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臭鼬工厂传奇
17150300000023

第23章 臭鼬工厂打造的经典战机(7)

3.6.3 不断攀升的价格

JSF项目实现了低成本,具备广泛的用途,扩大了生产量。JSF有多种型别,分别是:美国空军的CTOL型;美国海军的CTOL、CV型;美国海军陆战队和英国海军用的STOVL型。未来全球F-35的装备数量可能超过5000架,成为了世纪订单。这主要归功于F-35优异的性能和预计低廉的价格。F-35的早期预计价格仅为法国“阵风”战斗机的2/3,但由于具备隐身能力,所以性能甚至高于“阵风”。正是由于这样的特点,才吸引了美国空军、海军,以及美国盟友的大肆购买。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新技术的引入,F-35的研发、生产、维护费用却在不断攀升。目前,配合AV-8垂直起降战斗机和F/A-18战斗机行动的花费约为平均每小时1.9万美元。这两种战斗机目前将被F-35取代。为配合F-35C和F-35B装备带来的花费要比过去多63%。这些费用包括购买飞机、培训飞行员、飞机维护以及消耗品(燃油、零部件和弹药)的支出。而研发这种新型F-35战斗机的费用比预计的要增加1/3,达到600亿美元。这意味着,5000架F-35的平均研发费用将是每架1200万美元。研发费用的增加已经导致飞机交付延迟。而生产成本将为平均每架至少8400万美元。加上研发费用,每架飞机的成本将为9600万美元。预计这一成本还将继续提高,最终将达到1.3亿美元或更高。这个价格已经接近了F-22的单价。因此,美国空军、海军内部,包括美国盟国,都开始质疑F-35是否值得花费如此高昂的费用,JSF项目如今存在着巨大的压力。

3.7 臭鼬工厂的无人机系统研究

1995年初,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军用航空公司洛克希德公司与马丁·玛丽埃塔公司合并,成为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开创了世界高技术航空航天领域的新纪元,这大大加强了臭鼬工厂的实力。跨入21世纪后,臭鼬工厂更加信心满满,保持着高的效益、高的竞争力和高的创新能力,此外还有充足的财政预算。

尽管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获得了F-22和F-35的订单,但是这对臭鼬工厂来说远远不够。在原型机的竞争中,臭鼬工厂虽然承担了YF-22和X-35的最后组装,但这两个项目毕竟是洛克希德·马丁整个公司的事情。在竞标成功后,ATF和JSF项目都进入了工程发展阶段,臭鼬工厂一贯独立特行的风格将不再有用,剩余的工作都将交给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其他下属部门,臭鼬工厂的相关任务并不多。

过去的60多年,臭鼬工厂的生存法则是用很短的周期、有限的财务预算尽力制造极具创新意义的飞机。这种快速研发能力的传承使得其他飞机制造公司很难匹敌。在冷战时期,动辄制造数千架飞机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更简单、更高效、更复杂的军事/商业计划是当今时代的特点。臭鼬工厂在20世纪90年代末依然按照传统方法研制了几种型号的飞机,全都是有非常独特的创意。其中包括:A/F-117X攻击机,这是基于F-117A的衍生型号,具有对地和对空的能力;JAST计划,这是臭鼬工厂研制的STOVL战斗机,这种战斗机的研究为后来的JSF计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LV(Reusable Launch Vehicle,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计划,即臭鼬工厂的 X-33,同样为21世纪初空天飞机的研究做好了铺垫。不幸的是,臭鼬工厂在转型以后的几种独立研究计划都由于各种原因纷纷被终止或被合并了。

时代的变化对臭鼬工厂的打击依然是存在的,但如今的无人机潮流却给臭鼬工厂带来了新的契机。除了与其他公司联合研制X-35以外,21世纪初的臭鼬工厂还有几款非常优秀的无人机问世,这些无人机甚至引领了未来世界无人机的发展——无尾飞翼布局,以“暗星”、“臭猫”、“哨兵”无人机为典型代表。尽管它们不如“全球鹰”、“捕食者”(皆是有尾布局)那样大名鼎鼎,甚至项目被终止了,但是臭鼬工厂对无尾布局无人机系统的研究,使其能够更好地探索无尾气动布局,这符合美国空军对未来下一代长航程攻击计划的需求,为美国未来的技术发展提供了方向。

3.7.1 RQ-3“暗星”

RQ-3“暗星”无人机,研发阶段称为 Tier-3, 1996年3月29日首飞。RQ-3是一种高空长航时无人机,采用了隐身技术,因此很难被探测到,这样RQ-3就可以穿越重重防空网,不像RQ-4“全球鹰”必须在具备制空权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侦察。RQ-3是完全自主控制的无人机,它可以自动起飞,飞行至目标,操纵传感器传送信息,并在没有人干涉的情况下返回着陆。但操作员依然可以通过无线电和卫星信号改变RQ-3的飞行计划和传感器探测方向。RQ-3能携带光学传感器或雷达,并能够实时传输数据给卫星。

1996年4月22日,RQ-3在试飞时坠毁。1998年6月29日,经过稳定性改进的RQ-3A在进行程序重新设计后,进行了6次试飞,最后一次试飞对航时进行了试验。臭鼬工厂建造了两架额外的RQ-3A,但在项目取消前从未飞行过。1999年1月28日,RQ-3项目被中止。但是,2003年4月RQ-3作为秘密项目重新启动,机身尺寸和容量得到了扩大。据称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它第一次参加了实战,但未被证实。

3.7.2 P-175“臭猫”

“臭猫”是臭鼬的俗语,也是大名鼎鼎的臭鼬工厂——如今的ADP的昵称。“臭猫”型号为P-175,2003年3月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设为研发项目,在2006年英国范堡罗航展上揭开神秘的面纱。臭鼬工厂总裁弗兰克·卡布其诺介绍,研制“臭猫”验证机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这种无尾布局的飞行动力性能,同时用于验证未来可能应用于美国空军“远程攻击”计划所需的各项技术。

2003年3月,臭鼬工厂开始着手设计“臭猫”无人验证机,该机完全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自行投资,花费了大约2700万美元。18个月后所有设计和生产工作完成,做好了首飞准备。然而,由于内利斯试验基地遇到了异乎寻常的多雨季节,飞行计划被迫推迟。据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介绍,“臭猫”无人验证机主要设计用于验证高空长航时气动布局、自主飞行品质和快速样机成型等3方面技术。

首先,是设计出一种高空持续飞行所需的气动构型。与“暗星”无人机类似,“臭猫”无人验证机采用了无尾飞翼布局,翼展达到90ft,两台发动机安装在机身两侧,最大起飞重量4086kg。它的机身中央安装有一个油箱,所装载的燃油可以保证续航约4h。随着研制工作的进展,机翼内将携带更多燃油,可以进一步增加续航能力。

“臭猫”无人验证机在机身腹部设计有内部武器舱,可以携带454kg的武器或传感器。臭鼬工厂还在与有关载荷供应商协商,希望在今后几年内探索有可能在无人机上验证的各种传感器。在此基础上,“臭猫”无人验证机的发展型可以安装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承担起情报收集和监视/侦察任务,并考虑在今后的衍生型号中增加投放小直径炸弹等武器,具备远程攻击能力。

其次,是验证新的高效快速样机制造技术。臭鼬工厂在制造“臭猫”无人验证机时大量采用复合材料。通常情况下,复合材料的固化需要一个高压设备和350°F高温。研制人员采用了全新的低温制造工艺,先是在149°F下固化“臭猫”无人验证机的复合材料,稍后再进一步将其固化。这架验证机的部件不到200个,利用黏合剂代替了铆钉,减少了制造过程所需的工作量,同时在设计方面非常有利于实现相当低的RCS。

再次,是增强自主飞行的品质。臭鼬工厂还在从事无人机先进自主飞行能力方面的研究,以减少任务管理和相关操纵等无人机所需的昂贵人力成本。研制人员希望从机体平台中尽量节省成本,而发动机、传感器和电子设备的价格预计保持不变。

“臭猫”无人验证机已经在15000ft高空进行了两次飞行,并在之后的飞行试验中进一步增加其飞行高度。研制人员希望在飞翼平台从未达到的60000ft以上的高度,研究新型复合材料工艺的实际工作状况。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表示,“臭猫”无人验证机只是一个高空技术验证平台,不会直接投入批生产,但已经考虑在此基础上发展一种设计方案,提交作为美国空军“远程攻击”计划的评审方案。有资料称,美国空军把设计工作延续到了2007财年,并在2010年开始正式系统的设计和研制,新型远程攻击/侦察系统将可能最迟在2018年形成初始作战能力。

3.7.3 RQ-170“哨兵”

2009年12月7日,RQ-170“哨兵”出现在阿富汗坎大哈,引起世界关注。据称能潜入中国领空收集情报,被称为“坎大哈野兽”。

不久,美国空军证实“坎大哈野兽”名为RQ-170“哨兵”,是一种隐身遥控喷气无人机。该机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臭鼬工厂支持开发。RQ-170在“暗星”和“臭猫”无人机基础上研发,仍然采用臭鼬工厂一直探索的无尾飞翼布局,传感器平滑地安装在机翼的上表面。据称这款无人机是美国正在开发的一种为前线部署的作战部队提供侦察和监视支援的隐身无人机系统。RQ-170气动外形与P-175“臭猫”非常接近,不同的是“臭猫”拥有两个尾喷口,而RQ-170只有一个。

RQ-170目前由内华达州托诺帕试验场的第30侦察中队负责测试使用,当F-117A隐身战斗机还处于保密阶段时也部署在该试验场,该无人机隶属于空中作战司令部位于克里奇空军基地的第432联队。RQ-170的编号与F-117A相似,其特别序列号是为了防止对于该项目存在情况的猜测。这是一种非武装无人机,具有中等程度的隐身能力(包括钝前缘、简单喷管和翼上传感器吊舱),同时“哨兵”是基于战术作战使用的平台,而不是战略级的情报收集设计。根据其低可探测性设计,该无人机可用于伊朗边境地区飞行以及监视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导弹试射,收集相关数据,也可执行诸如信号和多光谱情报收集等任务。

注 释

[1]. 1°F=0.5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