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明传
17147900000030

第30章 “八三工程”——歼8Ⅲ飞机的研制(1)

立项前后

“八二工程”因美国借口中国发生“6·4”事件,粗暴干涉中国内政而暂停,后又以涨价为借口,使该项目被迫全部停止。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军队领导都非常关注歼8Ⅱ飞机的后续研究工作。

在“八二工程”进行期间,根据国防科工委和航空航天工业部领导的指示,601所就曾抓紧拟定了歼8Ⅱ改的初步方案,以“三大改”为目标形成报告并上报。在“八二工程”暂停时,国防科工委又召集601所和相关厂所的技术领导进行座谈,研究能否依靠我国自己的力量把综合火控系统搞出来,并评估可能需要的经费。因为当时国家经济较困难,军品研制费用有限。李明以601所的名义召集相关研究所的技术骨干,对上级的指示从技术上加以论证和研究,通过研究,大家的信心和决心大增:我们完全可以凭自己的力量搞出综合火控系统,研制更先进的歼8Ⅱ改进型战斗机。

1990年7月,“八二工程”终止,中方人员全部撤回国内。尽管从暂停到终止这段时间里,上级领导机关、空军与航空航天工业部进行了大量的沟通和磋商,沈飞公司、601所就歼8Ⅱ改方案也同空军相关机构多次研讨,各方要搞歼8Ⅱ改的目标是一致的,中央专委、领导机关、军方领导和部领导也都十分支持,但是要立项,困难还是较大的。

在当时的国际大环境下,国防工业全领域都有着强烈的紧迫感,为此,沈飞公司唐乾三总经理,601所解思适所长以及李明三人专程前往北京找林宗棠部长,希望歼8Ⅱ改方案能够尽快立项,以获得经费启动工作。然而,当时最大的困难就是落实经费,因为“八五”计划已制定完成,项目经费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根本无法挤出歼8Ⅱ改的经费,更何况在当时这又不是一个小数目。

就在大家为大改方案无法立项而感到惋惜时,1990年10月31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视察沈飞公司,这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陪同视察的航空航天工业部林宗棠部长、沈飞公司唐乾三总经理、601所刘春义书记和总设计师李明先后就歼8Ⅱ改方案向江泽民总书记进行了汇报,并且向总书记表了决心,一定要自力更生研制出与“八二工程”整体水平相当的新型战斗机。江总书记听了汇报后非常高兴,对方案给予了大力支持,并说回北京后开中央军委扩大会议时,与中央相关领导研究,经费他想办法筹集,还指示要集中国内优势技术力量,用不太长的时间研制出国产的综合火控系统,一定要争这口气,搞出“争气机”。多年之后,想起向总书记汇报的那一幕,李明仍然显得有些激动,他说:“当时真的是憋了一口气的,美国人在‘八二工程’上浪费了我们的资金,更浪费了时间,我们一定要把失去的时间追回来。”

1990年11月,总参谋部批复了新机的主要作战使用性能,并将其命名为歼8C飞机,即歼8Ⅲ型飞机。之后,601所负责飞机总体方案研究,空军相关部门的论证工作也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

1991年初,李明接到航空航天工业部的通知,要求他做好向中央领导汇报方案的准备,并制作一个比例稍大一些的飞机模型。接到上级的通知之后,李明一面准备汇报材料,一面抓紧编写歼8C型飞机总体方案论证会的报告。1991年3月中旬,李明和沈飞公司唐乾三总经理抵达北京,由部领导把关,完成了汇报文件的审查修改,并获得领导批准。

3月20日,他们先去中央军委刘华清副主席处汇报,同去汇报的还有606所的涡喷14(FWP-14)发动机总设计师严成忠、电子工业部14所脉冲多普勒雷达总设计师贲德,到会的有国防科工委怀国模副主任和陈达植部长、肖策能和王小民等机关领导。他们对汇报内容基本认可,也提了些修改意见。汇报结束后,刘华清副主席还请大家吃午饭,他拿出酒来,要李明等人立下“军令状”,喝下“断头酒”,誓将歼8Ⅱ改飞机研制出来。并嘱咐李明,向李鹏总理汇报时,一定要表这个态。这是第一次就歼8Ⅱ改研制方案向中央军委领导汇报。

向刘华清副主席汇报完之后回到部里,李明得到通知,第二天(3月21日)将向李鹏总理汇报,于是同行的几个人又开始紧张地准备汇报材料,而关于该型号的研制经费更是经过多次修改。最初,带到部机关的汇报文件定的是8.6亿元,部计划司修改为7亿元,但第一次汇报时怀国模副主任认为型号研制经费不只是飞机型号部分,还有其他工业部门的配套费用,应改为10亿元。于是汇报小组回来后,在部机关对文件进行相应修改,但部计划司审查时认为,部领导讲过,就是7亿元,一分也不能多要。于是就又改为7亿元。第二天出发前,向将带队去向李鹏总理汇报的王昂副部长汇报此事,王昂副部长听后,思考了一会儿说还是改为10亿元。于是又急忙修改汇报稿。重新打印了新的汇报稿之后,王昂副部长带着唐乾三、严成忠、贲德和李明4个人去中南海向李鹏总理汇报。一路上,李明抱着模型,内心既紧张又充满希望。到了总理办公室的一个会议室后,国防科工委怀国模副主任、空军林虎副司令员、电子工业部张学东副部长和中央军委刘华清副主席都陆续到了。军队和相关部门领导对航空装备建设的关怀与负责精神深深激励和鼓舞着李明。

过了一会儿,李鹏总理和陪同人员进入会议室,招呼大家坐下。李鹏总理先对刘华清副主席说:“讲好你不用来的嘛,怎么又来啦!”刘华清副主席笑了笑没吭声,怀国模副主任说:“他对这件事操心着哩!”之后,李鹏总理示意李明可以开始了。李明对照着飞机模型,按准备的汇报材料,将型号的研制方案向李鹏总理做了汇报,也表示了参研单位的信心和决心,还说昨天在刘华清副主席处立了“军令状”。汇报中,李鹏总理夫人还拿来了药片和一杯开水要总理服药。李鹏总理询问了一些问题后对大家说,这件事他已知道,他坚决支持新机研制,所需经费可以从总理基金中出。并当即指示参会的一名总理办公室人员将这件事通告财政部。

这次汇报,解决了最困难的资金问题,此后歼8C研制就热火朝天、快马加鞭地开展起来了。

李明开始全力组织编写歼8C飞机总体方案论证报告,并亲自编写了总报告。1991年4月,总参谋部和国防科工委联合批复了歼8C型飞机的战术技术性能指标,并将项目代号定为“八三工程”。紧接着,1991年4月20—25日,航空航天工业部在沈阳主持了歼8Ⅲ型飞机方案论证会,李明向大会做了飞机研制总方案的报告。之后,参加会议的领导和相关厂所共81个单位426名代表对方案进行了全面评审,中央军委、国防科工委、航空航天工业部等领导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动员大家全力以赴投入到“八三工程”研制之中。1991年5月,国防科工委、国家计委、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歼8C飞机研制工作的通知》,“八三工程”就全线“开绿灯”,全面铺开了。

“八三工程”,是我国航空工业在特殊时期、特殊环境下,迎来的一次打翻身仗的机会,无论是对李明个人,还是对601所,乃至对中国航空工业都有着特殊的意义。

从江泽民总书记视察沈飞公司起,到“八三工程”全面铺开的半年中,李明投入歼8Ⅲ飞机研制的精力是空前的,军方论证机构和机关对“八三工程”研制的支持力度也是空前的。

歼8Ⅲ飞机的研制任务

从“八三工程”的立项背景及其发展目标,都可以看出该工程与“八二工程”有着很大的联系,或者说是“八二工程”在国内的延续。1991年4月国防科工委以(1991)技综字577号文任命王昂为歼8C型飞机型号总指挥,任命李明为型号总设计师。作为“八三工程”的一个主要子系统,航空航天工业部则以军机(1990)1574号文任命李明兼综合火控系统总设计师。

结合当时世界战斗机发展的大趋势,以及我国空军对战斗机作战性能的需求,研制单位经过与空军的多轮协调与论证后,最终确定了歼8Ⅲ飞机的研制目标。明确指出歼8Ⅲ飞机的主要研制任务是在歼8B型飞机的基础上进行改型设计,即“两大改、两适应”和8项相关改进,改进后的飞机性能要达到进而超过“八二工程”。

所谓“两大改”,一是指为飞机改装自行研制的数字化航空电子综合火控系统,二是换装两台新研制的涡喷14发动机。

在参与“八二工程”时,在对美国人研制的综合火控系统进行研究和评审中,李明发现,美方提供的综合火控系统,一旦其任务计算机(MC)出现故障,就会导致飞机的作战能力急剧下降。因而针对美方提供的综合火控系统方案所存在的弱点,李明决定要在自行研制的综合火控系统中,要求外挂物管理系统(SMS)计算机应有备份的火力控制功能,从而大大提高了任务计算机故障时的飞机作战能力。

另一项大改中提到的涡喷14发动机,606所在歼8Ⅲ立项之前就已完成了验证机和工程样机的研制,还曾要求601所提供歼8Ⅱ飞机进行改装试飞。但在双方协调使用歼8Ⅱ飞机进行改装试飞的过程中,该发动机的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原来明确的“三不变”(流量不变、外廓尺寸不变、主安装节不变)其实全变了。这就导致飞机的改动工作量大增,相应的设计研究工作量也就很大,没有专门的经费支持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后来此事就此搁下了。“八三工程”启动后,提出歼8Ⅲ在歼8B基础上改型,这才有了换装发动机的可能性和现实性,也为该发动机提供了机会。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涡喷14装机进行验证试飞是可以的,但当时的成熟度远未达到可作为型号应用的水平。

所谓“两适应”,就是将歼8Ⅱ受油机上的空中受油能力和组合式自卫电子系统也移植到歼8Ⅲ飞机上。当时这两项技术虽然尚未完成鉴定,但已在受油机上采用并测试了很长时间,技术已经比较成熟。

而8项相关改进就是指飞机能混挂3种导弹,增加可使用的炸弹品种,采用补偿空速管,改进弹射座椅,改进飞机的起落性能,飞机的使用过载提高到8,改善飞机可靠性与维修性,对飞机减重和调重心。

战斗机作为一个庞杂的综合性系统,要完成上面所说的各项改进,飞机的机体、燃油、环控、电源、液压、进排气系统以及部分无线电设备和仪表也都有相应的更改。因此,从项目一开始,李明就多次向空军论证部门和参与项目的航空领域科研人员强调,在战斗机上每增加一项要求,不仅仅是增加一项新设计或一项新产品,相应地还要增加试制、试验、试飞验证与鉴定的工作量,最后也必将增加全寿命周期的维护使用与保障的任务和费用,所以必须对提出的要求从研制的工作量、研制周期与全寿命周期费用等方面加以权衡与控制。

就对歼8Ⅲ的要求讲,任务是很重的,经过充分论证分析,李明在提交评审的飞机研制方案报告中提到,在完成上述改进后,歼8Ⅲ飞机的综合作战效能预期会有很大提高。主要表现在:

1.换装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增大了探测和跟踪目标的距离,并使飞机具备了下视下射能力。

2.改装了功能优于“八二工程”、性能与之相近的国产数字式综合火控系统,使飞机具有自主导航能力,实现了综合显示与控制,通过双杆控制可实现超视距空空拦截、格斗,并兼有较强的对地(水)面目标攻击能力。

3.飞机装有插头-锥管式空中受油系统,通过目视对接实现空中加油,飞机的作战半径大大扩展,基本覆盖了我国南沙海域,除增长了飞机留空时间外,还为地面减油超载起飞作战提供了可能。

4.加装组合自卫电子对抗系统,提高了告警和干扰能力,提高了飞行员在未来电子战环境中自身的生存力和作战能力。

5.增加了武器品种和载弹量,使飞机的作战方式更加灵活多样,火力增强。

6.加大后缘襟翼偏度,加装了电子防滑刹车系统,改善了飞机起落性能。

7.换装大推力的涡喷14发动机,克服了改装增重对飞机性能的影响,而且使飞机的机动性能有了提高。

8.歼8Ⅲ飞机第一次将综合火控系统的可靠性定量考核指标纳入飞机的战术技术指标要求,歼8Ⅲ工程全面研制结束时,综合火控系统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最低可接受值为13飞行小时。

歼8Ⅲ飞机的研制,不但研制改进内容众多,而且研制进度十分紧迫。当时上级提出了要“争三保四”首飞,“争六保七”设计定型的目标。这可能是出于以下考虑:一是“八二工程”“下马”,使中国既损失了金钱,又损失了时间,因此必须要争分夺秒地抢回来;二是当时研制的“长二捆”火箭,也是在看似不可能的条件下以很快的速度实现的,作为航空航天工业部,航天能办到的事,航空也应当能办到。而且江泽民总书记视察沈飞公司时也提了“用不太长时间”的要求。

如何实现“争三保四”首飞

“八三工程”的实施,使得李明和参与过“八二工程”的人员有机会将从西方学到的经验和技术用于歼8Ⅲ研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