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3
17144700000077

第77章 张性原

张性原(1924.2—),陕西兴平人,第三机械工业部综合技术研究所(现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简称中航工业综合所)首任所长。194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5月参加革命。曾在西北军政委员会西安航空办事处工作,同年调西北工学院任助教、院总务处主任。1953年调第二机械工业部质量监督司、技术司任工程师、副科长、副处长、处长。1954年评为先进工作者。1970年调综合技术研究所任副所长,1979年3月任党委副书记、所长。1982年1月调三机部机关,任科技局副局长,质量司司长。1985年退居二线,同年被选为中国质协常务理事,中国航空质协常务副理事长。曾编写和编辑有《航空航天工业现代质量管理》《技术状态管理理论基础》《质量设计和控制基本原理》等著作。1992年被评为航空工业系统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990年离休。

1970年10月,针对航空标准的制定工作主要在飞机制造主机厂所,制定的标准因水平低,标准不统一,产品质量不能适应国家要求的情况,第三机械工业部发文成立综合技术研究所。主要负责组织编制航空技术标准,开展航空工业的标准化和系列化工作,组织航空工业技术革新经验交流与推广,航空产品技术资料的编制与提供等工作。其中主要工作是开展航空标准化工作。

成立综合技术研究所以后,张性原带领综合技术研究所克服缺人、缺办公场地、缺资料等困难,硬是闯出了一条我国航空标准化的道路。1972年,第二次航空标准化会议后,张性原带领研究所认真执行会议提出的“整顿提高、补缺配套”方针,组织有关工厂共同努力,经过4年时间,对原有的标准进行了一次全面整顿和修订,制定和修订了部标准1515项,其中修订标准1290项。在当时,工装标准的整顿和零组件标准的修订,影响面甚广。同时制定标准225项,其中用于生产急需的标准50多项。新标准的制定、修订从我国航空生产实际出发,自行编制,开始突破苏联标准的束缚。另外,还组织编写了一套《航空工艺装备设计手册》(共9册),修订一套《飞机设计员手册》(共7册),使各航空工业单位之间在工程技术方面第一次有了共同统一的语言,也为培养飞机设计和制造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

1976到1980年期间,张性原领导研究所科研工作者,按照第三次航空标准化会议要求,组织制定新标准866个,15个标准获得全国科技大会奖和三机部奖。其中30%的标准具有70年代初期先进水平。例如飞机电磁兼容性标准的编制,先后在歼7-Ⅲ、轰7、歼8-Ⅱ贯彻,并为强-5改、歼8-Ⅱ改等的技术引进提供了重要技术数据。

经过“五五”期间的努力,我国航空标准化工作取得了相当可观的进展,但标准水平与新机研制要求存在较大差距。1978年,我国加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之后,研究所积极承担了“航空航天器技术委员会”(TC20)的国内归口工作。1979年10月,张性原赴美参加ISO/TC20第23届全体会议,接触到美标,敏锐感觉到美标与苏标相比的先进性。

国防工委和航空工业部对积极采用美国军用标准、规范高度重视,时任航空工业部部长吕东指出,如何把这套军用标准规范移植到中国,是航空工业的大事。所党委决定加速开展美军标的引进移植工作,与美国标准协会(NSA)达成引进全套美国军用标准的协议。1980年10月,陆续收到美标43000多项;1982年后,又陆续收到全套美标缩微平片。此外还引进了SAE宇航标准,订购了美国航空无线电技术标准。

为了做好此项工作,研究所成立了美军标办公室,按照“等同使用、等效采用、参照采用”的原则,动员部内成百上千科研人员,历经3年时间,完成了航空方面常用的2600多项、近3900万字的美标翻译、编审任务,并按飞机系统重点对有关系统进行了分析。制定出版了新航标,其中包括飞机、发动机、机载设备等标准。移植美标的工作,建立了我国先进的航空标准化体系,大大提升了我国航空标准的水平,为提高新机研制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某型机研制中,抛弃落后的钢索操控系统,采用先进的电传操控系统,就是在新的航空标准化体系的基础上进行的。

综合技术研究所是我国较早开展适航性管理研究的单位之一,也是国家最早设立适航性研究机构的单位。1980年,张性原所长和王炘副所长赴美参加国际标准化TC20会议。会议期间应邀参观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带回有关FAA的一批资料。回国后立即向国防工办、航空工业部、国家标准局领导做了汇报,并及时提出了建设飞机适航性技术研究机构的建议,引起上级部门的重视。1981年2月,研究所按照国务院和航空工业部批准,设立民用飞机适航性研究管理室,同年组织相关单位自行编制了我国第一份适航性管理文件———承制国外航空产品的质量要求(SH2001A),开创了我国适航性技术研究的先河。一系列适航性技术研究工作,为后来一些型号(比如运12等)的质量控制和合格证的取得,打下了扎实基础。

张性原积极倡导开展环境试验工作。到1982年底,研究所具备了比较完善和先进的气候环境试验手段,可以进行恒定、交变湿热试验、霉菌试验、盐雾试验,盐雾—湿热综合试验,高温、低温、温度冲击试验,温度—湿度综合试验,温度—高度—湿度三综合试验,这些都为促进标准化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后来提高航空质量管理水平做出前瞻性探索打下了坚定基础。

张性原1982年1月调三机部机关工作,1985年退居二线,1990年离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