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航空体育文化
17150400000030

第30章 航空体育的文化性格

文化性格以历史地理为载体和基础,因此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航空体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与其文化性格有密切关系。

第一节 文化性格及其界定

近年来,在文化研究领域里,“文化性格”一词频频出现。通常认为文化性格是指由一定文化决定的人类群体或个体的心理结构,它由一整套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和文化心理积淀而成,贯穿在人的一生行为中。《文化学辞典》解释为:“文化性格,由一定文化决定的群体及个体的心理特征。它由一整套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和心理积淀构成,贯穿于群体及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精神活动的始终。它一旦形成便具有超越历史时间段落的稳定性和固定在某一空间位置的局限性。传统文化性格有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表现,对不同的人群有着不同的组合方式。”简单来说:文化性格就是指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指的是某一块地域;“水土”,包括地理位置、物候位置;“一方人”则指长期生活在这一地域的人。不同地域的人,环境不同,生存方式不同,地理气候不同,思想观念不同,人文历史不同,为人处世不同,则文化性格特征也就不同,以至于“百里异习,千里殊俗”。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特性,一个民族的民族特性主要体现为文化特性,文化特性是民族特性的基本内容。一个民族的文化特性包括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为人处事的风格等。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性格。对内它表现着一个民族的特性,影响制约着这个民族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为人处事的风格等;对外体现一个民族的风貌,影响其他民族对其的印象,影响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活方式(经济基础)、政治体制(上层建筑)是决定文化性格(意识形态)最主要的因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第二节 从文化渊源看中国古代飞行器的文化性格

众所周知,中国最早的飞行器木鸟由鲁国人发明,一个是鲁国人鲁班,一个是居住在鲁国的墨子。鲁国当时连续出现能飞行的木鸟,这在当时来讲就是很大的科学发明,为什么地大物博的中华民族,只有鲁国能发明这样的飞行器呢?这并非偶然,首先与齐鲁风俗有关,齐鲁在今山东范围内,齐鲁与若干小诸侯国共同形成齐鲁风俗圈。这里“青壤千里”、“与其五谷鱼盐生焉”,也就是说齐鲁适宜于农业的发展,手工业也很发达,其中木器生产也是屈指可数的,齐鲁的土木石结构宫室就很有名气,这无疑是名木匠倍出和创造木鸟的先决条件。在社会民风上,鲁国习俗爱好儒学、礼仪制度完备,那里人民比较拘谨,害怕犯罪,远避邪恶,在信仰风俗上鲁国以儒学为宗,这都为潜心研究和发明创造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另外,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辉煌有利于发明创造。最根本的是社会大变革时代为各个阶级、集团的思想家发表自己的主张,进行“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同时,它也有赖于多种因素的契合,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谒求,更大地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的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深刻的影响。

由于鲁国崇儒,所以士人首先具有儒雅的性格,加之专业文化的形成,都是鲁国在飞行器发明创造上的有利条件,所以天下闻名的工匠鲁班才会在鲁国出现。鲁班发明过许多木工工具和其他机具,从社会环境、地理环境到手工技术上都具备了发明木飞鸟的条件。因此可以说,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国连连出现会飞的木鸟不是偶然的,是鲁国当时的学术氛围和创造发明的风气所致。

其次,崇儒的鲁国率先造飞鸟上天,也有另一层的儒家文化性格,儒家文化中的和谐包含天人关系的和谐与人际关系的和谐两层意思,张岱年先生探讨了“天人合一”观念的起源、演变及其基本含义。他认为“天人合一”是从先秦时代至明清时期大多数(不是全部)哲学家都宣扬的一个基本观点,它发源于周代,经过孟子的性天相通说与董仲舒的人副天数论,到宋代的张载和二程而达到成熟。孟子、董仲舒、张载、二程都是儒家的代表,他们对儒家的“天人合一”作了深入分析,张载说:“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得天而未始遗人”(《正蒙·乾称》)。鲁国的孔子主张寓天道于人道之中,要在人道的统一性中见出天道的统一性。关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儒家提倡“中庸”,也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中和”,使“美”与“善”统一起来,鲁班和墨子造木鸟,并让木鸟飞上天,这正是要见出“天道”的做法,孔子讲求天人相知、契合贯通,孟子讲求尽心、知性、知天。造木鸟上天,正是符合这些要求,也是儒家“知天”思想的具体表现。

“天人合一”思想在风筝飞行器的运用也是一个例子。宋朝高承的《事物纪原》中说:“纸鸢,俗谓之风筝,古今相传云,是韩信所作。高祖之征陈豸豨也,信谋从中起,故作纸鸢放之以量未央宫之远近,欲以穿地隧入宫也。盖昔传如此,理或然矣。”这里运用纸做的风筝测量距离,因为纸鸢轻,可以随风飘得很远,遇到河流,遇到人不能到达的地方,风筝都可以飞过,只要在风筝上牵一根线,就能丈量出河的宽度,人的手牵着一个模型飞鸟,通过天空放飞来完成人们想做的事,这种“天人合一”确实有其合理的因素,所以,天人合一观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这对于纠正那种把人与自然截然对立起来的形而上学的观点是一种启迪,古人已经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第三节 西方 “人文主义” 和 “启蒙文化”与航空体育

人文主义,是指一种思想态度。它认为人和人的价值具有首要的意义。通常认为这种思想态度是文艺复兴文化的主题。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源起于14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彼特拉克。日后人们逐渐认为人文主义无非是讲授古典文学。但是,更为适当的提法是,凡重视人与上帝的关系,人的自由意志和人对于自然界的优越性的态度,都是人文主义。从哲学方面讲,人文主义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人文主义”主要是研究“人”,其基本思想是提倡以人为中心。人文主义者颂扬人的权威、价值和伟大;提倡“人权”,主张自由平等;提倡理性与科学。

15世纪末意大利的艺术大师达·芬奇曾画了一个形似金字塔的降落伞装置,这就是意大利学者掀起复兴古典文化热潮的产物,但文艺复兴不是古典文化艺术的简单复兴,而是资产阶级新文化的萌芽,把从天空降下的降落伞做成古埃及金字塔形,就是在古典文化基础上的一种创新,而跳伞又是与空气动力学相关的科学,所以又属于新文化。西方“人文主义”提倡个人自由,提倡理性与科学,按基督教神学来看人是受神控制的,跳伞这种事情是违背基督教禁欲文化的,但是在文艺复兴中,人们从人的本性出发开始认识宇宙,将人类理性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在颂扬人的权威,提倡自由的精神鼓舞下,一些学者纷纷踏进神学的禁区,为了寻求真理和人的充分自由,在航空方面创造了各种有关航空方面的发明。1595年意大利人福·维拉泽奥竟然用帆布做了一个方形伞进行了跳伞试验, 1783年,法国勒·纳·旺西为了让火灾中的人逃生,制造了直径较大能从建筑物上降落的伞。18 世纪末,蒙哥菲尼兄弟发明了热气球,为了保护人的生命,他先在热气球上空投了一头绵羊,绵羊跳伞成功后,才让人做尝试,并开辟了一条从更高高度跳伞的途径,这可以说是人文主义扬弃偏狭的哲学系统、宗教教条和抽象推理,重视人的价值的又一体现。

当时文艺复兴期间,西方学者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兴趣,纷纷研究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尤其是一些艺术大师们。如1460 年,在欧洲人所画的一幅油画中,小耶稣在母亲怀里手拿着一个中国儿童玩的竹蜻蜓玩具。

人文主义者虽然不断努力,要把基督教思想与古代世界的哲学相联系,但他们播下了宗教改革运动的种籽。人文主义运动历史甚久,范围很广,流派众多,但有其统一性,统一的基础不在于古典文化的形式,而在于贯穿其中的基本精神——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而这种人道主义思想对中世纪以后跳伞运动、滑翔运动,仍至飞机的稳定性、安全性的保证都起到很大的影响。

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启蒙运动,是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代的产物,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家对封建意识形态发起全面批判,企图使人们的思想从传统偏见、神学教条、基督教会和专制政权的压制下解放出来。在17世纪自然科学和哲学成果的基础上,启蒙学者认为,正如牛顿发现万有定律一样,人们也能够凭理性的力量发现有关自然、人类和社会法则,谋取世俗的幸福,他们以理性、宗教容忍和进步的观念向固守现状的旧观念进行冲击。“启蒙”意为启迪,启蒙运动的矛头直接指向“黑暗的中世纪”,是文艺复兴运动的继续和发展。

在启蒙运动中,理性、自由的启蒙思想也使科学界、发明家们受到影响,在用科学启迪人们的智慧方面作出了努力。17 世纪完成了牛顿力学体系;1738年确立了伯努利定律;1769 年发明了蒸汽机;1870 年发明了内燃机。1783年法国蒙哥菲尼兄弟的载人热气球和查理的氢气球相继试验成功,人类才真正实现了自由升空,由于这些发明,使跳伞有了新的发展。如第一位从热气球上跳伞成功的是法国人加纳林,法国发明了热气球,加纳林可谓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还有1808年波兰人库帕伦图在华沙进行气球表演, 1837 年,科金乘坐格林驾驶的热气球跳伞,他们都是冒着生命危险,敢为人先。甚至科金为此献出了生命,这无疑都可以看作是启蒙运动中追求自由、人权、知识和真理的具体表现。

20世纪又发生了高技术革命,科技进步不仅推动了人类现代化的进程,而且促进了现代西方文化中非理性的现代人文主义和理性的科学主义两大既相对立又统一的文化思潮的产生和发展。20 世纪西方在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航空事业、航空体育更是得到快速发展。1903 年,莱特兄弟的第一架有动力的飞机问世,给跳伞运动爱好者提供了一种新的跳伞工具。1911 年,俄国人柯杰尼可夫设计制作了一个很大的降落伞,并放在一个伞包里,跳伞时一拉环,伞就自动张开,使跳伞更便于控制。科学主义思想也使得西方人把眼光看得更远,超过国界看域外,对世界各地先进科技展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