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每天读一点二战史
17154800000024

第24章 太平洋:烽火狼烟(2)

6时,第一架飞机飞离甲板,然后,接二连三的,航母跑道上的飞机迅速而有序地起飞,十多分钟后,183架飞机在舰队上空壮观地盘旋着并迅速排好队列,绕着舰队飞行一周,旋即全速飞往珍珠港。

7时49分,珍珠港已遥遥在望,日机展开攻击队形。此时的珍珠港,正值周末,一派宁静,守军大部分甚至还在睡梦中。

仅仅7分钟后,日机就到达珍珠港上空,最先发动攻击的,是俯冲轰炸机。51架俯冲轰炸机,目标是基地四周的机场。福特岛机场和惠列尔机场以及希凯姆机场上的美军战机还没反应过来,就遭受致命打击,上百架飞机在跑道以及机库上被炸得粉碎。看过《珍珠港》的人,都记得,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战斗机还未起飞或者将要起飞的时候,就已经湮没在火海之中。

仅仅几分钟,珍珠港的防空设施就被彻底破坏,领队的渊田美津雄向百里开外的南云忠一发出了信号:“虎!虎!虎!”,这是代表袭击成功的暗语。

7时59分,炸毁了美军的机场和防空设施以后,早已摩拳擦掌的40架鱼雷机纷纷涌入,如往日训练已久的攻击模式——低空12米俯冲,向失去防空屏护的美国军舰发射鱼雷。数艘军舰在几分钟内就被击沉,其中战列舰“亚利桑那”号的弹药库被引爆,上千名水兵瞬间丧生火海。

8时05分,49架水平轰炸机加入战场,对军舰和岸上的防空设施加大打击。一时间,珍珠港内战火和烟灰遮天蔽日。

这是联合舰队的第一波攻击,珍珠港的美军措手不及,攻击进行几分钟后,“内华达”号升起将旗,组织抵抗,但将旗在瞬间就被低空掠过的日机上的机关炮撕裂,升旗手又冒死尝试了几次,但星条旗无一例外地被日军扫射得稀巴烂;7点58分,缓过神来的雷姆塞上校通过广播发出公告:珍珠港遇袭!这不是演习!仓促应战的美国飞机,仅仅只有25架成功飞上天空,但相继被日军的零式战斗机击落;8时15分,18架美国轰炸机从“企业”号航母飞往珍珠港,还没反应过来发生什么事,就被击落,其中一架轰炸机被击落前,驾驶员通过无线电喊道:别开炮!这里是美国飞机!这里是美国飞机!

第一波攻击很快就结束,8时45分,渊田美津雄率领机队飞返集合点。

此前5分钟,即8点40分,执行第二波攻击的168架飞机已经起飞并逼近瓦胡岛。8点50分,第二波攻击正式开始。

日本的零式战斗机彻底控制了珍珠港上空的制空权,经受过第一波攻击后的军舰和机场,再次受到上百架日军轰炸机的狂轰滥炸。与此同时,联合舰队的袖珍潜艇也开始使用鱼雷攻击美舰,并封锁出路。

1个小时后,第二波攻击结束。

10时,所有的日机返回航空母舰。渊田美津雄向南云忠一建议进行第三波攻击,彻底瘫痪珍珠港的美军基地。但老成持重的南云忠一否决了渊田的建议。随后,南云忠一下令全军撤退。

整个珍珠港事件中,联合舰队炸毁了或重创了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战列舰8艘,以及巡洋舰驱逐舰等总计30万吨的美军舰艇。此外,驻扎珍珠港的390架飞机中,联合舰队击毁了其中的188架,重创155架,美军死亡人数是2403人,受伤1178人。日本仅仅损失了29架飞机。从战术上来说,这无疑是一次巨大的胜利。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袭击当天,美国的航空母舰均不在珍珠港,这使得联合舰队的战果打了折扣。

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美国很快就对日本宣战,太平洋战争从此开始。美国的参战,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真正成了全球性的战争。

第三节 水陆并进,席卷东南亚

日本偷袭珍珠港成功后,下一目标自然是垂涎已久的东南亚。因为随着德国在欧洲战场的节节胜利,英、法等国已经没有保护在亚洲的殖民地的能力,而且这样还能切断美澳间的交通线,诱出美太平洋舰队进行决战并加以消灭。彻底扫清在太平洋范围内海军的主要威胁。为实现“大东亚共荣圈”的侵略计划,日军兵分五路,水陆并进,掀起了进攻东南亚的序幕。

1941年12月7日,一支日军在马来亚北大年府和宋卡港登陆。这支约5万人的日军携带了约1.2万辆脚踏车,在轻型坦克的配合下,他们获得了强大的雨林机动能力和负重能力,对驻马来亚半岛的英军发动了“脚踏车闪电战”。英军认为坦克不适合丛林,所以在整个马来亚没有配备一辆坦克,在火力和机动力上都大大逊色于日军。日军很快击溃了防守的英军。12月9日,英军派遣Z舰队从新加坡出航支援,但不幸其中的航空母舰“不屈”号在中途搁浅。英国战列舰“威尔斯亲王”号和“却敌”号在接近关丹时,遭到日本轰炸机和鱼雷机的攻击而沉没,刚抵达的英国远东舰队司令菲利普斯也随舰沉入茫茫大海。

英军失去了在太平洋的制海权和制空权

在海空军火力的支援下,日军迅速突进,到1月第1周,日军已经夺取了整个马来亚半岛的北部。12月11日,日军占领吉隆坡,14日日军已经抵达南部的柔佛州。在这里,他们受到了由本特尼率领的澳大利亚第八师的抵抗,双方围绕金马士桥进行了6个小时的激战,日军留下了600具尸体,桥梁也在战斗中被摧毁。而被派去防守麻坡河的印度第四十五旅,则被海上登陆的日军彻底击溃,全军覆没。随着日军不断的登陆和空军的火力支援,联军被迫退守新加坡。1942年2月1日新加坡攻防战开始,日军声东击西,在成功调动了英军主力的情况下,用橡皮艇横渡柔佛海峡,在裕廊成功登陆。2月15日英军投降,12万英联邦士兵被俘虏,而日军只付出了不到1万人的代价。至此马来亚战斗结束。

1941年12月7日晨,日军的第四路军队从印度尼西亚向泰国和缅甸进攻。日军没有遇到有组织的抵抗,第二天就占领了泰国首都曼谷。泰国政府被强行捆绑在日军的战车上,并于第二年1月向美、英宣战。当日军占领泰国部分地区后,便集中力量夺取缅甸。日军进攻缅甸的目的,第一,切断中国与外界的最后一条交通线,以孤立包围中国;第二,从西部为“大东亚共荣圈”建立防御屏障。12月23日到25日,日军对仰光进行了空袭。3月8日,日军攻占仰光。应英国当局请求,中国派出赴缅远征军共3个军、10万余人,配合英缅军队作战,在孙立人将军的率领下,多次击退了日军的进攻,拖住了日军的大量兵力。但是,两国准备在曼德勒与日军决战的时候,英军所驻守的仁安羌被日军击溃,日军成功绕到了中国背后,英军逃往印度方向,暴露了中国远征军的右翼。4月28日,日军截断滇缅公路,占领腊戍。5月1日进入曼德勒,后又占八莫、密芝那。英军和中国远征军一部撤到印度英帕尔、利多。随着战事的不断进展,英军和国民党军的补给和支援被切断,不得不化整为零,于5月底撤向印度。

12月8日,日军空袭香港启德机场,同时兵分四路进攻香港。由于装备和人数的差距,防守的英军在12日放弃九龙半岛撤回香港岛。18日,日军进攻香港岛,在黄泥涌受到了英军的强烈抵抗。但随着战线和补给水源被日军切断。25日,日方代表和当时港督杨慕琦签署了“停战协议”,香港沦陷。

1941年12月8日,日军在珍珠港战役结束后的10个小时之后,就发起了对菲律宾的空袭。日军的首轮空袭目标是美军的军事基地、机场和交通要道。当日军轰炸机抵达克拉克空军基地上空的时候,正赶上美空军飞机结束日常训练正在降落,空袭几乎没有受到什么抵抗。与此同时,进攻其他机场的日军同样取得了成功。在短短几天内,美军在菲律宾的空军基本被歼灭,日本取得了制空权。在占据了绝对优势的海空军掩护下,日军登陆作战进展顺利,很快击溃了美军在外围的道道防线,麦克阿瑟率领残部只能退守巴丹半岛。1942年3月,麦克阿瑟撤退到澳大利亚,出任西南太平洋地区最高司令。经过4个多月的艰苦战斗,美军因为支援和补给被切断,于4月9日被迫投降。被俘的78000名美菲士兵在日军的胁迫下,顶着酷暑在雨林中穿行100多公里到达了战俘营。由于缺少食物和水,加上环境恶劣,造成了4万多人的死亡,幸存者称其为“巴丹死亡行军”。5月6日,日军击溃了美军在菲律宾的最后抵抗。

1942年1月,驻我国海南岛的日军第十六军向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进攻。由于当时的荷兰殖民军抵抗不力,日军于1942年2月占领加里曼丹、苏拉威西、帝汶和苏门答腊等岛屿。此后,美、英、荷等国军队企图在爪哇海突击日军舰队,结果惨遭失败。日军乘胜登陆爪哇岛,9日占领万隆。12日,荷兰总督正式投降。荷属东印度的重要岛屿及其丰富的战略资源统统落入日军手中。此外,在太平洋南部,日军侵略者为了截断美国和澳大利亚的海上交通线,拆除以后可能成为美国进行反攻跳板的澳大利亚这个幅员广阔的基地,在战争一开始,就向这一地区发动了进攻。1942年1月,从加罗林岛出发的日军,先后占领了新几内亚群岛以及所罗门群岛的大部分岛屿。日军还在拉包尔建立海空军基地,在布根维尔岛和瓜达尔卡纳尔岛修建机场。这样,就对美澳之间的海上交通线构成巨大威胁,并有可能把战争推进到澳洲大陆。至此,从战争的第一天起,日军就在主要进攻方向上,集中兵力实施突然袭击,迅速掌握了西太平洋广大地区的制空权、制海权,然后实行陆海军协同作战,完成预定作战计划,取得了战争初期的暂时优势,共控制了7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多达1.5亿的人口,在北起阿留申群岛、南至澳大利亚、西起印度洋、东至中途岛的1万多公里的战线上,与美国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第四节 珊瑚海海战:联合舰队锐气初折

进军南太平洋

在日军占领了东南亚大部分地区之后,大东亚战略取得了初期的成功。日本国内认为虽然美国有很大的战争潜力,但美国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将潜力转化为战斗力,而当盟军反击的时候,澳大利亚将成为其最佳的跳板。但此时日本陆军在中国和东南亚受到了极大牵制,无力再进攻澳大利亚。为了巩固太平洋地区的优势,日军决定向西南太平洋推进,切断美国和澳大利亚之间的联系。

1942年5月,日军向美国通往澳大利亚的海上交通线要地——图拉吉岛进发。图拉吉岛位于新几内亚岛的莫尔兹比港和所罗门群岛的交叉点,控制该岛就能掌握该地区制海权和制空权。

5月1日,日本第四舰队司令井上成美海军中将派高木武雄海军中将率第五航空战队航空母舰“翔鹤”号和“瑞鹤”号(舰载机共125架)及重巡洋舰3艘、驱逐舰6艘从特鲁克出发,伺机消灭盟军水面舰只。原忠一少将率轻型航空母舰“祥凤”号和重巡洋舰4艘、驱逐舰1艘从拉包尔起航,掩护登陆船队驶向目标。

日军此次作战主要出于以下三个目的:第一,控制拥有水上飞机基地的所罗门群岛及周围海域。第二,攻克莫尔兹比港(此港是联军在日本与澳大利亚之间的最后一个基地)。第三,希望在达成第一和第二个目标之后,能迫使美国的航空母舰编队加入战局,因此而有机会将其歼灭。

在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军加强了对日军行动情报的侦听和破译,成功地截获了日军此次的行动情报。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尼米兹在获悉了日军的兵力投入和战略意图之后,决定对日军的行动进行阻击。而此时“企业”号和“大黄蜂”号在袭击东京的返航途中,所以尼米兹命令弗莱彻海军少将率由“约克敦”号和“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舰载机140余架,巡洋舰5艘、驱逐舰9艘,和“企业”号组成的第十七特混编队,在珊瑚海阻击日军。

日本海军初次受挫

5月3日,日军舰队抵达图拉吉,没有受到任何抵抗,顺利登陆。随后开始在图拉吉修建军事基地,航母舰队主力则开往莫尔比兹港。弗莱彻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的“约克城”号仍然在巴特卡普角以西一百多英里的海面上。弗莱彻认为这是一次良机,于是他下令舰队立即中断加油,全速驶往所罗门群岛中部。次日上午,混编舰队抵达瓜达尔卡纳尔岛西南约一百英里的海面。战斗机编队直扑图拉吉岛,向附近海面上的敌人发动了三次攻击,摧毁了部分水上飞机。飞行员发回了有多少敌舰被击沉的夸大的报告,弗莱彻兴高采烈地向珍珠港报告了胜利喜讯。随后美舰队也向西莫尔比兹港进发。

虽然美军占得了先机,但是这次进攻也让日军知道了美军舰队的存在。双方进入了互相搜索的阶段。由于天空阴云密布,能见度很低,所以都没有发现对方的身影。5月6日,在密云的掩护下,弗莱彻的混编舰艇编队集结完毕。此时珍珠港也传来了最新情报,日军用两艘航空母舰提供空中掩护的入侵莫尔斯比港的部队,将于第二天穿过卢伊西亚德群岛。弗莱彻决定截击这支日军。他所不知道的是一架巡逻的日本战机已经发现了他的动向,得知两艘美军航空母舰正前往截击入侵莫尔斯比港的日本船队的消息后,日本的海军司令部在震惊之后迅速做出应对,调遣其中一部前往攻击美海军编队,但因为云层的关系,攻击被拖延到了第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