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17146800000002

第2章 序言

科学的教学方法是使抽象的教材文字变成鲜活的教学实践,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的重要环节。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与研讨,是每一名教师的基本功和必修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高度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性质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决定的。

一、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不是少数理论家的专利,而是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马克思曾经尖锐地批评一些理论“本身首先就是一种秘传的科学;它的理论著作只供那些熟知‘思维着的精神’的奥秘的人阅读”,那些所谓的“真理”从来“不去接触住在英国地下室深层或法国高高的屋顶阁楼里的人的粗糙的躯体,而是‘完完全全’在人的唯心主义的肠道中‘蠕动’”。马克思主义认为,革命的理论只有转化为历史主体的自觉认同,成为人民群众的政治信仰和精神武器,才能激发出改变世界的物质力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列宁强调“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意义。因此,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具备有志于向人民群众宣传真理的决心,必须具备善于将理论通俗化的能力。当然,通俗化不等于庸俗化和低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以科学的方法满足不同群体的思维水平和思想需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主渠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是面向大学生科学地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中心环节,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加强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指导和基础。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16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和教学必须紧紧围绕实践的发展,满足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教材在教学内容上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是符合理论发展和教材建设规律的,但是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滞后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却是违背教学规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在教学内容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授的不是死的马克思主义,而是活的马克思主义;不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而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不是僵化的马克思主义,而是随时代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在教学方法上,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考虑当代大学生视野开阔、思想活跃的特点,从他们关切的现实问题和热点问题出发,使学生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个人与国家、国内与国际的内在联系中,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独特创造、理论的独特价值、制度的独特优势,使教学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三者之间的统一性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将学术研究与教学研究有机地统一起来。近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历不断提高,科研能力不断加强,这是令人欣喜的事实。但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某些青年教师主观地将学术研究与教学研究对立起来,只重视学术研究而轻视教学研究。有一些青年教师不是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而是从自己的偏好出发,沉溺于个别问题和个别人物研究,他们关注的领域和研究的问题丝毫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更无法和学生分享研究的收获。事实上,将大学生的思想困惑和现实关切转化为研究问题,严肃认真地以理论的方式给予回应,恰恰是理论创新的重要起点。中国人民大学陈先达教授曾经说过,谁能够对马克思主义课堂上经常遇到的或新出现的问题给予有深度、有力度的回应,谁就能够做出不仅高水平而且有大影响的文章。这是陈先生的经验之谈,很值得青年教师借鉴。还有一些青年教师不能将研究成果及时应用于课堂教学,不能将抽象概念具体化,不会将学术语言转换为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同样无法得到学生的认同。一旦教师在课堂上得不到学生的积极回应和职业尊重,学生在课堂上得不到思想锤炼和情感升华,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教师愈发逃避教学,学生愈发厌恶课堂。我们必须明白,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是传道、授业、解惑。评价教师的首要标准是人才培养。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而言,脱离了人才培养的学术研究,不仅背离了教师的基本职责,而且背离了马克思主义者的学术立场。因此,每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从主观上重视教学,而且要积极主动地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教学相长,不断提升自身和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坚定理想信念、加强理论武装,从而不负党和国家的重托,不负马克思主义者的光荣称号。

二、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是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和阵地,也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基层和一线。尽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环境、内容、途径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没有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就是要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为未来的社会主义优秀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必须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坚持党性,核心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站稳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方向;坚持人民性,就是要从人才培养的客观需求出发,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党性与人民性是统一的,只有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党性,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的成长成才。许多在祖国建设各个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物和优秀代表,在回忆他们的大学生涯时,都谈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他们坚定理想信念、把握人生方向、确立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意义。今天,面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繁荣的历史机遇,我们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高校的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

坚持党性原则,必须坚持一元主导、开放包容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理念。高等教育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国外一些优秀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但是,在引入通识教育、博雅教育等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同时,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主导地位,把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和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结合起来。中国的通识教育必须符合中国国情,满足中国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客观需求,遵循服务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基本要求。我们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细致鉴别各种通识教育理念所蕴含的意识形态属性,积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引领作用。事实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包含的内容很广,它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指导,有机地整合了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法学等不同学科的内容,为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必需的哲学、经济、政治、文化、历史、法律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对于大学生拓展视野、掌握方法、提升境界和服务社会,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意义。我们应该做的是在不断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同时,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立德树人方面的基础地位,使各种通识教育课程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有益补充,而不能本末倒置,以种种借口压缩甚至取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阵地。

坚持党性原则,必须坚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的理想信念。讲授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一种职业,而且是一种信仰。一个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把信仰的力量、理论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结合在一起,才能在教育教学中“理直”而“气壮”。坚持党性原则,教师必须遵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规范和职业伦理。作为学者,教师可以在各种媒体平台以个人名义发表观点,承担言论责任。但是,课堂不是论坛。在课堂上,我们讲授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不是个人的理论,我们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身份讲课而不是以个人的身份讲课。我们不能把神圣的课堂当作个人情感的宣泄所,我们必须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最新成果和前沿问题,引导学生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使他们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做不到这一点,就不是合格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坚持党性原则,必须坚持以正面说理教育为主,引导学生多看主流、多看本质,弘扬社会正气,塑造美好心灵,传播正能量。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不能批评社会负面现象,但关键是要搞清楚“为什么批评”和“怎样批评”的问题。邓小平同志说过,搞批评,“要抓住典型,有头有尾,向积极方面诱导,有时还要有意识地作好坏对比。这样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才有力量,才说明是为了改进工作,而不是消极的”。江泽民同志也曾指出:“现实生活是复杂的,要找几个事例来证明某个观点并不难。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尽管这一叶、这一点确实存在,但从总体上来看却背离了真实性。”习近平同志在今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宣传思想工作关键是要提高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这些精辟论述对于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必须认真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为大学生构筑坚实纯净的精神家园。

三、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必须加强学术共同体建设,激发教育教学管理体制的创新活力

今天任何一门学科的任何一项成就都不再是单纯的个人事业,而必须以稳定的学术共同体为基础,依靠同行间的学术交流与对话、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与融合而发展进步。马克思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理论整体,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融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教学与研究于一体的学科整体,高校思想政治

理论教育也是一个需要教学、行政、管理、服务等各个部门通力配合,以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和谐发展的育人整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以自信而又谦虚的态度,诚恳地向资深前辈和优秀同行学习,既要有敢于坚持真理的勇气,也要有诚恳接受批评的气度;既要在坚持团结的基础上开展良性的竞争,也要在竞争中共同提高进步以实现更高水平的团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领导和管理部门要尽可能地创造良好的教学育人氛围,改善工作条件,解决实际问题,创新机制体制,激发团队活力。近年来,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简称北京市委教育工委)连续七年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基本功比赛,为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2012年,北京市委教育工委设立首批八个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旨在进一步整合资源,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体作用和教学名师的示范作用,培养青年骨干教师,提高教学科学性和实效性。名师工作室自成立以来,互相配合,协同发展,其教学优势、科研优势、育人优势和平台优势不断显现,巩固了阵地,形成了品牌。

本论文集是名师工作室之一的姚小玲教学技能与方法工作室精心组织编选的。其中既有获得2012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的《突出“五个融合”,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水平》的成果介绍,也有北京市获得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称号的三位优秀教师的教学心得,以及近年来北京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获奖选手的教学体会。这些教师用真心实意爱学生、用真才实学教学生、用真知灼见引导学生,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他们重视教学研究,勤于探索、勇于创新、善于总结、乐于奉献。尽管这些成果还称不上殿堂里的经典,但也绝不是浅滩上的漫步,它们反映出这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北京市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队伍对理想、对国家、对事业的强烈的责任心和崇高的使命感。我们希望本论文集能够为更多的有志于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的教师提供一个借鉴和参照,更希望涌现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共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

201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