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3
17144700000081

第81章 张政

张政(1929.5—),上海市人,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上海分公司(现中国航空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简称中航国际上海公司)第一任总经理、党委书记。194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到浙江四明山地区参加游击战争,历任浙东人民游击队第六支队会计、政治干事、副政治指导员等职。1949年5月转入地方工作,任浙江省永康县公安局政治指导员,浙江省人民政府金华专员公署公安处政治协理员。1950年10月在浙江省公安干校荣获二等模范奖状。1954年8月任国营第112厂经济计划科科长、机械化设计科科长、厂办公室主任等职,1960年9月在沈阳航空专科学校飞机制造工艺专业学习毕业。1964—1978年,先后担任苏州长风机械总厂总工程师、第三机械工业部华东工作组组长、华东物资供应站站长兼党委副书记等职。1979年3月任上海物资配套管理处主任兼党委副书记。1980年8月任中航技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1988年11月任中航技上海分公司董事长。1988年离休。

伴随着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以及中国航空工业走向国际市场需要,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上海分公司,于1980年8月25日成立,张政被任命为总经理。成立伊始的上海分公司,承担着三机部邀请来华到上海访问考察培训的外宾在上海的外事联络接待工作;中航技履行对外签约合同中有关进出口产品在上海的仓储转运工作;树立中航工业对外开放、引进,对外贸易窗口形象的三大任务。

确保产品安全是储运重中之重。上海分公司协助执行1979年10月中航技公司与美国麦道公司DC-9-80主起落架舱门转包生产协议,该产品体积大、精度高。当时的海外运力严重不足,为赶航次产品需要提前存储。公司当时没有仓库,没有运输设备,而又要严格按照协议明细控制费用,张政就亲自率队调研考察,最终选择安全保密工作基础好、价格比较低的010单位作为公司中转储备库,确保了出口产品的安全。在公司领导指挥下,按时按质发运了一批批的飞机、航空发动机、零备件等货物,价值数亿美元。期间成功组织发运350吨一级危险品———航空汽油任务,公司领导深入一线指挥,制定各项安全措施,连续作业25小时,做到“准确、及时、安全、保密”,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高度赞誉。

按照惯例,出口运输都是委托中国外贸运输公司代办的方式,张政充分利用上海的条件,积极走访政府有关部门,协调关系,畅通渠道,直接与中国外轮代理公司上海分公司建立协议关系,自主订舱、配舱、报关、报检,现场监督装船,制作有关单据凭证等。工作量增加了,但控制力加强了,每个环节都有清晰的记录,确保合同的履约,节约了宝贵的外汇费用。通过现场实践,虚心地交流学习,增进了友谊,锻炼了队伍,上海分公司很快成为中航技口岸工作的重要力量,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外贸储运人才。

积极创造条件,建设上海外贸仓库。该库占地15.29亩,库房4466米?,露天货场2700米?。这是中航技投资的第一座储运仓库,在之后的数十年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根据总部要求,做好储运工作的同时,可以结合上海良好的贸易环境,适时开展对外贸易。这一定位,为上海分公司今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张政非常珍惜这个决定,但由于公司处于创业初期,人员少,而且多是技术干部,没有学过外贸,外语水平急需普及和提高。公司领导充分利用三机部在上海举办的英国航空设备展览会的机会,在为展会提供服务中,安排技术干部现场实践自己的英语翻译技巧。平时工作中,请能者为师,互相交流,另一方面抽调干部充实外贸业务。就是凭着这股韧劲,外贸工作开始起步。为了对外谈判,事先备课,做好充分准备,集体研究对策,确定主谈人对外口径。最初的业务是为美国联合百货ADG公司在中国大陆作采购代理,按照指定发货,以美元采购额收取以美元计价的劳务费用。公司开始尝试电子钳、标准件、变压器、微电器、工作服、编织袋等商品的出口,年度出口创汇额数十万美元。

改革开放初期,涉外酒店供不应求,为了满足航空外宾接待需要,经总部介绍,上海分公司会同上海龙华乡公司与香港港澳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利用外资建设上海园林宾馆有限公司。酒店的建立为树立公司形象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张政注意班子同志间的团结,注意工作方法,结合公司业务实际开展经常的学习教育,提高干部员工的认识。他高度认同上海分公司的各项工作关系着航空工业进出口工作的全局,是中航技公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司上下一条心,必须树立强烈的全局意识。他提出“狠抓储运全局,搞好外事接待,提高经济效益,为国多创外汇”作为公司工作的指导思想。

张政关心支持公司的群众工作,在中航技系统第一家成立工会组织,进而第一家建立公司职代会机制,积极支持员工加入国防工业上海地区的神剑文学艺术学会工作。公司工会获得上海市徐汇区总工会颁发的“优秀职工之家”称号。

张政于1988年离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