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3
17144700000053

第53章 杨一民

杨一民(1917.3—1998.1),河南太康人,航空工业青岛疗养院(简称中航工业青疗)首任党总支书记。1939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193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1951年,在淮阳先后担任区中队长、区长、民政科长、专署署长等职。1951—1953年,任二机部航空工业局计划科科长。1953—1955年,任北京航校组织科科长。1955—1961年,历任上海航校副校长、党总支书记和西安航校副校长及党委副书记。1961—1972年,任青岛航校党总支书记。1972年调到第三机械工业部青岛疗养院,1972年10月任党总支书记,1978—1982年,任顾问。1982年7月离休,1998年1月去世。

航空工业青岛疗养院建于1966年7月27日,名称为青岛休养所。1972年10月11日,第三机械工业部批准将青岛休养所恢复并扩建,更名为第三机械工业部青岛疗养院,并成立总支委员会,第一任党总支书记由青岛航校调入的杨一民担任。

杨一民任青岛疗养院党总支书记期间,带领全院党员、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勤俭建院,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深得干部群众的信任。他们大干快上,抓生产搞建设,经过6年的拼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疗养院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世纪70年代,疗养院在“文化大革命”的风潮中恢复建制,发展急需人力、物力。杨一民团结带领院党总支成员和全体党员坚决执行党中央的决议和精神,贯彻党中央的方针政策,既通过有效措施落实了政治任务,巩固了党的基层组织,扩大了党员队伍,健全了党总支的组织制度,又把生产和建设干得红红火火。

疗养院党总支委员会制定了领导干部例会制度和党员民主生活会制度。通过领导干部例会,针对基建施工、疗养接待等院重大事务,集体协商,民主议事,集中领导,有效地贯彻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使每一位党总支委员充分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保证了决策的可行性与科学性。通过民主生活会加强党的组织生活,传达党中央和上级政府文件精神和政治任务,始终把党员团结在组织周围,有效地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作风。

1973至1975年期间,基建施工和疗养接待的任务均十分繁重。杨一民带领全院党员和群众,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通过民主议事制订基建计划、组织工程实施、接待疗养员等重要工作。面对人少事多、困难重重的情况,他们群策群力,率先垂范,放手发动群众自力更生,创造条件搞建设。面对工作出现的问题和纰漏,他们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找问题的症结,认真解决问题,减少损失。他们的不懈努力换得了优异的工作业绩,疗养院病床及设备数量稳定增加,疗养人员逐年递增,医疗服务效果明显。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设立了政治处、院务处、医务处等部门,做到了合理科学分工。

1973至1978年期间,院党总支积极发展党员,党员队伍逐步壮大,由建院时的13人发展到40多人。党总支认真培养后备干部,干部队伍稳健发展,干部的年龄梯度和文化层次配置合理,干部队伍发展到近60人,且93%以上具有初高中以上文化程度。随着疗养院规模的日渐壮大,职工人数逐年增加,由最初的20多人发展到130余人,其中医护人员60人,有高级医师数名,形成中西医结合的医疗队伍。在此期间,完成基建任务10523米2之多,其中疗养用楼面积7311米2,职工住房面积2125米2,固定资产有效增加。疗养床位由不足60张增长到200余张,年接待疗养员数量达到600人次,床位年使用率高达87.5%;具备理疗、影像等先进医疗设备,职业病治愈率高达92%。

杨一民1982年7月离休,1998年1月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