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每天读一点民俗文化常识
17153900000021

第21章 图腾信仰(1)

世界上每一种文明的发源地都曾经出现过古老的图腾信仰,这是人类先民在广袤的大自然面前产生的精神回应。图腾信仰是一种民俗文化,也是早期人类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历史,却在历史长河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它不是物质文化,却在物质文化蓬勃发展的进程中产生了重大影响。

民间有哪些祭祀方式

祭祀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在封建社会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中国传统的祭祀主要有祭神、祭祖、祭孔等。

祭神是最古老的祭祀方式,在中国古代极为普遍,从统治阶级到平民百姓,都有祭神的传统和观念。如商朝的祭神活动极为频繁,每年祭神次数达三百多次。祭神的内容包括君王皇帝每年祭祀天地日月之神,民间祭祀龙王、土地、妈祖、菩萨、灶王爷、城隍爷、财神、寿星等。祭神的目的都是为了祈求神灵保佑国泰民安、五谷丰收、家宅兴盛、平安富贵等。

传统祭祖的方式多样,也有人在家中灵位牌前祭拜祖先,或在街道中心进行祭祀祖先活动,或逢年过节在祖宗祠堂里祭祀。而扫墓、扫坟则是祭祖的最常见方式。

扫墓俗称上坟,是指在清明节期间,人们携带食物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其供奉在祖先亲人的墓前,将纸钱焚尽;再为坟墓清扫清理杂草,培上新土,折几枝新枝插于坟前;最后叩首行礼,按长幼尊卑的顺序进行,吃掉或撤下酒水食物,即算完成祭拜。扫墓作为传统的一种祭祀方式,这种习俗一直延续至今,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被简化。火葬和海葬的逐渐兴盛致使民间祭祀方式也有所改变。

祭孔专指祭祀孔子和孔子以后的儒家圣贤。孔子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创立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由于封建社会王朝多以儒家思想治国,因此一切应试、考核、选拔官员均以儒家经典为核心,使得读书人都尊称孔子为先师圣贤,并加以祭拜。

明清以后,科举考试的内容以儒家四书五经为主,统治者屡次加强儒家思想对民间意识的控制,帝王多次亲自前往曲阜孔庙举行祭孔活动,因此各地民间也大兴祭孔活动,纷纷建造孔庙和文庙,以供文人、学子和考生祭拜。

祭祖有哪些讲究

敬天尊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一脉相承的习俗,是一种固有的文化基石,其中祭祖是传统伦理文化的重要表现。

家族成员在香案上摆放祖宗的灵位和画像,按长幼次序磕头跪拜,并上香上供品。祖宗牌位上写有死者生前的名字地位等标示字样,除了每日需要焚香膜拜以外,每月的初一、十五也需要祭拜,且比平日隆重。而每逢年节、中试、生子、婚庆、丧葬等重要事件,更需祭拜祖先。

除此之外,寒食节和清明节也是民间祭祖的重要日子。

古代的祭祖通常在家族宗祠或家庭祠堂内进行,其中有很多特殊的讲究。

一般说来,古代的祭祖活动由族长带领男性成员参加,而女性成员则在宗祠室外,不得进入祭拜场地,未出嫁女子和寡妇不得出现在祭祖场合。另外,祭祖使用专用的器皿、香案、供品,并按照家族传统规矩摆放固定的数量。

中国民间有祖先崇拜与祖先信仰,因此,祭祀祖宗在民间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祭祀仪式及活动被视为神圣不可亵渎。

民间禁忌是如何产生的

人类在原始社会时期,面对着不可预测的大自然的变化,心理产生恐惧感和危机感。于是人类怀着敬畏之心,用一些禁忌来避免遭到自然伤害,比如原始人不将带血的猎物乱扔,因为这样会招来猛兽等。

民间禁忌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走出生活领域,向着信仰和宗教领域延伸。早期原始氏族部落带有图腾崇拜的性质,人们为了表达对图腾的尊敬,便制定各种禁忌行为,比如彝族人禁止捕猎老虎,蒙古人禁止捕猎苍狼,满族人不吃狗肉等,这些都带有浓浓的原始宗教色彩。

此外,随着文明的进步,禁忌的种类也出现了多样性,其中囊括了宗教信仰、民间习俗、心理习惯、伦理道德、生活经验等各方面。百姓们在吸收宗教影响的同时又联系自己的生活,出于安全防护、身心健康、辟邪驱灾等原因创造出许多禁忌,比如孕妇忌讳夜不归宿,新生儿不宜抱出屋外、不用死者的器物等。这些禁忌很大程度上规范了人们的行为,在调节人们行为和伦理规则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关公怎么会成为了财神

关羽是三国时期蜀国名将,以忠义两全着称,被历代帝王百姓奉为勇武忠义的神灵代表,并被称为“关公”,也称为“武曲星真君”。民间多设有关公祠、关公庙等,与武职相关的人多祭拜关公,如将军、武官、武举考生等。

由于关羽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其最重要的美德是为人处世突出一个“义”字,一生为义而活,最终也为义而死。所以在古代百姓心目中,关羽就是义薄云天的代表,是最好的保护神人选。因此,关羽除了成为武学者的崇拜对象,也是人们心目中渴望平安无事的保护神。

古代商人做生意需要走南闯北,常常祭拜各路神灵以求保佑财物安全,因此,古代商人喜欢在店铺里供奉关羽,甚至山西晋商为得庇佑,模仿桃园三结义与关公结成兄弟。久而久之,被富人商贾供奉的关羽就自然演化成了财神,保佑人们招财进宝,财不外失。

另外,关羽成为财神还有一个原因,由于关羽不愿意背弃刘备投靠曹操,所以离开曹操,并给曹操留下书信和账册,账册上记载着曹操曾经给他的所有赏赐,按照“原、收、出、存”等分门别类一目了然。后来他的这种记账法被后人采用,无意中便成了“商用簿记法”的设计和发明者,由此被尊奉为“武财神”。

什么是伏羲信仰

伏羲信仰是民间自发形成的对伏羲神的信仰活动。伏羲是古代传说中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文献中记载的最早的君王。伏羲所处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相传伏羲充满智慧,他连接天地画出了八卦,创造文字,并与造人之神女娲生儿育女。同时,他发明了结绳为网,用网来捕鸟、打猎、捉鱼,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

传说伏羲称王111年去世,民间流传着大量关于伏羲的神话传说。因此,中国数千年的民间一直存在祭祀伏羲的信仰活动。人们感念这位中华始祖的贡献,于是将其神格化,作为尊神进行崇拜,历朝统治者和文人为了各种目的也不断加深这种崇拜,并勾勒了伏羲史迹,完善了伏羲史实。同时,历代帝王为了宣扬王权合法性,维护王朝统治,把伏羲作为历代帝王祀、三皇祀等国家祭祀活动的祭拜对象。

道教、佛教这两教都赋予伏羲多种神职,而伏羲信仰更成为民俗生活的一部分,体现出普通民众的精神需要,也是一种具有生活形态的民俗文化。

巫术真的存在吗

巫术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特殊技能,但并没有传说中渲染的超能和神奇。中国的巫术最早产生于原始社会,是中华祖先对抗和认知自然过程中总结的特殊手段及方法。

最早的巫术主要用于治病救人,与中医的起源相关,巫师观察病人的面相气色,并对症下药,运用中草药、昆虫等进行治疗,并往往使病人痊愈。由于原始社会早期人类智慧尚未得到普遍开化,这些具有效用的方法便带着神秘色彩相传下来。巫术逐渐被赋予各种鬼神之力,人们为了表达对鬼神的敬畏便在施行巫术前增加各种仪式,祈求各方鬼怪神灵的帮助。

此外,巫术也与心理学有关,是精神力量和启发潜意识的一种运用方法,巫师借助心理暗示和精神力量等,对施巫者进行心理和精神控制,以达到某种救治的目的。同时,巫术也是古代生物学成果的重要体现,巫师利用植物麻醉、昆虫毒性、微生物病菌等方法,制造了巫蛊术、瘟疫等,可导致人们产生各种幻觉、疾病和不适,增加了巫术的神秘感。

中国的巫术曾记载于上古医书中,虽然巫术在流传过程中被神秘化、妖魔化,但因为巫术手法怪异,不同寻常,其本质与科学并不冲突,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巫师是怎样产生的

巫师是指原始宗教中非官方的神职人员,具有与神灵沟通和借助神灵力量为人类服务的能力,如占卜、治病、祓禳、祈福等。巫师是最为古老的职业,巫术也是最古老的手艺和能力,远古时便有“家为巫史”的情况,也就是说,当时家家户户都掌握着一些巫术。在巫术盛行的时代,人们运用巫术就像吃饭走路一样平常。

按照神话传说的记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出现巫师是在黄帝蚩尤时期,大巫风伯雨师,旱神女魁在华夏大战时用巫术斗法,蚩尤失败被杀。后来随着甲骨文字的出现,产生了专门的占卜巫师,成为官方的神职人员。占卜巫师在早期的国家中有着很高的政治地位和权威性,专门负责占卜并记录结果,保管记录文档,并由这一类巫师衍生出了专门的史官。

周朝以后,巫师的政治地位逐渐降低,但参与的政治活动却越来越多,跟巫师有关的宗教事务分工越来越细,出现了专门整理巫术档案的“史”,专门负责祷告的“祝”,专门负责占星相术的“卜”,而“巫”的官职主要负责与神鬼沟通。汉代以后,儒家地位上升,神鬼地位下降,并且逐渐低于政治和生活,因此巫师逐渐演变成算命、占卜、起卦等下层职业身份,并且多与道教靠拢,发展出驱鬼辟邪、相看风水等职业。

妈祖信仰是如何产生的

妈祖也被称为海神妈祖,妈祖信仰兴盛于中国东南沿海的莆田、兴化湾、平海湾、湄州湾等特殊地理位置,是海上航行的精神支柱。作为一种民间信仰,妈祖在沿海地区民众中的影响力巨大,其信仰传播之广泛是其他宗教少有的。

妈祖在历史上实有其人,她诞生于湄州岛,是一个天性善良、乐于助人的女子,她生前经常为百姓问诊发药,见到穷苦人家便不收药钱。由于妈祖经常在海上救人,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和崇敬,成为保佑平安的精神象征。有一次妈祖渡海救人,却遭遇不幸,沿海一带居民不愿意接受这样的事实,他们认为妈祖在海上羽化成仙,还会继续保佑着他们。

由于沿海居民最大的心愿便是出海平安,而海上风浪无常,他们便向妈祖祈福。妈祖家乡的当地百姓多年受其恩惠,便同莆田沿海一带的百姓自发在妈祖羽化成仙处修建庙宇,将妈祖当作海上的保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