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英模篇1
17144300000070

第70章 滕树沅 1995年全国劳动模范

滕树沅(1951.5—),湖南常德人,1995年全国劳动模范,中航工业国营长江动力机械厂(简称中航工业长江)车工、技师。1968年12月参加工作,1971年5月在长江动力机械厂四分厂干车工,2006年调车间调度室工作,198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1994年,8年时间干了24年的活,被誉为“航空战线的尖兵,跑在时间前面的勇士”。1978—1985年连续被评为厂先进工作者;1986—1998年连续13年被评为厂劳动模范。1990年以来曾多次被评为工厂和岳阳市优秀共产党员,先后多次获技术革新能手、质量能手、新长征突击手称号。1993年5月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优秀业务能手称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省劳动模范称号;1995年5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11年5月退休。

三寸长车床摇把在滕树沅的心中有多重,谁也掂量不准,只知道他一猫下身来抓住摇把,就立即进入一个属于他的王国,一台C620-3普通车床摇把他整整握了34个年头,1986—1994年,他8年干了24年的活,被誉为“航空战线的尖兵,跑在时间前面的勇士”。

滕树沅朴实、憨厚,待人和气,看上去像个书生,可干起活来浑身都是劲。20世纪80年代初期工厂干涡喷6航空发动机火焰筒,为了加工100个耐高温的不锈钢合金材料急件,他和磨工配合,在厂房整整干了两天一夜。干完活后,他躺在厂房的长凳上睡着了,第二天,总工程师一大早来到工房,看到此情景,鼻子一酸,赞叹道:“真是好汉一条,硬梆梆的拼命三郎啊!”

滕树沅为了多干活,他每天都是提前半小时上班,晚上干到11点,中午不回家休息,星期天也贴上了。他每年完成定额工时居全厂车工之首。

领导分配给滕树沅的往往是一些高难度、高精度的关键活和紧急件,他都能以顽强的毅力和惊人的速度出色地完成。1979年中越自卫反击战前夕,他负责加工紧急军品85微旋破甲炮弹中几道精度要求高、难度大的工序。由于只能利用小拖板手动加工,进刀快,必须使用足量的冷却液。他接受任务后,二话不说,头戴斗笠,衣袖上捆着塑料布,任凭周围5米2的乳化油溅如雨淋,一丝不苟地操作。一天下来虽然拿下400多件产品,但他浑身骨头像是散了架,吃饭连筷子都握不住了,可是,第二天又照常上班。他就是这样凭着一股牛劲,连续干了3个月,终于圆满地完成任务。

滕树沅业余时间坚持系统地学习专业技术,向分厂名师请教,逐渐成为一名技术精湛的样板车工,多次在厂内外车工技术比武中夺冠,1987年成为质量自控工人(产品免检),1989年、1996年先后被聘为车工助理技师与车工技师。

多年来,他凭着技术绝活“滕氏夹具”、磨刀“滕八级”,成功地实现了750BD107零件内槽刀的改进、7204316变速把手孔的钻铰刀加工方法改进、WP-11石墨油圈的技术改造、微旋炮弹活塞型面加工工艺的改进等技术革新项目36项。尤其是在干723005零件时,他设计的“滕氏夹具”提高工效5倍,多项技术革新为工厂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并使他成为航空工业系统小有名气的技术革新能手。

20世纪90年代初期他在干外贸产品———喷水泵叶轮轴时,一种加工难度很高的不锈钢长件有25道工序,相关尺寸12处,要求公差为0.02毫米,两处外圈跳动为0.01毫米,端面跳动为0.05毫米,比一根头发丝还细。军代表和美国客商看到滕树沅能在普通C620-3车床上干出如此高精度的绝活,无不惊喜万分,赞叹不已。

滕树沅有一手绝活,人称“滕八级”,但他从不把自己的技术和绝招当做个资本,而是点点滴滴、尽心尽责地传授给徒弟。他要求徒弟像战士爱枪、人们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自己的车床。俗话说,车工是“三分技术,七分刀子”。滕树沅磨刀子有绝活,教授徒弟也很得法,不仅有示范动作,还有如数家珍的磨刀诀窍。他教导徒弟磨刀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就是这样反复练习,直到成功为止。

滕树沅带徒弟不光带技术,而且还带思想、带作风。对于少数不安心工厂工作的徒弟,他经常与他们促膝谈心,现身说法,帮助徒弟解开思想、工作上的疙瘩,安心一线工作,并且进步很快。他带的20多名徒弟现在大部分成为工厂的生产骨干,其中有一名成为工厂的劳动模范,另一名被提拔为分厂中层干部。

滕树沅身为共产党员,时时刻刻严于律己,爱厂敬业,一心扑在车床上,他在车床旁一站就是34个年头,不仅多次拒绝领导给调换工种,也多次拒绝外面大公司高薪聘请。滕树沅就是这样,以摇把当笔,书写出人生的辉煌,以车床为琴,弹奏出一曲雄壮的奉献者之歌。

滕树沅于2011年5月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