼此相知,用目光交流,动情之时,一喜一悲都有。

文字,就是把想说出来的写下来。一个人的思想变成文字,文字就有了灵魂。

忙碌过后,坐于电脑前,敲击下点滴文字时,心会突生惬意,欣喜于自己还能用文字记录下此时的心情,还能与文字为伍。从旧时文字中,看着过去的点点情怀,心灵漾起温馨的涟漪。文字的魅力大抵如斯吧,不在于张扬自我,卖弄学识,无病呻吟,更多的是自己在文字里将内心回归于平静,将在世俗里蒙尘的灵魂洗……

静静游离于在文字中,心绪,在指尖上涌动,在心灵中流淌。在书香门第中渲染自己,在文字中自我升华,从今往后,端身安于静好岁月,让心跃然于俗世之外,寻一方圣洁清净之地,远离尔虞我诈,世事喧嚣,用文字不断洗涤自己的灵魂,任春来秋去,任花谢花开,让自己慢慢变得与世无争,淡然超脱。

叔本华经典语录

一个人的自身,比起这个人所拥有的财产或者他所给予别人的表象,都更能带给他幸福。

在这世上,除了极稀少的例外,我们其实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是孤独,要么就是庸俗。

人们的个性及其价值是唯一与其自身幸福有关的直接因素。

我们往往对自身招致的灾祸难以承受,是因为我们的运气有转好的时候,但我们的内在却始终没变。

无论一个人有多么年轻、多么英俊、多么富有、多么受人尊重,若要判断此人是否真正幸福,我们就必须要问问他的内心,看看他的内心是否真正轻松愉快。

我们应把获得愉快的心情放在各种追求的首位。我们也就会知道,能够增进愉快心情的莫过于健康,而对于增进愉快心情贡献最小的才是金钱、财富。

在一个精神生活丰富的人看来是饶有趣味的事件,如果反映在一个肤浅、庸俗的人的头脑里面,只不过是平凡世界里面的一点小小的插曲而已。

尽管在人的一生中,外在变化不断发生,但人的性格却始终如一,这好比虽然有一连串的变奏,但主旋律却始终不变,没人能够从自身个性中分离出来。

一个人精神能力的范围决定了他领略高级快乐的能力的大小。如果这个人的精神能力相当有限,那么,所有来自外在的努力、运气以及别人所能为他做的一切,都不会使他超越他的思想束缚,他也只能领略到平庸无奇、夹杂着动物性的快乐范围。

一个人逃避、忍受或喜爱独处,和这一个人自身具备的价值恰成比例。因为在独处的时候,一个可怜虫就会感受到自己的全部可怜之处,而一个具有丰富思想的人只会感觉到自己丰富的思想。一言以蔽之:一个人只会感觉到自己的自身。

一个人所处的位置越高,那他就越孤独,这是根本的,同时也是必然的。如果一个人身体的孤独和精神的孤独互相对应,那反倒对他大有好处。

我们为达到与他人相似、投契的目的就只能拒绝大部分的自我。当然,为此代价,我们获得了他人的好感。但一个人越有价值,那他就越会发现自己这样做实在是得不偿失,这根本就是一桩赔本的买卖。

完全、真正的内心平和和感觉宁静——这是在这尘世间仅次于健康的至高无上的恩物——也只有在一个人孤身独处的时候才可觅到,而要长期保持这一心境,则只有深居简出才行。

首先,我们要有个观念——任谁也不幸福,人生只是追求通常想象中的幸福,而且,能达到目的的绝少,纵然能达到,也将立刻感到“目的错误”的失望。

在就快抵达人生的终点时,回忆往昔,大多数人都会发现自己从头到尾都是“暂时”地活着,他们会很惊讶地看到,自己不加留心任其逝去的东西,正巧即是他们的生活,正巧即是他们在生活中所欢迎之物。

穷人不会因为得不到巨大的财富而焦虑不安,但富人在计划失算落空的时候,不会考虑到自己已经拥有相当可观的财物,并以此安慰自己。财富犹如海水,一个人海水喝得越多,他就越感到口渴。

任何出色的个人正因为他是出色的人,他就只能是鹤立鸡群、形单影只,在年轻时都受到这必然的孤独所带来的压抑,但到了老年,他可以放松地长舒一口气了。

失望的程度往往取决于你对这件事或者某个人希望的大小,所以永远不要对于没有十分把握的东西给予太多的期许。这样,失望和难过或许就不会那么显而易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