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足迹与风采:南航校友访谈录(全2册)
17151000000080

第80章 少年航空梦 半生冲天情(2)

然而事实证明,胡晓峰的决定是正确的。成为了一线设计员之后,胡晓峰有着一股韧劲,不卑不亢地跟着师傅们为182厂的脱困和崛起孜孜不倦地工作着。凭着过人的能力和踏实肯干的精神,胡晓峰很快得到了提升,他历任副科长、科长、副处长、处长、副总经济师、副总经理。据胡晓峰回忆,大概1~2年就会升一个职位。胡晓峰感慨道:“我们1982年分来的这批大学生有130多人,都是精英。虽然陆续跑掉了一些能人,但留下来的人都特别有激情、特别有抱负,我们曾经到工厂附近的文川河边呼号,说我们不是陕飞的过客,我们就是陕飞的主人,10年以后这个企业就是我们的!”

“我的决定是正确的”

1999年,胡晓峰成为陕西飞机制造公司的掌门人。这时的陕飞依旧处在困难时期,胡晓峰上任的当月就发不出工资。“我们从1990年以后就没有及时足额发工资的概念,总是有多少发多少,没有就欠着。”更要命的是住房,当时陕飞一共有6000多户职工家庭,其中有2000多户没有栖身之处。居无其所的职工们自力更生,漫山遍野地搭起油毛毡棚子,那就是他们的家,而且一住就是许多年。这些都让胡晓峰痛心疾首,深感肩上责任重大。他思考着如何才能让企业起死回生,让职工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

“什么都可以没有,唯独心气不能没有! 企业只要有了凝聚力,什么困难都可以迎刃而解。”在胡晓峰看来,担任一把手后必须迅速解决方向问题、思路问题、人心问题、士气问题。他有自己的“三板斧”。一是调整发展战略,全面收缩战线,把发展方向集中到航空产品上来,让全体职工都信仰一句话“救陕飞,靠航空”。二是重金打造陕飞科研开发体系,靠产品创新开辟航空产品新领域,下决心推出新型运8飞机平台,把运8特种飞机文章做大做足。三是向几十年一贯制的僵化体制机制宣战,重造组织架构和运行流程,推出符合发展要求的分配机制和用人机制。

胡晓峰是个敢于向职工“讲故事”的人,更是能够带领职工“兑现故事”的人,按照胡晓峰的做法,陕飞果然是一年一年好转起来。渐渐地,他在陕飞人心目中获得了极大信任,陕飞人觉得跟着胡晓峰走,可以走出黑暗、奔向光明。在胡晓峰离开陕飞之后,有人问他用了什么法宝将一个几乎崩溃的企业拖出了深渊,他说:“药方很简单,也很现成,只是别人不敢用,我是糊涂胆大勇敢地尝试了一把。”具体就是办好了两件事:一是在全行业放弃航空主业而一窝蜂大搞民品的潮流面前,胡晓峰坚决地把舵给扳了回来,坚定不移地紧盯航空产品,心无旁骛地发展运8平台;二是义无反顾地打破陕飞企业治理上的“瓶瓶罐罐”,强力推行效率优先的治理政策。胡晓峰常说的一句话是:“做航空产品是我们的看家本领,看家的才是救命的。”

1999—2006年胡晓峰掌舵陕飞公司的8年时间里,胡晓峰带领陕飞的职工们开发出了7个崭新的运8型号,将陕飞初步打造成了中国能力最强的特种飞机研制基地和中型运输机研制基地,这7个型号奠定了企业的发展基础。“今日陕飞已非昨日陕飞了,她已经彻底摆脱了困境,正意气风发地向着世界一流企业迈进。”胡晓峰自豪地说道,“这就证明了我当时的坚持是多么正确。”

“咬住运8不放松”

说起胡晓峰的职业生涯,就不得不提起他与之打了半辈子交道的运8飞机。胡晓峰以他敏锐的眼光发现,在信息化战争的今天,运8平台一定会大有用处。用他自己的话说,他上任后,就一直咬住运8这个平台不放松。胡晓峰的努力没有白费。2002年12月22日,空军装备部在北京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为运8飞机定下了大改的基调,以满足一系列电子战武器对平台的需求。会议决定将该型号项目命名为运8某工程。“某工程”成为陕飞后来实现腾飞的关键基石。

“某工程”包含了这么一些关键事项:对运8飞机作彻底的改进 (也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运8大改)、2004年12月实现首飞、2005年12月完成设计定型并同时交付5架飞机。这就意味着从立项之日起,到飞机首飞只有18个月的研制周期! 研制的工作量有多大呢? 看几个数据就能知道个大概:设计发图9万标准页,编制工艺文件4万份,新建4个大型实验室,完成大型地面试验97项,新建一条运8飞机部件装配生产线 (厂房面积3.3万米2,工装设备2600余台 (套)),补充大型机加、钣金成形、热表处理、信息化设备3000余台 (套),制造2架样机 (一架做静力试验,一架飞上天)……工作量如此巨大,却要在一年半之内完成,这在陕飞公司甚至整个航空工业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在此之前,国防科工委根据4个已立项型号的研制要求,先后任命了胡晓峰4个现场总指挥的头衔。现在“某工程”又启动了,第5个现场总指挥的帽子很快又要戴到他头上。胡晓峰知道,不可能一个型号搞一套现场指挥班子,必须合而为一。很快,一个统一的现场总指挥部建立起来,他任现场总指挥部总指挥,把5个型号合并管理。胡晓峰还在他办公室的墙上挂上了一幅巨大的网络计划图,5个型号的I级网络计划由上到下一溜儿排开。“那阵势,像是在指挥一场解放战争。”胡晓峰说。

作为现场总指挥部的常设工作机构,陕飞型号办公室就像一个前线指挥部,型号办的同志昼夜忙碌,超负荷地工作。而胡晓峰作为现场总指挥,压力极大、困难极多、睡眠极少。那时候扑在运8平台研制上的职工基本都实行着“611”工作制 (一星期工作6天,一天工作11小时),到后来变成了“714”工作制,但他们却非常兴奋,很有成就感。

2004年11月15日,第一架某工程样机在无数航空人的心血浇灌下终于下线。那天并未举行隆重的下线仪式。胡晓峰和指挥部的同志默默注视着这具非凡的庞然大物被拖出总装车间大门,向着试飞站停机坪缓缓驶去。现场很安静,大家心里都在想什么呢? 喜悦? 苦楚? 祝福? 担忧? 可能都有。正是这种复杂的心情让人无法准确宣泄情绪,所以大家都默默无语。但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因为谁都知道,这架飞机将要带着深陷困境的陕飞一飞冲天!

2005年,中航二集团组建了陕飞事迹报告团,在整个航空系统宣讲陕飞在艰难条件下创造奇迹的先进事迹。那一年,胡晓峰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次年,陕飞公司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这些是国家给企业和个人的最高奖励。2006年,胡晓峰升任航空工业某基地主任兼陕飞公司董事长,2007年任中航二集团飞机部部长。2008年中航工业两个集团合并后,胡晓峰出任新组建的中航飞机有限公司总经理,2010年至今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济师兼中航机电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

“坚持真的很重要。”胡晓峰意味深长地说,“陕飞如果没有那些年的坚持,就没有今天的扬眉吐气。几十年的工作经验教给我的是: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除非你自己放弃。绝境不可怕,只要信念在,希望就会在。”半辈子的“戎马”生活,让胡晓峰从一个在田间投射航模的小知青变成了航空企业的掌门人,这中间的酸甜苦辣或许只有他自己才能细细品味。

采访最后,胡晓峰校友饱含深情地祝愿母校更快更好地发展,并建议南航在建设综合性大学的同时,一定要坚持发展好自己的航空主业,源源不断地为航空工业输送更多品学兼优的人才。

(撰稿:王宇宁 陈 琴 审稿:薛忠云 编辑:徐文俊)

注 释

[1].友寄语: 中国终究要成为世界航空强国,要铸就这一伟大事业,靠的是一代代仁人志士的前赴后继。望南航学子们追随航空工业拼搏者们的足迹,汇集到“航空报国”的旗帜下。有了一支伟大的队伍,就一定能够开创伟大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