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3
17144700000031

第31章 张茂林

张茂林(1927.7—1990.4),河北丰润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08研究所(现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简称中航工业动研所)筹建小组组长。1944年4月参加八路军,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6军138师413团七连政治指导员、一营副政治教导员。1956年2月—1960年10月,进入东北军区82速中军校学习文化,并任学员中队队长。1960年10月—1961年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政干校四队学员。1961年10月—1963年4月,任国防部航空研究院第二研究所(现中航工业动力所)副政委。1963年4月—1966年3月,航空研究院集体转业,改任政治指导员。1966年3月—1968年3月,参与筹建国营安吉铸造厂(现中航工业安吉精铸),任党委书记。1968年3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08研究所筹建小组组长,1975年12月起担任研究所副所长。1990年4月去世。

张茂林参加八路军后在战斗中积极勇敢,冲锋陷阵,多次负伤。一次在香河保卫战中被炮弹打中大腿,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仅靠简陋的工具将弹片挖出来。其后他又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东北、西南、华南、海南岛等多个战役。全国解放后,张茂林参加了抗美援朝的战斗,后随军进入广东,他所在的连队取得了“四好”连队的称号。

1968年,中央军委、国防科委决定组建第608研究所,目的在于加强军用直升机飞机和运输飞机动力装置的设计研究工作,由单一的涡喷型研究进入到涡喷、涡轴、涡桨等多种类型综合研究阶段,逐步改善空军、海军航空兵的装备,提高我军战术、技术素质,增强我军在现代化战争中的实力。1968年3月,张茂林受航空研究院政治部的指派参与筹建研究所,任筹建小组组长,后担任研究所副所长。

在建所初期,科研人员从四面八方汇集过来。从那时到1973年近6年的时间,伴随着动乱的年代,研究所所址三迁四改,辗转周折,最后落户于株洲。当时试制车间只有50名职工,两台破旧设备,加工条件极不完备。在张茂林等老一辈创始人的带领下,研究所人凭着对事业执著追求的信念和顽强拼搏的精神,边建设、边科研,在生活和科研条件十分落后的情况下,承担了涡轴5、涡轴5甲、涡喷10、涡轮7等多种型号发动机及传动系统的研制任务,为研究所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81年2月,研究所被列为“停缓建”单位,其生存与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面对困境,等待与放弃不是研究所人的性格,放手一搏才有出路。根据当时“军民结合、以民养军”的发展方针,他们一方面继续推进航空科研,先后开展了多种型号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及预研工作,并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另一方面,发挥航空高科技优势,加速军工技术向民用领域的转移,安排了全所1/3的人员大力开发DQ1000矿井灭火装置、油田用天然气压缩机组、上海面包生产自动线等民品项目,有力地帮助研究所摆脱了困境。1984年5月,“停缓建”局面基本结束,研究所随之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同时也迎来了科技强军的新曙光。

作为第608研究所的创始人之一,张茂林尊重知识分子,爱护知识分子,在“文化大革命”中保护受到冲击的知识分子;为振兴祖国的航空事业,他和班子成员同心协力带领全所干部职工艰苦创业,顽强拼搏,使研究所在科研生产、民品研发、科研生产管理等方面得到了提高,为研究所的后续发展夯实了基础。他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责任感强,干劲十足,作风扎实,各项工作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解决问题。因工作成绩显著,他多次立功并受到嘉奖,深得群众的信赖和好评。1990年4月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