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每天读一点二战史
17154800000039

第39章 附录:关于二战时期的名词解释

纳粹

纳粹,即德语“Nazi”的音译,是德文“Nationalsozialist”的简写,标志为“卐”字。纳粹主义(德文:Nationalsozialismus)意即民族社会主义,是纳粹党所奉行的国家政策和理念,而非一种严格的意识形态,萌芽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意志魏玛共和国,是德国内外矛盾尖锐的产物。他们宣扬种族主义,认为世界上最优秀的种族是雅利安种族,“优等种族”有权奴役甚至消灭“劣等种族”;鼓吹社会达尔文主义,主张民族以侵略手段对外扩张,获取生存空间,从而建立世界霸权。纳粹主义由阿道夫·希特勒所创。纳粹党(1919-1945)即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缩写为NSDAP,前身是德国工人党,后由阿道夫·希特勒领导。纳粹党执政期间,德国进入独裁时代,俗称“纳粹德国”或“第三帝国”。

法西斯

“法西斯”(拉丁文:fasces)这一名词起源于罗马,是高级长官的权力标志,图案为用皮带捆住的一束木棒,中间夹有一柄锋刃朝外的斧头,是权力和威信的象征。法西斯主义是一种国家民族主义的政治运动,为意大利的墨索里尼首创于1922年至1943年间其统治下的意大利。法西斯主义是形式极端的集体主义,抛弃民主自由追求暴力,没有法律或道德限制它进行内部清洗或外部扩张。鼓吹种族优秀论、国家至上论、领袖至上论、意志至上论和暴力强权就是真理论。30年代一度有数十个国家出现法西斯组织,其中包括美、英、法等国。世界法西斯主义有三大形态,分别为德国纳粹主义、意大利法西斯主义、日本军国主义。

绥靖政策

“绥靖”一词本义为“安抚安定”,但其现代含义发生了很大变化。“绥靖政策”(policy of appeasement)又称为“姑息主义”,即用安抚的手段来稳定局势,通过对侵略不加抵制、牺牲别国、做出让步的方法对某个咄咄逼人的对手进行讨好,试图保存自身利益的外交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这一政策的积极推行者是英、法、美等国,它们对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侵略者姑息纵容。二战中,绥靖政策的顶峰是“慕尼黑会议”。这是一种姑息养奸的做法,助长了德意日侵略者的气焰,使实施者自吞恶果。

静坐战

静坐战,又称假战或怪战。二战初期,1939年9月德国进攻波兰到1940年4月德国进攻法国之间,英法虽然因为德国进攻波兰而对其宣战,却只有极轻微的军事冲突。这是英法“绥靖政策”的战略理念的表现。

闪电战

闪电战是指采用机械化的移动力量迅速而出其不意地进攻,以避免敌人组织防御的一种军事手段。闪电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首先并经常使用的一种战术,由古德里安创建。它依靠坦克集群的快速突击、利用飞机的空中火力和纵深机降、伞降的高度配合,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取胜。

狼群战术

狼群战术是二战时期纳粹德国军队海战潜艇战术,由纳粹德国的海军将领邓尼茨首创。战术是以多艘潜艇集结,攻击一个海上目标,用几艘潜艇的攻击力摧毁海上重型商船,从而高效提升通商破坏战的战果。这个战术提高了命中率,可以取得较大的战斗效果。邓尼茨的“狼群战术”与古德里安的“闪电战”并称纳粹德国海陆作战的两大法宝。

维希法国

维希法国(法语:Régimede Vichy Frace),又称“维希政权”、“维希政府”,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纳粹德国统治下的法国傀儡政权,正式国号为“法兰西国”,统治大约五分之三的法国领土,存在时间为1940年-1945年。1940年6月德国侵占巴黎后,以贝当为首的法国政府向德国投降,1940年7月政府所在地迁至法国中部的维希,因而得名。

反犹

反犹即反犹太主义,是仇恨犹太人和犹太教的总称,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形式、动机也各有不同。反犹太主义主要表现在对犹太人的歧视、限制和隔离,乃至排除、驱逐和灭绝。而反犹主义的最高潮则被公认是二战期间,1933年至1945年之间纳粹大屠杀,造成约600万犹太人死亡。

集中营

集中营(Concentrationcamps)是类似监狱的大型拘留中心,被隔离、关押的人员为持不同政见者,敌侨,或属于某一特定种族、宗教或政治信仰团体的成员等。出于政治原因,具有某种特定的身份或行为而被集中营关押的人,往往没有经过公正公平的法律审判,而且没有明确的期限,这也是集中营和监狱最大的区别。集中营的历史非常悠久,世界上很早就出现了集中拘留战俘或奴隶的机构。集中营有很多种形式,最大的共同特点在于被关押人员的人权受到了极大的忽视与损害。二战中最出名的集中营有纳粹德国的奥斯维辛集中营、达豪集中营、萨克森豪森集中营和拉文斯布吕克妇女集中营等。其中,达豪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1934年成立最早的集中营。

航空母舰

航空母舰,即aircraftcarrier,简称“航母”。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航空母舰是以舰载机为主要武器并作为其海上活动基地的大型水面战斗舰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航空母舰首度被广泛应用,取代战列舰成为海战的主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航空母舰在太平洋战场上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从此,航空母舰取代战列舰成为现代远洋舰队的主干。

原子弹

原子弹是一种利用核原理制造的大型杀伤性核武器,具有强大的破坏力与杀伤力,爆炸的同时放出强烈的核辐射,造成大面积的放射性污染,从而达到战略目的。美国在1945年首先研制出原子弹。1945年7月16日5时29分45秒,人类历史上的首枚原子弹在阿拉莫戈多沙漠上爆炸。二战末期,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加快了战争结束的进程,日本也成为迄今为止遭受原子弹袭击的唯一一个国家。

B-29

B-29即B-29超级堡垒轰炸机(B-29Super fo rtress),又称B-29空中超级堡垒,是由美国波音公司设计生产的四引擎重型螺旋桨轰炸机,有“超级空中堡垒”和“史上最强轰炸机”的称号。B-29主要服役于美军,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各国空军中最大的飞机,更是当时集中了各种先进科技的最先进的武器之一,是美军在二战期间的主力战略轰炸机。美国在日本投下的两枚原子弹即是由B-29搭载。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即为Bretton Woodssystem,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是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的各项协定,以及关税总协定的统称。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一种多变经济制度,以外汇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内容。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原则是美国为实现其经济霸权而制定的,促进了二战后的经济恢复和发展。该体系于1973年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