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朱育理文集
17147800000037

第37章 航空工业1986—1999(32)

45年,航空工业走过了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我们从开始只能简单地修理飞机,只能去仿制,发展到今天已经能够自主研制生产歼击机、轰炸机、强击机、直升机、运输机、教练机、民用客机等各类各型军民用飞行器和相应的发动机、机载设备、武器火控设备配套产品。45年来,航空工业累计生产60多个型号万余架飞机和各种航空机载设备。同时,从单一的军品结构发展成为军民结合、内外结合。航空工业民品达5000多种,民品产值已经占航空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改革开放以来共创民品产值770多亿元;全行业资产总额从几千万元增长到445亿元;职工人数由创建初期的9000余人发展到56万人,专业技术人员已占职工总数的1/3,造就了一支技术精湛、专业齐全、作风过硬的高科技产业大军,从而建立起军民结合,科研、生产、经营、教育结合,技工贸结合,技术密集、基础雄厚的高科技产业体系,成为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抚今追昔,成就来之不易,应当归功于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对航空工业发展做出的一系列高瞻远瞩的正确决策,归功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国家综合管理部门、全国各行业、各地区和空海军、民航也给了我们巨大的支持和帮助,为航空工业发展成功地组织起全国范围的大协作。航空工业的几代老领导为航空工业发展呕心沥血。航空工业广大干部、工人、技术人员用自己的智慧和辛苦劳动,撑起了航空工业建设的大梁,谱写了航空事业绚丽多彩的篇章。

航空工业的发展不仅创造了巨大的成就,也形成了一套基本经验,这就是:坚持自力更生为主,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航空工业的发展建立在国力可能的基础上,坚持科研先行,加快产品更新,永远保持航空工业的强大生命力和竞争力;坚持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全面加强企业管理,坚持大力协同,做到飞机及其配套产品的成套发展;坚持军民结合,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努力培养一支献身祖国航空事业的职工队伍。

当代航空工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高投入、高附加值、高出口创汇的高技术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航空工业又是为准备打赢一场现代条件下的高技术局部战争,为部队提供先进航空武器装备的重要行业。航空工业的建设发展涉及到国家安危。因此,党和国家一贯重视和支持航空工业的成长。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和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把航空工业列为重点发展的高技术产业之一。国家批准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进行国家控股公司试点,“九五”期间国家批准一批航空重点型号上马,这是航空工业在新时期的发展中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是党和国家对我们的重托和厚望,我们肩负的任务非常光荣而艰巨。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牢固树立“科教兴业”的战略指导思想,继续贯彻“突出主体,加强两翼,发展经济,振兴航空”的发展方针,认真落实“大集团、大产品、大商贸、高科技、高效益”的发展战略,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和提高质量为重点,发挥全行业的整体优势,着眼于搞活全行业经济,全面实施两个转变。我们要通过“九五”这几年的艰苦努力,完成国家控股公司的组建,使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把总公司建成有活力、有实力、有市场、有声誉的大集团,使全行业在5个方面跨上新台阶,实现航空工业腾飞的第一步战略目标。

充分重视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

——在专业技术干部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6年6月19日)

前面几位领导讲了一些全国层面上的情况,包括一些正在制定的政策和组织管理方面的一些动向,对我们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工作有很大促进作用。

我补充3点意见。

一、要高度重视人才培养

科技人才的培养,是人才培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们要在思想上、观念上真正重视起来,不要只停留在口头上。远的不说了,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一直很重视人才的培养,邓小平反复强调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根据邓小平这一指示,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很重要的发展战略,就是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去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更明确地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和要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明确要求。在这些思想指导下,党中央向全国人大提出了2010年的远景目标,并且已经全国人大讨论通过,这意味着党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变成了政府和全国人民的意志。

根据党中央和全国人大的决定,我们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制订了“腾飞计划”,提出了“科教兴业”的思想。要实现航空工业的腾飞、跨世纪宏伟蓝图,关键问题是人才。今天我们研究的是科技人才,特别是青年科技人才。我认为青年科技人才是所有人才中最核心的部分,也是最具有战略性的。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有一个很明确、很一致的认识,然后各个方面齐心协力,把人才工程实施好。

二、要实施好跨世纪的“百千万人才工程”,关键要做到“三个重视”

1.领导重视

领导重视一方面是“一把手”要重视,特别是行政“一把手”要重视这个问题,另一方面主管领导要重视。从总公司来讲,党组要重视,我要重视,主管领导要重视,分管领导特别要重视。尤其是一些困难企业,工资发不出来,就顾不上去搞人才培养,人才就枯竭了。我们去三线困难企业送温暖的时候发现,企业只剩下了老弱残兵,就像诸葛亮唱空城计一样,还有的就是自己的子弟,顶多经过自己的工学院培养。名牌大学毕业生,三线效益好的企业都不愿意去,更不要说困难企业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张彦仲[50]提出了一个建议,为了吸引人才到航空系统,补充一些新生力量到重点专业,设立了“航空奖学金”。党组很快就通过了这个建议,并且付诸实施。那些农村来的、家境贫寒的学生,愿意进入航空系统,为航空事业献身的,我们就给“航空奖学金”,然后你为我们航空服务,这就是从根本上抓,而不是从岗位上抓。前段时间,李岚清副总理也批示:“支持你们的做法。”所以主管领导要重视,要出点子。

2.主管部门要重视

这也很重要。因为领导是任期制,一般四年、五年一届,短期行为还是存在的,特别是国营大中型企业短期行为比较严重,机制不转变这个问题很难解决。但部门领导是相对稳定的,不能经常换。部门是稳定的,要负有责任,经常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推荐人才,并且要不断向领导提出来,他听也要提,不听也要提,提出来了领导不重视是他的问题,没有提是你的失职。

3.要重视中青年专家

这也是一个关键。人才培养,特别是我们工业部门,培养跨世纪人才,手段、措施要多种多样,但核心有两条:一是要大胆使用;二是要以老带新,这也是多年来的经验。我们年轻的时候,大伙都是20多岁,只好用这些年轻的,20多岁当专业组长、课题组长有的是,在座的很多人就是这么过来的,难道现在30多岁的人就不行?所以我们要解放思想,大胆使用年轻人。

三、以老带新

在这一点上要下功夫,中老年专家通过各种方式把新生力量培养出来。现在我们在各种型号设立总设计师助理,老专家不要觉得碍手碍脚的,通过这个机制,经过若干型号的研制和民品中项目的开发,把这部分人培养出来。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常务副总理的朱镕基忙不忙?可他现在还在带研究生,还兼任清华大学管理学院院长。这不是装点门面,真是要使知识不断更新,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年轻人。研究所有很多在职研究生,都是靠老同志带的,虽然他们没有学位授予权,没有博士点,但他们与北航、西工大联合办学,这都是很好的方式。这方面我们有很多有益的经验,我们要利用这次会议把这些经验总结一下,然后再吸收其他行业好的做法,把我们的行业政策制定出来,培养人才措施稳定下来,实施几年以后一定会出成效。

统一思想狠抓落实加速改革发展

——在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党组扩大会议上的总结讲话(1996年8月23日)

这次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党组扩大会议是在全党、全国上下对搞好国有企业进一步关注和重视、国有企业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期间,大家认真学习了江泽民关于搞好国有企业的重要讲话,传达了全国扭亏增盈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通报了国家控股公司试点情况,并且紧紧围绕搞好企业、促进今年任务完成这个主题展开了深入热烈的讨论。会前大家都做了充分的准备;会中大家解放思想,畅所欲言,从航空工业发展的大局出发,在扭亏增盈、对企业分类指导、搞好领导班子建设、强化企业管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化机关改革、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等各个方面提出了很多比较深刻、符合实际、带有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发言有见解,有深度。这说明我们这支厅局长队伍素质是好的,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总之,这是一次搞好企业的形势分析会和措施研讨会,会议达到了统一思想、制定措施、落实任务的预期目的。对同志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有的暂时还不能马上答复,党组决定会后由办公厅牵头,组织几个同志,尽快把问题梳理出来,按轻重缓急排出计划,提交党组专题研究,落实到有关部门进行解决。我们强调责任制,狠抓落实,就要从解决这次会议提出的问题入手。

根据会议讨论情况,下面我再强调4个问题。

一、关于进一步搞好企业的问题

通过这次会议的讨论,大家在3个问题上基本达成了共识:一是进一步提高了对搞好航空工业企业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不少同志讲,搞好航空工业企业确实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危机就在眼前,再不全力以赴把企业搞上去,航空工业的发展将难以为继。二是进一步明确了搞好企业的出发点和工作着力点。正像大家所说的,全国的国有企业大面积亏损,说明国有企业外部环境确实严峻。在这

种形势下,怨天尤人只能是无所作为,一定要避免情绪化倾向。根本的出路是振奋精神,眼睛向内,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自身努力上,下决心营造自身良好的小环境。三是进一步明确了搞好企业的基本思路。解决企业的严重困难和长期积累的问题,使用老办法、沿用老节奏不行,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用改革精神和创新的思路,大胆试、大胆闯。总的看,这次对搞好企业的认识问题是解决得比较好的。

关于搞好企业的措施,会议开始时我讲了9条,大家在讨论中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这里我再突出强调3点。

1.加强调查研究,进一步摸清情况,加大分类指导力度

会议后就要组织力量,大力加强调查研究,进一步摸清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大中型企业一个一个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力争年底前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从实际出发,对企业进行比较准确的分类,按照好的、比较好的、一般状态的和比较困难的、特别困难的这样几类情况,一厂一策,过细工作,分别研究采取一些不同的分类指导办法。为此,要建立专业厅局与企业的联系制度,同时,人事劳动局要尽快把党组宽沟会议确定的企业管理办公室组建起来,使专业部门与综合部门既有分工,又有协调,对搞好企业工作齐抓共管。二是讨论中大家结合黎明公司、远东公司[51]等企业的教训,谈到了建立预警系统的问题,确实很有必要。今年务必要结合落实资产经营责任制,研究确定一批必要的监控指标,建立企业生产经营预警系统,及时跟踪企业的经营、资产、债务情况,及时做出分析和预报,以便及时采取对策,变被动为主动。三是去年我们对一些困难企业组织现场办公,与省市人民政府一起,共同为企业解决困难,取得了一些成效,这种做法还要长期坚持下去。要组织一批人形成专门班子,对比较困难和特别困难的企业深入调查研究,按照班子、产品、机制、技术和管理这样5个要素,逐个分析,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进行具体帮促。四是尽快确定一批进一步放活的中小企业,落实放的措施,展开试点工作。

2.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强化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