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2
17144600000015

第15章 莫文祥

莫文祥(1923.10—),山东夏津人,沈阳航空喷气发动机厂(现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航工业黎明)首任厂长。1938 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八路军129 师支队通讯员,河北抗战学院指导员,八路军120师政治部宣传干事,晋绥军区政治部秘书、巡视团副团长,东北民主联军总政治部干事,第四野战军军工部第三兵工厂政委,沈阳53工厂监委(政委)、党委书记。1952年调入航空工业,任国营第111厂(现中航工业黎明前身)厂长。1956年4 月任沈阳航空喷气发动机厂厂长。1958—1961年在北京航空学院特别班学习。1960年11月后历任国营松陵机械厂(现中航工业沈飞)厂长,沈阳市第二工业部部长、市委书记处书记;1972年任沈阳市革委会常委兼国防工办主任、党的核心组组长;1978年4月任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1981年9月任第三机械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1982 年任航空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1951年获沈阳市劳动模范称号,是中共十二大、十三大代表,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一、第七、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全国总工会第七届执行委员。1999年6月离休。

1952年,莫文祥进入航空工业战线,被任命为111厂厂长,开始了创建“航空喷气技术摇篮”的组织领导工作。组织完成了大批喷气式发动机修理任务,职工的修理技术大为提高,使126 台有火焰筒故障的发动机得以修复出厂。在两年多的时间里,通过4种2000多台喷气发动机的修理、装配、试车和近3000种零备件的制造,培养出一支专业齐全的职工队伍,较好地掌握了制造技术,为从修理过渡到制造打下了基础。

1954年,第二机械工业部航空工业局命令:在沈阳建设航空喷气发动机制造厂,新厂在111厂的基础上,由111厂负责包建。1954 年6 月1 日,沈阳航空喷气发动机厂破土动工。根据航空工业局制定的“老厂创建新厂”和“一长双跨”的原则,莫文祥统筹兼顾新、老两厂的全面工作,使新厂建设和新发动机试制能够充分利用老厂的条件,实行合理的平行交叉作业,为歼5 飞机配套的涡喷5 发动机试制工作先行在老厂展开。

1954年,工厂开始推行苏联“一长制”的企业管理办法,莫文祥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把党的传统作风和政治思想工作同“一长制”的组织管理原则结合起来,强调贯彻“一长制”必须依靠党的领导,告诫各级干部,“一长制”绝不是“一个人说了算”,他尽量避免照搬照抄苏联的做法。1955年中共中央书记处第三办公室做了调查,写出了《关于推行“一长制”及党的工作报告的情况》,肯定了莫文祥的经验,并在全国企业领导干部会议上进行推广。

1956年,鉴于两厂分立条件已经成熟,过渡形式已经完成历史使命,4月1日起,两厂正式分为两个独立的经营单位,莫文祥任沈阳航空喷气发动机厂第一任厂长。

在莫文祥的组织下,新老两厂试制的首批涡喷5发动机于1956年6月通过试车鉴定,转入成批生产,比原计划提前1年零4个月,当年就生产出40台。同年11月,沈阳航空发动机厂建设工程通过国家验收,质量总评为优。该厂总投资2.1亿元,生产建筑面积23万米2,设备2000台,职工1.3万人。工厂建设从开工到投产只用了一年半时间,比原计划提前1年零3 个月,实现了中国第一个喷气发动机厂建设和试制新发动机的高速度。1956年9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给沈阳航空喷气发动机厂全体职工发了贺电。

1960年11月,中央派莫文祥到国营松陵机械厂(现中航工业沈飞)工作,并于1961年2月任厂长。莫文祥上任后,根据1961年国防工业委员会下发的《关于在国防企业中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精神和中央关于在全国工交企业开展整风运动的要求,立即组织在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在厂级领导干部中开展以整顿领导思想作风为中心,

以整顿产品质量和反浮夸风、共产风、命令风、瞎指挥风和特殊化风为内容的企业整风运动。

1961年4月初,整风运动进入整改阶段。莫文祥与党委班子成员共同决策,将厂部干部与上级工作组人员共50名分为5个工作组,深入到型架、铸造、起落架、总装车间和部件装配科5个重点单位,帮助整顿产品质量、整顿队伍、整顿纪律。在此期间,全厂进一步健全了组织机构、各类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和技术、生产计划、质量、劳资及财务管理、技术教育、卫生等132 项规章制度,使广大干部职工专心工作、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责任感和业务素质,从而为扭转企业管理的混乱局面起到了很大作用。

组织做好歼6试制前工艺准备,是莫文祥在松陵机械厂工作期间一项重要工作。1961年1月27日,中央军委国防工业委员会党组决定,工厂重新仿制米格-19 C型飞机(后于1964年11月改称歼6)。接到任务后,莫文祥立即组织开展该机型的试制工作。一是制订飞机试制工艺总方案。该工艺总方案包括435项指令性工艺文件,为歼6飞机试制生产准备工作的指导文件。二是组织做好全机模线样板制造。1961 年3 月,开始绘制模线,6月开始制造模线样板。全厂数百名工艺人员及工装设计人员奋发图强,夜以继日,自行编写了23897 份工艺规程,自行设计了129140 页工艺装备图样,为飞机试制提供了具体技术资料。

1978年,莫文祥调任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受部党组委托,莫文祥率工作组进驻国营红旗机械厂(现中航工业西航),指导帮助工厂引进英国军用“斯贝”发动机技术,试制涡扇9发动机。1981年9月,莫文祥任航空工业部部长,他按照“科研先行、质量第一”和“按经济规律办事”的方针,狠抓航空产品的“更新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1983年,在他主持下,航空工业按轻重缓急安排了“三个一代”的机型顺序,即由横排队改变为三个梯次:“第一梯次即更新一代,主要是歼7、歼8和歼8Ⅰ、运7、运8和强5Ⅰ等;第二梯次即研制一代,主要为歼8Ⅱ等机型;第三梯次即预研一代,主要为20世纪90年代—2000年为空军提供的新型号而进行的预先研究和型号研制”。截至1988 年,航空工业实现了“更新一代”的目标,“研制一代”和“预研一代”的工作也取得重要进展。

在新中国航空工业创建40周年时,莫文祥获特别荣誉奖。1999年6月离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