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英模篇1
17144300000063

第63章 刘夏石 1989年全国先进工作者

刘夏石(1937.11—),福建福州人,1989年全国先进工作者,时任航空航天工业部第602研究所(现中航工业直升机设计研究所,简称中航工业直升机所)设计员。1954年在南京航空学院飞机系学习;1958年在国营伟建机械厂(现中航工业哈飞)飞机设计室任设计员;1961年8月在国防部第六研究院第一研究所(现中航工业沈阳所)任设计员;1969年12月起在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历任设计员、研究室任主任、科技委副主任等职。刘夏石是我国最早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飞机设计的科研人员之一。他的多项研究成果先后获全国科学大会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三等奖3项;国家星火计划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发表4本专著和100多篇论文。1978年荣获江西省先进工作者,1979年获第三机械工业部先进工作者,1980年获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先进工作者。1986年国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同年国家科委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1986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被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987年获江西省劳动模范;198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刘夏石是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2004年3月退休。

刘夏石是我国最早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飞机设计的科研人员中的一员。他率先进行矩阵法和有限元法的应用研究,并成功应用于歼8机机翼;最先开展金属胶接、蜂窝结构与整体壁板的研究,并应用于高超声速歼击机;在飞机设计中大胆突破使用载荷下应用塑性设计的禁区,使高应力区能按设计意图分散应力,从而降低设计难度;引入国外先进技术,首次在歼击机机翼上采用塑性接头和齿板连接设计;领先开展“复杂航空结构最佳设计”研究,建立首套飞机结构优化设计方法。

刘夏石将大量的新成果成功应用到歼8机机翼设计上,开创了将自行开发的新技术成果直接应用到型号的新风气,受到试飞领导小组的高度评价。1977年专家组一致鉴定:“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开创中国航空计算力学之先河,对我国航空发展起到先驱和推动作用。”该项成果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20世纪80年代初仿制某大型直升机,在全机进行试验时机身提前断裂,引起巨大震动。刘夏石挺身而出,在国内首次开展高难度的全机承载能力仿真研究。当时国内尚缺大型计算机,刘夏石大胆地用小型机实时仿真模拟,研制出能贴合飞机双曲面外形的翘曲元,在计算机上重现全机静力试验加载过程,实现损伤随加载过程动态破坏实时仿真,结果与实际试验相当吻合,从而发现了问题的症结。该成果经专家鉴定:试验仿真工作意义重大,是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居国际先进水平。此项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

复合材料旋翼与动部件对直升机是核心技术,刘夏石的“复合材料自适应辨识建模技术”攻克复合材料旋翼设计、计算难题,受到国际航空界重视,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开创了中国直升机计算力学之先河。

刘夏石还针对各类型直升机特点开展科研,获得多项重点突破。对舰载直升机研究液固耦合与机舰相容性,以处理在波涛汹涌的海面及起伏不平的舰面上起降所涉及的着水着舰难题;对武装直升机开展布局优化,建立非线性吸能技术,提高耐坠性;对军用直升机进行“任务效能研究”,以指导背景机设计。这一系列研究分获多项部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刘夏石担任“中国直升机发展战略研究”组长,《中国直升机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成为获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的《2000年的中国军用航空技术》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的分报告。随后,他着手新概念直升机研究,提出无尾桨、潜水、高速直升机等新方案。

刘夏石在军转民上也做出了杰出的成绩,尤其在农业与陶瓷研究中取得令世人瞩目的重大科研成果。其农业研究成果被国家专利局和农业部作为首批推荐用于农业方

面的专利技术项目,由国家计委、财政部列为国家重点农业新技术推广项目,同时获国内外发明展览会多项金奖。他所研究的高效节能无污染窑炉获得部节能降耗优秀成果奖,其创造的巨型陶瓷花瓶创大世界吉尼斯纪录,为我国农业、陶瓷、科学与艺术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1985年,刘夏石作为中方5位高级专家之一参加中美CAE与NASA联合举行的航空航天领域高级别的科技交流活动;1988年,赴法参加国际高技术博览会;1995年应邀赴加拿大、马来西亚、美国等地进行科技交流活动;1996年,执行中巴两国政府科技合作第十三届会议认定项目,率团赴巴基斯坦进行“土壤识别与优化施肥”技术合作和作专题讲座。

由于刘夏石的突出表现,1986年1月,他在中南海怀仁堂受到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89年刘夏石入选国家级专家。他系中国科协第三届委员、中国航空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与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理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曾任景德镇市政协副主席,景德镇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被聘为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特约研究员、九江市政府顾问、景德镇市智囊团成员。2004年3月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