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17154000000013

第13章 术语解析(4)

什么是客观真理

客观真理也是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部分。

客观真理包含两层含义:首先,真理的内容都是客观的;其次,用来检验真理的方法也是客观的。真理作为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形式以主观为出发点,但是从内容到结果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真理的内容是平等的,因而真理没有阶级性,一切科学定律、一切真判断,都是由于它的内容具有客观性才能称为真理。客观真理的存在是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出来的,并且能够被人们广泛应用,因此,真理是社会生活和科学生活的风向标。

什么是价值

价值起源于自然界,随着人类的进化而发生变化,价值的本原是运动着的物质世界和劳动着的人类社会。

价值是人类对于自我本质的维系与发展,是衡量人本身存在的核心概念,是人存在与发展的本质。人类一切自我解放行为,是人性对于自我创造及再创造的维系及发展,一切价值形态都脱离不了这一范畴。

价值包含人的意识与生命的双重发展,是人与外在自然的统一发展,人创造自我世界的一切发展即有价值。人本身是价值的根本对象,人即价值本体,人的行为即价值源泉,人的发展为价值结果。

除了哲学范畴之外,价值的分类还有很多,譬如经济价值、物理价值、法律价值等,这些都被称为名义价值,究其本质体现自身含金量,是一种价值能量的实现。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专属名词,社会存在决定了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变化,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同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二者相互依存。其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作用,是第一位的;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第二位的。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历史唯物主义既反对抹杀社会意识起作用的形而上学机械论,也反对把这种能动作用加以夸大的历史唯心主义。

社会意识的作用在性质和程度上有两个方面:一是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二是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社会意识在自身发展中还具有历史继承性,既反映那个时代的社会存在,也集成前人留下来的精神文化成果。

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既要认识到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要从社会实际出发。又要认识到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在社会活动中,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生产方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方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活生产的三大支柱。生产方式是主导,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生产方式下形成和存在。

生产方式是社会生活用来谋取生存必须的物质资料的方式,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纯粹统一。生产方式首先是在人和自然中产生的关系;其次又发生在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会在某一时期保持不变,但是当社会发生变革,生产方式也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是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力由人的因素即劳动者和物的因素即生产资料构成,其中劳动者是决定性的因素。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

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经济关系,它是人们最基本、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决定了其他社会关系。生产关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生产关系指人们在直接的生产过程中,即物质资料生产环节中所建立起来的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的全过程,即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中发生和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有机统一构成为生产方式。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内容,生产关系是形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力的发展是生产关系变化的原因,也是新旧生产关系更替的依据。是否能够推动生产力发展是评判生产关系先进或落后的根本标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状况,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什么是唯意志论

唯意志论是一种主张意志才是宇宙的本质,意志远高于理性的唯心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哲学。提出这一理论的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

唯意志论产生于19世纪20年代的德国,叔本华提出了一种唯心主义倾向的理论,认为意志是整个世界的基础,是终极目标的实在,一切事物都是意志的表现,思想也是意志的派生物。作为宇宙本体的意志是一种完全敌视客观物质世界的神秘的力量,是一种盲目的、无理性的、永不衰竭的创造力。这个意志无所不在,永不熄灭,它在人心中表现为冲动、本能、奋进、渴望和要求。

叔本华指出,意志是真实的自我,肉体是意志的表现,先有意志,然后才生出肉体和各种器官,就连植物的向光性乃至物体的引力和斥力等,都是意志的表现。他认为意志统率感觉、想象、判断和推理。用意志解释宇宙万物,完全否定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独立于主观意志之外的客观存在及其规律性,同时也否定了理性思维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这种唯意志论影响力较大,从德国开始产生,流行于法国,最后在它的影响下产生了存在主义和实用主义等思潮。

乌托邦与反乌托邦

乌托邦与反乌托邦是两个领域的概念,乌托邦是指“空想社会主义”,反乌托邦则是一种文学形式,但是二者都以虚空的社会世界为蓝本,所以常常被相提并论。

乌托邦是人类思维形式中最美好的社会,犹如西方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西方学者提出的空想社会主义社会是美好的、人人平等的、没有阶级的世外桃源。乌托邦主义是社会理论的一种,试图将价值和实践呈现于一个理想的国家或社会。如今的乌托邦一般用来描写想象的、理想的社会,有时也被用来描述社会中试图将某些理论变成现实的尝试,大多是美好的策划,但是永远无法实施计划和愿望。

反乌托邦是科幻文学中的一种文学体裁,反乌托邦主义也是理想社会的反射。在反乌托邦社会中,物质文明泛滥并高于精神文明,精神依赖于物质,精神受控于物质,人类的精神在高度发达的技术社会并没有真正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