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英模篇1
17144300000038

第38章 杜金陵 1978年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

杜金陵(1938.1—),江苏南京人,1978年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时任第三机械工业部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现中航工业发展中心)室副主任。1956年被保送到北京航空学院,就读数学力学系空气动力学专业。1962年被分配到国防部第六研究院科技情报研究所,先后任技术员、情报研究组组长、飞机情报室副主任、主任,副所长、党委书记。1985年调任航空工业部综合计划司副司长,1988年任航空航天工业部综合计划司副司长。1990年任航空航天工业部人事劳资司司长。1993年任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总经理助理,1995年任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总经济师,1998年任总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1999年任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78年出席了全国科学大会,并获“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2004年退休。

杜金陵在1962—1985年的23年从事科技情报工作期间,先后主编过国外《超音速风洞》大型图册和译文汇编;合译《飞机空气动力学设计》一书;独译《法国四种战斗机设计方案》、《超音速最优气动力外形设计》、《美国50年代气动力研究》、《为保持美国航空工业竞争力,急需优先发展的课题》;撰写《国外航空研究》、《随控布局法》、《美苏航空技术水平与展望》等论文。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航空工业急需制订科研发展规划,追赶世界先进水平,杜金陵主编了《美苏航空技术水平及我国差距》一书。根据模糊数学的原理,从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角度上,分析了重大航空技术突破的历史进程,提出了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差至少20年,并以当时美国F-16战斗机为典型参照系,提出了我国战斗机急需发展的科研规划建议,取得了有关方面的共识。1971年参加了航空工业气动力规划的制订。

杜金陵在航空工业计划管理工作中,参与制订了航空工业“七五”科研计划、“八五”规划、“九五”规划、2000年发展战略、2000年腾飞计划和航空工业调整方案。在担任航空航天工业部人事劳资司司长期间,积极推进人事劳资三项制度改革。在担任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总经理助理期间,参与策划和制订了航空工业四大飞机厂和两大发动机厂的民机、直升机、发动机、汽车及相关补偿贸易捆绑在香港上市的方案,获得香港联交所的支持与肯定,后因种种原因在国内未获批准。

在担任总经济师期间,杜金陵参与策划和筹备控股公司、筹建集团公司、企业脱困、公司上市、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年薪制试点、型号项目公司管理体制改革等工作。

1986年以后,杜金陵被评为研究员,并被聘为航空工业部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航空工业部科技委委员、战略研究组组长、航空科学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新中国第一》大型活动史料评审委员会委员、国防科工委软科学评审委员会委员、国防科技工业管理与政策指导委员会委员。

1998年后,杜金陵还担任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主席团主席,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副主任。

杜金陵多次被评为部、所的先进工作者。他主编的《美苏航空技术水平及我国差距》,获航空工业部科技成果二等奖。

杜金陵于2004年退休。