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航空体育文化
17150400000011

第11章 航空体育与造型艺术(1)

航空体育运动在开展时造型各异,可以为观众呈现一场精美视觉盛宴。尤其是跳伞运动,更是有形式多样的表现艺术和特技造型。飞机、伞、滑翔机……都有自己的线条、色彩,构成了航空体育特殊的造型艺术。

第一节 艺术与造型艺术

艺术,是指用语言、动作、线条、色彩等不同的手段构成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并表达作家、艺术家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关于艺术的起源,西方学者历来有游戏说、摹仿说等不同的论点。马克思主义的艺术观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社会生产劳动实践。艺术具有时代的、民族的特征,反映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民族的社会意识和生活风习。从航空体育的原始状貌来说,都是源于游戏或生产劳动实践,比如跳伞源于笠和雨伞,航模飞机源于飞机试验等。

造型即创造形体,是美术的主要特征。造型艺术一词源于德语,德国文艺理论家G.E莱辛最早使用这一概念。俄国学者埃恩斯特·格罗斯在《艺术的起源》一书中指出:“原始艺术创作的各种形式——身体的装饰、图案、雕塑、色彩、舞蹈、诗歌作品等,在满足美的需要的同时,都是为某种实际目的服务的,而且,实际目的往往比艺术的美学方面更为重要。”他认为:艺术“就基本的主题、手段和目的而言,原始时代的艺术与一切时代的艺术是同一个东西。”最早的歌舞艺术是诗、乐、舞的综合,后来分成了文学、音乐、舞蹈。造型艺术发展为工艺美术、绘画、书法、雕塑、建筑等样式。

航空体育艺术不等同于体育美学。航空体育艺术包括两大内容,航空体育审美和航空体育艺术创作(如航模、伞形等),而且在航空体育艺术中,不只是围绕着航空体育审美意识、审美心理、审美标准、审美情趣去使航空模型和伞形设计完全符合美学的基本要求,更不是将航空体育全部归类为美学元素。航空体育艺术既包括基础理论,也包括应用理论,突出其使用价值。美学应该是哲学的,航空体育艺术则是文化人类学的。就像文艺学一样,它与美学有关,但又不能以美学来代替。跳伞中的“空中芭蕾”除了美,它必须遵从规定动作进行,其中有物理学的、动力学的、气象学的原理。

第二节 跳伞与造型艺术

德国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格罗塞在《艺术的起源》中研究了原始艺术活动与原始民族实用功能的联系。他发现狩猎部族由自然界得来的画像几乎完全限于人物和动物,原始人只挑选对自己有极大利益的题材。于是他断言:“原始民族的大半艺术作品都不是纯粹从审美的动机出发,而是同时想使它在实际的目的上有用,而且后者往往还是主要动机,审美的要求只是满足次要的欲望而已。”这一判言,同样适用于古代跳伞事件。古代最初用来跳伞的伞确实来自于一些实用工具。如《史记》中记载的舜利用两个斗笠从仓廪上跳下,为什么选择斗笠,而不选择其他器物呢?显然是那时的人已经认识到这种尖形拱状的斗笠在空中飘落时遇到空气的阻力,可以发生飘移。

1495年,意大利的艺术大师达·芬奇曾画了一个形似金字塔的降落伞装置。为什么达·芬奇设想的降落伞是金字塔而不是斗笠呢?这就是文化的差异,文化差异,广义地说,指世界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狭义地说,指人类信仰和行为的差异。那些文化差别从象征性的互动过程中所习得,与人类生活中源于“生物心理的”或单纯来自非象征性的人类生活的基本环境有别。达·芬奇生活在西方,又在中世纪,加上西方那时没有斗笠雨具,所见到的是大量的古塔。据说达·芬奇对埃及金字塔十分感兴趣,因此他笔下的降落伞才会出现尖塔形,尽管中国古代舜用的是斗笠,达·芬奇画的伞是金字塔形,但有一点是十分相似的,那就是这两种跳伞都是尖顶的,伞四周也都是斜坡圆状。

画家是艺术人才,这一点不假,他们的创意绘画往往会博得读者的喝彩,赞不绝口,但有时画家的创意并不都是好的,一个不好的、违反科学规律的创意,甚至会让自己送命。据文献记载,第一位跳伞遇难者就是一位英国的水彩画家罗伯特·科金,他年青时看过别人跳伞,很是不满意,认为以前的伞有缺点,于是他发挥自己画家的想象力,设计制造了一具新颖的倒锥形降落伞,结果由于遇上风和空气的阻力,导致伞倾斜解体,科金从空中摔到了地面,当人们找到他时,已奄奄一息,经抢救无效,死时年62 岁。按理,一个画家这个年龄正是绘画的黄金时期,他却因超过常人的想象力而葬送了生命,这是一个违反科学的教训。为什么水彩画家科金会有这一创意呢?这也是有原因的,比较而言,中国传统绘画大都采用“散点透视”,视点、视向、视域都不固定,而是流动回旋,画面呈现的是一个俯仰自得,回旋往复,虚灵变幻的无限空间,这是“天人合一”思想影响下的独特空间意识。而西方绘画大都采用“焦点透视”,视点、视向、视域固定,画面所呈现的是一个锥形的立体空间。科金正是由于长期沉浸在这样一个锥形的立体空间想象中,所以他设计出倒锥形降落伞,是与他的空间意识有关,这样说来,是艺术思维间接地害死了他。达·芬奇当年画了一个形似金字塔的伞,实际上也是锥体状,好在达·芬奇只是设想而已,没有实际行动,否则世界会过早地失去这位世界级的艺术大师。

1956年,在莫斯科举行的第三届世界跳伞锦标赛上,出现了圆形开缝伞。圆形伞不仅在动态上能更好的操纵,有收放的动感,而且圆形伞更像雨伞,像蘑菇……可谓是再现了自然,又打破了过去尖形、斗笠形、方形的造型,所以在物体造型和观念造型上都有所突破,此后又出现了倒梯形的降落伞和翼形冲压翼伞,翼形伞不仅有很好的滑翔能力,在跳伞的造型艺术上又是一种新的突破,翼是指伞形像鸟翼,向两边展开,在向下降落的空间内,更具动感,在动态艺术和视觉艺术上都给人更大的刺激,这种设计显然具有美术的内涵。

要说跳伞与造型艺术最直接的结合,当属空中造型跳伞,是指多人从飞机上跳下后,由人体与伞共同组成的图形,而这些图形是在高空中经过特殊造型完成。

1970年在南斯拉夫举行的第十届世界跳伞锦标赛上,美国队首次表演了造型跳伞,引起了跳伞界的瞩目。因为这种创意是美国人,所以最初造型跳伞的“型”可称为“美国型”。1958 年,美国人斯奈德和希拉德在空中成功地进行了传递接力棒的表演,这一表演催生了造型跳伞。20 世纪60 年代前后,美国跳伞运动员空中造型从2人发展到4 人,也就是所谓的“星形”造型,4个人在空中手牵手,头对圈内,脚朝圈外,为了扩大画面的效果,4 个人尽量把手伸长,脚也做出打开的动作。到1965 年,成功地进行了8 人拉圈的造型跳伞。1967年人数增加到10人,按照每个中等身材的人两手臂长计算,空间拉大了几倍,由于有10对20只脚同时展开,使圈外多了许多突起,尽管难度加大了,但空中造型却更美,于是多人跳伞成了各国跳伞队追求的目标。如五星图案和各种人们所熟悉的图形。后来又出现了数十人,上百人的造型跳伞,在空中拼出各式各样的图案,有花样形的,各种圆形和方形的,五角和多角形的,更有英文字母如T、U、M等拼图,这些跳伞拼图在高处摄像机的抓拍下,就像绘画和书法一样,也具有一种独特的线条造型艺术,只是这种线条是人与伞借空气冲力表现出来的,这种空中人体书画的美有圆转、翻滚、流体、飞翔的美。凭借人体的曲直、拉手、展臂、抬腿等空间构造,表现出种种空中姿态、动势、情感、趣味。

1973~1975年,美国队还推出了一种踩伞造型跳伞。这种跳伞要求运动员在开伞下滑中,用手抓住或用脚钩住其他运动员的翼伞或伞绳,配合组成各种不同的图形,踩伞造型的最大特点是人伞的连接,以串联形态在空中飘动,与其他形式的造型跳伞相比,踩伞动态性要差一些,少了人体的翻滚、展臂、曲腿等动作,而是突出了整体,伞在其中成了主角,从低空远处看去,在一定的空间内,由于缺少了人体动作而显得相对静止,是以静止的人体钩挂形式表现整个动态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