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足迹与风采:南航校友访谈录(全2册)
17151000000017

第17章 文武双臻勤耕耘(2)

1964年,王康从南航毕业分配至西北空军某试验基地工作。坐上从上海西行的列车,他的思绪却早已飞向千里之外的试验基地,既兴奋,又不安。那里的环境怎样? 去了能否适应? 进入巴丹吉林大沙漠的深处,列车两边都是一望无际的大沙漠,越走越荒凉,触景生情,同行的一群上海女生忍不住哭了。从那时起,航空报国的理想信念使王康执著地坚持了下来,而这一坚持就是27年。

“有了志向和追求,才能在这个地方扎根,才能克服困难干好事业。”从南方到北方,要适应的不仅是气候,还有生活方式。基地在沙漠戈壁中,春天风沙特别大,往往是“三天刮一次、一次刮三天”,起风的时候漫天黄沙,即使是白天也只能开着灯工作。对此,王康乐观地说:“幸好我们是1964年去的,基地已有了营房,如果是在1958年还只能住帐篷呢!”基地饮食也非常简单,基本是大白菜、萝卜、土豆。当地的水质很差,盐碱度高,烧水锅里常常结一层厚厚的垢。夏天机场跑道上的温度常常高达五六十摄氏度,冬天又特别冷且时间特别长,经常到5月份才能脱掉大棉袄,摘掉狗皮帽。

刚到基地,王康就被下放到连队锻炼。10月初,他被分配到警卫连,去靠近蒙古的新西庙看守菜地,白天摸爬滚打进行军事训练,夜里轮流站岗放哨。当时天已冷,早上洗脸水刚泼到地上就结冰,夜里还经常有紧急集合。连队锻炼结束后,王康又和一批同志赴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在这短短的半年时间里,他第一次见识了西部的贫困,同时也感受了民风的淳朴。在西部地区,水非常珍贵,洗脸、洗澡对当地人讲都是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当地人常常是白天参加劳动,晚上开会,夜里睡觉前对着煤油灯脱下衣服清理身上的小虫。部队到了村里,最开心的就是孩子们,因为只有那时家里人才会帮他们洗一次脸。“在这样的环境下,你只能去适应,根本没有时间去考虑打退堂鼓,现实逼得你不断向前看、往前走。”王康回忆说。

下放锻炼还没有结束,王康就因“长空”一号研制任务被紧急调入无人机试验站。这里平均海拔1000多米,地处大漠深处,有着当时亚洲最大的机场。周围地势平坦开阔,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是无人机的绝好试验场。“长空”一号是在国外靶机的基础上进行改装研制的。当时无人机首飞的硬软件准备工作几近完成,关键是对无人机地面滑跑起飞离轨瞬间的弹道安全性和气动平衡问题还没底。因此,领导决定首飞试验之前要进行气动吹风试验,作为最后的验证。王康被选为试验任务的主要负责人。虽然专业对口,但毕竟刚入站不久,面对艰巨的任务,王康压力很大,但这也是机遇。因为“长空”一号是高亚声速飞机,特别适合在跨声速风洞做试验。根据他们的调研,当时做一架“长空”一号金属模型的价格几乎与一辆小轿车的价格相当,且精度要求极高,就是加班加工也要半年时间。而无人机马上就要试飞,时间不容耽误。他请教了不少教授和专家,准备先用低速风洞做试验,然后向高亚声速进行推导。得到课题组同意之后,他便到各地调研选择试验场所,最后选定在北航低速 (四号)风洞进行吹风试验。从模型测绘、制作、吹风,到收集、推导数据,工作量非常大,但在风洞工作人员的协助下,王康带领团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验证了前期方案的可行性,试飞试验一次成功!

理想与信念是克服困难的一把利剑,而善于学习、善于总结则是创新的基础。“长空”一号研制任务结束后,王康进入了无人机站总体室,负责另一型靶机的现场跟飞工作。该机先由试飞员按程序进行全自动的多科目飞行,而后改为无人驾驶,提供各类武器打靶使用。现场跟飞是通过对现场各类信息的了解,建立试飞员和无人机各专业人员之间的联系,及时解决试飞中存在的各类技术问题。在总体室,要做好跟飞工作必须掌握无人机各个方面的相关知识,从飞行总体到发动机、特种设备、无线电设备,甚至试验方法、评定方法都要弄明白。为了尽快进入角色,王康在外场跟飞时,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一一记录在“外场拾零”笔记本上,回来后将这些问题分门别类,再找相关领域专家逐一讨论解决。例如,发动机方面的问题就请教发动机室水平最高的人,特种设备方面的问题就找特种设备室的权威人士,将这些问题的现象、产生原因、处理方法搞得清清楚楚,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和图形记载下来。长年累月,他积累了十几本这样的记录本,外场试验遇到的所有问题几乎都能在这些本子里找到。这些弥足珍贵的资料代表了当时该型无人机试验最高水平的故障集锦与分析解决方法集,得到了各个研究室的欢迎。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康主笔的一份无人机试验报告得到了上级首长的批示并获表扬,基地决定把他调往机关工作。工作内容不同了,接触层面也不同了,但唯一不变的就是学习。他坚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总结新经验。进入机关后,他组织协调的范围越来越大,不仅要负责管理基地无人机的研制,还要试验和评定各类新研导弹、战斗机和武器装备。1977年他的职务由参谋提升为副科长,回站里担任一段时间的副站长后,又提升为基地副参谋长。1984年,他被任命为基地副司令员,主管科研工作。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连升3级,根本原因还是他善于学习、善于总结的良好习惯。不管在什么岗位,他总能尽快熟悉业务;不论上级下达什么样的任务,他都能科学安排、合理协调,最终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不管是在工作岗位上,还是在学校读书,只有勤于学习、善于总结,才能得到不断的提高。”王康如是说。

1990年,王康被调往北京空军装备研究院总体所任所长。该研究所着眼于空军武器装备的顶层设计和发展前沿,重点从战略高度研究武器装备的发展问题。他接触的范围变得更为宽广,需要从空军最高层面去思考问题。王康深感进一步提高武器装备论证水平的重要性,下决心撰写一本《空军武器装备论证指南》。从1997年开始,他花了4年时间,通过自己撰写并向空军及各军兵种约稿,研究汇集了最新的论证理论和方法,收集整理了最权威的论证报告,对前沿的论证仿真技术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最终形成了二三百万字的两大本厚厚的论证指南。《空军武器装备论证指南》涉及很多热点问题,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借鉴性和可操作性,受到各军兵种的欢迎和好评,获得了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他个人作为主完成人荣立三等功。

情寄书法: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王康的爱好非常广泛,从作词、作曲到登台演唱,充分展示了他的多才多艺。2007年,他专门进录音棚录制了十几首歌,制作了个人首张光盘《岁月恋歌》,他创作的歌曲《喀什记忆》获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歌曲创演大奖赛金奖。他曾是中学乒乓球队的成员,南航四年级组比赛的亚军。但最为耀眼的还是他的书法艺术。他从小就喜欢写毛笔字,而真正进入书法领域是在20世纪80年代。当时,为活跃广大指战员的业余生活,基地成立了红柳书画研究会,由他担任会长。他对于楷、隶、行、草皆有涉猎,工作之余对先贤书论进行研究,从中感悟艺术真谛与人生哲理。从王康书法创作的内容上不难看出,他既有儒雅的学养,又有大将的气度,文化底蕴的宽厚、铁马秋风的铮骨成就了他的人格魅力和艺术风格。中国书画名家研究院副院长、著名书法家王贤春曾赠诗于王康:“文武双臻气如虹,古韵洋溢荡胸中。行隶苍劲雄风在,性情高雅逸兴浓。”“楷以养性,行以抒情”。他的楷书端庄雅致、雄浑厚重,隶书则内敛、婉曲,其稳健的结构给人留下苍劲雄浑、凝练含蓄的印象;而行草书娴雅大方、平中蕴奇、俊秀飘逸,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对自己的书法创作,王康表示:“既然自己进入了这个领域,就要有一种自己的理念,我的书法准则是继古开今、博纳众长、唯美是图、雅俗共赏。每看到一种书体,就记下我自己认为最好的筑字构架,然后用到我的作品里面,以我的笔法来体现它。”

从飞机空气动力学研究到空军武器装备总体论证研究,王康的一生与祖国的航空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在专业研究的道路上不断地追求真理,并力求臻于至真的境界;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他放飞自己的想象,宁静与苍遒、淡泊与激昂,不断地追求美与和谐的艺术,达到至美的境界;在人格品德上,他与人为善、待人真诚,不断追求着至善的境界。

(撰稿:杨 波 审稿:薛忠云 编辑:茅晓嵩)

注 释

[1].友寄语: 立德笃行,报国为志,博学致远,务民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